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瓷枕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白瓷枕原文

枕石不如流,漱流不如石。

瓷枕坚且洁,堪赠如兹客。

既质玉之质,复白雪之白。

磨涅不磷缁,拂拭多光泽。

恍挹神仙人,精神盎内积。

岂伴窈窕女,粉黛污颜色。

可荐床之东,亦宜牖以北。

张氏榴应羞,钱家石岂特。

虚堂夏午閒,松涛泛幽席。

朅此梦羲皇,古风如可即。

诗词问答

问:白瓷枕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白瓷枕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十七部 出处:御制诗初集卷三十一

参考注释

枕石

枕于石上。多喻隐居山林。 金 刘仲尹 《西溪牡丹》诗:“我欲禪居净餘习,湖滩枕石看游鱼。” 清 顾炎武 《春雨》诗:“枕石且看云,悠然得所遣。”参见“ 枕石漱流 ”。

不如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说的

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公孙丑下》

自以为不如。——《战国策·齐策》

漱流

亦作“潄流”。谓以流水漱口。形容隐居生活。《三国志·蜀志·彭羕传》:“伏见处士 緜竹 秦宓 ,膺 山甫 之德,履 雋生 之直,枕石漱流,吟咏緼袍,偃息於仁义之途,恬惔於浩然之域。” 晋 陆云 《逸民赋》:“杖短策而遂往兮,乃枕石而漱流。” 唐 李山甫 《山下残夏偶作》诗:“自许红尘外,云溪好漱流。” 明 陆采 《明珠记·访侠》:“争如老夫枕石潄流,快活在山中度日。”

瓷枕

瓷制的枕。上施彩釉,并绘精美的图案,或题诗句。始见于 唐 代,至 宋 最为流行。《光明日报》1973.10.8:“广东省博物馆陈列的 唐僧 瓷枕,制作的年代至迟不会晚于 元 代,应是 宋 元 时磁州窑的代表作品。”

白雪

(1).洁白的雪。《孟子·告子上》:“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与?”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 唐 岑参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岸旁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红楼梦》第四九回回目:“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陈毅 《延安宝塔歌》:“红日照白雪,万众齐仰望。”

(2).比喻白色物。 唐 张鷟 《游仙窟》:“黑云裁两鬢,白雪分双齿。” 宋 苏舜钦 《次韵和师黯》:“青云失路初心远,白雪盈簪壮志闲。”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诗说·白雪黄云》:“诗人喜 荆公 ‘繰成白雪桑重緑,割尽黄云稻正青’之句,莫不极口称诵,而不知其有斧凿痕。窃谓雪不成繰,云不可割,请易繰为捲,易割为收,则丝麦自见。” 元 卢挚 《沉醉东风·春情》曲:“白雪柳絮飞,红雨桃花坠。”

(3).古琴曲名。传为 春秋 晋 师旷 所作。 战国 楚 宋玉 《讽赋》:“中有鸣琴焉,臣援而鼓之,为《幽兰》、《白雪》之曲。”《淮南子·览冥训》:“昔者 师旷 奏《白雪》之音,而神物为之下降。”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扬《白雪》,发清角,理正声,奏妙曲。” 唐 李白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诗:“《白雪》乱纤手,《緑水》清虚心。” 清 曹寅 《冬兰》诗:“此即希声曲,应和《白雪》弹。”

(4).喻指高雅的诗词。 唐 罗隐 《秋日有酬》诗:“腰间印佩黄金重,卷里诗裁白雪高。” 前蜀 韦庄 《对酒》诗:“白雪篇篇丽,清酤盏盏深。” 宋 王禹偁 《次韵和仲咸送池秀才西游》:“青霄路在何难到,白雪才高岂易酬。” 清 陈维崧 《沁园春·同远公和友人赠答之作》词:“况白雪连箱,读之气尽;红牙一曲,闻者心灰。”

(5).词调名。 宋 杨无咎 创作。双调九十五字。《词谱》卷二四:“《白雪》,调见《逃禪集》, 杨无咎 自製曲题,本赋雪,故即以‘白雪’名调。”

(6).道教语。指水银。一说指唾液。 唐 吕岩 《敲爻歌》:“拔取天根并地髓,白雪黄芽自长成。” 宋 苏轼 《辨道歌》:“离南为室坎为家,先凝白雪生黄芽。”《西游记》第十七回:“原来是三个妖魔,席地而坐……都在那里高谈阔论。讲的是立鼎安炉,摶砂炼汞,白雪黄芽,傍门外道。”

磷缁

亦作“ 磷淄 ”。语出《论语·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磷,谓因磨而薄;缁,谓因染而黑。后因以比喻受外界条件的影响而起变化。 唐 杜甫 《暮冬送苏四郎徯兵曹适桂州》诗:“岁阳初盛动,王化久磷緇。” 宋 秦观 《庆禅师塔铭》:“呜呼我师,法妙难思,与物并作,而不磷緇。” 明 唐顺之 《赠王山人》诗:“自笑久磷緇,还真已是迟。” 梁启超 《论私德》:“即有一二达识热诚之士,苟欲攘臂为生民请命,则时或不得不用诡秘之道,时或不得不为偏激之行。夫其人而果至诚也,犹可以不因此而磷淄也。”

拂拭

掸去或擦去尘土

光泽

光彩;光华

那鬣鬃一直披垂到膝下,闪着美丽的光泽。——《天山景物记》

神仙人

犹言神仙中人。《晋书·外戚传·杜乂》:“﹝ 乂 ﹞性纯和,美姿容,有盛名於 江 左。 王羲之 见而目之曰:‘肤若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人也。’”

精神

(1) 指意识、思维、神志等

精神为之。——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2) 又

俱用精神。

精神复旧。——《聊斋志异·促织》

(3) 指内容的实质所在;主要的意义

译者没有体会原文的精神

(4) 活力;精力

精神饱满

(5) 活跃;有生气

那孩子大大的眼睛很精神

(6) 意志

不挠之精神。——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牺牲精神。

窈窕

(1) 文静而美好的

窈窕淑女。——《诗·周南·关雎》

窈窕世无双。——《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窈窕艳城郭。

入则乱发坏形,出则窈窕作态。——后汉书·曹世叔妻传》

(2) 幽深的

窈窕以寻壑。——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粉黛

* 和黑粉。后代指年轻貌美的女子

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唐· 白居易《长恨歌》

颜色

(1) 色彩。光的各种现象(例如红色、棕色、桃红色、灰色、绿色、蓝色和白色等),或使人们得以区分在大小、形状或结构等方面完全相同的物体的视觉或知觉现象

(2) 指显示给人看的利害的脸色

颜色不少变。——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指颜料或染料

(4) 为颜料所染成的色彩或色泽

他的衣服上满都是那种颜色的染料

(5) 女子的姿色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唐· 白居易《长恨歌》

岂特

难道只是;何止。《庄子·让王》:“以 随侯 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夫生者,岂特 随侯 之重哉?”《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臣死且不辞,岂特巵酒乎!” 宋 苏轼 《王仲仪真赞叙》:“夫所谓世臣者,岂特世禄之人;而巨室者,岂特侈富之家也哉!” 明 方孝孺 《君子斋记》:“古之君子德业赫赫,著於天下流於后世者,岂特天质之美哉!” 清 叶舒璐 《索得学山兄遗稿》诗之二:“ 阿连 自为文章哭,岂特伤心旧雁行?”

虚堂

高堂。 南朝 梁 萧统 《示徐州弟》诗:“屑屑风生,昭昭月影。高宇既清,虚堂復静。” 唐 戎昱 《客堂秋夕》诗:“隔窗萤影灭復流,北风微雨虚堂秋。” 宋 朱熹 《山北纪行》之十:“北渡 石塘桥 ,西访 濂溪 宅。乔木无遗株,虚堂唯四壁。” 清 顾炎武 《悼亡》诗之二:“北府曾缝战士衣,酒浆宾从各无违。虚堂一夕琴先断,华表千年鹤未归。”

松涛

风吹松林,松枝互相碰击发出的如波涛般的声音

松涛阵阵

一阵凉爽的夜风吹过,群山上松涛光涌澎湃。——姚雪垠《李自成》

坐在路旁的对松亭里,看看山色,听听流水和松涛。——《泰山极顶》

羲皇

即 伏羲氏 。《文选·扬雄<剧秦美新>》:“厥有云者,上罔显於 羲皇 。” 李善 注:“, 伏羲 为三皇,故曰 羲皇 。” 唐 杜甫 《醉时歌》:“先生有道出 羲皇 ,先生有才遇 屈宋 。”

古风

(1) 古人之风。指质朴淳古的习尚、气度和文风,也指质朴的生活作风

这个山村的人衣冠简朴,古风犹存

(2) 诗体名。即古诗、古体诗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