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百咏·其三十三·精粹

作者:李江 朝代:明代

梅花百咏·其三十三·精粹原文

月光如水雪肌轻,冷蕊疏枝瘦影清。

可是仙灵非俗态,须知本色自天成。

性田湛若三千界,心境昭然二五精。

不必孤山寻个路,阶前一路最分明。

诗词问答

问:梅花百咏·其三十三·精粹的作者是谁?答:李江
问:梅花百咏·其三十三·精粹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梅花百咏·其三十三·精粹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李江的名句有哪些?答:李江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参考注释

月光如水

月光皎洁柔和,如同闪光而缓缓流动的清水。形容月色美好的夜晚。

雪肌

(1).雪白的肌肤。 唐 吕岩 《渔父·沐浴》词:“云薄薄,雨微微,看取妖容露雪肌。” 宋 夏侯嘉正 《洞庭赋》:“冰肤雪肌,金玦玉佩。” 宋 赵长卿 《念奴娇·碧含笑》词:“清凉无汗,雪肌瀟洒难偶。”

(2).喻白色的花朵。 宋 苏轼 《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之七:“洗尽铅华见雪肌,要将真色鬭生枝。” 宋 吴师孟 《蜡梅香》词:“正絳跗初吐,穠华将茂,国艷天葩,真澹竚,雪肌清瘦。”

冷蕊

寒天的花。多指梅花。 唐 杜甫 《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诗之二:“巡檐索共梅花笑,冷蕊疎枝半不禁。” 宋 张元干 《十月桃》词:“撩人冷蕊,浑似当时,无语低鬟。” 明 张祥鸢 《水边梅》诗:“暗香稍稍能相媚,冷蕊娟娟不自持。”

可是

(1) ——连接分句、句子或段落,表示转折关系,常和前面的“虽然”相呼应;先由“虽然”引出一层意思,后用“可是”一转,引出相反或不一致的意思。相当于“但是”

他虽然有病,可是仍继续工作

(2) 然而

可是他错了

(3) 真是;实在是

要论人家姚大叔,老成持重,又有骨气,可是百里挑一。—— 杨朔《三千里江山》

(4) 却是

现在可是换了一个说法了

(5) 是否

却从鼻尖跑下,又用冷舌头来舐我的嘴唇了,不知道可是表示亲爱。——鲁迅《野草》

(6) 还是

你这鱼是卖的,可是博的?——元· 李文蔚《燕青博鱼》

仙灵

神仙。 晋 左思 《吴都赋》:“图以云气,画以仙灵。” 南朝 宋 鲍照 《代升天行》:“从师入远岳,结友事仙灵。” 清 吴敏树 《游大云山记》:“﹝ 大云山 ﹞此去可百里,仙灵之所居也。”

俗态

(1).世俗的情状。 唐 王勃 《涧底寒松赋》:“见时华之屡变,知俗态之多浮。” 唐 杜甫 《石笋行》:“惜哉俗态好蒙蔽,亦如小臣媚至尊。”

(2).庸俗的情态。 宋 秦观 《自警》诗:“从兹俗态两相忘,笑指青山归路僻。”《镜花缘》第二回:“我们虽不必学人间暖阁围炉那些俗态,何妨清吟联句,遣此长宵?”

(3).世俗人的气质。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张佐》:“以汝前生好道,以得到 兜玄国 ;然俗态未尽,不可长生。然汝自此寿千年矣。”

须知

必须知道

须知胜利来之不易

本色

(1) 物品没有经过染色的原来的颜色。古以青、黄、赤、白、黑等五色为正色,也称本色

(2) běnsè

(4) 本来面貌

书生本色

天成

(1).谓合于自然。《庄子·寓言》:“ 颜成子游 谓 东郭子綦 曰:‘自吾闻子之言,一年而野,二年而从……七年而天成。’” 郭象 注:“无所復为。” 成玄英 疏:“合自然成。”

(2).不假人工,自然而成。《宋书·谢灵运传论》:“至於高言妙句,音韵天成,皆暗与理合,匪由思至。” 唐 韩愈 《上襄阳于相公书》:“阁下负超卓之奇材,蓄雄刚之俊德,浑然天成,无有畔岸。” 宋 曾巩 《墨池记》:“ 羲之 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沉宗畸 《题居庸秋望图》诗:“天成隘阻设雄关,九塞古称兹独壮。”

三千界

“ 三千大千世界 ”的省称。 唐 李远 《赠潼关不下山僧》诗:“窗中遥指三千界,枕上斜看百二关。” 元 乔吉 《水仙子·中秋后一日》曲:“坐金色三千界,倚天香十二阑。”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逃难》:“便天涯海崖,十洲方外,铁鞋踏破三千界。” 蔡寅 《游上野博览会》诗:“蓬仙游戏三千界,海客赢奇百万钱。”

心境

佛教语。指清净之心;心情;心绪

昭然

明明白白,显而易见

昭然若揭

五精

(1).中医学名词。指心、肺、肝、脾、肾五脏的精气。《素问·宣明五气论》:“五精所并,精气并於心则喜,并於肺则悲,并於肝则忧,并於脾则畏,并於肾则恐。”

(2).五方之星。《文选·张衡<东京赋>》:“辨方位而正则,五精帅而来摧。” 薛综 注:“五精,五方星也。” 唐 张说 《喜雨赋》之一:“乃洁斋坛墠,五精是祠。” 明 刘基 《天说下》:“三光盪摩,五精乱行。”

不必

无须,不一定,没有必要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唐·韩愈《师说》

孤山

山名。在 浙江 杭州 西湖 中,孤峰独耸,秀丽清幽。 宋 林逋 曾隐居于此,喜种梅养鹤,世称 孤山处士 。 孤山 北麓有 放鹤亭 和梅林。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人事二》:“ 林逋 隐居 杭州 孤山 ,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復入笼中。” 宋 林逋 《宿姑苏净惠大师院》诗:“ 孤山 猿鸟 西湖 上,懒对寒灯咏《式微》。” 清 赵翼 《寓西湖十日杂记以诗》:“ 孤山 好林馆,丹碧隐青涟。” 清 秋瑾 《梅十章》之九:“ 孤山 林下三千树,耐得寒霜是此枝。” 郭沫若 《瓶》诗之四:“我是凭倚在 孤山 的水亭,我是伫立在亭外的水滨。”

一路

(1) 在整个的行程中;沿路

一路领先

一路奇景。——《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一路逐队而行。——《广东军务记》

(2) 贯穿旅程

一路多保重

(3) 同一类

一路货

(4) 同一方向进行,走同样路

咱们是一路吗?

(5) 一起(来、去、走)

我与他一路来的

(6) 一列

成一路纵队齐步走

分明

(1) 清楚(明白)状

此七月望日之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清· 袁枚《祭妹文》

(2) 简单明了地

这分明不对

(3) 清楚地划开界限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