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中乐五首

作者:令狐楚 朝代:唐代

宫中乐五首原文

楚塞金陵靖,巴山玉垒空。万方无一事,端拱大明宫。
雪霁长杨苑,冰开太液池。宫中行乐日,天下盛明时。
柳色烟相似,梨花雪不如。春风真有意,一一丽皇居。
月上宫花静,烟含苑树深。银台门已闭,仙漏夜沉沉。
九重青琐闼,百尺碧云楼。明月秋风起,珠帘上玉钩。

诗词问答

问:宫中乐五首的作者是谁?答:令狐楚
问:宫中乐五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令狐楚的名句有哪些?答:令狐楚名句大全

令狐楚宫中乐五首书法欣赏

令狐楚宫中乐五首书法作品欣赏
宫中乐五首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金陵

(1).古邑名。今 南京市 的别称。 战国 楚威王 七年(公元前333年)灭 越 后在今 南京市 清凉山 ( 石城山 )设 金陵邑 。 南朝 齐 谢朓 《鼓吹曲·入朝曲》:“ 江 南佳丽地, 金陵 帝王州。” 唐 李白 《金陵歌送别范宣》:“ 金陵 昔时何壮哉!,席卷英豪天下来。”

(2).中晚 唐 人常以指 润州 (今 江苏省 镇江市 )。 唐 李绅 《宿瓜州》诗:“烟昏水郭津亭晚,迴望 金陵 若动摇。” 唐 杜牧 《杜秋娘》诗序:“ 杜秋 , 金陵 女也。” 冯集梧 注:“…… 唐 人谓 京口 亦曰 金陵 。” 宋 王楙 《野客丛书·北固甘罗》:“ 赵璘 《因话録》言 李勉 至 金陵 ,屡讚 招隐寺 标致。盖时人称 京口 亦曰 金陵 。”

(3). 北魏 拓跋珪 陵墓。在今 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 ,故 盛乐城 西北。《魏书·太祖纪》:“ 永兴 二年九月甲寅,上諡 宣武皇帝 ,葬於 盛乐 金陵 。”

(4).指 四川 铜陵山 。 唐 王勃 《为人与蜀城父老书》:“山分玉字,水向 金陵 。” 蒋清翊 注引《后汉书·公孙述传》注:“ 蜀 有 铜陵山 。”

巴山

(1) 大巴山

巴山夜雨涨秋池

(2) 这里的“巴山”泛指巴蜀一带

玉垒

(1).指 玉垒山 。在 四川省 理县 东南。多作 成都 的代称。 晋 左思 《蜀都赋》:“廓 灵关 以为门,包 玉垒 而为宇。” 刘逵 注:“ 玉垒 ,山名也, 湔水 出焉。在 成都 西北 岷山 界。” 宋 杨万里 《送邱宗卿帅蜀》诗:“ 玉垒 顿清开宿雾,雪山增重起秋风。” 明 陆采 《明珠记·江会》:“金城围日月, 玉垒 压 函 秦 。” 张素 《拟李义山<井络>》诗:“ 玉垒山 前花黯黯, 锦官城 外鼓逢逢。”

(2).即 郁垒 。门神之一。 郭沫若 《湖心亭》:“庙门是朱红漆漆的,画着一对对的彩色的 神荼 玉垒 。”参见“ 鬱垒 ”。

万方

(1) 指各地;四方

(2) 指形态多种多样

仪态万方

(3) 种种方法;各个方面

一事

(1).一件事。《淮南子·缪称训》:“察於一事,通於一伎者,中人也。”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若其纪一事,咏一物,风云草木之兴,鱼虫禽兽之流,推而广之,不可胜载矣。” 宋 陈亮 《上孝宗皇帝第一书》:“纲纪总摄,法令明备,郡县不得以一事自专也。” 清 郑燮 《赠博也上人书》诗:“独有老僧无一事,水禽沙鸟听关关。”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三段:“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2).同一件事;同一类事。《公羊传·僖公元年》:“此一事也,曷为復言 齐 师、 宋 师、 曹 师?不復言师,则无以知其为一事也。”《后汉书·桓谭传》:“又见法令决事,轻重不齐,或一事殊法,同罪异论,姦吏得因缘为市。”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结构》:“同一月也,出於 牛氏 之口者,言言欢悦;出於 伯喈 之口者,字字凄凉。一座两情,两情一事,此其针线之最密者。”

(3).专一其事。《管子·心术下》:“一事能变曰智。” 尹知章 注:“能专一其事,能变而动之谓智也。”

(4).服役一次。《汉书·贾捐之传》:“ 孝文皇帝 閔中国未安,偃武行文,则断狱数百,民赋四十,丁男三事而一事。”

(5).方言。业务或组织上有关系的。如:这家药铺和 北京 同仁堂 药铺是一事。

端拱

(1).正身拱手。指恭敬有礼,庄重不苟。《庄子·山木》:“﹝ 孔子 ﹞左据槁木,右击槁枝,而歌 猋氏 之风…… 颜回 端拱还目而窥之。”《晋书·隐逸传·张忠》:“冬则緼袍,夏则带索,端拱若尸。”《南史·王球传》:“ 王弘 兄弟贵动朝廷, 球 终日端拱,未尝相往来。” 清 刘大櫆 《下殇子张十二郎圹铭》:“每垂髫自内庭徐徐行至学舍,北向端拱立,长揖乃就坐。”

(2).指帝王庄严临朝,清简为政。《魏书·辛雄传》:“端拱而四方安,刑措而兆民治。” 唐 欧阳詹 《珍祥论》:“即虐如 秦皇 ,虽车辙遍于宇内,不如 太宗 端拱於堂上也。” 唐 黄滔 《省试王者之道如龙首赋》:“以端拱之尊比义,取产泽之灵合符。”

(3).谓闲适自得,清静无为。《晋书·阮孚传》:“日月自朗,臣亦何可爝火不息?正应端拱啸咏,以乐当年耳。”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到得无私可克,自有端拱时在。”

大明宫

唐 代宫名。 贞观 八年建 永安宫 ,九年改名 大明宫 。 龙朔 二年增建,改名 蓬莱宫 , 长安 元年复称 大明宫 。亦谓之东内。内有 麟德 、 含元 、 宣政 、 紫宸 等殿。 宣政殿 左右为中书、门下二省。自 高宗 以后,皇帝常居东内。故址在今 陕西 长安县 东。参阅 宋 王溥 《唐会要·大明宫》、《旧唐书·地理志一》。

长杨

(1).亦作“ 长扬 ”。 长杨宫 的省称。 汉 扬雄 《长杨赋》:“振师 五柞 ,习马 长杨 。” 唐 杜牧 《杜秋娘》诗:“ 长杨 射熊羆,武帐弄哑咿。” 宋 秦观 《韦元成论》:“﹝ 元帝 ﹞ 永元 中幸 长扬 射熊馆 ,布车骑大猎,则是宫室宴享之事,未能如礼也。” 明 高启 《少年行》之一:“官侍 长扬 拜夕郎,况凭内宠在椒房。” 清 洪昇 《长生殿·禊游》:“传声报戚里,今日幸 长扬 。”参见“ 长杨宫 ”。

(2).连绵的杨柳。《文选·潘岳<闲居赋>》:“长杨映沼,芳枳树篱。” 刘良 注:“杨,柳树也。” 唐 温庭筠 《太子西池》诗之二:“薄暮香尘起,长杨落照明。”

(3). 汉 扬雄 所作《长杨赋》的省称。 唐 李白 《大猎赋》:“《长杨》夸胡,设网为周阹。” 宋 范仲淹 《依韵奉酬晏尚书见寄》:“愿闻歌画一,敢议赋《长杨》。”

液池

即 太液池 。 汉 、 唐 、 元 等朝皆有开凿,所在地方亦不相同。 汉 太液池 也称 蓬莱池 ,池中筑 渐台 ,高二十馀丈,起 蓬莱 、 方丈 、 瀛洲 、 壶梁 ,像海中神仙、龟、鱼之属。 明 杨慎 《白云岩为谢左溪赋》:“ 震泽 昔从龙, 液池 曾下鵠。”参见“ 太液 ”。

行乐

一般以为是“寻欢作乐”、“享乐”的同义词,只是感 * 彩略有不同

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把“行乐”讲成“持乐观态度”比较更接近作者原意)。——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世间行乐亦如此。——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下

(1) 四海之内,全中国

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孙子·谋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

天下三分。——诸葛亮《出师表》

天下之美。——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 人世间,社会上

天下谁人不识君。——唐· 高适《别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天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3) 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缟素。——《战国策·魏策》

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以天下之所顺。

先天下之忧而忧。——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后天下之乐而乐。

(4) 国家或国家的统治权

传天下不足多。——《韩非子·五蠹》

为天下理财。——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共争天下。——《资治通鉴》

天下事谁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自然界,天地间

知天下之寒。——《吕氏春秋·察今》

明时

(1).阐明天时的变化。《易·革》:“君子以治厤明时。” 孔颖达 疏:“脩治厤数以明天时也。” 南朝 梁 陆倕 《新刻漏铭》:“治歷明时,盈缩之度无準。”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治歷明时之本,固在于此也。”

(2).指政治清明的时代。古时常用以称颂本朝。《隶续·汉沛相范皮阙》:“嗟痛明时, 仲治 旡年。”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志欲自效於明时,立功於圣世。” 严复 《戊戌八月感事》诗:“求治翻为罪,明时误爱才。”

柳色

(1).柳叶繁茂的翠色。多用以烘托春日的情思。 南朝 梁 何逊 《落日前墟望赠范广州云》诗:“轻烟澹柳色,重霞映日餘。” 唐 白居易 《杭州春望》诗:“涛声夜入 伍员 庙,柳色春藏 苏小 家。” 前蜀 韦庄 《河传》词:“何处。烟雨。 隋 堤春暮,柳色葱蘢。” 宋 黄庭坚 《呻吟斋睡起》诗:“兰牙依客土,柳色过邻墙。”

(2).指绿色。 五代 和凝 《天仙子》词:“柳色披衫金缕凤,纤手轻拈红豆弄。”

相似

相类;相像

相似三角形

豕与亥相似。——《吕氏春秋·慎行论》

花雪

(1).即霰。俗称雪珠。《宋书·符瑞志下》:“ 大明 五年正月戊午元日,花雪降殿庭……史臣按,《诗》云:‘先集为霰。’《韩诗》曰:‘霰,英也。’花叶谓之英。《离骚》云‘秋菊之落英’, 左思 云‘落英飘颻’,是也。然则霰为花雪矣。草木花多五出,花雪独六出。”

(2).指柳絮。 宋 张先 《千秋岁》词:“ 永丰 柳,无人尽日飞花雪。”

不如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说的

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公孙丑下》

自以为不如。——《战国策·齐策》

春风

(1) 春天的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 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有意

(1) 故意

有意举行一次化装舞会

(2) 有心思

有意帮忙

一一

一个一个地;依次地

一一检查

好一一听之。——《韩非子·内诸说上》

一一以叶自彰。——三国魏·邯郸淳《笑林》

一一为具言。——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一一自辨。——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一一详述之。——清·方苞《狱中杂记》

皇居

(1).皇宫。亦指皇城。 汉 孔融 《荐祢衡表》:“钧天广乐,必有奇丽之观;帝室皇居,必畜非常之寳。” 南朝 宋 颜延之 《直东宫答郑尚书》诗:“皇居体寰极,设险祇天工。”《旧唐书·牛徽传》:“国步方艰,皇居初復。” 清 曹寅 《闻恢复长沙志喜》诗之一:“日高开彩仗,春色满皇居。”

(2).犹天下,全国。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七:“京师正得皇居之中, 黄 汴 环流,漕运储廪,可仰亿万。”原注:“皇居,一作天下。”

月上

(1).佛教传说 毘摩罗诘 之女,母 无垢 。女生时身上出妙光明胜于月照,因名 月上 。生未几,即大如八岁之女,容姿端正,求婚者不绝,女告之当自选择。期日,会城内士人, 月上女 当众升虚空说偈。大众闻已,各止淫心,头面顶礼于女下。自尔 月上女 诣佛所与 舍利弗 对扬深义,后转女身为男子。又称 月上菩萨 。见《月上女经》。 明 李贽 《题绣佛精舍》诗:“可笑成男 月上女 ,大惊小怪称奇事。”

(2).用作女儿的美称。 唐 白居易 《病中看经赠诸道侣》诗:“何烦更请僧为侣, 月上 新归伴病翁。”原注:“时适 谈氏 女子自 太原 初归。 维摩詰 有女名 月上 也。”按, 毘摩罗诘 ,旧译 维摩诘 。

(3).佛教传说 月光童子 之妹。《德护长者经》卷下:“尔时, 月光童子 妹 月上 ,形容端正,闻 月光童子 説偈讚佛,身心欢喜。”

宫花

(1).皇宫庭苑中的花木。 唐 李白 《宫中行乐词》之五:“宫花争笑日,池草暗生春。” 唐 杜牧 《早春阁下寓直萧九舍人亦置内署因寄书四韵》:“御水初消冻,宫花尚怯寒。” 金 蔡松年 《鹧鸪天》词:“解语宫花出画檐,酒尊风味为花甜。”《水浒传》第一回:“含烟御柳拂旌旗,带露宫花迎剑戟。”

(2).科举时 * 试中选的士子在皇帝赐宴时所戴的花。 宋 李宗谔 《绝句》:“戴了宫花赋了诗,不容重见赭黄衣。无憀独出宫门去,恰似当年下第归。” 明 高明 《琵琶记·杏园春宴》:“ 嫦娥 翦就緑云衣,折得蟾宫第一枝。宫花斜插帽簷低,一举成名天下知。” 清 蒋士铨 《临川梦·想梦》:“可笑那 杜丽娘 呵,识见浅,要夫壻宫花双颤险些儿被桃条打散梦中缘!”

(3).宫 * 制的花。供装饰之用。 宋 张先 《减字木兰花》词:“文鸳绣履,去似杨花尘不起。舞彻《伊州》,头上宫花颤未休。”

银台门

宫门名。 唐 时翰林院、学士院都在 银台门 附近,后因以 银台门 指代翰林院。 唐 李白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诗之一:“承恩初入 银臺门 ,著书独在金鑾殿。” 宋 陈师道 《次韵答少章》:“出入 银臺门 ,为米不为醴。”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三:“出 银臺门 乘马,谓之大三味,如释氏之去缠缚而自在也。”亦省作“ 银臺 ”。 宋 陆游 《后园闲步》诗:“人生要是便疏豁, 金马 、 银臺 莫问津。” 钱仲联 校注引 李肇 《翰林志》:“翰林院在 银臺门 北。” 清 郑燮 《送陈坤秀才入都》诗:“长风吹天片云邈, 银臺 万树含烟翻。”

仙漏

指皇宫中的更漏。 唐 郑谷 《蜡烛》诗:“仙漏迟迟出 建章 ,宫帘不动透清光。”

夜沉沉

形容夜深。 唐 李白 《白紵辞》:“月寒江清夜沉沉,美人一笑千黄金。” 宋 苏轼 《春夜》诗:“歌管楼臺声细细,鞦韆院落夜沉沉。”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一折:“你昨宵个夜沉沉醉卧 蕊珠宫 ,今日暖融融误入 桃源洞 。”

九重

(1).九层;九道。《楚辞·天问》:“圜则九重,孰营度之?”《韩诗外传》卷八:“ 齐景公 使人於 楚 , 楚王 与之上九重之臺。” 三国 魏 曹植 《当墙欲高行》:“愿欲披心自説陈,君门以九重,道远 河 无津。”

(2).泛指多层。 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四折:“九重围里往来,直似攛梭;万队营中上下,浑如走马。”

(3).指天门;天。《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一·汉郊祀歌一》:“九重开,灵之斿,垂惠恩,鸿祜休。” 唐 李白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我皇手把天地户, 丹丘 谈天与天语。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来 蓬莱 復西归。”京剧《贵妃醉酒》:“好一似 嫦娥 下九重,清清冷落在 广寒宫 。”

(4).指宫门。 汉 赵壹 《刺世疾邪赋》:“虽欲竭诚而尽忠,路絶险而靡缘。九重既不可啟,又羣吠之狺狺。”

(5).指宫禁,朝廷。 唐 卢纶 《秋夜即事》诗:“九重深锁禁城秋,月过南宫渐映楼。”

(6).指帝王。 唐 李邕 《贺章仇兼琼克捷表》:“遵奉九重,决胜千里。” 明 无名氏 《金雀记·作赋》:“明朝入禁中,奏闻九重。” 清 钮琇 《觚賸续编·人觚》:“先是, 宝 ( 法宝 )出奔时,九重大怒,命大索天下。”

(7).指皇位。《敦煌曲子词·酒泉子》:“队队雄军惊御輦,驀街穿巷犯皇宫,祇拟夺九重。”

青琐闼

(1).宫门。借指皇宫;朝廷。 南朝 梁 范云 《古意赠王中书》诗:“摄官青琐闥,遥望凤凰池。” 唐 李颀 《送綦毋三谒房给事》诗:“徒言青琐闥,不爱 承明庐 。” 明 无名氏 《鸣凤记·三臣谪戍》:“望天涯魂消魄冷,空留着青琐闥諫諍虚名。”亦省作“ 青闥 ”。 王闿运 《常公神道碑》:“爰初 杨华 , 承明 出入;秉正青闥,端言文笏。”参见“ 青琐 ”。

(2).指富贵人家的门窗。 明 刘兑 《娇红记》:“一个 卓文君 听琴在青琐闥;一个 崔鶯鶯 待月在粉墙边。”也借指华丽的房室。 明 夏完淳 《金明池》词:“江上梦迴青琐闥,珮声却是谁家凤。”参见“ 青琐 ”。

百尺

(1).十丈。喻高、长或深。 汉 枚乘 《七发》:“ 龙门 之桐,高百尺而无枝。” 晋 左思 《咏史》之二:“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文选·鲍照<苦热行>》:“丹蛇踰百尺,玄蜂盈十围。” 李善 注:“百尺、十围,言其长大也。” 宋 苏轼 《惠州李氏潜珍阁铭》:“眩古潭之百尺,涵万象於瑶琨。”

(2).桅杆。《文选·木华<海赋>》:“於是候劲风,揭百尺,维长綃,挂帆席。” 李善 注:“百尺,帆檣也。”

碧云

(1).青云;碧空中的云。《文选·江淹<杂体诗·效惠休“别怨”>》:“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 张铣 注:“碧云,青云也。” 唐 戴叔伦 《夏日登鹤岩偶成》诗:“愿借老僧双白鹤,碧云深处共翱翔。” 宋 刘克庄 《沁园春》词:“悵佳人未来,碧云冉冉;王孙去后,芳草萋萋。” 程善之 《古意》诗:“高城回首碧云边,玉漏淙淙天未曙。”

(2).喻远方或天边。多用以表达离情别绪。 唐 韦应物 《奇皎然上人》诗:“愿以碧云思,方君怨别餘。” 宋 王禹偁 《仲咸以四韵见寄因次原韵兼纾客情》:“喜霽未遑抽赋笔,劳君先惠碧云诗。” 宋 柳永 《倾杯》词:“最苦碧云信断,仙乡路杳,归雁难倩。”

明月

(1) 明亮的月亮

明月几时有

(2) 指夜明珠

秋风

秋天的风

珠帘

用线穿成一条条垂直串珠构成的帘幕

散入珠帘。——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玉钩

(1).玉制的挂钩。亦为挂钩的美称。《楚辞·招魂》“挂曲琼些” 汉 王逸 注:“曲琼,玉钩也……雕饰玉钩,以悬衣物也。” 南唐 李璟 《摊破浣溪沙》词:“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锁重楼。” 元 关汉卿 《绯衣梦》第一折:“珠帘簌,玉鉤弯,纱窗静,緑闺闲。” 清 秋瑾 《风雨口号》:“啣泥燕子多情甚,小语依依傍玉钩。”

(2).喻新月。 南朝 宋 鲍照 《翫月城西门廨中》诗:“蛾眉蔽珠櫳,玉鉤隔琐窓。” 唐 李白 《挂席江上待月有怀》诗:“倏忽城西郭,青天悬玉钩。” 宋 张元干 《花心动·七夕》词:“断云却送轻雷去,疎林外,玉鉤微吐。” 明 无名氏 《还带记·二郎诮裴》:“疎影荡银河,漾清光,映碧波,玉钩斜掛,冰轮堕。”

(3).喻女人小脚。 元 吴昌龄 《端正好·美妓》套曲:“衬緗裙玉鉤三寸,露春葱十指如银。” 明 徐霖 《绣襦记·逑叶良俦》:“掀罗幕荡玉鉤,弓鞋裙衬双凤头。”

(4).见“ 玉鉤斜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