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井桃·林钟商)

作者:张先 朝代:宋代

少年游(井桃·林钟商)原文

碎霞浮动晓朦胧。
春意与花浓。
银瓶素绠,玉泉金甃,真色浸朝红。
花枝人面难常见,青子小丛丛。
韶华长在,明年依旧,相与笑春风。

诗词问答

问:少年游(井桃·林钟商)的作者是谁?答:张先
问:少年游(井桃·林钟商)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少年游(井桃·林钟商)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张先的名句有哪些?答:张先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浮动

(1) 漂移

河心有条死鱼向这边浮动

(2) 非固定

浮动工资

朦胧

(1) 月光不明;看不清

朦胧的月色

(2)

(3) 看不分明;没有鲜明轮廓或细节;勉强看得见

朦胧景色

(4) 在感情或直觉的意义上微微感觉到或觉察到

朦胧的意识

春意

(1) 春天的气象

春意盎然

(2) 春心

银瓶

银制的瓶,汲水器

银瓶乍破。——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素绠

汲水桶上的绳索。《乐府诗集·舞曲歌辞三·淮南王篇》:“后园凿井银作牀,金瓶素綆汲寒浆。” 前蜀 贯休 《行路难》诗之二:“几度美人照影来,素綆银瓶濯纤玉。” 宋 苏轼 《同正辅表兄游白水山》诗:“筠篮擷翠爪甲香,素綆分碧银瓶冻。” 元 吴莱 《题汲井图》诗:“ 景阳宫 中 景阳井 ,手出银盘牵素綆。”

泉金

金钱。《管子·轻重丁》:“故君谨守泉金之谢物,且为之举。”

真色

犹言本色。 宋 张先 《少年游·井桃》词:“银瓶素綆,玉泉金甃,真色浸朝红。”《高子遗书·语》:“ 文公 圣贤而豪杰者也,故虽以豪杰之气概,终是圣贤真色; 文成 豪杰而圣贤者也,故虽以圣贤学问,终是豪杰真色。”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写真》:“丹青女易描,真色人难学。”

花枝

(1).开有花的枝条。 唐 王维 《晚春归思》诗:“春虫飞网户,暮雀隐花枝。” 明 谢谠 《四喜记·花亭佳偶》:“浅印花鞋小,斜插花枝鬢欲烧。” 萧红 《夏夜》:“她过来似用手打我,嘴里似乎咒我,她依过的那花枝,立刻摇闪不定了。”

(2).比喻美女。 前蜀 韦庄 《菩萨蛮》词:“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宋 张景修 《虞美人》词:“旁人应笑髯公老,独爱花枝好。” 清 唐孙华 《五舫诗为同年狄向涛太史赋》:“花枝斜倚镜臺前,晚妆人倦娇相向。”

人面

(1).人的脸面。《墨子·明鬼下》:“矧佳人面,胡敢异心。” 孙诒让 间诂:“人面,言有面目而为人,非百兽贞虫飞鸟之比也。”《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八:“清酒红人面,黄金黑世心。” 茅盾 《子夜》一:“软风一阵一阵地吹上人面,怪痒痒的。”

(2).指人。 汉 桓宽 《盐铁论·繇役》:“普天之下,惟人面之伦,莫不引领而归其义。”《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四:“ 自实 走了一晌,不见一个人面。” 茅盾 《子夜》十八:“﹝一位年青小姐﹞因为‘不端’被禁锢起来不许见人面!”

(3).犹人情。《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

(4).“人面兽心”的省语。参见“ 人面兽心 ”。

常见

(1) 在正常实践或事态发展中发生的

所塑造的人物胜过爱情剧本中常见的角色

(2) 强调没有区别的或例外的特征的

常见的东西

(3) 正常性的;非例外的

在根据口授听写下来的作品中常见的…离题话

(4) 在种类上属于一般的

感冒是一种常见病

青子

(1).橄榄的别称。 宋 苏轼 《橄榄》诗:“纷纷青子落红盐,正味森森苦且严。”《说郛》卷八一引 宋 史绳祖 《学斋呫哔·诗人咏物》:“盖凡果之生也必青,及熟也必变色……惟有橄欖虽熟亦青,故谓之青子。”

(2).指梅实。 宋 范成大 《梅谱》:“顷守 桂林 ,立春梅已过,元夕则嚐青子。” 清 厉鹗 《落梅用二宋落花韵》之一:“緑阴青子差堪念,不道空枝更可伤。”

(3).泛指尚未黄熟的果实。 宋 张先 《倾杯·吴兴》词:“芳菲故苑。深红尽、緑叶阴浓,青子枝头满。” 元 虞集 《题柯敬仲画》诗:“棠梨树高青子落,碧花翠蔓縈牵牛。”

丛丛

形容人或物聚集的样子。 五代 齐己 《闻落叶》诗:“来年未离此,还见碧丛丛。” 清 龚自珍 《京师悦生堂刻石》:“若夫草莽市井之人,丛丛而蝨蝨,不出於 黄 炎 ,其先未尝有得姓受氏之荣也。”

韶华

韶光

迎得韶华入中禁,和风次第遍神州。——韩维《太后阁》

明年

今年的下一年

越明年。——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明年复攻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明年陵降。——《汉书·李广苏建传》

依旧

依然像从前一样

书房的陈设依旧未变

相与

副词。表示同时同地做某件事。可译为“共同”

舍人相与谏。——《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卒相与欢。

平原君竟与 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因相与言。——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春风

(1) 春天的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 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