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无梦归天台

作者:王從益 朝代:宋代

送张无梦归天台原文

凤驭去难留,将期汗漫游。
入辞丹陛晓,重卧赤城秋。
枕畔红霞合,门前瀑布流。
龙车款太帝,鹤信寄浮丘。
醉引青鸾曲,间披白鹿裘。
夜来胡蝶梦,先已到瀛洲。

诗词问答

问:送张无梦归天台的作者是谁?答:王從益
问:送张无梦归天台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王從益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從益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汗漫游

世外之游。形容漫游之远。 唐 杜甫 《奉送王信州崟北归》诗:“復见 陶唐 理,甘为汗漫游。” 仇兆鳌 注引《淮南子》:“ 若士 谓 卢敖 曰:‘吾与汗漫游於九垓之外。’” 元 耶律楚材 《过云川和刘正叔韵》:“西域风尘汗漫游,十年辜负旧渔舟。” 清 方文 《路灌沟喜遇谈长益话旧》诗:“闻尔京师去,真成汗漫游。” 清 钮琇 《觚賸·神僧》:“我将从师为汗漫游,师许之乎?” 叶玉森 《一岛》诗:“烟萝半壁能分我,请息诸天汗漫游。”

丹陛

(1).宫殿的台阶。《隋书·薛道衡传》:“趋事紫宸,驱驰丹陛。” 宋 陆游 《三山杜门作歌》之二:“小臣疏贱亦何取,即日趋召登丹陛。” 明 《端午食赐粽有感》诗:“天恩敕赐下丹陛,琼筵侑以黄金觴。” 清 顾炎武 《王徵君潢具舟城西同楚二沙门小坐栅洪桥下》诗:“曾折帝廷槛,几死丹陛旁。”

(2).借称朝廷或皇帝。《旧五代史·符存审传》:“射钩斩袪之人,孰不奉觴丹陛,独予壅隔,岂非命哉!” 清 李渔 《意中缘·名逋》:“这不过是暂负苍生之望,稍回丹陛之心。”

赤城

(1).指帝王宫城,因城墙红色,故称。 唐 王勃 《临高台》诗:“赤城映朝日,緑树摇春风。”

(2).山名。多以称土石色赤而状如城堞的山。在 浙江省 天台县 北,为 天台山 南门。《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 赤城 霞举而建标。” 李善 注:“ 支遁 《天台山铭序》曰:‘往 天台 ,当由 赤城山 为道径。’ 孔灵符 《会稽记》曰:‘ 赤城 ,山名,色皆赤,状似云霞。’”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姥 连天向天横,势拨五岳掩 赤城 。” 王琦 注:“《太平广记》:‘ 章安县 西有 赤城山 ,周三十里。一峰特高,可三百餘丈。’《海録碎事》:‘ 顾野王 《舆地志》云: 赤城山 有赤石罗列,长里餘,遥望似赤城。’” 清 朱彝尊 《罗浮屈五过访》诗:“况今天地多战争, 赤城 华顶 风烟惊。”(2)在 四川省 灌县 西南。又名 青城山 。 宋 陆游 《将之荣州取道青城》诗:“倚天山作海涛倾,看遍人间两 赤城 。”自注:“ 青城山 ,一名 赤城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四川一·山川险要》:“﹝ 青城山 ﹞一名 赤城山 , 杜光庭 记:‘山高三千六百丈,周匝一百五十里, 蜀 山之望也。’”

(3).传说中的仙境。 北周 庾信 《奉答赐酒》诗:“仙童下 赤城 ,仙酒餉 王平 。” 倪璠 注引《神仙传》:“ 茅蒙 ,字 初成 ,乃於 华山 之中乘云驾龙,向日昇天,歌曰:‘神仙得者 茅初成 ,驾龙上昇入泰清,时下玄洲戏 赤城 。’” 唐 陈子昂 《修竹篇》:“携手登白日,远游戏 赤城 。”

枕畔

枕边。《全唐诗》卷七九五载《韩熙载客》诗:“最是五更留不住,向人枕畔著衣裳。” 宋 苏舜钦 《师黯以彭甘五子为寄因怀四明园中此果甚多偶成长句以为谢》:“枕畔冷香通醉梦,齿边餘味涤吟魂。”

瀑布

从山崖上直流下来像悬挂着的布匹似的水

直至源流之处,乃是一股瀑布飞泉。——《西游记》

龙车

(1).《初学记》卷一引《淮南子》:“爰止 羲和 ,爰息六螭,是谓悬车。”注:“日乘车驾以六龙, 羲和 御之。”后因以“龙车”指日车。 唐 张籍 《庄陵挽歌词》之三:“晓日龙车动,秋风閶闔开。”

(2).《艺文类聚》卷七一引 汉 应劭 《汉仪》:“天子法驾,所乘曰金根车,驾六龙。”后因以“龙车”指天子的车驾。 宋 王安石 《题永昭陵》诗:“龙车不可望,投老涕沾衣。”《宣和遗事》前集:“﹝天子﹞到晚后乘龙车凤輦,去三十六宫二十四苑闲游。”

(3).《大戴礼记·五帝德》:“﹝ 顓頊 ﹞乘龙而至四海。”后因以“龙车”为神仙所乘车。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三:“此月初耳见 许侯 与 紫徽夫人 及 右英 共轡龙车,往诣 南真 。” 前蜀 杜光庭 《题平盖沼》诗:“龙车凤輦非难遇,只要尘心早出尘。”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神语·南海之帝》:“岁之冬日,必为火清之醮以答神庥,龙车冕服,极其珍丽为之,所在皆然。”

太帝

(1).太古之帝。指传说中的 伏羲氏 、 神农氏 等。《史记·封禅书》:“ 太帝 使 * 鼓五十絃瑟。” 唐 元结 《补乐歌》:“猗太帝兮,其智如神,分草实兮,济我生人。”

(2).谓天帝。《淮南子·墬形训》:“登之乃神,是谓太帝之居。” 高诱 注:“太帝,天帝。”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八四:“紫微深锁敞丹轩,太帝亲谈不死门。”

鹤信

修道者的消息。 唐 罗隐 《寄程尊师》诗:“鹤信虽然到五湖,烟波迢递路崎嶇。” 唐 李洞 《赠王凤二山人》诗:“山兄望鹤信,山弟听乌占。” 清 全祖望 《同馆出为外吏者率以书诉困悴戏答三绝》之三:“清虚只合謫 蓬莱 ,岂有 扬州 鹤信来。”

浮丘

(1).即 浮丘公 。《文选·郭璞<游仙诗>之三》:“左挹 浮丘 袖,右拍 洪崖 肩。” 李善 注引《列仙传》:“ 浮丘公 接 王子乔 以上 嵩高山 。” 唐 李白 《凤笙篇》:“莫学吹笙 王子晋 ,一遇 浮丘 断不还。” 唐 刘禹锡 《酬令狐相公见寄》诗:“何时得把 浮丘 袖?白日将昇第九天。” 宋 司马光 《游仙曲》之二:“何时得接 浮丘 袂,沧海横飞万餘里。”参见“ 浮丘公 ”。

(2).复姓。 汉 有 浮丘伯 。见《汉书·儒林传·申公》。

青鸾

(1).古代传说中凤凰一类的神鸟。赤色多者为凤,青色多者为鸾。多为神仙坐骑。 北周 庾信 《谢赵王赉干鱼启》:“文鳐夜触,翼似青鸞。” 唐 李白 《凤凰曲》:“ 嬴 女吹玉簫,吟弄天上春。青鸞不独去,更有携手人。” 王琦 注引《艺文类聚》:“《决疑註》曰:……多赤色者凤,多青色者鸞。” 元 杨暹 《刘行首》第二折:“跟着我骑白鹤,上青霄;跨青鸞,远市朝。” 清 陈珮 《哭程夫人》诗:“忽驾青鸞返碧虚,琼花吹折痛何如。”

(2).即青鸟。借指传送信息的使者。 宋 赵令畤 《蝶恋花》词:“废寝忘餐思想徧。赖有青鸞,不必凭鱼雁。” 清 纳兰性德 《月上海棠·中元塞外》词:“青鸞杳,碧天云海音絶。”

(3).相传 罽宾王 于 峻祁之山 ,获一鸾鸟,饰以金樊,食以珍羞,但三年不鸣。其夫人曰:尝闻鸟见其类而后鸣,何不悬镜以映之。王从其意,鸾睹形悲鸣,哀响中霄,一奋而绝。见《艺文类聚》卷九十引 南朝 宋 范泰 《鸾鸟诗序》。后因以“青鸞”借指镜。 闽 徐夤 《上阳宫词》:“妆臺尘暗青鸞掩,宫树月明黄鸟啼。” 明 汤三江 《题唐玄宗还宫感旧·双调夜行船序》套曲:“侍儿扶傍粧臺,懒把青鸞高照。”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三:“青鸞不用羞孤影,开匣常如见故人。”

(4).亦作“ 青鑾 ”。銮铃。天子之车衡上有鸾,鸾口衔铃,故以“青鑾”借指天子车驾。 南朝 齐武帝 《耕藉诏》:“鸣青鸞於东郊,冕朱紘而莅事。” 南朝 梁 江淹 《倡妇自悲赋》:“侍青鑾以云耸,夹丹輦以霞飞。”

(5).指女子。 唐 王昌龄 《萧驸马宅花烛》诗:“青鸞飞入合欢宫,紫凤衔花出禁中。” 宋 柳永 《木兰花》词:“坐中年少暗消魂,争问青鸞家远近。” 明 杨珽 《龙膏记·错媾》:“偷看,分明旧识青鸞,却做双栖新燕。”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二十八日生归,见惟空室,悵悢若失,乃为诗曰:‘灵琐知何处,青鸞杳不回。’”

鹿裘

鹿皮做的大衣。常用为丧服及隐士之服。《礼记·檀弓上》:“鹿裘衡、长、袪。” 孔颖达 疏:“鹿裘者,亦小祥后也,为冬时吉凶衣,里皆有裘。吉时则贵贱有异,丧时则同用大鹿皮为之,鹿色近白,与丧相宜也。”《列子·天瑞》:“ 孔子 游於 太山 ,见 荣启期 行乎 郕 之野,鹿裘带索,鼓琴而歌。” 唐 黄滔 《寄少常卢同年》诗:“官拜少常休,青緺换鹿裘。” 明 唐寅 《焦山》诗:“鹿裘高士帝王师,井灶犹存旧隐基。”

夜来

(1) 〈方〉∶昨天

(2) 夜里

胡蝶梦

语本《庄子·齐物论》:“昔者 庄周 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 周 也。俄然觉,则蘧蘧然 周 也。不知 周 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 周 与, 周 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后因称梦为“胡蝶梦”,以喻物我两忘的境地。 唐 崔涂 《春夕旅怀》诗:“胡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元 萨都剌 《织女图》诗:“水心惊起鸳鸯飞,花底不成胡蝶梦。”

瀛洲

亦作“ 瀛州 ”。1.传说中的仙山。《列子·汤问》:“ 渤海 之东,不知几亿万里……其中有五山焉,一曰 岱舆 ,二曰 员嶠 ,三曰 方壶 ,四曰 瀛洲 ,五曰 蓬莱 ……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史记·秦始皇本纪》:“ 齐 人 徐市 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 蓬莱 、 方丈 、 瀛洲 ,僊人居之。”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 瀛洲 ,烟涛微茫信难求。”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邹林游学》:“ 瀛洲 同泛济川船,伊吾共仗屠龙剑。”

(2).借指 日本 。 章炳麟 《狱中赠邹容》诗:“ 邹容 吾小弟,被髮下 瀛洲 。” 鲁迅 《集外集·<题三义塔>诗》:“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 瀛洲 。”

(3). 唐太宗 为网罗人才,设置文学馆,任命 杜如晦 、 房玄龄 等十八名文官为学士,轮流宿于馆中,暇日,访以政事,讨论典籍。又命 阎立本 画像, 褚亮 作赞,题名字爵里,号“十八学士”。时人慕之,谓“登瀛洲”。事见《新唐书·褚亮传》。后来的诗文中常用“登瀛洲”、“瀛洲”比喻士人获得殊荣,如入仙境。 宋 王禹偁 《病起归思》诗之二:“四十为郎非不偶,况曾提笔直 瀛州 。” 明 沉鲸 《双珠记·廷对及第》:“朝登 瀛洲 ,暮赐莲炬。” 清 陈梦雷 《杨椒山先生祠》诗:“衅开马市英魂恨,庙焕 瀛洲 俎豆香。”参见“ 登瀛洲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