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出知漳州,晚发船龙山,暮宿桐庐二首

作者:杨万里 朝代:宋代

原文

道涂奔走不曾安,却羡山家住得闲。
记取还山安住日,更忘奔走道涂间。

诗词问答

问:《甲午出知漳州,晚发船龙山,暮宿桐庐二首》的作者是谁?答:杨万里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杨万里的名句有哪些?答:杨万里名句大全

书法欣赏

杨万里甲午出知漳州,晚发船龙山,暮宿桐庐二首书法作品欣赏
甲午出知漳州,晚发船龙山,暮宿桐庐二首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道涂

见“ 道途 ”。

奔走

(1) 为某种目的而奔波忙碌

无奔走之劳矣。——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永之人争奔走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很快地走;急行

不曾

(1)

没有,从来就没有

一生不曾见过这种人

(2)

亦作“未曾”

山家

(1).山野人家。《南史·贼臣传·侯景》:“山家小儿果攘背, 太极殿 前作虎视。” 唐 杜甫 《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茅屋》诗之二:“山家蒸栗暖,野饭射麋新。” 明 高启 《一剪梅·闲居》词:“竹门茅屋槿篱笆,道似田家,又似山家。” 清 唐孙华 《夏日园居杂咏》之三:“芳枳疎藤插架斜,居然风物似山家。”

(2).隐士。 宋 梅尧臣 《九华隐士居陈生寄松管笔》诗:“一获山家赠,令吾媿汝曹。” 清 张尔岐 《蒿庵闲话》卷一:“又古人名刺,相见后亦还之。 魏野 留 富郑公 名刺,作山家之宝,亦以 郑公 故,非通例也。” 魏野 ,见《宋史·隐逸传上》。

(3).泛指僧道者流。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三·吴东昇》:“年八十,临终作诗曰:‘……念我行藏无大过,请僧超度有何功?掘坑埋了平生愿,休信山家吉与凶。’”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鄢赵争宠》:“同去山家走一遭……实不相瞒,学生为老母有疾,特求 赤肚子 僊丹。”

(4).佛教天台宗流派山家宗的省称。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宋代佛教》:“意见终于不能一致,而分裂为两派, 知礼 等称为山家,即称 晤恩 等为山外。”参见“ 山家宗 ”。

得闲

有空闲时间

记取

牢记教训、嘱咐等

记取这个血的教训

还山

(1).致仕;退隐。 南朝 梁 沉约 《桐柏山金庭馆碑》:“末自 夏汭 ,固乞还山。权憇 汝南县 境,固非息心之地。” 宋 刘克庄 《水调歌头·喜归》词:“再拜谢不敏,早晚乞还山。” 清 汪懋麟 《九月十三日还山》诗之一:“幸遂还山愿,萧然去国轻。”

(2).方言。山区人称死后葬于山上。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六:“有人劝这老倌不立继,开导他说:‘你有六七亩好田,饱子饱药,百年之后,还怕没得人送你还山?’”

安住

(1).稳定。《三国志·吴志·诸葛瑾传》:“其所以务崇小惠,必以其父新死,自度衰微,恐困苦之民一朝崩沮,故彊屈曲以求民心,欲以自安住耳,寧是兴隆之渐耶!”

(2).安心住下。 鲁迅 《彷徨·祝福》:“况且,一想到昨天遇到 祥林嫂 的事,也就使我不能安住。”

走道

(1) 街道两边的人行道

(2) 在路上行走

(3) 〈方〉∶改嫁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