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主司王起(一作和主司酬周侍郎)

作者:孟守 朝代:唐代

原文

科文又主守初时,光显门生济会期。
美擅东堂登甲乙,荣同内署侍恩私。
群莺共喜新迁木,双凤皆当即入池。
别有倍深知感士,曾经两度得芳枝。

诗词问答

问:《和主司王起(一作和主司酬周侍郎)》的作者是谁?答:孟守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书法欣赏

孟守和主司王起(一作和主司酬周侍郎)书法作品欣赏
和主司王起(一作和主司酬周侍郎)书法作品

全唐诗:卷552-29

参考注释

科文

法令条文。《晋书·刑法志》:“科之为制,每条有违科,不觉不知,从坐之免,不復分别,而免坐繁多,宜总为免例,以省科文。”

主守

负责守护。《尔雅·释鸟》“鶭,泽虞” 晋 郭璞 注:“今涸泽鸟……常在泽中,见人輒鸣唤不去,有象主守之官,因名之,俗呼为获田鸟。” 唐 柳宗元 《寄许京兆孟容书》:“先墓所在城南,无异子弟为主,独託村隣。自谴逐来,消息存亡不一至乡閭,主守者固以益怠。”

初时

起初;开始的时候。《战国策·魏策三》:“初时 惠王 伐 赵 ,战胜乎 三梁 。”《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歌三九》:“初时非不密,其后日不如。”《水浒传》第四六回:“那伙人初时不知,轮着枪棒赶来。” 许地山 《暗途》:“初时虽觉得有些妨碍,不多一会,什么都可以在幽暗中辨别一点。”

光显

(1).光象显示。 汉 王充 《论衡·吉验》:“创业龙兴,由微贱起於颠沛,若 高祖 、 光武 者,曷尝无天人神怪光显之验乎!”

(2).荣显。 三国 魏 曹操 《报荀彧》之二:“况君密谋安众,光显於孤者以百数乎!” 唐 韩愈 《柳州罗池庙碑》:“贤而有文章,尝位於朝,光显矣,已而摈不用。” 明 高明 《琵琶记·蔡公逼试》:“我教你去赴选,也只是要改换门閭,光显祖宗。” 清 刘大櫆 《与李侍郎书》:“不为苟合诡随,以取容於当世,而卒能自致光显。”

门生

汉人称亲受业者为弟子,相传受业者为门生。后世门生与弟子无别,甚至依附名势者,也自称门生

会期

(1) 开会的日期

(2) 会议的持续时间

东堂

(1).东厢的殿堂或厅堂。古代多指皇宫或官舍。《书·顾命》:“一人冕执刘,立于东堂;一人冕执鉞,立于西堂。” 唐 王维 《故太子师徐公挽歌》之三:“北首辞明主,东堂哭大臣。” 金 蔡珪 《并州无竹官舍东堂之北种碧芦以寄意用作长句》:“他日东堂慙拙政,只将此物作甘棠。”

(2).《仪礼·大射》:“公将射……一小射正授弓拂弓,皆以俟于东堂。”后因以称习射的场所。《南史·庾悦传》:“初, 刘毅 家在 京口 ,酷贫,尝与乡曲士大夫往东堂共射。”

(3).指 晋 宫的正殿。 晋武帝 时 郤詵 于 东堂 殿试得第,后因以为试院的代称。 唐 王建 《送薛曼应举》诗:“子去 东堂 上,我归南涧滨。” 唐 李频 《送友人游蜀》诗:“ 东堂 虽不捷,西去復何愁。” 宋 王珪 《呈永叔书事》诗:“十五年前出门下,最荣今日预 东堂 。”参见“ 东堂桂 ”、“ 东堂策 ”。

(4). 宋 毛滂 的号。 清 钮琇 《觚賸·纫兰词》:“若 黄子鸿 所著《纫兰》别集,风流俊迈,非不可追响 东堂 ,齐踪 西麓 也。”

甲乙

(1).指春季。《礼记·月令》:“﹝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其日甲乙。” 孔颖达 疏:“其当孟春、仲春、季春之时,日之生养之功,谓为甲乙。”《管子·四时》:“是故春三月,以甲乙之日发五政。” 尹知章 注:“甲乙统春之三时也。”《史记·天官书》:“察日、月之行以揆岁星顺逆。曰东方木,主春,日甲乙。” 唐 武则天 《唐明堂乐章·角音》:“扇条风,乘甲乙。”

(2).次第;等级。《关尹子·四符》:“有死立者,有死坐者,有死卧者,有死病者,有死药者,等死,无甲乙之殊。”《后汉书·马融传》:“校队案部,前后有屯,甲乙相伍,戊己为坚。” 李贤 注:“甲乙谓相次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三回:“恰好这回遇了官课,照例当堂缴卷之后,汇送到衙门里,凭官用评定甲乙的。”

(3).评定优劣。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八:“或言高下定於考试官,编排第受成而甲乙之,无预与夺。”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专愚》:“公读书未识字,每附会知文,见制义,輒胡乱甲乙之。”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三:“﹝ 浣青 等五人﹞各呈诗请政,公欣然为甲乙之。”

(4).比并;相属。 宋 陆游 《跋<中兴间气集>》:“议论凡鄙,与近世《宋百家诗》中小序可相甲乙。” 宋 沉作喆 《寓简》卷一:“ 帝乙 归妹者,言人君之德与帝者相甲乙,故能正人伦也。”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笔墨研冠天下》:“ 韩伟升 所製,久藏胶力皆不乏精采,与新製敌,可与 李氏 父子甲乙者。”

(5).犹言数一数二。 唐 韩愈 《苗氏墓志铭》:“夫人年若干,嫁 河南 法曹 卢府君 ,讳 貽 ,有文章德行,其族世所谓甲乙者。”

(6).引申为称誉,赞扬。 宋 叶适 《奉议郎郑公墓志铭》:“君见弟益自力,乡论多甲乙。”

(7).谓一一列举。《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事事甚多,不復甲乙。”

(8).甲科、乙科的并称。 唐 萧颖士 《江有归舟》诗序:“今兹春连茹甲乙,淑问休阐,为时之冠。” 清 方苞 《祭张母吴夫人文》:“呜呼!世俗之人,愿望子举甲乙,歷科第,而死不恨者众矣。” 清 魏源 《<明代食兵二政录>叙》:“无论甲乙一第,未有终身不沾一禄者。”

(9).甲帐、乙帐的并称。 汉 张衡 《西京赋》:“大驾幸乎 平乐 ,张甲乙而袭翠被。” 唐 长孙佐辅 《古宫怨》诗:“草染文章衣下履,花黏甲乙床前帐。”详“ 甲乙帐 ”。

(10).指初更、二更。 明 唐寅 《唐长民圹志》:“读书夜必踰甲乙,其兴亦未尝至漏尽也。”

(11).代词。犹某某。《宋书·礼志二》:“某曹关太常甲乙启辞。押。”

同内

犹同室。《史记·淮南衡山列传》:“王乃详为怒太子,闭太子使与妃同内三月,太子终不近妃。”

恩私

(1).所宠爱的人。《后汉书·桓帝纪》:“於是旧故恩私,多受封爵。”

(2).犹恩惠,恩宠。 唐 杜甫 《北征》诗:“顾惭恩私被,詔许归蓬蓽。” 宋 欧阳修 《新春有感寄常夷甫》诗:“恩私未知报,心志已凋丧。” 清 赵翼 《六哀诗》之四:“作诗记恩私,长歌以当哭。”

(3).恩爱。《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七:“某暂时归省,必当速来,以图后会,岂敢有负恩私,夫人乃説此断头话!”

双凤

(1).一对凤凰。 唐 苏颋 《侍宴安乐公主山庄应制诗》:“簫鼓宸游陪宴日,和鸣双凤喜来仪。”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凤炭》:“ 杨国忠 家以炭屑用蜜捏塑成双凤,至冬月则燃於炉中。” 宋 苏轼 《南乡子·同子野各赋一首》词:“愿作龙香双凤拨,轻拢,长在 环儿 白雪胸。” 傅榦 注引《杨妃外传》:“妃子琵琶,乃寺人 白季贞 使 蜀 还所进,用逻逤檀为之,木温润如玉,光耀可鉴,有金缕红文,蹙成双凤。”

(2).比喻两位才德出众的人。《北史·魏兰根传》:“ 景义 、 景礼 并有才行,乡人呼为双凤。” 明 杨慎 《双凤二龙》:“ 蔡邕 、 崔实 号双凤, 崔晏 、 许受 号二龙。”《花月痕》第二八回:“无奈 太原 城里,将 韦 韩 称做海内二龙,就把 刘 杜 称做 并州 双凤。”

当即

(1) 马上,立即

当即表示同意

(2) 就在当时

会一开完当即就出发

知感

知恩感德。《南史·顾越传》:“二宫恩遇,有异凡流,木石知感,犬马识养,臣独何人,敢忘报德。”《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承蒙相公夫人抬举,人非木石,岂不知感?”《儒林外史》第二一回:“这一门亲,蒙老哥亲家相爱,我做兄弟的知感不尽。”

曾经

——用在动词前面,表示某种动作、行为或情况是以前某段时间存在或发生过的,动词后面往往有助词“过”

我曾经做过小学教师

我曾经到过北京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