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痕都斯坦盈尺碗十二韵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咏痕都斯坦盈尺碗十二韵原文

度尺盈周尺,贡珍果国珍。

潜光焕山泽,垂棘映星辰。

美质出龙首,良工造罽宾。

流离传汉史,琬琰赋唐人。

径一绳引直,围三规中循。

钉心含萼簇,分瓣布英匀。

列宿都拱北,四时原始春。

雨风占异好,尊斝可同陈。

背面胥环抱,英华复朴淳。

人工天巧夺,理寓器呈恂。

脂白鲜他比,水圆切已频。

如何不胫者,万里此重轃。

诗词问答

问:咏痕都斯坦盈尺碗十二韵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咏痕都斯坦盈尺碗十二韵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咏痕都斯坦盈尺碗十二韵是什么体裁?答:五排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五言排律 押真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七十七

2. 去声

参考注释

度尺

(1) 尺度,分寸

(2) 量尺

周尺

周 代的尺度。《礼记·王制》:“古者,以 周 尺八尺为步;今以 周 尺六尺四寸为步。”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 伯夷 叔齐 ﹞跄跄踉踉的颠了 周 尺一丈路远近。”

周 代的乐谱。泛指 周 乐。 宋 苏轼 《延和殿奏新乐赋》:“ 赵鐸 固中於宫商, 周 尺仍分於清浊。”

珍果

亦作“ 珍菓 ”。珍贵的果品。《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帝以 苍 冒涉寒露,遣謁者赐貂裘,及太官食物珍果。” 唐 李白 《答从弟幼成过西园见赠》诗:“山童荐珍果,野老开芳樽。” 金 元好问 《临锦堂记》:“嘉花珍菓,灵峯玉湖,往往而在焉。”

潜光

(1).隐藏光彩。比喻才华不外露。 三国 魏 曹植 《仙人篇》:“潜光养羽翼,进趋且徐徐。” 唐 李白 《纪南陵题五松山》诗:“圣达有去就,潜光愚其德。”

(2).指隐居。《晋书·隐逸传·郭瑀》:“先生潜光九皋,怀真独远。” 唐 李白 《自梁园至敬亭山因有此赠》诗:“水国饶英奇,潜光卧幽草。” 唐 李白 《避地司空原言怀》诗:“我则异於是,潜光 皖水 滨。”

山泽

(1).山林与川泽。《易·说卦》:“天地定位,山泽通气。”《史记·货殖列传》:“ 汉 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山泽焦枯,草木凋落。” 明 吴承恩 《介祉颂》:“乃若 沉 母太安人者,其天人之交会,而山泽之钟灵者乎!”

(2).泛指山野。《后汉书·冯衍传上》:“虽则山泽之人,无不感德,思乐为用矣。”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洧水》:“ 司马彪 曰: 华阳 ,亭名,在 密县 。 嵇叔夜 常采药于山泽,学琴于古人,即此亭也。” 元 柯丹邱 《荆钗记·参相》:“小生一介寒儒,久困山泽。” 清 龚自珍 《皇朝硕辅颂序》:“愳山泽之癯,有不尽知,用敢仰衷国史,作赞二十有一。”

垂棘

春秋 晋 地名,以产美玉著称。后借指美玉。《左传·僖公二年》:“ 晋 荀息 请以 屈 产之乘与 垂棘 之璧,假道於 虞 以伐 虢 。” 杜预 注:“ 垂棘 出美玉,故以为名。”《文选·班固<西都赋>》:“翡翠火齐,流耀含英,悬黎垂棘,夜光在焉。” 吕向 注:“悬黎、垂棘,皆璧也。” 北周 庾信 《谨赠司寇淮南公》诗:“ 虢 亡垂棘返, 齐 平寳鼎归。” 唐 元稹 《出门行》:“白珩无颜色,垂棘有瑕累。”

星辰

星的总称

日月星辰

美质

美好的素质。《礼记·礼器》:“礼,释回,增美质,措则正,施则行。”《韩诗外传》卷八:“虽有良玉,不刻鏤则不成器;虽有美质,不学则不成君子。” 宋 曾巩 《熙宁转对疏》:“可传於后世者,若 汉 之 文帝 、 宣帝 , 唐 之 太宗 ,皆可谓有美质矣。” 明 方孝孺 《尊闻斋记》:“今之人岂皆不若古人之有美质哉?”

龙首

(1).龙的头。《仪礼·乡射礼》:“楅长如笴,博三寸,厚寸有半。龙首,其中虵交。” 郑玄 注:“两端为龙首,中央为蛇身相交也。”《淮南子·要略》:“今画龙首,观者不知其何兽也,具其形则不疑矣。”《后汉书·礼仪志下》:“载饰以盖,龙首鱼尾,华布墙,纁上周,交络前后,云气画帷裳。”

(2).科举时代称状元为龙首或龙头。 唐 冯贽 《云仙杂记·虮肝龙首》:“蟣肝之奉何堪,龙首之攀可望。” 宋 龚鼎臣 《东原录》:“ 叶道卿 尝带贴职知 秀州 ,时状元 宋公序 ,及同榜 郑天休 ,已修起居注。 道卿 有诗寄二公曰:‘相先一龙首,对立两螭头。’世称为警句。” 宋 文天祥 《为或人赋》:“龙首黄扉真一梦,梦回何面见 江 东。”

(3).投壶术语。箭入壶中而倚竿,箭首正向自己者称龙首。见 宋 司马光 《投壶新格·龙首》。

(4).山名。在 陕西省 长安县 北。一名 龙首原 。 萧何 营 未央宫 于此。 汉 张衡 《西京赋》:“疏 龙首 以抗殿,状巍峩以岌嶪。”《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规 龙首 ,抚 未央 。” 李贤 注:“ 龙首 ,山名, 萧何 於其上作 未央宫 。” 唐 沉佺期 《人日重宴大明宫赐綵缕人胜应制》诗:“拂旦鸡鸣仙衞陈,凭高 龙首 帝城春。”

良工

古代泛称技艺高超的人。《墨子·尚贤中》:“今王公大人有一衣裳不能制也,必藉良工。”《尸子·分》:“良工之马易御也,圣王之民易治也。” 南朝 梁 沉约 《为柳世隆上铜表》:“名罏化金,良工尽艺,方将盈金中藏。”《新五代史·杂传十七·崔棁》:“其乐工舞郎,多教坊伶人,百工商贾,州县避役之人,又无老师良工教习。”《三国演义》第七八回:“ 操 曰:‘吾欲起一殿,名 建始殿 ,恨无良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翠》:“公子不乐,惟求良工画 翠 小像,日夜浇祷其下。”

罽宾

(1). 汉 魏 时西域国名。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作“迦湿弥罗”。即今之 克什米尔 。

(2). 唐 代西域国名。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作“迦毕试”。约今 卡菲里斯坦 地方至 喀布尔河 中下游之间。

流离

(1) 因饥荒战祸而居无定所,到处逃难

黎民流离,困于道路。——《后汉书·和殇帝纪》

流离失散

(2) 另有“淋漓”之义

汉史

指《东观汉记》。亦泛指 汉 代史书。《后汉书·蔡邕传》:“收付廷尉治罪, 邕 陈辞谢,乞黥首刖足,继成 汉 史。” 唐 卢纶 《和常舍人晚秋集贤院即事》:“ 汲 书 荀勗 定, 汉 史 蔡邕 专。”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歷朝文字之盛,其名各有所归, 汉 史、 唐 诗、 宋 文、 元 曲,此世人口头语也。”

琬琰

(1).琬圭、琰圭。《书·顾命》:“弘璧、琬琰在西序。” 孔 传:“大璧琬琰之圭为二重。” 蔡沉 集传:“琬琰,圭名。”

(2).为碑石之美称。 唐玄宗 《孝经序》:“写之琬琰,庶有补於将来。” 宋 苏轼 《贺林待制启》:“箸书已成,特未写之琬琰;立功何晚,会当收之桑榆。” 明 张居正 《拟唐回鹘率众内附贺表》:“写诸琬琰,播 狼胥 瀚海 之声;炳若丹青,掩 麟阁 云臺 之美。”

(3).泛指美玉。《楚辞·远游》:“吸飞泉之微液兮,怀琬琰之华英。” 洪兴祖 补注:“琬音宛,琰音剡,皆玉名。”《淮南子·说山训》:“琬琰之玉,在洿泥之中,虽廉者弗释。” 南朝 梁 刘峻 《辨命论》:“火炎 崐 岳,砾石与琬琰俱焚;严霜夜零,萧艾与芝兰共尽。” 唐 韩愈 《送穷文》:“携持琬琰,易一羊皮,飫於肥甘,慕彼糠糜。” 明 杨珽 《龙膏记·觖望》:“花明宝鈿,光浮琬琰,是 广寒 仙媛,合配风流时彦。”

(4).比喻品德或文词之美。 汉 东方朔 《七谏·自悲》:“厌白玉以为面兮,怀琬琰以为心。” 晋 葛洪 《抱朴子·任命》:“崇琬琰於怀抱之内,吐琳瑯於毛墨之端。”《南史·刘遵传》:“文史该富,琬琰为心;辞章博赡,玄黄成采。” 元 邓文原 《奉题延祐宸翰诗》:“官联天府璇璣象,帝阐河图琬琰文。”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史阁部书》:“今倥偬之际,忽捧琬琰之章。”

(5).玉液。 晋 王嘉 《拾遗记·周穆王》:“﹝ 西王母 ﹞共玉帐之高会,荐清澄琬琰之膏以为酒。” 元 张之翰 《一字砚赋》:“以藉古锦,以盛蟾蜍,以滴琬琰。”

唐人

(1).指 唐 代人。《宋史·文苑传六·米芾》:“冠服効 唐 人,风神萧散,音吐清畅。”

(2).指 中国 人。 元 吴鉴 《<岛夷志略>序》:“自时厥后, 唐 人之商贩者,外蕃率待以命使臣之礼。”《明史·外国传五·真腊》:“ 唐 人者,诸番呼华人之称也,凡海外诸国尽然。”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二·汉人唐人秦人》:“昔予在礼部,见四译进贡之使,或谓 中国 为汉人,或曰 唐 人。谓 唐 人者,如 荷兰 暹罗 诸国。盖自 唐 始通 中国 ,故相沿云尔。” 闻一多 《洗衣歌》:“你说洗衣的买卖太 * ,肯 * 的只有 唐 人不成?”又,华侨或亦自称 唐 人。

一绳

(1).一根绳索。 汉 严遵 《道德指归论》:“胎之新乳也,一绳制之;及其为牡也,罗网不能禁也。”《后汉书·徐稺传》:“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寧处?”《新唐书·王重荣传》:“ 珂 恃 太原 侮慢我,尔持一绳缚之。”

(2).犹一行。 清 黄景仁 《清平乐·河间晓发》词:“茅檐士銼,著箇凄凉我,替戾声催装上驮,冷雁一绳先过。” 清 吴蔚光 《齐天乐·雁》词:“西风不管,共衰柳寒鸦,一绳吹乱。”

(3). 清 代计算田亩的一种单位。《清文献通考·田赋五》:“ 顺治 元年设立官庄,是时近畿百姓带地来投,设为纳银庄头,愿领入官地亩者,亦为纳银庄头,各给绳地,每四十二亩为一绳。”

列宿

众星宿。特指二十八宿。《楚辞·刘向<九叹·远逝>》:“指列宿以白情兮,诉五帝以置词。” 王逸 注:“言己愿后指语二十八宿,以列己清白之情。”《淮南子·天文训》:“荧惑常以十月入太微,受制而出行列宿。” 宋 方凤 《物异考·金石异》:“ 魏明帝 青龙 中,水涌寳石负图,象如灵龟,有石马七随之,上有列宿鸟兽之形。”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妙峰山》:“人烟辐輳,车马喧闐,夜间灯火之繁,灿如列宿。”

拱北

犹拱辰。 唐 戴叔伦 《赠徐山人》诗:“针自指南天窅窅,星犹拱北夜漫漫。” 唐 罗邺 《春晚渡河有怀》诗:“万里山河星拱北,百年人事水归东。”《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后晋群臣酒行歌》:“剑佩儼如林,齐倾拱北心。”

四时

(1).四季。《易·恒》:“四时变化而能久成。”《礼记·孔子闲居》:“天有四时,春秋冬夏。” 前蜀 韦庄 《晚春》诗:“万物不如酒,四时唯爱春。”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靖康 初,京师织帛及妇人首饰衣服,皆备四时。”

(2).指一年四季的农时。《逸周书·文传》:“无杀夭胎,无伐不成材,无墯四时,如此十年,有十年之积者王。”《淮南子·本经训》:“四时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取予有节,出入有时,开闔张歙,不失其叙,喜怒刚柔,不离其理。”

(3).指一日的朝、昼、夕、夜。《左传·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令,夜以安身。”

(4).乐舞名。 汉文帝 作。《汉书·礼乐志》:“ 孝文庙 奏《昭德》、《文始》、《四时》、《五行》之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武德》兴乎 高祖 ,《四时》广於 孝文 。”参见“ 四时舞 ”。

始春

立春日。《素问·六节藏象论》:“求其至也,皆归始春。” 王冰 注:“始春,谓立春之日也。”

风占

预测风向。 清 唐甄 《潜书·利才》:“道 黄陵 新聂 者,必熟识没石;适 裸人 黑齿 者,必谨候风占。”

背面

与正面相反的一面

山的背面

环抱

环绕,围绕在中间

古老的寺庙处于绿树环抱之中

英华

形容草木之类,原指美好的花木,后指优异的人或物;精华或精英

文苑英华

和顺积中而英华外发。——《礼记·乐记》

朴淳

质朴淳厚。 元 周伯琦 《自顺宁府历坳儿岭晚宿雷家驿》诗:“郡治颇清旷,民俗亦朴淳。” 明 张居正 《徐存斋八十寿序》:“ 万历 以来,主圣时清,吏治廉勤,民生康阜,纪纲振肃,风俗朴淳。”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眉子砚》:“﹝ 陶绥之 ﹞人极朴淳,酷好风雅。”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在昔原始之民……时属草昧,庶民朴淳,心志鬱於内,则任情而歌呼。”

人工

(1) 人造的;人为的

人工湖

(2) 人力,手工(与机械力相对)

人工降雨

(3) 工作量的计算单位,即一个人做工一天。如:架设这条管线需要60个人工

天巧

不假雕饰,自然工巧。 唐 韩愈 《答孟郊》诗:“规模背时利,文字覷天巧。”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四:“周遭有十奇,如 石门 、 水帘 、 瀑布 、 石灯 、 石钟罄 、 观音影 之类,皆自然天巧。”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居室·窗栏》:“必取整木一段,分中锯开,以有锯路者着墻,天然未斫者向内,则天巧人工,俱有所用之矣。”

白鲜

多年生草本。有浓烈香气。根肉质,淡黄白色,羽状复叶,总状花序顶生,花大,白色或淡紫色。根皮入药,称白鲜皮。性寒、味苦,主治湿疹、疥癣、风湿热痹等症。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白鲜》。

水圆

用糯米粉或其他黏性米粉搓成的球形食品,一般用清水煮食。 明 袁宏道 《岁时纪异》:“重午,以角黍、水圆、綵索、艾花、画扇相餉。”

何不

为什么不——用反问语气,表示应该或可以

你何不大胆试一试

万里

万里(1916- )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山东东平人。1936年加入中国 * 。曾任冀鲁豫地委书记、南京市军管会经济部部长。建国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城市建设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北京市副市长、铁道部部长、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