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范光伯北行

作者:裘万顷 朝代:宋代

送范光伯北行原文

玄冥宫将归休,宫勾芒已促宫装。
江边宫疎柳青,江上寒梅香。
有客当此时,中流驾风樯。
欲学太史公,穷汶泗沅湘。
吾闻帝王州,雄丽几钱塘。
畴昔驻六龙,至今绘未央。
鹭洲横渺瀰,风台摩青苍。
名山与大川,往往遥相望。
是间或小留,不妨月徜徉。
平生学屠龙,袖手五字章。
兹逢贤主人,定知奏宫商。
追李逐杜陵,相与升其堂。
要令千万篇,金薤垂琳琅。
秋风鸿雁来,因之东南翔。
写君磊块胸,慰我离别肠。

诗词问答

问:送范光伯北行的作者是谁?答:裘万顷
问:送范光伯北行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裘万顷的名句有哪些?答:裘万顷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玄冥

(1).神名。水神。《左传·昭公十八年》:“禳火于 玄冥 、 回禄 。” 杜预 注:“ 玄冥 ,水神。” 汉 张衡 《思玄赋》:“前长离使拂羽兮,委水衡乎 玄冥 。”一说为雨师。见 汉 应劭 《风俗通·祀典·雨师》。

(2).神名。冬神。《礼记·月令》:“﹝孟冬、仲冬、季冬之月﹞其帝 顓頊 ,其神 玄冥 。”《楚辞·刘向<九叹·远游>》:“就 顓頊 而敶词兮,考 玄冥 於 空桑 。” 王逸 注:“ 玄冥 ,太阴之神。” 唐 李白 《大猎赋》:“若乃严冬惨切,寒气凛冽, 不周 来风, 玄冥 掌雪。” 元 张可久 《一枝花·冬景》套曲:“ 玄冥 不出权独占,青女三白势转严。”

(3).神名。北方之神。《汉书·扬雄传上》:“帝将惟田于灵之囿,开北垠,受不周之制,以终始 顓頊 、 玄冥 之统。”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 顓頊 、 玄冥 ,皆北方之神,主杀戮也。” 清 徐昂发 《雁门关》诗:“ 玄冥 操斗柄,制此天北戒。”

(4).深远幽寂,道家用以形容“道”。亦以指“道”。《庄子·大宗师》:“於謳闻之玄冥,玄冥闻之参寥。” 郭象 注:“玄冥,所以名无而非无也。” 成玄英 疏:“玄者,深远之名也;冥者,幽寂之称。”《庄子·秋水》:“始於玄冥,反於大通。” 成玄英 疏:“玄冥,妙本也。” 三国 魏 嵇康 《答难养生论》:“含光内观,凝神復朴,栖心于玄冥之崖,含气于莫大之涘。” 魏 晋 南北朝 时或以道释佛,故亦指佛教的义理。 晋 谢敷 《安般守意经序》:“故开士行禪,非为守寂,在游心於玄冥矣。”

(5).旧时指阴间,九泉。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吾復入,恐不再还,与子长诀,相求于玄冥之下。”《太平广记》卷三二○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阮瑜之》:“父死归玄冥,何为久哭泣?” 唐 鲍溶 《苦哉远征人》诗:“ 李陵 死别处,杳杳玄冥乡。”

(6).指北方。 唐 杜甫 《后出塞》诗之三:“誓开玄冥北,持以奉吾君。” 明 常岫 《渡浑河》诗:“万里 桑乾 水,玄冥生浊源。”

(7).指冬季。 前蜀 韦庄 《咏梅》诗:“不随妖艷开,独媚玄冥节。” 元 马祖常 《移梅》诗:“冽冽玄冥候,众植各浮脆。”

(8). 汉 代郊祀歌名。歌词为:“玄冥陵阴,蛰虫盖臧……”取首二字为歌名。《史记·乐书》:“ 汉家 常以正月上辛祠 太一甘泉 ……使僮男僮女七十人俱歌。春歌《青阳》,夏歌《朱明》,秋歌《西皞》,冬歌《玄冥》。”

(9).道教称肾之神。《黄庭内景经·心神》:“肾神 玄冥 ,字 育婴 。” 梁丘子 注:“肾属水,故曰玄冥。”

归休

(1).回家休息。《庄子·逍遥游》:“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汉书·孔光传》:“沐日归休,兄弟妻子燕语,终不及朝省政事。” 唐 王勃 《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归休置驛,独守家声。” 清 黄景仁 《颍州西湖》诗:“达人醯鸡视身世,兴会偶寄思归休。”

(2).辞官退休;归隐。《韩诗外传》卷九:“ 田子 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鎰奉其母。” 唐 李德裕 《思归赤松村呈松阳子》诗:“顾余知止足,所乐在归休。” 宋 杨万里 《昭君怨·赋松上鸥》词:“我已乞归休,报沙鸥。”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四:“故园未遂归休志,惭愧 刘 家好弟兄。”

勾芒

(1).古代传说中主管树木的神。《尚书大传》卷三:“东方之极,自 碣石 东至日出 榑木 之野,帝 太皞 神 勾芒 司之。” 汉 班固 《 * 通·五行》:“其神 勾芒 者,物之始生,其精青龙。芒之为言萌也。”

(2).勾萌。草木的嫩芽。 唐 韩偓 《早起探春》诗:“勾芒一夜长精神,腊后风头已见春。” 明 杨慎 《春雨》诗:“春雨掩柴扉,勾芒力尚微。”参见“ 勾萌 ”。

宫装

(1).见“ 宫妆 ”。

(2).戏曲服装。对襟,圆领,大腰身,长及足。为传统戏中后妃及王室贵妇所穿。

柳青

(1916—1978) 陕西省吴堡县人,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创业史》、《铜墙铁壁》等

江上

(1).江岸上。《吕氏春秋·异宝》:“﹝ 伍员 ﹞因如 吴 。过於 荆 ,至 江 上,欲涉。”《史记·伍子胥列传》:“ 吴 人怜之,为立祠於 江 上,因命曰 胥山 。” 南朝 宋 鲍照 《发后渚》诗:“ 江 上气早寒,仲秋始霜雪。” 唐 岑参 《饯王崟判官赴襄阳道》诗:“津头 习氏宅 , 江 上 夫人城 。” 沉尹默 《燕归梁》词:“江上花开趁蝶寻,拚买醉千金。”

(2).江面上。《史记·伍子胥列传》:“ 伍胥 遂与 胜 独身步走,几不得脱。追者在后。至 江 , 江 上有一渔父乘船,知 伍胥 之急,乃渡 伍胥 。” 唐 崔颢 《黄鹤楼》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 江 上使人愁。” 宋 苏轼 《江神子·江景》:“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 清 黄景仁 《太白墓》诗:“清风 江 上洒然来,我欲因之寄微慕。”

(3).江中。 宋 苏辙 《初发嘉山》诗:“洗砚去残墨,遍水如黑雾。至今江上鱼,顶有遗墨处。”

寒梅

梅花。因其凌寒开放,故称。 唐 张谓 《早梅》诗:“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林村傍谿桥。” 宋 柳永 《瑞鹧鸪》词:“天将奇艳与寒梅。乍惊繁杏腊前开。” 明 何景明 《二月见梅》诗:“二月寒梅开满枝,素心寧与艷阳期!” 柯灵 《香雪梅·序一》:“初来时霜菊正丹,现在早开的寒梅已经着花。”

此时

这时候。《后汉书·刘玄传》:“﹝ 韩夫人 ﹞輒怒曰:‘帝方对我饮,正用此时持事来乎!’” 唐 白居易 《琵琶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此时已经四更天光景了。”

中流

(1) 水流的中央;渡程中间

大石当中流。——宋· 苏轼《石钟山记》

使船保持在中流驶行

(2) 江河的中段

长江中流

(3) 中等

风樯

指帆船。 唐 刘禹锡 《鱼复江中》诗:“风檣好住贪程去,斜日青帘背酒家。” 宋 周邦彦 《西河·金陵怀古》词:“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檣遥度天际。” 毛 * 《水调歌头·游泳》词:“风檣动, 龟 蛇 静,起宏图。”

太史公

汉 司马谈 为太史令,子 迁 继之,《史记》中皆称“太史公”。其说不一:(1)太史公为官名, 汉武帝 时置,因位在丞相之上,与三公相等,故称。(2) 司马谈 为太史令, 司马迁 尊其父,故称。(3)太史令掌天文图书等,古代主天官者皆上公,故沿旧名而称之。参阅《史记·太史公自序》“ 谈 为太史公”三家注。综上当以第三说较为可信。后世多以“太史公”称 司马迁 。

沅湘

沅水 和 湘水 的并称。 战国 楚 诗人 屈原 遭放逐后,曾长期流浪 沅 湘 间。《楚辞·离骚》:“济 沅 湘 以南征兮,就 重华 而陈词。” 汉 刘向 《九叹·远游》:“见南 郢 之流风兮,殞余躬於 沅 湘 。” 唐 戴叔伦 《过三闾庙》诗:“ 沅 湘 流不尽, 屈子 怨何深。” 郭沫若 《汐集·题湘君与湘夫人》:“ 沅 湘 今日蕙兰焚,别有离忧罹此君。”

帝王州

帝王居住的地方。亦用指京都。 南朝 齐 谢朓 《入朝曲》:“ 江 南佳丽地, 金陵 帝王州。”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六:“回首可怜歌舞地, 秦中 自古帝王州。”

雄丽

壮丽。 宋 苏辙 《送梁交之徐州》诗:“江山雄丽信宜人,风流孰似 梁王 苑。”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释道·萨王二真君之始》:“此二宫者,俱在京师兑隅,雄丽轩敞,不下宫掖。” 清 赵翼 《瓯北诗话·吴梅村诗五》:“此数十联虽无言外意味,而雄丽华赡,自是佳句。”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五章:“其文字雄丽洸洋,自恣以适己。”

钱塘

(1).见“ 钱塘江 ”。

(2).亦作“ 钱唐 ”。古县名。地在今 浙江省 。古诗文中常指今 杭州市 。《史记·秦始皇本纪》:“过 丹阳 ,至 钱唐 。” 张守节 正义:“ 钱唐 ,今 杭州县 。” 唐 李绅 《真娘墓》诗:“还似 钱塘 苏小小 ,祗应迴首是卿卿。” 宋 施德操 《北窗炙輠》卷下:“当 绍兴 中,国家方创都 钱塘 。” 明 皇甫涍 《雪山歌奉寄彭太保》:“君王垂衣念西土, 钱塘 老子不足数。”

畴昔

往昔;日前;以前

于畴昔之夜,梦坐奠于两楹之间。——《礼记·檀弓》

畴昔之事

六龙

(1).谓《易》乾卦的六爻。《易·乾》:“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孔颖达 疏:“乾元乃统天之义,言乾之为德,以依时乘驾六爻之阳气,以控御於天体。六龙即六位之龙也;以所居上下言之,谓之六位也。”

(2).指太阳。神话传说日神乘车,驾以六龙, 羲和 为御者。 汉 刘向 《九叹·远游》:“贯澒濛以东朅兮,维六龙於扶桑。” 晋 郭璞 《游仙诗》:“六龙安可顿,运流有代谢。时变感人思,已秋復愿夏。” 宋 王安石 《休假大佛寺》诗:“六龙高徘徊,光景在我裳。” 明 薛蕙 《效阮公咏怀》:“六龙匿西山,蒙汜扬頽波。”

(3).古代天子的车驾为六马,马八尺称龙,因以为天子车驾的代称。 汉 刘歆 《述初赋》:“揔六龙於駟房兮,奉华盖於帝侧。” 唐 李白 《上皇西巡南京歌》之四:“谁道君王行路难,六龙西幸万人欢。”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金鳌山》:“少焉,千乘万骑毕集,始知为六龙临幸。” 吴梅 《步北城狮子山访阅江楼遗址不得》诗:“六龙曾此驻云车,何处重寻帝子家。”

(4).六兄弟的美称。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后贤志》:“ 宓 六子,皆英挺逸秀,号曰六龙。”《晋书·温羡传》:“父 恭 , 济南 太守,兄弟六人并知名於世,号曰六龙。”《晋书·卞壸传》:“父 粹 ,以清辩鉴察称。兄弟六人并登宰府,世称 卞氏 六龙。”

至今

(1) 直至此刻

至今杳无音信

(2) 直到今天

未央

未已;未尽

夜如何其?夜未央。——《诗·小雅·庭燎》

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楚辞·离骚》

此恨未央

风台

指敞露透风的台榭。 唐 韩愈 《和崔舍人咏月二十韵》:“风臺观滉瀁,冰砌步青荧。” 唐 柳宗元 《行路难》诗之三:“风臺露榭生光饰,死灰弃置参与商。”

青苍

(1).深青色。常用以形容树色、山色、天色、水色等。 唐 刘眘虚 《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诗:“林山相晚暮,天海空青苍。” 清 吴敏树 《新修吕仙亭记》:“由亭中以望,凡 岳阳楼 所见,无弗同者,而青苍秀映之状,幽赏者又宜之。” 周立波 《民兵》:“近山淋着雨,青松和楠竹显得更青苍。”

(2).借指山林。 宋 陆游 《过石灵三峰》诗之一:“拔地青苍五千仞,劳渠蟠屈小诗中。” 宋 秦观 《同子瞻赋游惠山》:“輟棹纵幽讨,篮舆入青苍。”

(3).借指天。 唐 杜牧 《华清宫三十韵》:“钩陈裹巖谷,文陛压青苍。” 唐 温庭筠 《太液池歌》:“平碧浅春映緑塘,云容雨态连青苍。”青,一本作“ 春 ”。

往往

(1) 每每;时常

往往而死者相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老李往往工作到深夜才睡

(2) 处处;到处

往往山出棋置。——《史记·货殖列传》

卒中往往语。——《史记·陈涉世家》

往往有得。——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纷纷

吴王之弃其军亡也,军遂溃,往往稍降太尉、梁军。——《史记·吴王濞列传》

则文学彬彬稍进,诗书往往间出。——《汉书·司马迁传》

相望

互相对望

雕栏相望焉。——《虞初新志·魏学洢·核舟记》

邻国相望。——《史记·货殖列传》

死者相望。——《资治通鉴·唐纪》

东西相望。——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间或

(1) 表示动作、事情时断时续地发生或者发生不是普遍的,相當于“有时候”、“偶尓”

大家聚精会神地听着,间或有人咳一两声

(2) 时断时续

(3) 有时候

间或有人笑一两声

小留

(1).暂时挽留。 晋 山涛 《启事》:“祭酒 庾纯 ,强正有学,亦堪取选。国学初建, 王 荀 已亡, 纯 能其事,宜当小留,粗立其制。”

(2).暂时留止。 唐 杜甫 《彭衙行》诗:“小留 同家洼 ,欲出 芦子关 。”

不妨

(1)

最好还是

你不妨现在就告诉他

(2)

无任何害处

你不妨去碰碰运气

(3)

表示怀疑或不确定

我不妨说,传导声音的机械装置是完善的

徜徉

(1).犹徘徊。盘旋往返。《淮南子·人间训》:“翱翔乎忽荒之上,徜徉乎虹蜺之间。”徜徉,一本作“ 析惕 ”。

(2).犹彷徨。心神不宁貌。《文选·张衡<思玄赋>》:“会 帝轩 之未归兮,悵徜徉而延佇。”旧注:“悵徜徉,思貌。”一本作“ 倘佯 ”。《后汉书·张衡传》作“相佯”。

(3).安闲自得貌。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於 盘 兮,终吾生以徜徉。” 宋 陈亮 《何少嘉墓志铭》:“仲兄 大雅 以疾不涉事, 少嘉 时其起居,使得徜徉以自养疾。” 明 张羽 《秋日苕溪·道中》诗:“闲行无物役,洄沿自徜徉。”

平生

(1) 终身;一生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婚姻是一个人的平生大事

(2) 向来;素来

他平生是很勤俭的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清· 林觉民《与妻书》

屠龙

(1).《庄子·列御寇》:“ 朱泙漫 学屠龙於 支离益 ,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后因以指高超的技艺或高超而无用的技艺。 唐 卢照邻 《释疾文》:“既而屠龙适就,刻鵠初成。” 唐 张怀瓘 《书估》:“声闻虽美,功业未遒,空有望於屠龙,竟难成於画虎。” 宋 司马光 《遣兴》诗:“待兔谋真拙,屠龙艺亦虚。” 廖仲恺 《一剪梅·题五层楼图》词:“兴亡閲遍古今同,文只雕虫,技只屠龙。”

(2).比喻跟强敌作英勇斗争。 柳亚子 《有怀章太炎邹威丹两先生狱中》诗:“泣麟悲凤佯狂客,搏虎屠龙革命军。” * 《远望》诗:“赤道雕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龙。”

袖手

(1).藏手于袖。表示闲逸的神态。 唐 韩愈 《石鼎联句》序:“道士哑然笑曰:‘子诗如是而已乎?’即袖手耸肩,倚北墻坐。” 元 无名氏 《村乐堂》第一折:“没揣的两鬢秋,争如我便修身闲袖手。” 清 曹寅 《贺新郎·又昭序皇和词甚美五迭前韵》词:“此目枫亭闲袖手,瞥一双游刃腾空怕。擣虀具,且高掛。”

(2).藏手于袖。谓不能或不欲参与其事。《晋书·庾敳传》:“参 东海王 越 太傅军事,转军諮祭酒。时 越 府多雋异, 敳 在其中,常自袖手。” 宋 陆游 《书愤》诗之二:“关河自古无穷事,谁料如今袖手看。” 明 李介 《天香阁随笔》卷一:“予谢曰:‘吾幸获同舟,公等努力,而予袖手,独不愧于心乎?’” 张天翼 《新生》:“他们不甘心袖手看着自己家乡受糟踏。”

五字

(1).五个字。多指诗文中五字句。《汉书·艺文志》:“説五字之文,至於二三万言。”《南史·陆厥传》:“ 约 等文皆用宫商……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

(2). 晋 郭颁 《魏晋世语》:“ 司马景王 命中书郎 虞松 作表,再呈不可,意令 松 更定之,经时竭思不能改,心有忧色…… 会 ( 钟会 )取草视,为定五字。 松 悦服,以呈 景王 。 景王 曰:‘不当尔耶?’ 松 曰:‘ 钟会 也。’王曰:‘如此可大用,真王佐才也。’”后因以“五字”指好的表章。 唐 沉佺期 《同韦舍人早朝》诗:“一经传旧德,五字擢英材。”

(3).泛指表章。 唐 常袞 《谢除知制诰表》:“得以文墨侍於轩墀,五字非工,四年侍罪。”

(4).指五言诗。 五代 齐己 《秋夕书怀》诗:“平生乐道心常切,五字逢人价合高。” 金 元好问 《论诗》诗之二九:“池塘春草 谢 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文章》:“ 唐 人用一生心於五字,故能巧夺天工。”

贤主

(1).贤明的君主。《韩非子·主道》:“臣有其劳,君有其成功,此之谓贤主之经也。”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王粲<怀德>》:“贤主降嘉赏,金貂服玄缨。” 宋 洪迈 《容斋续笔·周世宗》:“ 周世宗 英毅雄杰,以衰乱之世,区区五六年间,威武之声,震慑夷夏,可谓一时贤主。”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述异·汉惠帝后裔在爪华岛》:“予谓 惠帝 本 汉 贤主,若使享国稍久,其布德当不后於 文帝 。”

(2).贤惠的主人。 明 杨珽 《龙膏记·开阁》:“看华筵胜景,贤主嘉宾,只见披襟消暑,握麈生风,遶坐冰山冷。” 清 查慎行 《雪后发汴城》诗:“此地多贤主,吾生感旧游。”

宫商

(1).五音中的宫音与商音。《毛诗序》“声成文” 汉 郑玄 笺:“声成文者,宫商上下相应。” 唐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卷下:“我情与君,亦犹形影宫商之不离也。”《老残游记》第十回:“你们所弹的皆是一人之曲,如两人同弹此曲,则彼此宫商皆合而为一。”

(2).泛指音乐、乐曲。《韩诗外传》卷五:“人有六情,目欲视好色,耳欲听宫商。”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评》:“ 孟浩然 之诗,讽咏之久,有金石宫商之声。” 清 龚自珍 《秋夜听俞秋圃弹琵琶赋诗书诸老辈赠诗册子尾》诗:“曲终却是琵琶声,一代宫商创生面。”

(3).泛指音律。《敦煌曲子词·内家娇》:“善别宫商,能调丝竹,歌令尖新。”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首引》:“词曲 元 人称独步,到今户叶宫商。”

(4).可借指诗律中的平仄和声韵中的四声。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序》:“昔 曹 刘 殆文章之圣, 陆 谢 为体贰之才,鋭精研思,千百年中,而不闻宫商之辨,四声之论。”

杜陵

(1).地名。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东南。古为 杜伯国 。 秦 置 杜县 , 汉宣帝 筑陵于东原上,因名 杜陵 。并改 杜县 为 杜陵县 。 晋 曰 杜城县 , 北魏 曰 杜县 , 北周 废。 唐 卢照邻 《长安古意》诗:“挟弹飞鹰 杜陵 北,探丸借客 渭桥 西。” 唐 白居易 《新乐府·杜陵叟》:“ 杜陵 叟, 杜陵 居,岁种薄田一顷餘。” 宋 张先 《更漏子》词:“ 杜陵 春, 秦 树晚,伤别更堪临远。”

(2). 汉 宣帝 陵墓。《汉书·元帝纪》:“ 初元 元年春正月辛丑, 孝宣皇帝 葬 杜陵 。”《三辅黄图·陵墓》:“ 宣帝 杜陵 ,在 长安 城南五十里。帝在民间时,好游 鄠 杜 间,故葬此。”

(3).指 唐 杜甫 。 宋 戴复古 《答杜子野主簿》诗:“ 杜陵 之后有孙子,自守诗家法度严。” 明 郑昂 《感怀》诗:“ 王粲 凄凉仍去国, 杜陵 老大竟飘蓬。” 清 孙枝蔚 《同程穆倩访周元亮司农》诗:“ 杜陵 仍作客, 曹霸 可无诗。”参见“ 杜陵野老 ”。

相与

副词。表示同时同地做某件事。可译为“共同”

舍人相与谏。——《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卒相与欢。

平原君竟与 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因相与言。——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千万

副词,无论如何,不管怎样

千万不复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千万无渝 。——唐· 李朝威《柳毅传》

金薤

(1).倒薤书的美称。喻文字之优美。 唐 韩愈 《调张籍》诗:“平生千万篇,金薤垂琳琅。” 韩醇 注:“金薤,书也。古有薤叶书……言 李 杜 文章,播於金石云尔。” 宋 岳珂 《桯史·范碑诗跋》:“﹝ 柴中守 诗:﹞夜光照屋四座惊,金薤银钩真墨本。” 清 蒋士铨 《一片石·宴阁》:“行间金薤披,毫端紫电驰。”

(2).精美的薤菜。 清 赵翼 《永昌面作饼大嚼》诗:“先揉银泥烂,次纳金薤馥。”

琳琅

精美的玉石,比喻美好珍贵的东西

秋风

秋天的风

鸿雁

一种鸟( Anser cygnoides ),羽毛紫褐色,腹部白色,嘴扁平,腿短,趾间有蹼。吃植物的种子,也吃鱼和虫。群居在水边,飞时一般排列成行,是一种冬候鸟。也叫“大雁”

东南

介于东和南之间的方向

方是时,博鸡者以义闻东南。——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磊块

(1).石块。亦泛指块状物。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上:“翌日,煨烬中得煤数两而无胶和。取牛皮胶以意自和之,不能为挺,磊块仅如指者数十。” 宋 陆游 《蔬圃》诗:“翦闢荆榛尽,鉏犂磊块无。”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城北录》:“ 狮子 九峯,中空外奇,玲瓏磊块,手指攒撮。”

(2).比喻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 宋 陆游 《家居自戒》诗之三:“世人无奈愁,沃以杯中酒,未能平磊块,已復生堆阜。”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高蟾》:“其胸次磊块,诗酒能为消破耳。” 明 凌濛初 《<二刻拍案惊奇>小引》:“偶戏取古今所闻一二奇局可纪者演而成説,聊舒胸中磊块。” 清 汪懋麟 《玉叔观察招陪泛舟观剧达曙作歌》:“欢乐几时悵离别,磊块直用千桮浇。”

(3).犹累赘。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字则有喉脣齿舌等音不同,当使字字举本皆轻圆,悉融入声中,令转换处无磊块。”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三》:“ 唐 樊宗师 作《絳守居园池记》,好怪者多喜其奇古,以予观之,亦何奇古之有。磽戛磊块,类不可读。”

(4).俊伟貌;奇特貌。 明 王亹 《次柴桑乞食再和杜于皇》:“数公磊块士,肯吟《北门》诗?时运一以乖,落落埋英才。”

离别

(1) 暂时或永久离开

我离别故乡已经两年了

(2) 分手,分开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