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作者:赵雍 朝代:元代

南乡子原文

别久渐生愁。
知为音书苦未收。
此际多情应盼我,凝眸。
带得啼痕上小楼。
举止忒风流。
只在城南绿水头。
咫尺蓝桥重欲见,无由。
两地相思

诗词问答

问:南乡子的作者是谁?答:赵雍
问:南乡子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南乡子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赵雍的名句有哪些?答:赵雍名句大全

赵雍南乡子书法欣赏

赵雍南乡子书法作品欣赏
南乡子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音书

音讯,书信。 唐 宋之问 《渡汉江》诗:“ 岭 外音书断,经冬復歷春。”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三折:“都做了一春鱼雁无消息,不甫能一纸音书盼得。” 明 高明 《琵琶记·丹陛陈情》:“况隔千山万水,生死存亡,虽有音书难寄。” 李大钊 《南天动乱适将去国忆天问军中》诗:“风尘 河 北音书断,戎马 江 南羽檄纷。”

此际

此时,这时候。 宋 秦观 《满庭芳》词:“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清 李渔 《奈何天·密筹》:“生平絶少皱眉时,此际偏教愁絶。” 清 陈天华 《猛回头》:“我们到了那个时节,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还有什么好处呢!咱家想到此际,把做官的念头丢了,只想把我们的同种救出苦海。”

多情

重感情;富于感情,多指重爱情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宋· 柳永《雨霖铃》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凝眸

定睛去看

敛笑凝眸意欲歌,高云不动碧嵯峨。——李商隐《闻歌》

凝眸远望

啼痕

泪痕。 唐 岑参 《长门怨》诗:“緑钱侵履跡,红粉溼啼痕。” 元 曾瑞 《蝶恋花·闺怨》套曲:“别后身属新恨管,泥金翠袖啼痕满。” 郁达夫 《春江感旧》诗之二:“絶无消息传青鸟,认得啼痕在玉钩。”

举止

指姿态和风度

观其言语举止,非庸人也。——《后汉书·冯异传》

注意你的举止

察其举止。——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风流

(1) 风采特异,业绩突出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 才华出众,自成一派,不拘泥于礼教

是真名士自风流

(3) 放荡不羁

如此风流,竟以私奔方式完成一次不同凡响的婚礼

(4) 具有 * 特点或 * 上得到满足

风流小说

(5) 风俗教化

风流笃厚,禁罔疏阔。——《汉书·刑法志》

(6) 遗风,流风余韵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风度;仪表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唐· 杜甫《咏怀古迹》

(8) 风韵,多指好仪态

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红楼梦》

只在

(1).总在;仍在。 宋 苏轼 《殢人娇·赠朝云》词:“朱脣筯点,更髻鬟生彩。这些箇,千生万生只在。” 宋 李莱老 《谒金门》词:“旧恨新愁都只在,东风吹柳带。”《三国志平话》卷中:“见二嫂灵前烧香奠酒啼哭, 关公 笑曰:二嫂休哭,哥哥只在里。”

(2).就在。 唐 贾岛 《寻隐者不遇》诗:“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水浒传》第八回:“那人问道:‘ 薛端公 在何处住?’ 董超 道:‘只在前边巷内。’”《二刻拍案惊奇》卷九:“﹝ 龙香 ﹞心下道:‘佳期只在今夜了,便宜了这酸子。’”

水头

指水流的来势

水头很猛

咫尺

(1) 比喻相距很近

天威不违颜咫尺。——《左传·僖公九年》

咫尺之遥

(2) 比喻微小

无咫尺之功

蓝桥

转指情人相遇之处。相传唐代秀才裴航与仙女云英曾相会于此桥

无由

没有门径或机会

相见无由

两地

(1).两处;两个地方。 南朝 梁 何逊 《与胡兴安夜别诗》:“念此一筵笑,分为两地愁。” 唐 元稹 《齐煚饶州刺史王堪澧州刺史制》:“俾分两地之忧,佇听二天之谚。”《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想我 何玉凤 遇见这位 安伯父 ,两地成全,一丘合葬,可见‘不求人’的这句话断説不起。” 鲁迅 许广平 有《两地书》。如:他们分居两地多年了。

(2).犹两府。借指中书省、枢密院。 宋 无名氏 《新编分门古今类事·子京两地》:“ 宋子京 在 蜀 有诗三百篇,名曰《猥藁》。常吟曰:‘碧云自有三年信,明月长为两地愁。’以公之才望,竟不登两地,愁愤而薨,人以为此诗之讖也。” 宋 范仲淹 《答手诏条陈十事》:“ 范仲淹 、 富弼 皆在两地,所宜尽心,为国家诸事建明,不得顾避。”

相思

互相思念,多指男女彼此思慕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