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圆机题草虫

作者:晁说之 朝代:宋代

和圆机题草虫原文

怒剑无烦起逐蝇,从教小物此冯陵。
礼加蛙臂何时用,书到蚕头几日能。
半是苔边徒有感,全收芋处肯生憎。
如椽大笔么麽落,愤懑今人终拂膺。

诗词问答

问:和圆机题草虫的作者是谁?答:晁说之
问:和圆机题草虫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晁说之的名句有哪些?答:晁说之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无烦

不需烦劳;不用。《左传·昭公元年》:“ 莒 之疆事, 楚 勿与知,诸侯无烦,不亦可乎?” 唐 韦渠牟 《步虚词》之十八:“无烦骑白鹿,不用驾青牛。”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且抵承 曹大 ,无烦唤 姜五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云梦公主》:“此去定早还,无烦穿望。”

从教

(1).听从教导。《韩非子·诡使》:“无二心私学,听吏从教者,则谓之陋。”

(2).指信教的人;教徒。 清 夏燮 《中西纪事·江楚黜教》:“ 罗 至 抚州 中途,憩息於从教 陈 姓之宅。”

(3).指胁从、受教唆的人。 清 魏源 《陕西按察使赠布政使严公神道碑铭》:“以其间缚悍 回 於 华 渭 ,禽餘匪於 寧羌 城固 ,皆治渠魁,宽胁从,曰:‘吾但治从逆,不治从教。’”

(4).从此使得;从而使。 唐 韩偓 《偶见》诗:“千金莫惜旱莲生,一笑从教 下蔡 倾。”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余爱其晚年佳句,如:‘废书祇觉心无著,少饮从教睡亦清。’”

(5).听任;任凭。 宋 韦骧 《菩萨蛮》词:“白髮不须量,从教千丈长。” 明 高启 《夜雨》诗:“醉来独灭青灯卧,风雨从教滴夜长。” 清 钱谦益 《团扇篇》诗:“从教妾扇经秋掩,但愿君心并月圆。”

小物

(1).小事。《墨子·鲁问》:“世俗之君子,皆知小物而不知大物。今有人於此,窃一犬一彘,则谓之不仁,窃一国一都,则以为义。”《国语·晋语九》:“夫君子能勤小物,故无大患。”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规箴》:“ 孙休 好射雉,至其时,则晨去夕反,羣臣莫不止諫:此为小物,何足甚躭。” 清 陈确 《寿高声野七十序》:“其行谨大闲而克勤小物。”

(2).犹言小家伙、小东西。《宋书·恩倖传·徐爰》:“比边难未靖,安众以惠,戎略是务,政纲从简,故得使此小物,乘宽自纵。乃合投畀豺虎,以清王猷。”

(3).价值不高的物品。 睡虎地 秦 墓竹简《金布律》:“有买及买(卖)殹(也),各婴其贾(价)小物不能各一钱者,勿婴。”《后汉书·南匈奴传》:“朕不爱小物於单于,便宜所欲,遣驛以闻。”《资治通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夫繁缨,小物也,而 孔子 惜之。”

冯陵

亦作“ 冯凌 ”。1.进迫;侵陵。《左传·襄公八年》:“焚我郊保,冯陵我城郭。”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於时 宋 兵冯陵,旗鼓侵逼。”《新唐书·郭子仪传》:“比 吐蕃 冯陵而不能抗者,臣能言其略。”《东周列国志》第十四回:“ 楚 自 若敖 蚡冒 以来,世修其政,冯陵 江 汉 ,积岁年。” 清 李渔 《奈何天·攒羊》:“敌势冯凌,那杀气漫天説也惊。”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天津新议续议》:“今以数万里外不宾之荒服,一旦冯陵中夏,竟使爝火争明,十日并生。”

(2).凌驾,超越。 宋 沉遘 《代人奏请更定科场约束状》:“剽薄后进,则冯凌於上。”

(3).意气发扬貌。 唐 杜甫 《今夕行》:“冯陵大叫呼五白,袒跣不肯成梟卢。” 明 文徵明 《除夜》诗:“少日冯陵都遣却,只将双髩待明朝。”

(4).犹凭持。《宋书·谢晦传》:“又以陛下富於春秋,始览政事,欲冯陵恩幸,闚望国权。”

何时

(1).什么时候。表示疑问。《楚辞·九辩》:“皇天滛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乾?”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六:“寄书 龙城 守,君驥何时秣?”《宋史·岳飞传》:“或问:‘天下何时太平?’”

(2).什么时候。表示时间难以确定。 刘大白 《石下的松实》诗:“一棵松树,落下许多松实;不知何时,被压着一块大石。”

蚕头

一种状如蚕头的人参。古人认为是一种最好的人参。 宋 苏轼 《紫团参寄王定国》诗:“蚕头试小嚼,龟息变方骋。” 王文诰 辑注:“俗称人参如蚕头者最良。”

有感

有感触;有感受。 宋 梅尧臣 《河阳秋夕梦与永叔游嵩》诗:“揽衣方有感,还喜问来音。”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刘磵香父子遗诗》:“先 磵翁 殁,以诸生终,未竟所学,同人咸深惜之。记所见二章,如《梅雨有感》云:‘移榻向窗下,神意殊弗适。’”

生憎

最恨;偏恨。 唐 卢照邻 《长安古意》诗:“生憎帐额绣孤鸞,好取门帘帖双燕。” 宋 晏几道 《木兰花》词:“生憎繁杏緑阴时,正碍粉墙偷眼覰。” 清 赵翼 《秋燕》诗:“生憎燕子炎凉甚,春便飞来秋便归。” 陈子范 《有感》诗:“自笑惊弓如野鸟,生憎逐臭是青蝇。”

如椽大笔

像椽子一般粗大的笔。比喻记录大事的手笔,也比喻笔力雄健的文词。

愤懑

气愤;抑郁不平

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充满了愤懑的情绪

今人

现代人;当代人。与“古人”相对。 唐 韩愈 《与冯宿论文书》:“但不知直似古人,亦何得于今人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端肃拜》:“今人止以为妇人之礼。” 郭小川 《西出阳关》诗:“风砂呵风砂,只望你不把今人当古人!”

拂膺

气逆胸臆。极言愤怒。 宋 岳珂 《桯史·黄潜善》:“ 维扬 渡 江 ,以覆餗赐罢。迹其媕阿患得之心,盖已见於在庶僚时矣,遗臭千载,言之拂膺。” 宋 王明清 《挥麈馀话》卷二:“锻炼虽极,而不得实情,的见诬罔,孰所为据?而遽皆处极典,览之拂膺!”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