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痕都斯坦玉双环碗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咏痕都斯坦玉双环碗原文

规是圆之至,千秋中外传。

双环肖内地,一碗本西天。

好恶可不慎,琳琅亦待镌。

他山怜彼石,为错孰知焉。

诗词问答

问:咏痕都斯坦玉双环碗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咏痕都斯坦玉双环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咏痕都斯坦玉双环碗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九十二

2. 内地所制玉碗有为双环式者痕都斯坦向无此式今亦肖内地为之

参考注释

千秋

(1) 千年

(2) 岁月久远

(3) 生日。敬辞,指人的寿辰

今日老祖宗千秋,奶奶生气,岂不惹人议论?——曹雪芹《红楼梦》

中外

里面和外面

中外不得相救

中外交荐。——《明史》

双环

(1).一对玉环。 晋 韩宣子 有一玉环,得知另一环在 郑 ,欲求购。环为 郑国 商人所有。 郑 子产 曰:若予环, 郑 必有“强夺商人”之嫌; 晋 得环,亦必“失诸侯”。 韩宣子 终于不再求购。见《左传·昭公十六年》。后用为典实。 三国 魏 阮籍 《东平赋》:“神遥遥以独归兮,畏双环之在侧。” 南朝 梁 徐陵 《与李那书》:“但 丰城 两剑,尚不俱来; 韩子 双环,必希皆见。” 清 陈维崧 《<储雪持文集>序》:“跃 张华 之两剑,价侔结緑;献 韩起 之双环, 仪 廙 亢 丁 。”

(2).指女子的一对耳环。 唐 元稹 《襄阳为卢窦纪事》诗:“依稀似觉双环动,潜被 萧郎 卸玉釵。”

内地

(1)

(2) 在一国内部;远离海岸

(3) 关于内地,属于内地,有内地特征

(4) 周围被陆地所包围或几乎被包围的地方

(5) 在国家内部

内地城市

(6) 一国或一地区中心地带

躺在那处的那个内地医院里

内地大壁炉

内地利益的代表们

西天

(1) 中国古代对印度的称谓,因为印度古称 天竺,在中国西南方向,故略称 西天;所谓“西天取经”即指去印度取经

(2) 指极乐世界

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经,即死也不敢回国。——《西游记》

好恶

偏好;喜好

翻译时不应根据自己的好恶改变原文的意思

不慎

不小心

琳琅

精美的玉石,比喻美好珍贵的东西

他山

(1).别处的山。 唐 郑谷 《登杭州城》诗:“潮来无别浦,水落见他山。” 宋 苏轼 《儋耳山》诗:“突兀隘空虚,他山总不如。”

(2).引申泛指山石。 唐 苗神客 《乙速孤神庆碑》:“於是爰勒他山,用旌斯烈。”参见“ 他山之石 ”。

(3).指别处山上的石头。比喻磨砺自己,帮助自己成就的外力。《群书治要》卷四五引 汉 仲长统 《昌言》:“可令王侯子弟,悉入大学,广之以他山,肃之以二物,则腥臊之污可除,而芬芳之风可发矣。” 三国 魏 曹丕 《以郑称为武德傅令》:“龙渊太阿,出 昆吾 之金, 和氏 之璧,由 井里 之田。礱之以砥礪,错之以他山,故能致连城之价,为命世之宝。”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部》:“类我者,我友之,亦不媿为攻玉之他山。”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司文郎》:“幸相知爱,故极力为‘他山’之攻,生平未酬之愿,实欲借良朋一快耳!”详“ 他山之石 ”。

(4). 清 查慎行 的别称。 清 袁枚 《仿元遗山论诗》诗之五:“ 他山 书史腹便便,每到吟诗尽弃捐。”

孰知

深刻了解;清楚地知道。《荀子·礼论》:“孰知夫礼义文理之所以养情也!” 唐 杜甫 《垂老别》诗:“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孰知是死别,且復伤其寒。” 唐 韩愈 《复志赋》:“窥前灵之逸迹兮,超孤举而幽寻,既识路又疾驱兮,孰知余力之不任。”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