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范漕

作者:吴泳 朝代:宋代

寿范漕原文

伏波老子缚长虬,典护兰闱更两秋。
学问只从苗脉看,辞章不响语言求。
俱称脚迹门生好,无复颜行执事羞。
夹袋中间富人物,更须为国贡琳球。

诗词问答

问:寿范漕的作者是谁?答:吴泳
问:寿范漕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吴泳的名句有哪些?答:吴泳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伏波

(1). 汉 将军名号。 西汉 路博德 、 东汉 马援 都受封为伏波将军。见《汉书·武帝纪》、《后汉书·马援传》。 南朝 宋 鲍照 《代苦热行》:“ 戈船 荣既薄, 伏波 赏亦微。” 唐 刘长卿 《送张司直赴岭南谒张尚书》诗:“盛府依 横海 ,荒祠拜 伏波 。” 明 夏完淳 《大哀赋》:“ 横海 、 伏波 , 戈船 、 下瀨 。”

(2).谓平息变乱。 王闿运 《丁文诚诔》:“抗急疏而请使,举偏师以伏波。”

老子

(1) 父亲

(2) 老年男子的自称。即老夫

老子不吃你这一套

典护

监领,督察。《史记·陈丞相世家》:“是日乃拜 平 为都尉,使为参乘,典护军。”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 硕 ( 蹇硕 )壮健有武略,故亲任之,使为元帅,典护诸将,大将军已下皆令属焉。” 宋 司马光 《功名论》:“ 陈平 楚 之亡将也, 汉高祖 得之,使典护诸将。”

学问

(1)

(2) 系统知识

(3) 泛指知识

只从

自从。 金 元好问 《归舟怨》诗:“只从问得狂夫处,夜夜梦到 洛阳 城。” 金 元好问 《薛明府去思口号》之一:“只从明府到,人信有清官。”

苗脉

亦作“ 苗脉 ”。1.指矿苗和矿脉。《宋史·食货志下七》:“ 绍圣 元年,户部尚书 蔡京 奏:‘ 岑水 场铜额寖亏,而 商 虢 间苗脉多, 陕 民不习烹採,久废不发。’”《金史·食货志三》:“﹝ 大定 ﹞十六年三月,遣使分路访察铜鑛苗脉。” 宋 叶适 《淮西论铁钱五事状》:“况铁炭中卖,处处增足,非比铜坑,苗脉须要寻求。”

(2).比喻事物的根源。 明 杨慎 《鄮山正论》:“ 介甫 亦可谓侥倖甚矣,然其苗脉亦从为 伊川 护法中来。甚至 介甫 作诗駡 昌黎 ,而 考亭 亦以其诗为是。”

见“ 苗脉 ”。

辞章

(1)

(2) 诗词文章等的总称

(3) 指文章的修辞;写作技巧

语言

用以表达情意的声音。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跟思想有密切关系,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

脚迹

足迹

门生

汉人称亲受业者为弟子,相传受业者为门生。后世门生与弟子无别,甚至依附名势者,也自称门生

无复

(1).不再,不会再次。《吕氏春秋·义赏》:“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復。” 陈奇猷 校释:“此文意谓诈伪之道,虽今可以苟且得利,后将不可復得利也。”《晋书·王导传》:“ 桓彝 见朝廷微弱……忧惧不乐。往见 导 ,极谈世事,还,谓 顗 曰:‘向见 管夷吾 无復忧矣。’” 唐 韩愈 《落叶送陈羽》诗:“落叶不更息,断蓬无復归。”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格局》:“ 圣叹 之评《西厢》,可谓晰毛辨髮,穷幽极微,无復有遗议於其间矣。”

(2).指不再有,没有。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不死之事已定,无復奄忽之虑。”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杂记上》:“少来搜集书史,颇得诸遗书,无復首尾,或失名,凡百餘卷。” 瞿秋白 《赤潮曲》:“解放我殖民世界之劳工,无论黑、白、黄,无复奴隶种。”

(3).没有履行。 汉 刘向 《说苑·杂言》:“ 仲尼 曰:‘不强不远,不劳无功,不忠无亲,不信无復,不恭无礼,慎此五者,可以长久矣。’”

(4).不能恢复。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必仁且知》:“其规非者,其所为不得其事,其事不当,其行不遂,其名辱,害及其身,絶世无復,残类灭宗亡国是也。”

颜行

前行;前列。《管子·轻重甲》:“若此,则士争前战为颜行。”《汉书·严助传》:“以逆执事之颜行。” 颜师古 注引 文颖 曰:“颜行犹雁行,在前行,故曰颜也。” 清 钱谦益 《续次敬仲韵序》:“偃旗息鼓,以避 敬仲 之颜行。”

执事

(1) 从事工作;主管其事

朝夕执事之劳

(2) 有职守之人;官员

令执事准备

(3) 差事;工作

找一份执事

(4) 基督教会的低级圣职人员

(5) 担任工作、职务,特指举行典礼时担任专职的人

(6) 先生,兄台——旧时的书信中用以称对方,表示对人的敬称,不直指其人之意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 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7) 旧指仪仗

打执事的

(8) 指在左右侍从的人

夹袋

(1).衣服里面的口袋。《冷眼观》第一回:“我拿过翻开一望,见那书中记载的人名事实,倒有一大半是我夹袋里的东西,那著者竟是先得我心了。”

(2).见“ 夹袋中人物 ”。

中间

(1) 中心

中间突破

(2) 在事物两端之间或两个事物之间

中间驰至九天。——唐· 李朝威《柳毅传》

坐在他们两个中间

(3) 在里面

生活在人民群众中间。

人物

(1)

(2) 小说或戏剧中被描写的人

人物描写

(3) 被认为有突出或显著特性的人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 * 《沁园春·雪》

恺撒是个伟大的历史人物

西人之画,则人物必有概范,山水必有实景。——蔡元培《图画》

(4) 讲话者;提警告、提要求、鼓励或发命令的人

由一个圈内人物指导

(5) 有才能之人

此人是个人物

为国

治国。《论语·里仁》:“能以礼让为国乎?” 邢昺 疏:“为,犹治也。”《战国策·秦策三》:“善为国者,内固其威,而外重其权。”《管子·国蓄》:“凡将为国,不通於轻重,不可为笼以守民。” 清 姚康 《<嵞山集>序》:“顾 楚 之为国, 唐 之为天下,当其时皆何如?”

琳球

亦作“ 琳璆 ”。1.指美玉。《宋书·傅亮传》:“饯离不以币,赠言重琳球。” 唐 元稹 《阳城驿》诗:“何以持为赠,束帛藉琳球。” 清 孙枝蔚 《新婚箴为汪季灿》:“女如桃李,男如琳球。同心同德,永荷天休。”

(2).玉器撞击声。 宋 苏轼 《代书答梁先》诗:“遗我駮石盆与甌,黑质白章声琳球。” 清 纳兰性德 《效江醴陵杂体拟古诗·范彦龙古意》:“文章贵纶綍,佩玉鏘琳球。”

(3).比喻优秀人物或优美文辞。 唐 虞世南 《和至寿春应令》:“调谐金石奏,欢洽羽觴浮。天文徒可仰,何以厠琳球。” 明 郑若庸 《玉玦记·标题》:“ 鉅野 王生 ,阀閲裔,腹胞琳球。” 清 孙枝蔚 《祭温玄肆文》:“易尽者百年之日月,难凋者一字之琳球。”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