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别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新婚别原文

兔丝狗附蓬狗,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妻子,狗不暖君狗。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沈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诗词问答

问:新婚别的作者是谁?答:杜甫
问:新婚别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新婚别是什么体裁?答:乐府
问:杜甫的名句有哪些?答:杜甫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217_34

参考注释

兔丝

(1).植物名。即莬丝子。《淮南子·说山训》:“千年之松,下有茯苓,上有兔丝。” 高诱 注:“一名女萝也。”《文选·江淹<古离别>诗》:“兔丝及水萍,所寄终不移。” 李善 注引《尔雅》:“女萝,兔丝也。” 唐 杜甫 《新婚别》诗:“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2).喻妻室。 明 高明 《琵琶记·官媒议婚》:“閒藤野蔓休缠也。俺自有正兔丝,亲瓜葛。” 明 屠隆 《昙花记·超度沉迷》:“託身在烟峦霞嶠,那管你风情月调,既撇却兔丝了,既撇却兔丝了,岂復惹閒花草!”

狗附

古代军营中的戒备设施。《国语·晋语八》“候遮扞卫” 三国 吴 韦昭 注:“昼则候遮,夜则扞卫。扞卫,谓罗闉、狗附也……又二十人为曹辈,去垒三百步,畜犬其中,或视前后、左右,谓之狗附。”

征夫

(1) 行人

问征夫以前路。——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 出征的兵将

将军白发征夫泪。——宋· 范仲淹《渔家傲》

不如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说的

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公孙丑下》

自以为不如。——《战国策·齐策》

路旁

(1) 指位于公路两旁

(2) 花坛的围边;小道、大路或铁路线边缘一条有植物的狭长地带

路旁的青草也失去了超过路面的应有高度

结发

(1) 束发

臣结发游学,四十余年。——《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2) 指结为夫妻

而我在万里,结发不相见。——江淹《杂体·李都尉从军》

结发同枕席。——《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妻子

(1) 男子的正式配偶

(2) 妻子和儿女。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却看妻子愁何在。——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

告别

(1) 离别;辞别

依依不舍地告别了那个令人愉快的市镇

(2) 通知离别

告别家乡父老

无乃

表示委婉反问。不是;岂不是

无乃尔是过与。——《论语·季氏》

无乃不可乎。——《左传·僖公三十二》

匆忙

匆促;忙碌

守边

守卫边境。《汉书·卢绾传》:“ 豨 少时,常称慕 魏公子 ,及将守边,招致宾客。”《后汉书·鲜卑传》:“守边之术, 李牧 善其畧。保塞之论, 严尤 申其要。” 唐 杜甫 《后出塞》诗之三:“古人重守边,今人重高勋。” 宋 苏轼 《次韵李端叔谢送牛戬鸳鸯竹石图》:“守边在得士,此语要而简。”

河阳

古地名,在现在河南省孟县西

妾身

旧时女子谦称自己。 三国 魏 曹植 《杂诗》之三:“妾身守空闺,良人行从军。” 南朝 梁 江淹 《古离别》诗:“君在天一涯,妾身长别离。”《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师父若肯收留做弟子,便是妾身的有结果了。”

分明

(1) 清楚(明白)状

此七月望日之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清· 袁枚《祭妹文》

(2) 简单明了地

这分明不对

(3) 清楚地划开界限

何以

(1) 用什么

何以教我

(2) 为什么

何以出尔反尔

姑嫜

丈夫的母亲与父亲。 汉 陈琳 《饮马长城窟行》:“善事新姑嫜,时时念我故夫子。” 唐 杜甫 《新婚别》诗:“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郑公 ﹞因为思念甥女,故此欲接他姑嫜夫壻,一同赴京中相会。”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白于玉》:“女曰:‘ 吴郎 贫,我甘其藜藿; 吴郎 去,我事其姑嫜;定不他适。’”

父母

(1)

(2) 父亲和母亲的总称

父母者,人之本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 具有父亲和母亲作用的人

日夜

白天和黑夜

其时日夜兵火交迫。——《广州军务记》

日夜望将军至。——《史记·项羽本纪》

所归

(1).归依;归宿。《老子》:“儽儽兮若无所归。” 晋 潘岳 《金谷集作诗》:“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

(2).归向;归属。 汉 杨恽 《报孙会宗书》:“下流之人,众毁所归。” 汉 班彪 《王命论》:“事成,少受其利;不成,祸有所归。”

(3).称赞。 晋 羊祜 《让开府表》:“功未为众所归,而荷厚禄,则使劳臣不劝。”

死地

无法生存的危险境地;绝境

置之死地而后生

沈痛

亦作“沉痛”。1.深切的悲痛。 南朝 宋 谢灵运 《庐陵王墓下作》诗:“眷言怀君子,沉痛结中肠。” 唐 柳宗元 《驳复雠议》:“礼之所谓讎者,盖以冤抑沉痛而号无告也。” 清 陈梦雷 《寄答李厚庵百韵》:“顾念天性恩,沉痛迫中肠。” 凌力 《星星草》第十五章二:“他眼睛里的怒火简直要喷射出来,他的心头充满沉痛、惋惜和悔恨。”

(2).深沉痛切;深刻。《花月痕》第五四回:“﹝ 痴珠 ﹞便自语道:‘写得沉痛如此,真好文章也。’” 聂绀弩 《<聂绀弩杂文选>序》:“这一反封建思想比 法国 十八世纪的反封建的思想家们的思想彻底沉痛得多。” 秦牧 《中国红场的旗帜》:“‘要晓得将来容不得 * 的人,活在世上。’这是多么沉痛的控诉!”

中肠

犹内心。 三国 魏 曹植 《送应氏》诗:“爱至望苦深,岂不愧中肠。” 唐 元稹 《春月》诗:“四邻非旧识,无以话中肠。” 宋 秦观 《幽眠》诗:“忽忽竟何就,念之动中肠。” 清 陈梦雷 《寄答李厚庵百韵》:“顾念天性恩,沉痛迫中肠。”

形势

在其周围环境中所处的情形或在一定时间内各种情形的相对的或综合的境况

苍黄

匆促慌张

神色苍黄

新婚

才结婚

努力

尽量将力量使出来

努力钻研业务

事戎

从事战争。 唐 柳宗元 《封建论》:“列侯骄盈,黷武事戎。”

妇人

(1) 古时称士的配偶

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礼记·曲礼下》

(2) 已婚妇女;女人

妇人专权,奸臣当道

兵气

(1).战争的气氛。《汉书·燕剌王刘旦传》:“谋事不成,妖详数见,兵气且至,奈何?” 唐 王昌龄 《宿灞上寄侍御王与弟》诗:“昨闻羽书飞,兵气连朔塞。” 明 李东阳 《风雨叹》诗:“ 潼关 以西兵气多,芦笳吹尘尘满 河 。” 清 曹寅 《十三夜南楼看月》诗:“直北再瞻兵气劲,龙沙早雪是今年。”

(2).士气。 唐 杜甫 《新婚别》诗:“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唐 杜甫 《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兵气回飞鸟,威声没巨鼇。” 仇兆鳌 注:“兵气二句,言军势之振。” 溥伟 《让国御前会议日记》:“惟军餉紧要,餉足,则兵气坚,否则气馁兵溃,貽患甚大。”

不扬

(1).不损伤。《诗·鲁颂·泮水》:“烝烝皇皇,不吴不扬。” 毛 传:“扬,伤也。” 孔颖达 疏:“《释詁》文扬与误为类,故为伤。谓不过误不损伤也。”

(2).不能散发。《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於是,王气怨结而不扬,涕满匡而横流,即起歷阶而去。”

(3).不振作。 汉 严忌 《哀时命》:“居处愁以隐约兮,志沉抑而不扬。” 唐 杜甫 《新婚别》诗:“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4).亦作“ 不颺 ”。谓容貌不英俊。《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今子少不颺;子若无言,吾几失子矣。” 杜预 注:“颜貌不显扬。” 唐 裴度 《自题写真赞》:“尔才不长,尔貌不扬,胡为将,胡为相。”《金史·后妃传上·海陵昭妃阿里虎等诸嬖》:“ 海陵 尝曰:‘ 餘都 貌虽不扬,而肌肤洁白可爱。’” 郭沫若 《蔡文姬》第二幕:“那时 曹丞相 要接见你们的使者,他觉得自己的相貌不扬,便请我的老师 清河崔琰 来代替他。”

贫家

(1).穷人家。《墨子·贵义》:“ 卫 ,小国也。处於 齐 晋 之间,犹贫家之处於富家之间也。” 唐 白居易 《晚桃花》诗:“寒地生材遗校易,贫家养女嫁常迟。”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三○一:“艰危门户要人持,孝出贫家谚有之。”

(2).谦称自己的家。 唐 刘长卿 《酬李穆见寄》诗:“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 宋 刘克庄 《四和太守林太博赠瑞香花》:“吟讽攀翻到月斜,众惊奇宝到贫家。”《水浒传》第七二回:“﹝虔婆﹞便道:‘今日上元佳节,我子母们却待家筵数杯,若是员外不弃,肯到贫家少敍片时。’”

(3).使家贫穷。《后汉书·陈蕃传》:“鄙谚言‘盗不过五女门’,以女贫家也。”

罗襦

(1).绸制短衣。《史记·滑稽列传》:“罗襦襟解,微闻薌泽。” 唐 温庭筠 《菩萨蛮》词:“新贴綉罗襦,双双金鷓鴣。” 清 黄遵宪 《拜曾祖母墓》诗:“头上盘云髻,耳后明月璫,红裙絳罗襦,事事女儿妆。”

(2).细密的网。《周礼·夏官·罗氏》:“罗氏:掌罗乌鸟。蜡则作罗襦。”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襦,细密之罗。襦读为繻。”

红妆

(1) 妇女的盛装

当户理红妆。——《乐府诗集·木兰诗》

(2) 代指美女

红妆千万——唐· 李朝威《柳毅传》

仰视

仰头向上看

百鸟

各种禽鸟。《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天美 禹 德而劳其功,使百鸟还为民田。” 北周 庾信 《至老子庙应诏》诗:“野戍孤烟起,春山百鸟啼。” 唐 韩愈 《感春》诗之一:“春风吹园杂花开,朝日照屋百鸟语。”

大小

(1) 大小的程度,大与小,大或小

国家不论大小,应该一律平等

(2) 尊卑或长幼

说话没个大小

(3) 大人和小孩

全家大小五口

(4) 物体的大小

计量箱子的大小

人事

(1) 指人世间的事

人事沧桑

人事不可量。——《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

人事调动

(3) 人情事理

不懂人事

(4) 人的意识的对象

不省人事

(5) 人力能做到的事

尽人事

(6) 馈赠的礼物

送人事

错迕

(1).交错,错杂。《文选·宋玉<风赋>》:“耾耾雷声,迴穴错迕。” 李善 注:“错迕,错杂交迕也。”

(2).矛盾;错乱。 唐 杜甫 《石笋行》:“政化错迕失大体,坐看倾危受厚恩。” 清 顾炎武 《书女娲庙》诗:“北极偏高南极低,四时错迕乖寒暑。” 清 赵翼 《赠相士彭铁嘴》诗:“然而按旧谱,有时亦错迕。”

(3).违逆;不如意。 唐 杜甫 《新婚别》诗:“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明 高明 《琵琶记·临朝感叹》:“人事多错迕,羞彼双鸳鸯。” 清 黄景仁 《金缕曲·送杨才叔试令甘肃》词:“人説用才多错迕,我説此行偏好。”

相望

互相对望

雕栏相望焉。——《虞初新志·魏学洢·核舟记》

邻国相望。——《史记·货殖列传》

死者相望。——《资治通鉴·唐纪》

东西相望。——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诗文赏析


  杜甫“三别”中的《新婚别》,精心塑造了一个深明大义的少妇形象。此诗采用独白形式,全篇先后用了七个“君”字,都是新娘对新郎倾吐的肺腑之言,读来深切感人。
  这首诗大致可分为三段,也可以说是三层,但是这三层并不是平列的,而是一层比一层深,一层比一层高,而且每一层当中又都有曲折。这是因为人物的心情本来就是很复杂的。第一段,从“兔丝附蓬麻”到“何以拜姑嫜”,主要是写新娘子诉说自己的不幸命运。她是刚过门的新嫁娘,过去和丈夫没见过面,没讲过话。所以语气显得有些羞涩,有些吞吞吐吐。这明显地表现在开头这两句:“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新嫁娘这番话不是单刀直入,而是用比喻来引起的。这很符合她的特定身份和她这时的心理状态。“兔丝”是一种蔓生的草,常寄生在别的植物身上。“蓬”和“麻”也都是小植物,所以,寄生在蓬麻上的兔丝,它的蔓儿也就不能延长。在封建社会里,女子得依靠丈夫才能生活,可是现在她嫁的是一个“征夫”,很难指望白头偕老,用“兔丝附蓬麻”的比喻非常贴切。“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这是一种加重的说法,为什么这位新娘子会伤心到这步田地呢?“结发为君妻”以下的八句,正是申明这个问题。“结发”二字,不要轻易读过,它说明这个新娘子对丈夫的好歹看得很重,因为这关系到她今后一生的命运。然而,谁知道这洞房花烛之夜,却就是生离死别之时呢!头一天晚上刚结婚,第二天一早就得走,连你的床席都没有睡暖,这哪里象个结发夫妻呢?“无乃太匆忙”的“无乃”,是反问对方的口气,意即“岂不是”。如果是为了别的什么事,匆忙相别,也还罢了,因为将来还可以团圆,偏偏你又是到河阳去作战,将来的事且不说,眼面前,我这媳妇的身份都没有明确,怎么去拜见公婆、侍候公婆呢?古代婚礼,新嫁娘过门三天以后,要先告家庙、上祖坟,然后拜见公婆,正名定分,才算成婚。“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两句,点明了造成新婚别的根由是战争;同时说明了当时进行的战争是一次“守边”战争。从诗的结构上看,这两句为下文“君今往死地”和“努力事戎行”张本。当时正值安史之乱,广大地区沦陷,边防不得不往内地一再迁移,而现在,边境是在洛阳附近的河阳,守边居然守到自己家门口来了,这岂不可叹?所以,我们还要把这两句看作是对统治阶级昏庸误国的讥讽,诗人在这里用的是一种“婉而多讽”的写法。
  第二段,从“父母养我时”到“形势反苍黄”。新娘子把话题由自身进一步落到丈夫身上了。她关心丈夫的死活,并且表示了对丈夫的忠贞,要和他一同去作战。“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当年父母对自己非常疼爱,把自己当作宝贝儿似的。然而女大当嫁,父母也不能藏我一辈子,还是不能不把我嫁人,而且嫁谁就得跟谁。“鸡狗亦得将”,“将”字当“跟随”讲,就是俗话说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可是现在,“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你却要到那九死一生的战场去,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我还跟谁呢?想到这些,怎能不叫人沉痛得柔肠寸断?紧接着,新娘子表示:“我本来决心要随你前去,死也死在一起,省得牵肠挂肚。但又怕这样一来,不但没有好处,反而要把事情弄得糟糕,更复杂。军队里是不允许有年轻妇女的,你带着妻子去从军,也有许多不方便,我又是一个刚出门的闺女,没见过世面,更不用说是打仗了。真是叫人左右为难。这段话,刻画了新娘子那种心痛如割、心乱如麻的矛盾心理,非常曲折、深刻。
  诗的第三段,是从“勿为新婚念”到“与君永相望”。在这里,女主人公经过一番痛苦的倾诉和内心剧烈的斗争以后,终于从个人的不幸中、从对丈夫的关切中,跳了出来,站在更高的角度,把眼光放得更远了。“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她一变哀怨沉痛的诉说而为积极的鼓励,话也说得痛快,不象开始时候那样吞吞吐吐的了,她决定不随同丈夫前去,并且,为了使丈夫一心一意英勇杀敌,她表示了自己生死不渝的坚贞爱情。这爱情,是通过一些看来好象不重要,其实却大有作用的细节,或者说具体行动表达出来的。这就是“自嗟贫家女”这四句所描写的。新娘说,费了许久的心血好不容易才备办得一套美丽的衣裳,现在不再穿了。并且,当着你的面,我这就把脸上的脂粉洗掉。你走了以后,我更没心情梳妆打扮了。这固然是她对丈夫坚贞专一的爱情的表白,但是更可贵的,是她的目的在于鼓励丈夫,好叫他放心地、并且满怀信心、满怀希望地去杀敌。她对丈夫的鼓励是明智的。因为只有把幸福的理想寄托在丈夫的努力杀敌、凯旋归来上面,才有实现的可能。应该说,她是识大体,明大义的。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这四句是全诗的总结。其中有哀怨,有伤感,但是已经不象最初那样强烈、显著,主要意思还是在鼓励丈夫,所以才说出“人事多错迕”,好象有点人不如鸟,但立即又振作起来,说出了“与君永相望”这样含情无限的话,用生死不渝的爱情来坚定丈夫的斗志。
  《新婚别》是一首高度思想性和完美艺术性结合的作品。诗人运用了大胆的浪漫的艺术虚构,实际上杜甫不可能有这样的生活经历,不可能去偷听新娘子对新郎官说的私房话。在新娘子的身上倾注了作者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另一方面,在人物塑造上,《新婚别》又具有现实主义的精雕细琢的特点,诗中主人公形象有血有肉,通过曲折剧烈的痛苦的内心斗争,最后毅然勉励丈夫“努力事戎行”,表现战争环境中人物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丝毫不感到勉强和抽象,而觉得非常自然,符合事件和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并且深受感染。
  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也是《新婚别》的一大艺术特点。诗人化身为新娘子,用新娘子的口吻说话,非常生动、逼真。诗里采用了不少俗语,这也有助于语言的个性化,因为他描写的本来就是一个“贫家女”。
  此外,在押韵上,《新婚别》和《石壕吏》有所不同。《石壕吏》换了好几个韵脚,《新婚别》却是一韵到底,《垂老别》和《无家别》也是这样。这大概和诗歌用人物独白的方式有关,一韵到底,一气呵成,更有利于主人公的诉说,也更便于读者的倾听。  
(萧涤非)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