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楼恪斋自述

作者:董嗣杲 朝代:宋代

和楼恪斋自述原文

碧树前林合,黄云百里迷。
月高溪水定,风逆漏签低。
列宿来花邑,凉秋入菊畦。
比闾回善誉,招得颂声齐。

诗词问答

问:和楼恪斋自述的作者是谁?答:董嗣杲
问:和楼恪斋自述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董嗣杲的名句有哪些?答:董嗣杲名句大全

董嗣杲和楼恪斋自述书法欣赏

董嗣杲和楼恪斋自述书法作品欣赏
和楼恪斋自述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碧树

(1).绿色的树木。《列子·汤问》:“碧树而冬生,实丹而味酸。” 南朝 梁 萧统 《七契》:“碧树初蕊,緑草含滋。” 唐 杜甫 《锦树行》:“霜凋碧树作锦树,万壑东逝无停留。”《花月痕》第四三回:“西园碧树今如此,莫近高窗卧听秋。”

(2).玉树。《淮南子·墬形训》:“碧树瑶树在其北。” 高诱 注:“碧,青玉也。” 汉 班固 《西都赋》:“珊瑚碧树,周阿而生。”《文选·鲍照<芜城赋>》:“璇渊碧树,弋林钓渚之馆。” 李善 注:“碧树,玉树也。” 唐 卢照邻 《长安古意》诗:“啼花戏蝶千门侧,碧树银臺万种色。”

黄云

(1).黄色的云气。(1)天子气。《古微书·洛书纬》:“ 黄帝 起,黄云扶日。”《宋书·符瑞志上》:“ 帝尧 之母曰 庆都 ,生於 斗维 之野,常有黄云覆护其上。” 前蜀 杜光庭 《贺黄云表》:“ 尧 之诞生,常有黄云垂覆; 舜 之御宇,常有黄云凝空。”(2)祥瑞之气。《汉书·郊祀志上》:“天子使验问巫得鼎无姦诈,乃以礼祠,迎鼎至 甘泉 ,从上行,荐之。至 中山 ,晏温,有黄云焉。”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诂笺一》:“ 沉佺期 《改年观赦》诗:‘六甲迎黄气,三元降紫泥。’《望气经》云:‘黄云四出,主赦。’黄气,黄云也。”(3)雪天之云。下雪天云特黄于常云,故称。 宋 曾巩 《咏雪》:“黄云半夜满千里,大雪平明深一尺。”

(2).黄尘;沙尘。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阮瑀》:“河洲多沙尘,风悲黄云起。” 唐 孟郊 《感怀》诗:“登高望寒原,黄云鬱峥嶸。” 明 王世贞 《立春前一日过尹汝渔副使饮》诗:“落日千门飞鴈去,黄云一骑按雕迴。”

(3).边塞之云。塞外沙漠地区黄沙飞扬,天空常呈黄色,故称。 南朝 梁简文帝 《陇西行》之二:“洗兵逢骤雨,送阵出黄云。” 唐 杜甫 《佐还山后寄》诗之一:“山晚黄云合,归时恐路迷。” 仇兆鳌 注:“塞云多黄,故公诗云‘黄云高未动’,又云‘山晚黄云合’。” 明 李梦阳 《石将军战场歌》:“黄云落日古骨白,砂砾惨淡愁行人。”

(4).比喻成熟的稻麦。 宋 王安石 《同陈和叔游齐安院》诗:“繅成白雪桑重緑,割尽黄云稻正青。” 明 高启 《看刈禾》诗:“黄云渐收尽,旷望空郊平。”

百里

(1).一百里。谓距离甚远。《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诗·大雅·桑柔》:“维此圣人,瞻言百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宋 苏轼 《明君可与为忠言赋》:“心苟无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将或锡之十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后日之忧者,始服 永公 ‘熟虑其后’一言,真‘瞻言百里’也。”

(2).古时诸侯封地范围。《孟子·万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后用以称诸侯国。参见“ 百里之命 ”。

(3).亦谓地小。《孟子·公孙丑上》:“然而 文王 ( 周文王 )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则百里之国足以独立矣。”

(4).古时一县所辖之地。因以为县的代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县大率方百里。” 汉 蔡邕 《太尉陈公赞》:“公在百里,有西产之惠,赐命方伯,分 陕 餘庆。” 晋 陶潜 《酬丁柴桑》诗:“秉直司聪,惠于百里。” 唐 王勃 《上明员外启》:“三冬文史,先兆跡於青衿;百里絃歌,即驰芳於墨綬。”

(5).借指县令。《后汉书·循吏传·仇览》:“ 涣 ( 王涣 )谢遣曰:‘枳棘非鸞凤所栖,百里岂大贤之路。’” 李贤 注:“时 涣 为县令,故自称百里也。”《南齐书·文学传·崔慰祖》:“帝( 明帝 )欲试以百里, 慰祖 辞不就。” 宋 王禹偁 《畬田词》序:“苟择良二千石暨贤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义,庶乎污莱尽闢矣。”

(6).宝剑名。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 吴大帝 有寳刀三,寳剑六。寳剑六:一曰白虹……六曰百里。”

(7).复姓。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 。见《孟子·万章上》。

高溪

仙人名。《文选·宋玉<高唐赋>》:“有方之士, 羡门 高谿 , 上成 鬱林 , 公乐 聚穀。” 李善 注:“《史记》曰:‘ 始皇 使 燕 人 卢生 求 羡门 高誓 。谿,疑是‘誓’字。’”

风逆

(1).指外感风邪所致的疾病。旧题 唐 韩偓 《炀帝开河记》:“ 叔谋 既至 寧陵县 ,患风逆,起坐不得。”

(2).风不顺。 唐 杜甫 《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诗:“云晴鸥更舞,风逆雁无行。”

列宿

众星宿。特指二十八宿。《楚辞·刘向<九叹·远逝>》:“指列宿以白情兮,诉五帝以置词。” 王逸 注:“言己愿后指语二十八宿,以列己清白之情。”《淮南子·天文训》:“荧惑常以十月入太微,受制而出行列宿。” 宋 方凤 《物异考·金石异》:“ 魏明帝 青龙 中,水涌寳石负图,象如灵龟,有石马七随之,上有列宿鸟兽之形。”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妙峰山》:“人烟辐輳,车马喧闐,夜间灯火之繁,灿如列宿。”

比闾

木名。即棕榈。《逸周书·王会》:“ 白州 比閭,比閭者华若羽。伐其本为车,终行不败。” 孔晁 注:“ 白州 东南,蛮与 白 民接也,水中可居曰州,州中出此珍木。” 朱右曾 校释:“愚谓比閭即‘并閭’也。《本草拾遗》云:櫚木出 安南 ,性坚,紫黑色。有花纹者名曰‘花閭’。”

《周礼·地官·大司徒》:“令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五比为閭,使之相受。”比、闾为古代户籍编制基本单位。后因以“比閭”泛称乡里。 宋 苏洵 《议法》:“比閭小吏奉之以公,则老姦大猾束手请死。” 清 刘大櫆 《慎始》:“天下之事,惟其未有以倡之,有一人倡之於前,以至比閭族党之间,相效而成俗。”

颂声

歌颂赞美之声。《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什一者,天下之中正也。什一行而颂声作矣。” 何休 注:“颂声者,太平歌颂之声。帝王之高致也。” 汉 扬雄 《法言·孝至》:“ 周康 之时,颂声作乎下。” 晋 夏侯湛 《东方朔画赞》:“彷彿风尘,用垂颂声。”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