送韦瑶校书赴越

作者:姚合 朝代:唐代

送韦瑶校书赴越原文

寄家临禹穴,乘传出秦关。
霜落橘满地,潮来帆近山。
相门宾益贵,水国事多闲。
晨省高堂后,余欢杯酒间。

诗词问答

问:送韦瑶校书赴越的作者是谁?答:姚合
问:送韦瑶校书赴越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送韦瑶校书赴越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姚合的名句有哪些?答:姚合名句大全

姚合送韦瑶校书赴越书法欣赏

姚合送韦瑶校书赴越书法作品欣赏
送韦瑶校书赴越书法作品

全唐诗:卷496-75

参考注释

寄家

在异乡安家居住。 唐 刘长卿 《送舍弟之鄱阳居》诗:“ 鄱阳 寄家处,自别掩柴扉。” 宋 陆游 《初夏闲居》诗:“野水枫林久寄家,惯将枯淡作生涯。”

禹穴

(1).相传为 夏禹 的葬地。在今 浙江省 绍兴 之 会稽山 。《史记·太史公自序》:“二十而南游 江 、 淮 ,上 会稽 ,探 禹穴 。” 裴骃 集解引 张晏 曰:“ 禹 巡狩至 会稽 而崩,因葬焉。上有孔穴,民閒云 禹 入此穴。” 南朝 宋 谢灵运 《游山》诗:“幸游 建德 乡,观奇经 禹穴 。” 唐 李白 《越中秋怀》诗:“何必探 禹穴 ,逝将归 蓬丘 。”

(2).指 会稽 宛委山 。相传 禹 于此得 黄帝 之书而复藏之。 唐 李白 《送二季之江东》诗:“ 禹穴 藏书地, 匡山 种杏田。” 王琦 注:“ 贺知章 《纂山记》曰: 黄帝 号 宛委穴 为 赤帝 阳明之府,於此藏书。 大禹 始於此穴得书,復於此穴藏之,人因谓之 禹穴 。” 禹 于 宛委山 得 黄帝 金简书之说,见《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 宋 陆游 《秋雨初霁徙倚门外有作》诗:“前身已预 兰亭 会,老眼曾窥 禹穴 书。” 清 王誉昌 《舟泊武林城外因忆新安会稽之胜赋呈确庆夫子志别》诗:“学溯 考亭 开雾障,书探 禹穴 破云封。”

(3).相传为 夏禹 决 汉水 时的住处。在今 陕西省 旬阳县 东。《大清一统志·兴安府·古迹》:“ 禹穴 在 洵阳县 东一百三十里。高八尺,深九尺。旁鎸“禹穴”二字。穴右有泉,味甚清洌。世传 禹 决 汉水 时居此。”

乘传

(1).乘坐驿车。传,驿站的马车。《汉书·京房传》:“臣出之后,恐必为用事所蔽,身死而功不成,故愿岁尽乘传奏事。” 元 秦简夫 《剪发待宾》第三折:“ 陶士行 今日成名,乘传去朝廷保奏,一家儿列鼎重裀。”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裘文达公》:“二十一年,王师征 伊犂 ,公面奏军务机宜, 纯皇帝 大悦,以其才似 舒文襄 ,即赐御衣冠,乘传至 巴里坤 传宣圣意。”

(2).指奉命出使。 宋 苏轼 《冬季抚问陕西转运使副口宣》:“永言乘传之劳,未遑退食之佚。”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十四:“公自为员司,屡乘传,随堂上官,讞 山西 、 直隶 、 湖南 、 广西 诸省狱。”

(1).古代驿站用四匹下等马拉的车子。《史记·田儋列传》:“ 田横 迺与其客二人乘传诣 雒阳 。” 裴骃 集解引 如淳 曰:“四马下足为乘传。”《汉书·文帝纪》:“乃令 宋昌 驂乘, 张武 等六人乘六乘传诣 长安 。”

(2).泛指使车。《清史稿·礼志十》:“若朝贡诸国无子嗣位……礼部奏遣正、副使各一人持节往封,特赐一品麒麟服以重其行。行日,工部给旗仗,兵部给乘传。”

秦关

(1).指 秦 地关塞。 晋 张华 《萧史曲》:“龙飞逸天路,凤起出 秦 关。” 唐 李白 《登敬亭北二小山》诗:“迴鞭指 长安 ,西日落 秦 关。” 宋 陆游 《谢池春》词:“烟波无际,望 秦 关何处。” 元 揭傒斯 《题李陵送苏武图》诗之一:“今朝送 汉 节,迢递入 秦 关。” 清 刘大櫆 《吴萼千墓志铭》:“ 秦 关 蜀 栈, 粤 岭海嶠,靡不游,游輒有以考其风土俗尚之异,与其山川人物之奇。” * 《攻克石门》诗:“尽歼全师收重镇,不教胡马返 秦 关。”

(2).指 关中 地区。 唐 卢纶 《长安春望》诗:“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鬢客 秦 关。”

门宾

门客;食客。《后汉书·朱晖朱穆等传论》:“至乃 田 、 竇 、 衞 、 霍 之游客, 廉颇 、 翟公 之门宾,进由埶合,退因衰异。”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一:“公素昔为 程宣徽 门宾,后娶 程公 之女。”

水国

多河流、湖泊的地区

晨省

早晨向父母问安。亦指昏定晨省之礼。《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 郑玄 注:“省,问其安否何如。” 唐 孙逖 《送李给事归徐州觐省》诗:“列位登青琐,还乡復綵衣。共言晨省日,便是昼游时。”《旧唐书·肃宗纪》:“上皇在 蜀 ,每得上表疏,讯其使者,知上涕恋晨省。”参见“ 昏定晨省 ”。

高堂

(1) 高大的厅堂

开户内光,坐高堂之上。——《论衡·别通》

观其坐高堂。——明· 刘基《卖柑者言》

(2) 指父母

委别高堂爱,窥觎明主恩。——唐· 陈子昂《宿空舲峡青树村浦》

抢剑辞高堂。——李白《送秀才从军》

余欢

亦作“ 餘懽 ”。充分的欢欣。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僕与 李陵 俱居门下,素非能相善也,趋舍异路,未尝衔盃酒,接殷勤之餘欢。” 汉 繁钦 《与魏文帝笺》:“是以因笺,先白委曲,伏想御闻必含餘懽。” 唐 姚合 《送韦瑶校书赴越》诗:“晨省高堂后,餘欢杯酒间。” 宋 秦观 《满庭芳·茶》词:“频相顾,餘欢未尽,欲去且留连。”

杯酒

(1).一杯酒。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未尝衔盃酒,接慇懃之欢。”

(2).指饮酒。《新唐书·张延赏传》:“吾武夫,虽有旧恶,盃酒间可解。”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