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钟煞

作者:贾仲名 朝代:元代

黄钟煞原文

休置俺这等掂梢折本赔钱货。则守恁那远害全身安乐窝。

不晓事的颓人认些回和。没见识的杓徕知甚死活。

无廉耻的乔才惹场折挫。难退送的冤魂像个甚么。

村势煞捻着则管独磨。桦皮脸风痴着有甚颩抹。

横死眼如何有个分豁。喷蛆口知他怎生发落。

没来由受恼耽烦取快活。丢了您那长女生男亲令阁。

净云:我二十载绵花送与大姐也不少。正旦唱:量你这二十载绵花值的几何。带云:呆汉。唱:你便有一万斛明珠也则看的我下。

诗词问答

问:黄钟煞的作者是谁?答:贾仲名
问:黄钟煞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黄钟煞是什么体裁?答:散曲
问:贾仲名的名句有哪些?答:贾仲名名句大全

注释

1. 出处:元曲选 对玉梳 第二折

参考注释

这等

(1) 这般;此类

没想到会出这等怪事

(2) 如此

有劳二位这等费心

掂梢折本

垫钱亏本。梢,钱的市语。 明 贾仲名 《对玉梳》第二折:“休置俺这等掂梢折本的赔钱货,则守恁那远害全身的安乐窝。”

赔钱货

旧时对女孩子的贬称。因出嫁时娘家要备送妆奁,故名。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四折:“至如将小妮子抬举的成人大,也则是害爹娘不争气的赔钱货。”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梅》:“就女乳之,委於 程 曰:‘此汝家赔钱货,生之杀之,俱由尔;我何故代人作乳媪乎!’”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九:“有人说我是个九女星,要生九个赔钱货。”

远害全身

促使自身,远离祸害。同“全身远害”。

安乐窝

(1) 安逸的生活环境

(2) 小巧、温暖、舒适的处所或房间

不晓事

不明事理。 三国 魏 杨修 《答临淄侯笺》:“ 修 家 子云 ,老不晓事,强著一书,悔其少作。”《水浒传》第十九回:“这几箇都是久惯做公的、四清六活的人,却怎地也不晓事,如何不着一隻船转来回报?”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一老僧窃叹曰:‘此闍黎大不晓事。’”

颓人

詈词。犹脓包。 元 马致远 《耍孩儿·借马》套曲:“我沉吟了半晌不语,不晓事頽人知不知?” 元 孙仲章 《斟头巾》第二折:“见放着豹子,豹子的令使,则被你这探爪儿的頽人,将我来带累死。” 明 贾仲名 《对玉梳》第二折:“不晓事的頽人认些回和,没见识的杓倈知甚死活。”

回和

亦作“廻和”。环绕,环抱。 明 贾仲名 《对玉梳》第二折:“俺愁人病里如何过?又被这秋景相廻和。”

见识

(1) 指明智地、正确地作出判断及认识的能力

见识产生于人的才智,也产生于他的天性与心地

(2) 广泛接触事物,扩大见闻

出去见识见识

(3) 知识;见闻

见识不广

死活

(1) 无论如何;不管怎么说

哥哥劝了他一天,他死活不答应

(2) 死亡或生存

考察队出了事,现在还不知死活

廉耻

廉操与知耻

不识廉耻

不顾廉耻的人

乔才

(1).詈词。犹无赖,恶棍。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四折:“端详这文册,那厮乱纲常当合败。便万剐了乔才,还道报寃讎不畅怀。” 元 杨显之 《酷寒亭》第四折:“将这厮喫剑乔材,任逃走向天涯外。”

(2).狡狯的伎俩。《二刻拍案惊奇》卷八:“有等奸胎,惯弄乔才,巧妆成科諢难猜。”

折挫

亦作“ 折剉 ”。亦作“ 折銼 ”。1.挫折;挫败;挫伤。《韩非子·八说》:“甲兵折挫,士卒死伤,而贺战胜得地者,出其小害,计其大利也。”《旧唐书·史宪诚传》:“ 宪诚 尝遣驍将至闕下,恣为张大。宰相 韦处厚 以语折剉之。” 元 尚仲贤 《气英布》第二折:“只因为 英布 自恃英勇无敌,怕他有藐视 汉 家之心,故以此折挫其鋭气。”

(2).压制;抑制。《隋书·梁毗传》:“但 素 任寄隆重,多所折挫,当时朝士无不慴伏。” 唐 柳宗元 《与杨诲之第二书》:“当时志气类足下,时遭訕駡詬辱……虽甚自折挫,然已得号为狂疎人矣。”

(3).折磨。 宋 苏轼 《临江仙》词:“苦被多情相折挫。病绪厌厌,浑似年时箇。” 元 杨显之 《潇湘雨》第三折:“眼见的折挫杀女娇姝。”《红楼梦》第八十回:“﹝ 香菱 ﹞今復加以气怨伤肝,内外折挫不堪,竟酿成乾血之证。”《快心编三集》第十一回:“我与你及 佩珩 受许多颠连磨折,也还是男儿常有之事,他们闺阁之人,亦遭此等折挫。”

(4).谓折价抵偿。《元典章·吏部六·库子》:“以致亏兑失陷,致将应有财产、房舍、孳畜等物,尽行折剉。”《元典章新集·户部·银课》:“ 陈以忠 言……如有亏兑,愿将家产折挫还官。”

退送

旧指把作祟的鬼神驱退送走。《 * 词话》第四八回:“ 刘婆子 看了,説:‘哥儿着了些惊气入肚,又路上撞见五道将军。不打紧,买些纸儿退送退送,就好了。’”《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那家子﹞恨不得急烧一副退送纸,连忙把箱笼交还不迭。”《红楼梦》第七七回:“今日天睁了眼,把这个祸害妖精退送了,大家清净些。”

冤魂

冤屈而死的鬼魂(迷信)

甚么

什么。 唐 吕岩 《赠江州太平观道士》诗:“不知甚么汉,一任辈流嗤。” 元 刘唐卿 《蔡顺奉母》第二折:“要我这婆婆好,不问要甚么,都得捨。”《水浒传》第五四回:“ 李逵 道:‘你使的甚么鸟好,教众人喝采!’”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三段:“对江烟火更大,江桥被烟包围着,甚么也看不见。”

村势煞

犹村样儿。 明 贾仲名 《对玉梳》第二折:“村势煞捻着则管独磨。樺皮脸风痴着有甚颩抹。”参见“ 村样儿 ”。

桦皮脸

厚面皮。桦木皮厚,层多,因称厚面皮为“樺皮脸”。喻不知羞耻者。 元 无名氏 《独角牛》第三折:“这廝人也憎,鬼也嫌,无处发付那千层樺皮脸。” 明 贾仲名 《对玉梳》第二折:“村势煞捻着则管独磨,樺皮脸风痴着有甚颩抹。”

风痴

疯癫痴呆。 元 孔学诗 《东窗事犯》第二折:“休笑我垢面风痴,恁参不透我本心主意。” 明 贾仲名 《对玉梳》第二折:“村势煞捻着则管独磨,樺皮脸风痴着有甚颩抹。”

有甚

有什么。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有甚心情取富贵?一日瘦如一日。”《水浒传》第四四回:“师父,你是个精细的人,有甚不省得?” 郭沫若 《瓶》诗之二三:“偶尔有甚声丝,总疑是邮差又至。”

颩抹

忸怩作态;妆扮。 明 贾仲名 《对玉梳》第二折:“樺皮脸风痴着有甚颩抹?横死眼如何有个分豁?”

横死眼

詈词。犹言死人眼。谓有眼无珠,不识好歹。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横死眼不识好人,招祸口不知分寸。” 明 贾仲名 《对玉梳》第二折:“横死眼如何有个分豁!喷蛆口知他怎生发落!”

如何

(1)

(2) 用什么手段或方法

在退休制下如何提高津贴的问题

(3) 方式、方法怎样

接下去的问题是如何表明我们的意思

(4) 在什么情况下

姐妹三人如何再相会

(5) 怎么,怎么样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水浒传》

(6) “如……何”,表示’把……怎么样”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列子·汤问》

分豁

(1).分解;开脱。 明 贾仲名 《对玉梳》第二折:“横死眼如何有个分豁,喷蛆口知他怎生发落。”《醒世恒言·十五贯戏言成巧祸》:“众人都和闹着,正在那里分豁不开,只见 王老员外 和女儿一步一攧走回家来,见了女壻身尸,哭了一场。”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辞院》:“舍舅语言甚不相为,全亏 史公 一力分豁,且説与尊府原有世谊的。”

(2).分辩。《古今小说·任孝子烈性为神》:“当时 任珪 大怒上楼,口中不説,心下思量:‘我且忍住,看这妇人分豁。’”

(3).结算,算清。《元典章·户部八·盐课》:“买户据卖到价钱,本局明附文歷,每日分豁本息,具单状申报。”

喷蛆

詈词。乱扯,胡说。 明 贾仲名 《对玉梳》第二折:“横死眼如何有个分豁,喷蛆口知他怎生发落?”《何典》第一回:“不会谈天説地,不喜咬文嚼字,一味臭喷蛆,且向人前捣鬼。” 茅盾 《昙》:“你应该说不要乱喷蛆;这才是顶时髦的格言成语。”

怎生

(1) 怎样;怎么

怎生不捎带个字儿来?

(2) 务必;无论如何

小生有一简,怎生烦小娘子送去

发落

处置;惩治

听候发落

从轻发落

没来由

没有原因;没有理由

取快

取得别人的喜欢;得到快乐。 明 李贽 《答邓明府书》:“杀一布衣,本无难事,而可以取快 江陵 之胸腹,则又何惮而不敢为也。”如:取快一时。

长女

排行最大的女儿。《易·说卦》:“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淮南子·墬形训》:“ 有娀 在 不周 之北,长女 简翟 ,少女 建疵 。”

绵花

亦作“緜花”。即棉花。绵,通“ 棉 ”。 明 王世懋 《闽部疏》:“昔闻长老言, 广 人种緜花,高六七尺,有四五年不易者。” 清 程含章 《论洋害》:“诸番所产之货,皆非 中国 所必需。若大呢、羽毛、嗶吱、铜锡、绵花、苏木、药材等类,每岁约值千万金。”

大姐

(1) 排行最大的姐姐

(2) 对女性的尊称

李大姐,刘大姐

(3) 对妻子的称呼。多见于元明白话小说及元杂剧

(4) 对妓女的称呼

不少

(1).多。《书·大诰》:“天降割於我家不少。” 巴金 《人民友谊的事业》:“但是后来车站上一下子出现了不少的人。”

(2).毫无。《史记·伯夷列传序》:“余以所闻 由 、 光 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

正旦

戏曲角色,即青衣

几何

(1) 多少(用于反问)

年几何矣。——《战国策·赵策》

罗敷年几何。——《乐府诗集·陌上桑》

所杀几何。——唐· 李朝威《柳毅传》

相去能几何。——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价值几何。

(2) 几何学简称

呆汉

对男子的蔑称。痴呆的人。 元 范康 《竹叶舟》第四折:“呆汉,你这一遭赶科场去,夺一个状元中,则管拜我怎的。”

万斛

极言容量之多。古代以十斗为一斛, 南宋 末年改为五斗。 唐 杜甫 《夔州歌》之七:“ 蜀 麻 吴 盐自古通,万斛之舟行若风。” 明 沉采 《千金记·省女》:“正是胸中万斛愁难遣,付与残花逐水流。” 清 恽敬 《新喻罗坊漕仓记》:“春、夏、秋三时,得雨涨,发万斛之舟,随流东下。” 郭沫若 《落叶》第二九信:“我对着你这近在咫尺而又远在天涯的哥哥,时而又感受着无限的哀愁,万斛的热泪无端地从眼中涌出。”

明珠

珍珠,比喻珍爱的人或美好珍贵的事物

掌上明珠

也则

亦是。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但道我擢高第,教他休更许别人,俺也则不曾聘妻。”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