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释昙清 朝代:宋代

偈原文

杀父杀母,佛前忏悔。

杀佛杀祖,不消忏悔。

为甚么不消忏悔,且得冤家解脱。

诗词问答

问:偈的作者是谁?答:释昙清
问:偈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注释

1. 《五灯会元》卷一八

参考注释

忏悔

佛教语。梵文 ksama,音译为“忏摩”,省略为忏,意译为悔,合称为“忏悔”。佛教规定,出家人每半年集合举行诵戒,给犯戒者以说过悔改的机会。后遂成为自陈己过,悔罪祈福的一种宗教形式。引申为认识了错误或罪过而感到痛心,决心悔改

不消

(1).抵不上;不当。《太平广记》卷一八八引 唐 郑处诲 《明皇杂录·王毛仲》:“出其儿以示臣,熟眄褓中曰:此儿岂不消三品官?”

(2).不需要;不用。 宋 苏轼 《赠包安静先生》诗之三:“便须起来和热喫,不消洗面裹头巾。”《儒林外史》第二一回:“若情愿时,一个钱也不消费得。”《花城》1981.6:“她接过篮子,抽出一张崭新的五元钞票,塞进孩子手里:‘给你--不消找了。’”

(3).不消失。 宋 苏轼 《御试制科策》:“天下之闕政则莫大乎此,而和气安得不消乎?” 郭沫若 《访埃杂吟·宿开罗市旅馆》:“煒煒堡桥,霓虹夜不消。”

为甚

为什么。 宋 周邦彦 《迎春乐·携妓》词:“为甚月中归,长是他、随车后。”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为甚媒人,心无惊怕。” 清 李渔 《奈何天·惊丑》:“为甚的爇席薰兰处,好气息不见分毫。” 郭沫若 《瓶》诗之二三:“啊,有酒,你为甚总怕提壶?”

冤家

(1) 死对头,指有冤仇的人

冤家相见,分外眼红

(2) 称给自己带来痛苦而又不舍抛弃的似恨而又实爱的人

这一干风流冤家,尚未投胎入世。——《红楼梦》

解脱

(1) 佛教指脱离苦恼,自在无碍

果解脱否。——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2) 甩掉;脱身

诸事纷扰,使他无以解脱

(3) 开脱

为人解脱罪责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