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阁曲宴外藩即席得句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紫光阁曲宴外藩即席得句原文

昆西漠北共朝趋,三接联情惠有孚。

筵列雕盘装粔籹,茵连华服逮鐻鍝。

辰良日吉荅韶令,长治久安怀永图。

燕语家人宁藉译,却非吁咈与都俞。

诗词问答

问:紫光阁曲宴外藩即席得句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紫光阁曲宴外藩即席得句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紫光阁曲宴外藩即席得句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九

2. 都尔伯特台吉等向以未出痘祗遣人贺正今亦有出痘可入关者兹亲王策凌乌巴什之子公爵索诺木雍忠即以出痘亲来贺正因令入座

参考注释

漠北

指 蒙古高原 大沙漠以北的地区。《汉书·王莽传中》:“又令 匈奴 却塞於漠北,责单于马万匹,牛三万头,羊十万头。” 唐 王昌龄 《箜篌引》:“疮病驱来役边州,仍披漠北羔羊裘。” 宋 苏轼 《初到惠州》诗:“ 苏武 岂知还漠北, 管寧 自欲老 辽东 。”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五章第一节:“﹝ 回纥 ﹞自迁入 西域 后,逐渐成为 西域 的主要居民,而原来居住地漠北,逐渐为 蒙兀 所占有。”

接联

接连。 唐 杜甫 《奉赠严八阁老》诗:“客礼容疏放,官曹可接联。” 仇兆鳌 注引 南朝 梁元帝 《玄览赋》:“高门接连。”

雕盘

刻绘花纹的盘子;精美的盘子。 南朝 梁 萧统 《七契》:“瑶俎既已丽奇,雕盘復为美玩。” 唐 羊士谔 《州民有献杏者瑰丽溢目因感花未几聊以成咏》:“却忆落花飘綺席,忽惊如实满雕盘。” 元 柳贯 《送张明德使君赴南恩州》诗:“时取榔浆斟玉液,饶将桂蠹荐雕盘。”

粔籹

古代的一种食品。以蜜和米面,搓成细条,组之成束,扭作环形,用油煎熟,犹今之馓子。又称寒具、膏环。《楚辞·招魂》:“粔籹蜜饵,有餦餭些。” 王逸 注:“言以蜜和米麵,熬煎作粔籹。” 唐 刘禹锡 《楚望赋》:“投粔籹以鼓檝,豢鱣魴而如牺。” 宋 陆游 《九里》诗:“陌上鞦韆喧笑语,担头粔籹簇青红。” 明 徐渭 《张母八十序》:“而太君者,与其太公竝拊而怜爱之,至则啖以粔籹餦餭,或出果饵入袖中戏剧。”

连华

累世,累代。《晋书·陆机陆云传论》:“然其祖考重光,羽楫 吴 运,文武奕叶,将相连华。”

鐻鍝

穿耳而垂带金银耳环。为古代少数民族的装饰。《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若夫文身鼻饮缓耳之主,椎结左衽鐻鍝之君。” 李贤 注:“《山海经》曰:‘ 神武罗 穿耳以鐻。’ 郭璞 注云:‘金银器之名,未详形制。’……《埤苍》曰:‘鍝,锯也。’案今夷狄好穿耳以垂金寳等,此并谓夷狄之君长也。”参见“ 鐻耳 ”。

良日

吉日;好日子。《礼记·祭义》:“世妇卒蚕,奉茧以示君,遂献茧于夫人……及良日,夫人繅。” 陈澔 集说:“良日,吉日也。”《史记·淮阴侯列传》:“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说郛》卷六十引 晋 周处 《风土记》:“ 魏 时人或问 董勛 云:‘七月七日为良日,饮食不同於古,何也?’ 勛 云:‘七月黍熟,七日为阳数,故以糜为珍。’” 唐 袁郊 《甘泽谣·红线》:“卜选良日,将迁 潞州 。”

韶令

聪慧;美好。《宋书·谢庄传》:“年七岁,能属文,通《论语》。及长,韶令美容仪。” 清 王晫 《今世说·夙慧》:“ 徐电发 蚤岁韶令,天姿英敏。”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 崔科 后起之秀,目未见前辈典型,然有一种天然韶令之致。”

长治久安

社会治理得当,长久安定团结

永图

长久之计;长久打算。《书·太甲上》:“慎乃俭德,惟怀永图。” 孔 传:“言当以俭为德,思长世之谋。”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九年策秀才文》:“朕夤奉天命,恭惟永图。”《太平广记》卷一九九引 唐 郑处诲 《刘瑑碑》:“尽以不生边事为永图,且守旧地为明理。” 明 沉德符 《野获编·河漕·贾鲁河改道》:“况挑筑于此,能不保横决于彼,何不别求利便,以为永图也。”

燕语

(1).宴饮叙谈。《诗·小雅·蓼萧》:“燕笑语兮,是以有誉处兮。” 郑玄 笺:“天子与之燕而笑语。” 朱熹 集传:“燕,谓燕饮。”《左传·昭公十二年》“夏, 宋 华定 来聘,通嗣君也。享之,为赋《蓼萧》” 晋 杜预 注:“乐与 华定 燕语也。”《朱子语类》卷一一八:“ 长孺 起,先生留饭,置酒三行,燕语久之,饭罢辞去。” 宋 无名氏 《异闻总录》卷一:“﹝ 黄袭甫 ﹞出堦除纳凉,遥见官房灯烛荧煌,燕语喧哗,忽一士夫出揖……因邀入同饮。”

(2).闲谈;亲切交谈。《汉书·孔光传》:“沐日归休,兄弟妻子燕语,终不及朝省政事。” 宋 叶适 《司农卿湖广总领詹公墓志铭》:“尝与同僚燕语,顾余而叹曰:‘吾等善自立,须子一好墓铭而已。’”《明史·刘璟传》:“ 太祖 念 基 ,每岁召 璟 ……入见便殿,燕语如家人。”

(3).指燕子鸣叫。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姑洗三月》:“鱼游碧沼,疑呈远道之书;燕语雕梁,状对幽闺之语。” 宋 无名氏 《西江月》词:“梁上喃喃燕语,纸间戢戢蚕生。”

(4).指燕子鸣声。 唐 姚合 《酬任畴协律夏中苦雨见寄》诗:“树暗蝉吟咽,巢倾燕语愁。” 宋 戴复古 《晚春》诗:“池塘渴雨蛙声少,庭院无人燕语长。” 元 无名氏 《替杀妻》第一折:“猛听的鶯声恰恰,燕语喧喧,蝉声歷歷。”

家人

(1) 家庭成员

家人团聚

(2) 旧称仆人

(3) 指平民

却非

亦作“却非”。见“ 却非冠 ”。

吁咈

(1).语本《书·尧典》:“帝曰:‘咨!四岳,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有能俾乂?’僉曰:‘於! 鯀 哉。’帝曰:‘吁!咈哉,方命圮族。’岳曰:‘异哉,试可乃已。’帝曰:‘往!钦哉。’九载,绩用弗成。” 孔 传:“凡言吁者,皆非帝意。” 蔡沉 集传:“咈者,甚不然之之辞。”后以“吁咈”表示不以为然之意。 唐 李商隐 《井泥四十韵》:“ 禹 竟代 舜 立,其父吁咈哉。”

(2).谓君臣和洽。 清 黄宗羲 《子刘子行状》上:“得一 陈子壮 之忠,而又以过戇坐辜,使朝宁无吁咈之风。”参见“ 吁咈都俞 ”。

都俞

见“ 都俞吁咈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