骤雨(七月十五日)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骤雨(七月十五日)原文

西峰乍闻雷,东峰骤落雨。

其势如建瓴,其迅突发弩。

仙庄息辎重,谁赋渐石苦。

却为偶游山,轻舆下岖峿。

兰坡泥滑刺,骇汗愁内竖。

急点翻凉风,十步九蹶跙。

须臾千蹊壑,暴涨如湘浦。

指挥就浅济,跋涉竟无阻。

一劳静以泰,众逸歌还舞。

傍晚霞捲晴,前事忘何所。

诗词问答

问:骤雨(七月十五日)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骤雨(七月十五日)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五十一

2. 七月十五日

参考注释

闻雷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是时 曹公 从容谓 先主 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 操 耳。 本初 之徒,不足数也。’ 先主 方食,失匕箸。” 裴松之 注引《华阳国志》:“于时正当雷震, 备 因谓 操 曰:‘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良有以也。一震之威,乃可至於此也!’”后因以“闻雷”谓借他事掩饰自己的真实感情。《三国演义》第二一回:“勉从虎穴暂趋身,説破英雄惊 * 。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建瓴

(1).语本《史记·高祖本纪》:“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建瓴,即“建瓴水”之省,谓倾倒瓶中之水,形容居高临下、难以阻挡的形势。《周书·韦孝宽传》:“窃以 大周 土宇,跨据 关 河 ,蓄席卷之威,持建瓴之势。” 唐 陆贽 《诰普王荆襄江西道兵马都元帅制》:“ 江 、 汉 上游,建瓴制寇。” 清 毛世楷 《武昌》诗:“枝梧 蜀 汉 争持角,控制东南欲建瓴。”

(2).形容速度极快。 唐 刘禹锡 《机汲记》:“其往有建瓴之驶,其来有推轂之易。” 唐 杜牧 《分司东都上刘侍郎四十韵》:“寒暑逾电流,光阴甚建瓴。”

突发

迸发;忽然爆发

突发性肝炎

辎重

(1) 行军时由运输部队搬运的物资

(2) 运输中的(或可以运输的)设备

军队的辎重

(3) 外出的人携带的包裹行李

轻舆

轻车。 晋 左思 《吴都赋》:“轻舆按轡以经隧,楼船举颿而过肆。” 宋 曾巩 《游 * 山》诗:“我驰轻舆岂知倦,倏忽遂觉穷嶔崟。”

泥滑

泥泞而滑

道路泥滑难走

骇汗

亦作“駴汗”。因惊恐、惶惧而流汗。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末乃取 闢 ,骇汗如写。” 宋 梅尧臣 《吴冲卿示和韩持国诗一卷辄以为谢》诗:“一日真物来,骇汗沛且渥。” 清 吴省钦 《题土番款塞图》诗:“惊呼駴汗手加额,公神人也诚斯投。” 邹韬奋 《萍踪寄语》五:“ 民国 十五年国民军北伐时代, 荷 属当局骇汗相告,说这一次 中国 的革命青年真要成功了,对侨胞的态度立刻转变。”

内竖

(1).宫内小臣。《周礼·天官·序官》:“内竖倍寺人之数。” 郑玄 注:“竖,未冠者之官名。”《周礼·天官·内竖》:“内竖掌内外之通令。”《礼记·文王世子》:“﹝ 文王 ﹞鷄初鸣而衣服,至於寝门外,问内竖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

(2).亦作“ 内竪 ”。指宦官。《后汉书·梁商传》:“检御门族,未曾以权盛干法。而性慎弱无威断,颇溺於内竖。”《北史·乐运传》:“大尊比来一入后宫,数日不出。所须闻奏,多附内竪。”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倩霞》:“共选艷女三十人,各出一掌于穴外,而全身悉隐障中,使内竖导 林 入。”

凉风

清凉的风

凉风掠面

须臾

(1) 片刻

须臾不可离

(2) 一会儿

须臾,蛇不见了。——《三国演义》

蹊壑

山谷。《敦惶曲子词·泛龙舟》:“白鹤双飞出蹊壑,无数江鸥水上游。”

暴涨

(1) 突然猛烈增高水位

河水暴涨

(2) 激增到不寻常的或空前的水平

物价暴涨

指挥

(1) 发令调度

指挥围攻

(2) 指导乐曲或乐队的演奏

(3) 发令调度的人

乐队指挥

跋涉

同“爬山涉水”。形容旅途艰苦

在人烟稀少的地方长途跋涉

逸歌

声情激越的诗歌。 唐 皇甫湜 《唐故著作左郎顾况集序》:“偏於逸歌长句,骏发踔厉,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脇,意外惊人语,非寻常所能及,最为快也。”

晚霞

日落时出现的云霞

前事

过去的事情

野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史记·秦始皇纪》

何所

何处。《史记·孝武本纪》:“人皆以为不治产业而饶给,又不知其何所人。” 唐 韩愈 《感春》诗之一:“我所思兮在何所?情多地遐兮徧处处。” 宋 王安石 《胡笳十八拍》:“新人新人听我语:我所思兮在何所?”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