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齐咏

作者:陈耆卿 朝代:宋代

夷齐咏原文

商道昔波荡,周王纲九围。
二子如冥鸿,翩然独高飞。
周粟固可耻,薇亦周之薇。
云胡挟孤愤,了不悟众诽。
天地有正气,日月无斜晖。
惜哉权一字,谬误无已时。
武德纣之虐,贤者诚知之。
为欲扶此教,之死不原违。
吁嗟臣道薄,千载常凄其。
欲上西山望,草际露未晞。

诗词问答

问:夷齐咏的作者是谁?答:陈耆卿
问:夷齐咏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陈耆卿的名句有哪些?答:陈耆卿名句大全

陈耆卿夷齐咏书法欣赏

陈耆卿夷齐咏书法作品欣赏
夷齐咏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商道

通商的道路。 左齐 《南泥湾屯垦·安营扎寨》:“这条山沟,从前有通往 临镇 、 宜川 的商道。”

波荡

水波摇荡。比喻动荡、不稳定

王纲

天子的纲纪。 汉 扬雄 《剧秦美新》:“帝典闕而不补,王纲弛而未张。” 唐 杜甫 《有事于南都赋》:“王纲近古而不轨,天听 贞观 以高揭。” 清 凌扬藻 《蠡勺编·会于召陵侵楚》:“向辑《春秋咫闻钞》,收 高安 朱文端公 説,犹谓书侵为贬 晋 人,以见王纲之不復振。”

九围

(1).九州。《诗·商颂·长发》:“帝命式于九围。” 孔颖达 疏:“谓九州为九围者,盖以九分天下,各为九处,规围然,故谓之九围也。”《隋书·西域传·高昌》:“自我皇 隋 ,平一宇宙,化偃九围,德加四表。” 唐 柳宗元 《祭独孤氏丈母文》:“名播九围,望高群士。”《云笈七籤》卷九六:“咄嗟天地外,九围皆吾家。”

(2).重围。 南朝 梁元帝 《祀五相庙》诗:“ 楚 关开六塞, 吴 兵入九围。”

冥鸿

(1).高飞的鸿雁。 前蜀 杜光庭 《刁子宗勉太尉谒灵池朱真人洞词》:“伏惟仙君道逸冥鸿,寿逾 辽 鹤。” 清 曹寅 《发横林未到锡山六十里示同舍》诗:“冥鸿沙鸟极升沉,画舫青帘共盍簪。”

(2). 汉 扬雄 《法言·问明》:“鸿飞冥冥,弋人何簒焉。” 李轨 注:“君子潜神重玄之域,世网不能制御之。”后因以“冥鸿”喻避世隐居之士。 唐 陆龟蒙 《和寄题罗浮轩辕先生所居》诗:“暂应青词为宂凤,却思丹徼伴冥鸿。” 明 唐顺之 《登常山山寺次壁间韵》之一:“忧时讥丧狗,逃世托冥鸿。” 明 沉宸荃 《谒梅子真祠》诗:“明哲早见几,冥鸿避矰弋。隐跡 吴 市门,学道此山侧。”

(3).比喻高才之士或有远大理想的人。 唐 李贺 《高轩过》诗:“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别头及第》:“时 杨知至 因以长句呈同年曰:‘由来梁鷰与冥鸿,不合翩翾向碧空。’” 宋 司马光 《和宇文公南涂中见寄》诗:“斥鷃卑飞聊取适,冥鸿高举益难亲。”

翩然

形容动作轻松迅速的样子

翩然起舞

高飞

(1).高高飞翔。《诗·小雅·菀柳》:“有鸟高飞,亦傅于天。” 汉 王逸 《九思·悼乱》:“玄鹤兮高飞,曾逝兮青冥。”

(2).比喻远遁。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缉捕》:“即传该房写票僉差,而胥捕故为延挨,潜驰报信,则已高飞远蹈,难于追获矣。”

(3).树名。即唐棣。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扶栘》:“栘乃白杨同类,故得杨名。按《尔雅》:‘唐棣,栘也。’ 崔豹 曰:‘栘杨, 江 东呼为夫栘。圆叶弱蔕,微风则大摇,故名高飞,又曰独摇。’”

周粟

周 代的禄食。《史记·伯夷列传》:“天下宗 周 ,而 伯夷 、 叔齐 耻之,义不食 周 粟,隐於 首阳山 ,采薇而食之。”后多指有气节者所不能接受的新朝的俸禄。 唐 李白 《送张秀才从军》诗:“ 周 粟犹不顾, 齐 珪安肯分?” 五代 詹敦仁 《劝王氏入贡宠予以官作辞命篇》:“ 周 粟纵荣寧忍食, 葛 庐频顾谩劳思。” 康有为 《强学会序》:“哭 秦 庭而无路,餐 周 粟而匪甘。”

可耻

应该感到羞耻

可耻的行为

云胡

为什么。《诗·郑风·风雨》:“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毛 传:“胡,何。” 郑玄 笺:“思而见之,云何而心不説?” 宋 朱熹 《斋居感兴》诗之四:“云胡自芜秽,反受众形役!” 明 刘基 《送季德大之文登税务官任》诗:“云胡不饮,使我心惸?”

孤愤

韩非 所著的书篇名。《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韩非 ﹞悲廉直不容於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故做《孤愤》。” 司马贞 索隐:“孤愤,愤孤直不容於时也。”后以“孤愤”谓因孤高嫉俗而产生的愤慨之情。 唐 刘知几 《史通·自叙》:“虽任当其职,而吾道不行;见用於时,而美志不遂。鬱怏孤愤,无以寄怀。” 清 顾炎武 《赠钱行人邦寅》诗:“孤愤心犹烈,穷愁气未申。” 鲁迅 《准风月谈·“吃白相饭”》:“第一段是欺骗。见贪人就用利诱,见孤愤的就装同情。”

不悟

(1).没有觉察。《史记·张仪列传》:“ 张仪 曰:‘嗟乎,此在吾术中而不悟,吾不及 苏君 明矣!’”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规箴》:“ 晋武帝 既不悟太子之愚,必有传后意,诸名臣亦多献直言。”

(2).不了解;不理会。《南史·江淹传》:“不悟明公见眷之重。”《隋书·史祥传》:“本即述职南蕃,宣条下国,不悟皇鉴曲发,备位少阳。”

(3).不觉悟。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封继妻》:“而 夏 不悟,妄度 河套 指日可復,作《渔家傲》一闋。”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 清 时,许多 中国 人似并不悟自己之为奴,一叹。”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有正

指掌政的大臣。《书·酒诰》:“ 文王 誥教小子,有正有事,无彝酒。” 孔 传:“正,官治。” 孙星衍 疏:“ 郑 注《周礼·萍氏》引此文‘正’作‘政’。疏云:‘有政之大臣,有事之小臣。’”

日月

(1) 生计;生活

舒心的日月

(2) 太阳和月亮

斜晖

亦作“ 斜辉 ”。指傍晚西斜的阳光。 南朝 梁简文帝 《序愁赋》:“玩飞花之入户,看斜暉之度寮。” 唐 杜牧 《怀锺灵旧游》诗之三:“斜辉更落西山影,千步虹桥气象兼。” 清 龚自珍 《卜算子》词:“苹叶弄斜暉,兰蕊彫明镜。” 郭沫若 《牧羊哀话》一:“只见那往高城的路上,有群绵羊,可三十余头,带着薄暮的斜辉,围绕着一位女郎,徐徐而进。”

一字

(1).一个字。 汉 王充 《论衡·须颂》:“夫一字之謚,尚犹明主;况千言之论,万文之颂哉!”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练字》:“故善为文者,富于万篇,贫于一字。” 唐 杜甫 《同元使君春陵行》:“两章对秋月,一字偕华星。”

(2).谓同一个字。《左传·僖公十五年》“千乘三去” 清 阮元 《校勘记》:“ 惠士奇 云:《上林赋》‘江河为阹’注云:‘遮禽兽为阹。’‘阹’即‘去’,实一字。”

(3).指一种字体。 汉 熹平 刊石之《周易》、《尚书》、《鲁诗》、《仪礼》、《春秋》、《公羊》、《论语》七部经书,系 蔡邕 以隶书书写。后因取别于 魏 正始 之三体石经,称“一字石经”,或“鸿都石经”、“今字石经”。见《隋书·经籍志一》。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馀录·一字三字石经》:“ 蔡中郎 所书,祇有隶体。 魏 刻乃有古文、篆、隶三体。 汉 刻本无一字之名, 魏 晋 而下,称 汉 刻为一字,取别于 魏 之三字耳。”

(4).另一个别名。 明 黄宗羲 《宋元学案·紫薇学案》:“﹝ 紫薇 门人﹞ 林之奇 ,字 少颖 ,一字 拙斋 。”

(5).指简短的信札。 唐 杜甫 《登岳阳楼》诗:“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宋 陈师道 《送李奉议亳州判官》诗之三:“因声问何如?胡不枉一字。” 明 李贽 《感事二绝寄焦弱侯》之一:“昨夜山前雷雨作,传君一字到 黄州 。”

(6).谓物形如一字者。 唐 白居易 《二月二日》诗:“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唐 吴融 《新雁》诗:“数声飘去和秋色,一字横来背晚暉。”

(7).京剧髯口之一种。 苏少卿 《平剧手册·髯口》:“一字,满口之须而短只寸许者。白一字, 五台山 老僧等用;黑一字, 鲁智深 等用;红一字, 典韦 等用。”

(8).中药量名。《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撮口》:“撮风散:亦脚蜈蚣(炙)半条……麝香一字,上为末,每服一字,竹沥调下。”

谬误

差错

无已

(1) 没有休止;不止

诛求无已

(2) 不得已

武德

(1).武道。运用武力所应遵守的准则。如平定祸乱等。《国语·晋语九》:“有孝德以出在公族,有恭德以升在位,有武德以羞为正卿,有温德以成其名誉。”《尉缭子·兵教上》:“此之谓兵教,所以开封疆,守社稷,除患害,成武德也。”《史记·秦始皇本纪》:“皇帝哀众,遂发讨师,奋扬武德。” 梁启超 《<中国之武土道>自叙》:“我神祖 黄帝 ,降自 崑崙 ,四征八讨,削平异族,以武德貽我子孙。”

(2).指《武德舞》。《史记·孝文本纪》:“ 高庙 酎,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 司马贞 索隐引 应劭 曰:“今言‘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者,其乐总象 武王 之乐……《五行》即《武舞》,执干戚而衣有五行之色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武德》兴乎 高祖 ,《四时》广於 孝文 。”参见“ 武德舞 ”。

吁嗟

(1).叹词。表示忧伤或有所感。《楚辞·卜居》:“吁嗟嘿嘿兮,谁知吾之廉贞。”《文选·谢朓<和王著作八公山诗>》:“平生仰令图,吁嗟命不淑。” 李善 注引 薛君 《韩诗章句》:“吁嗟,嘆辞也。” 陈毅 《感事书怀》诗:“吁嗟我与汝,沧海之一粟。”

(2).叹词。表示赞美。 明 黄溥 《闲中今古录》:“至今儿孙主沙漠,吁嗟 赵 氏何其隆!” 清 黄遵宪 《纪事》诗:“吁嗟 华盛顿 ,及今百年矣。”

(3).哀叹;叹息。《孔子家语·执辔》:“民恶其残虐,莫不吁嗟。” 汉 王符 《潜夫论·救边》:“一人吁嗟,王道为亏。” 唐 寒山 《诗》之二○四:“世人何事可吁嗟,苦乐交煎勿底涯。”《剪灯新话·秋香亭记》:“女吁嗟抑塞,不能致辞。”《红楼梦》第三五回:“那鸚哥便长叹一声,竟大似 黛玉 素日吁嗟音韵。”

臣道

为臣的道理和本分。《易·坤》:“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穀梁传·桓公十一年》:“死君难,臣道也。”《孟子·离娄上》:“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 尧 舜 而已矣。”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流业》:“主道得而臣道序,官不易方而太平用成。” 清 曾国藩 《复黄恕皆侍郎书》:“窃观古来臣道,凡臣工皆可匡扶主德,直言极諫,惟将帅不可直言极諫,以其近於鬻拳也。”

载常

建树画有日月的旗。载,通“ 栽 ”。《国语·吴语》:“十旌一将军,载常建鼓,挟经秉枹。” 韦昭 注:“日月为常。”

凄其

悲凉伤感。 晋 陶潜 《自祭文》:“故人悽其相悲,同祖行於今夕。”《文选·谢灵运<初发石头城>诗》:“钦圣若旦暮,怀贤亦悽其。” 李善 注:“ 毛萇 《诗》传曰:‘其,辞也。’” 唐 皎然 《同李洗马入馀不溪经辛将军故城》诗:“壁垒今犹在,勋庸近可思,苍然古溪上,川逝共悽其。” 清 边大绶 《虎口馀生》:“传语相见,相对悽其。”

(1).寒凉貌。《诗·邶风·绿衣》:“絺兮綌兮,凄其以风。” 南朝 宋 谢灵运 《初往新安桐庐口》诗:“絺綌虽凄其,授衣尚未至。” 宋 汪元量 《满江红·吴江秋夜》词:“但满目、银光万顷,凄其风露。” 清 纳兰性德 《东风第一枝·桃花》词:“薄劣东风,凄其夜雨,晓来依旧庭院。”

(2).凄凉貌。 唐 高适 《送前卫县李寀少府》诗:“此地从来可乘兴,留君不住益凄其。” 宋 辛弃疾 《贺新郎·题傅岩叟悠然阁》词:“晚岁凄其无 诸葛 ,惟有黄花入手。” 明 郑若庸 《玉玦记·团圆》:“天涯骤见,真同梦寐,无限凄其。” 清 顾炎武 《常熟归生晟陈生芳绩书来以诗答之》:“先朝旧事君休问,鼓角凄其满御街。”

(1).凄凉悲伤。 南朝 宋 谢灵运 《初发石首城》诗:“钦圣若旦暮,怀贤亦凄其。” 唐 杜甫 《晚登瀼上堂》诗:“凄其望 吕葛 ,不復梦 周 孔 。” 元 郑光祖 《王粲登楼》第三折:“对无穷景色,总是伤悲,好教我动旅怀,难成醉,枉了也壮志如虹英雄辈,都做助江天景物凄其。”

(2).寒凉貌。 元 张养浩 《长安孝子》诗:“退省百无有,满屋风凄其。” 柳亚子 《题<张苍水集>》诗:“盲风晦雨凄其夜,起读先生正气歌。”

西山

(1).西方的山。《易·随》:“王用享于西山。”引申为日入处。 汉 王粲 《从军诗》之三:“白日半西山,桑梓有餘暉。”《文选·李密<陈情事表>》:“但以 刘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李善 注引 扬雄 《反骚》:“临 汨罗 而自陨兮,恐日薄於西山。”

(2).山名。指 首阳山 。在今 山西省 永济县 南。相传 伯夷 、 叔齐 隐居于此。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四八:“是以吞纵之彊不能反蹈海之志,漂櫓之威不能降 西山 之节。”参见“ 西山饿夫 ”。

(3).山名。在 江西省 新建县 西,一名 南昌山 ,即古 散原山 。 唐 王勃 《滕王阁序》:“画栋朝飞 南浦 云,珠帘暮捲 西山 雨。”

(4).山名。在 四川省 北部,为 岷山 主峰。也称 雪岭 。 唐 李白 《思边》诗:“今岁何时妾忆君, 西山 白雪暗 秦 云。” 唐 杜甫 《野望》诗:“ 西山 白雪 三城 戍, 南浦 清江 万里桥 。”

(5).山名。 北京市 西郊群山的总称。南起 拒马山 ,西北接 军都山 。有 百花山 、 灵山 、 妙峰山 、 香山 、 翠微山 、 卢师山 、 玉泉山 等峰,林泉清幽,为京郊名胜地。

(6).山名。在 云南省 昆明市 西南, 滇池 西岸,一称 睡佛山 。有 华亭寺 、 太华寺 、 三清阁 、 龙门 诸胜和 聂耳 墓、 李公朴 的衣冠冢。风景优美,有“睡美人”之称。

(7).山名。在 江苏省 吴县 西南,即 洞庭西山 ,古称 包山 ,为 太湖 中最大岛屿。有 缥缈峰 、 销夏湾 、 林屋洞 诸名胜。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