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晁无斁夏雨

作者:陈师道 朝代:宋代

次韵晁无斁夏雨原文

咫尺隔山海,作书问如何。
蚁垤既畜粮,蛙窟如鸣鼍。
积暑复一雨,斧斫仍手摩。
钩窗欲悬麻,出门已横河。
人言月离毕,未必致滂沱。
东皋繁草木,兰文不同科。
惊鱼畏密罟,独鸟鸣南柯。
稍无虫飞喧,复觉蝉语多。
因声作好恶,与物殊未和。
卧闻夜来雨,归种故山禾。
百年须下泽,万里付长罗。
先生断百好,尚以诗作魔。
缩子万言手,听渠七字哦。
室迩人则远,燕默劳者歌。
思君得老瘦,触热生积痾。

诗词问答

问:次韵晁无斁夏雨的作者是谁?答:陈师道
问:次韵晁无斁夏雨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陈师道的名句有哪些?答:陈师道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咫尺

(1) 比喻相距很近

天威不违颜咫尺。——《左传·僖公九年》

咫尺之遥

(2) 比喻微小

无咫尺之功

隔山

指同父异母所生子女之间的关系

隔山兄弟

作书

(1).谓作典册。《国语·楚语上》:“ 武丁 於是作书,曰:‘以余正四方,余恐德之不类,兹故不言。’”

(2).指撰写献与天子的书或策。 唐 韩愈 《赠族侄》诗:“作书献云闕,辞家逐秋蓬。”

(3).创制文字。《韩非子·五蠹》:“古者 苍頡 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公私之相背也,乃 苍頡 固以知之矣。”

(4).写信。《乐府诗集·杂曲歌辞·枯鱼过河泣》:“作书与魴鱮,相教慎出入。”《文选·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 唐 李善 注:“太祖遣 徐劭 孙郁 至 吴 ,将军 石苞 令 孙楚 作书与 孙皓 。 劭 至 吴 ,不敢为通。”

(5).谓写作。《三国志·吴志·鲁肃传》:“ 曹公 闻 权 以土地业 备 ,方作书,落笔於地。”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夏侯太初 尝倚柱作书,时大雨,霹靂破所倚柱,衣服焦然,神色无变,书亦如故。”

(6).练字;写字。 清 冯班 《钝吟杂录·日记》:“余教童子作书,每日只学十字,点画体势,须使毫髮毕肖。” 清 冯班 《钝吟杂录·日记》:“作书忌俗字,人皆知之,不知亦忌古字。”

如何

(1)

(2) 用什么手段或方法

在退休制下如何提高津贴的问题

(3) 方式、方法怎样

接下去的问题是如何表明我们的意思

(4) 在什么情况下

姐妹三人如何再相会

(5) 怎么,怎么样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水浒传》

(6) “如……何”,表示’把……怎么样”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列子·汤问》

蚁垤

蚁封;蚁窝

鸣鼍

(1).鼍鼓的响声。 唐 薛能 《吴姬》诗之八:“楼臺重叠满天云,殷殷鸣鼉世上闻。” 宋 范仲淹 《同年魏介之会上作》诗:“闲上碧江游画鷁,醉留红袖舞鸣鼉。”

(2).敲击鼍鼓。 唐 皇甫松 《醉乡日月·饮论》:“醉得意,宜艳唱,宣其和也;醉将离,宜鸣鼉,壮其神也。” 宋 黄庭坚 《寄袁守廖南卿》诗:“少得曲肱成梦蝶,不堪衙吏报鸣鼉。”

(3).鼍鼓。《敦煌变文集·张义潮变文》:“僕射即令整理队伍,排比兵戈,展旗帜,动鸣鼉,纵八阵,骋英雄。”

积暑

谓久旱。 金 赵秉文 《平章谢抚谕表》:“钦惟皇帝陛下,内恕及人,至明烛物,悯 河南 之积暑,知臣下之微劳。”

一雨

(1).一场雨。 汉 桓宽 《盐铁论·水旱》:“当此之时,雨不破块,风不鸣条,旬而一雨,雨必以夜。” 唐 白居易 《答四皓庙》诗:“如彼旱天云,一雨百穀滋。” 宋 苏轼 《喜雨亭记》:“一雨三日,繄谁之力!” 许杰 《枉生女士》:“所谓‘终年皆是夏,一雨便成秋’者,便是指这种时候而言的。”

(2).佛经常以“一雨”喻教法;佛说一味之法,众生随机缘而有差别,如草木之于雨。《金刚三昧经·序品》:“犹如一雨润,众草皆悉荣,随其性各异。” 唐 皎然 《听素法师讲法华经》诗:“应机如一雨,谁不涤心尘。”

钩窗

亦作“钩窗”。古代的一种内有托柱、外有钩阑的方格眼隔扇窗。 宋 李明仲 《营造法式·小木作制度二》:“造阑槛鉤窗之制:其高七尺至一丈,每间分作三扇,用四直方格眼。槛面外施拱鹅项鉤阑,内用托柱,各四枚,其名件广厚各取窗槛每尺之高积而为法。”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药栏儿边,钩窗儿外,粧点新晴。”

悬麻

见“ 悬麻雨 ”。

出门

(1) 离家外出或远行

(2) 〈方〉∶出嫁

人言

人们的评论,别人的议论

离毕

月亮附于毕星。是天将降雨的征兆。毕,二十八宿之一。语出《诗·小雅·渐渐之石》:“月离於毕,俾滂沱矣。” 毛 传:“毕,噣也。月离阴星则雨。”《文选·张协<七命>》:“南箕之风,不能畅其化。离毕之云,无以丰其泽。” 李善 注引《春秋纬》:“月失其行,离於箕者风,离於毕者雨。” 晋 葛洪 《抱朴子·勗学》:“瞻离毕而分阴阳之候,由冬螽而觉闰餘之错。” 闽 徐夤 《和尚书咏烟》:“不散几知离毕雨,欲飞须待落花风。”

未必

不一定;不见得

未必有其实也。——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清· 刘开《问说》

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

未必不过此已忘。——《聊斋志异·促织》

他未必去北京

滂沱

(1)

(2) 形容雨下得很大

(3) 比喻眼泪流得很多,哭得厉害

涕泪滂沱

(4) 形容水流盛大的样子

东皋

水边向阳高地。也泛指田园、原野。 三国 魏 阮籍 《辞蒋太尉辟命奏记》:“方将耕於东皋之阳,输黍稷之税,以避当涂者之路。”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宋 范仲淹 《太子中舍致仕范府君墓志铭》:“以东皋所入,日为鸡黍之具,故贫而常乐。” 明 王錂 《春芜记·宸游》:“见山川掩映,东皋丽日明,到处香车簇拥。”

草木

(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易·坤》:“天地变化,草木蕃。”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 太行 之阳有 盘谷 , 盘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鲜少。” 明 刘基 《<悦茂堂诗>序》:“故人不得其性则痛,鸟兽不得其性则瘏,草木不得其性则萎以枯。”

(2).指荒野。《韩非子·说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饿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比喻卑贱。多用作自谦之词。 唐 陈子昂 《谏刑书》:“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苏轼 《笏记》之一:“徒倾艸木之心,莫报乾坤之施。”

不同

(1).不相同;不一样。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定势》:“所习不同,所务各异,言势殊也。” 前蜀 韦庄 《关河道中作》诗:“往来千里路长在,聚散十年人不同。” 毛 *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二:“他们想问题做事情的方法,他们的历史习惯,跟我们不同。”

(2).不同意。《宋书·张邵传》:“太尉长史 何勗 不同,欲席捲奔 鬱洲 ,自海道还都。”《南齐书·鄱阳王锵传》:“殿下但乘油壁车入宫,出天子置朝堂,二王夹辅号令, 粲 等闭城门上仗,谁敢不同?”

(3).不和。《后汉书·孔融传》:“﹝ 融 ﹞与中丞 赵舍 不同,託病归家。”

南柯

(1).朝南的树枝。 南朝 梁简文帝 《山斋》诗:“北荣下飞桂,南柯吟夜猿。”

(2). 唐 李公佐 作《南柯太守传》,叙述 淳于棼 梦至 槐安国 ,娶公主,封 南柯 太守,荣华富贵,显赫一时。后率师出征战败,公主亦死,遭国王疑忌,被遣归。醒后,在庭前槐树下掘得蚁穴,即梦中之 槐安国 。 南柯郡 为槐树南枝下另一蚁穴。后因以指梦境。亦比喻空幻。 宋 范成大 《题城山晚对轩壁》诗:“一枕清风梦緑萝,人间随处是南柯。” 明 高濂 《玉簪记·重效》:“从教分手处,有梦托南柯。” 清 陈维崧 《采桑子·为汪蛟门舍人题画册十二帧》词之九:“红樱斗帐空如水,烟月罗罗,人到南柯,一片松涛枕畔过。”

因声

犹言寄语。指托人带话。 唐 杜甫 《缆船苦风戏题四韵》:“因声置驛外,为觅酒家壚。” 仇兆鳌 注:“因声,犹云寄语。”

作好

谓徇私偏好。《书·洪范》:“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 孔颖达 疏:“动循先王之正义,无有乱为私好,谬赏恶人。”《荀子·修身》:“《书》曰: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此言君子之能以公义胜私欲也。”

夜来

(1) 〈方〉∶昨天

(2) 夜里

故山

旧山。喻家乡。 汉 应瑒 《别诗》之一:“朝云浮四海,日暮归故山。” 唐 司空图 《漫书》诗之一:“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鶯声似故山。” 宋 秦观 《吕与叔挽章》之一:“追惟献岁发春间,和我新诗忆故山。” 凌景坚 《寄十眉》诗:“应被故山猿鹤笑,我偏无计渡 汾 南。”

百年

(1) 指很多年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百年大计

(2) 指人的一生;一辈子

百年之后,即死了以后

下泽

即下泽车。 唐 王绩 《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诗:“行当驱下泽,去剪故园莱。” 宋 陆游 《览镜有感》诗:“緋衫荫子逾初望,下泽还乡负圣时。” 清 赵翼 《入都依外舅刘午岩先生馆舍》诗:“五亩何时乘下泽,一壶还仗引中流。”

万里

万里(1916- )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山东东平人。1936年加入中国 * 。曾任冀鲁豫地委书记、南京市军管会经济部部长。建国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城市建设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北京市副市长、铁道部部长、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先生

(1)

(2) 一般在一个男子姓氏后所用的一个习惯性的表示礼貌的称呼

对杜先生讲话

(3) 称别人的丈夫或对人称自己的丈夫

(4) 旧时称管帐的人

在商号当先生

(5) 旧时称以说书、相面、算卦、看风水等为职业的人

算命先生

(6) 对长者的尊称

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7) 老师

从先生授经。——清· 袁枚《祭妹文》

(8) 医生

诗作

诗歌作品

七字

指七言诗。 唐 元稹 《见人咏韩舍人新律诗因有戏赠》诗:“七字排 居敬 ,千词敌 乐天 。” 唐 陆龟蒙 《和袭美病后春思韵》:“七字篇章看月得,百劳言语傍花开。”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引 清 许可觐 《叙事解疑》:“ 仇长文 闈战后,忽忆 青青柳 ‘有信欲传’之句,题七字於扇头,以赠 许丹忱 云:‘谁将十万快腰缠,漫道 扬州 好著鞭,不谓秋来多客思,梦魂已到玉臺前。’”

迩人

近人;亲近的人。《书·旅獒》:“所宝惟贤,则邇人安。” 明 刘基 《擢彼乔松》诗:“邇人营营,远人兢兢。”

触热

(1).冒着炎热。 汉 崔駰 《博徒论》:“﹝博徒﹞乃谓曰:‘子触热耕耘,背上生盐。’” 唐 杜甫 《送高书记》诗:“借问今何官,触热向 武威 ?” 清 无名氏 《燕台口号》之十六:“往来触热人告许,一晌心凉恐未能。”

(2).比喻烦躁易怒。 元 关汉卿 《谢天香》第一折:“从今后无倒断嗟呀怨咨,我去这触热也似官人行将礼数使。”

积痾

宿疾;旧病。《后汉书·窦融传》:“大将军復重於难,是使积痾不得遂瘳,幼孤将復流离,其为悲痛,尤足愍伤。”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