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贤皇贵妃挽诗叠旧作春怀诗韵昔谢惠连不得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牛女岁一会,讵云隔天汉。

崦嵫虽下舂,扶桑复明旦。

人生赴壑蛇,去势谁能绊。

永惟王衍言,言笑忆晏晏。

更虑汉武事,空贻后人案。

双双梁上燕,队队滩头雁。

时或失乳巢,亦或别沙岸。

况曾赋抱裯,尝经陪曲宴。

忧农予悒郁,强慰予之畔。

频进徐妃箴,未怨班姬扇。

廿年如一日,谁料沉疴臶。

嘱我为君难,不作徒背面。

悼淑励不伤,亏盈月规半。

徘徊虚堂襟,小星三五烂。

有愧庄叟达,匪学陈王叹。

诗词问答

问:《慧贤皇贵妃挽诗叠旧作春怀诗韵昔谢惠连不得志于时而有秋怀之作去年三春无雨忧怀悒郁因题春怀诗今岁三白兆于冬万物熙于春宜其愉悦舒适矣而伤逝之感不能释于情叠韵志怀兼以自讼》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七部 出处:御制诗初集卷二十四

参考注释

牛女

(1).牵牛、织女两星或“ 牛郎织女 ”的省称。 晋 潘岳 《西征赋》:“仪景星於天汉,列牛女以双峙。” 唐 元稹 《新秋》诗:“殷勤寄牛女,河汉正相望。” 宋 黄庭坚 《鹊桥仙》词:“年年牛女恨风波,拚此事、人间天上。” 明 唐寅 《江南四季歌》:“梧桐忽报秋风起,鹊桥牛女渡银河。” 周实 《金缕曲·七夕伤逝》词:“尝尽人天离别恨,我亦银河牛女。”参见“ 牵牛织女 ”、“ 牛郎织女 ”。

(2).谓牛女分野。指 广东 、 福建 及 浙江 部分地区。 明 张煌言 《和定西侯张侯服留题金山原韵》之六:“霸就 鴟夷 原去 越 ,兵联牛女正当 闽 。”参阅 清 查继佐 《罪惟录·地理志》。

一会

(1).一次集合;一次会聚。《左传·僖公十九年》:“今一会而谑二国之君,又用诸淫昏之鬼,将以求霸,不亦难乎?”《景德传灯录·拘那舍末尼佛》:“説法一会,度人三万。”

(2).特指一次宴会。《资治通鉴·唐代宗大历二年》:“ 郭子仪 入朝,上命 元载 、 王縉 、 鱼朝恩 等互置酒於其第,一会之费至十万緡。”

(3).会见一次。《后汉书·郭太传》:“妇谓姑曰:‘今当见弃,方与 黄氏 长辞,乞一会亲属,以展离诀之情。’” 唐 薛宜僚 《别青州妓段东美》诗:“经年邮驛许安栖,一会他乡别恨迷。”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 秋鸿 来,言 仲仙 昨日偕姐妹携 緑婴 四人至 宜兴 玩水。 可覲 请令生往一会。”

(4).指很短的时间或在很短的时间之内。《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那人也要做经纪的人,就与他商量一会,可知是好。” 元 吴昌龄 《张天师》第一折:“仙子,您直恁般慌速,便再停止一会儿也好。”《红楼梦》第十八回:“ 贾妃 道;‘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能一见!’” 老舍 《正红旗下》四:“西北风不大,可很尖锐,一会儿就把大姐的鼻尖、耳唇都吹红。”

(5).迭用于两个以上非同义词或谓语前面,表示短时间内不同情况的交替。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三:“灯光很暗,随着音乐旋律的快慢,灯光一会是红色的,一会是蓝色的,一会又是紫色的。”如:这里的天气一会晴,一会阴。

(6).三十运为一会。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安知十年、百年、一纪、一会、一元之间,又岂无大四时邪?”《朱子语类》卷二四:“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为一元,一元有十二会;一万八百年为一会,一会有三十运。”参见“ 一元 ”。

天汉

(1)

(2) 书面语称银河

(3) 汉武帝刘彻的年号(公元前100——前97)

天汉元年。——《汉书·李广苏建传》

崦嵫

山名。在甘肃省天水县西。古代常用来指日落的地方

下舂

称日落之时。《淮南子·天文训》:“﹝日﹞至于 渊虞 ,是谓高舂。至于 连石 ,是谓下舂。” 高诱 注:“ 连石 ,西北山。言将欲冥,下象息舂,故曰下舂。” 隋 卢思道 《春夕经行留侯墓》诗:“夕风吟宰树,迟光落下舂。”

扶桑

(1) 亦名朱槿,锦葵科植物。花冠大型,是著名观赏植物

(2) 神话中的树木名

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山海经·海外东经》。 郭璞注:“扶桑,木也。” 郝懿行笺疏:“扶当为榑。《说文》云:“榑桑,神木,日所出也。”

(3) 后用来称东方极远处或太阳出来的地方

扶桑开朝晕,此高台端。——《文选·陆士衡·乐府·日出东南隅行》

行乎东极之外,经扶桑之中林。——左思《吴都赋》

(4) 传说中的东方海域的古国名,我国相沿以为日本的代称

扶又若荠。—— 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序》

扶桑正是秋光好,枫叶如丹照嫩寒。—— 鲁迅《送增田君归国》

赤县扶桑一衣带水。—— 郭沫若《沁园春》

明旦

(1).天亮。《史记·孟尝君列传》:“君不见夫趣市朝者乎?明旦,侧肩争门而入;日暮之后,过市朝者掉臂而不顾。” 汉 扬雄 《剧秦美新》:“旁作穆穆,明旦不寐。”《后汉书·齐武王縯传》:“﹝ 伯升 ﹞休卒三日,分为六部,潜师夜起,袭取 蓝乡 ,尽获其輜重。明旦, 汉 军自西南攻 甄阜 。”

(2).明晨。 唐 张说 《钦州守岁》诗:“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旦来。” 唐 沉亚之 《冯燕传》:“明旦 婴 起,见妻毁死,愕然,欲出自白。” 明 唐顺之 《刑部郎中唐嘿庵墓志铭》:“年二十,独居所读书处,夜有奔者,君峻拒之。明旦遂移其处,终不以其故语人。”

(3).明天。《后汉书·皇后纪上·光烈阴皇后》:“﹝ 明帝 ﹞即案历,明旦日吉,遂率百官及故客上陵。” 明 杨慎 《鹙郎行》:“今日盈盈 滇海 花,明旦萧萧 陆凉 草。”参见“ 明天 ”。

人生

(1) 人一生中的活动

(2) 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3) 与人的关系生疏,不熟悉

人生地疏

去势

(1) *

(2) 使丧失男性生殖力

(3) 动作或事情终了时的气势

来头大,去势小

永惟

深思;常念。《汉书·宣帝纪》:“夙夜兢兢,靡有骄色,内省匪解,永惟罔极。”《晋书·武帝纪》:“朕守遗业,永惟保乂皇基,思与万国以无为为政。”《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八年》:“永惟古之王者,御治之始,必明目达聪以防壅蔽。”

言笑

说笑

不苟言笑(不随便说笑,形容人态度庄重)

晏晏

(1).和悦貌。《诗·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毛 传:“晏晏,和柔也。”《后汉书·何敞传》:“今国家秉聪明之弘道,明公履晏晏之纯德,君臣相合,天下翕然。”《人民文学》1978年第8期:“谈笑晏晏地装做把他们送去外地游历。”

(2).盛貌。《楚辞·九辩》:“被荷裯之晏晏兮,然潢洋而不可带。” 王逸 注:“晏晏,盛貌。”

更虑

改变主意。《商君书·农战》:“亲戚交游合,则更虑矣。”

武事

与军队或战争有关的事情。《左传·庄公四年》:“故临武事,将发大命,而荡王心焉。”《后汉书·臧宫传》:“福不再来,时或易失,岂宜固守文德而堕武事乎?”《宋书·百官志上》:“大司马,一人,掌武事。”《初刻拍案惊奇》卷四:“世间有做将帅只剥军餉,不勤武事,败坏封疆的。”《清史稿·世祖纪二》:“今八旗人民,怠於武事,遂至军旅隳敝,不及曩时。”

后人

(1) 后代的人

后人复哀后人。——唐· 杜牧《阿房宫赋》

(2) 又

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后人以贯休诗名之。—— 宋· 沈括《梦溪笔谈》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3) 一个祖先的直到最远一代的后裔

(4) 子孙

(5) 后来的人,指新妇

不足迎后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双双

(1).相并;成双。《公羊传·宣公五年》:“‘冬, 齐 高固 及子 叔姬 来。’何言乎 高固 之来?言 叔姬 之来,而不言 高固 之来,则不可。 子公羊子 曰:其诸为其双双而俱至者与?” 何休 注:“言其双行匹至,似於鸟兽。” 唐 权德舆 《秋闺月》诗:“稍映妆臺临綺窗,遥知不语泪双双。”《儿女英雄传》第十回:“説着便自己过去,扶了 张姑娘 同 安公子 站齐了,双双磕下头去。” 茅盾 《脱险杂记》十八:“那两个蹲在地上的挑夫好像触了电,一下子就双双跳了起来,而且抢过我们的行李,就要上挑了。”

(2).一对对。 南朝 梁 简文帝 《咏蝶》:“復此从风蝶,双双花上飞。” 宋 柳永 《安公子》词:“拾翠汀洲人寂静,立双双鸥鷺。”《西游记》第二十回:“崖前有怪石双双,林内有幽禽对对。”

滩头

海(河)头连接海(河)岸的地区。是进攻登陆作战中首先抢占的阵地。

时或

有时;偶尔

断瓦残垣中间时或露出焦黄的破布碎片。——《第二次考试》

沙岸

(1).用沙石等筑成的堤岸。《吴越备史》卷一:“初定其基,而江涛昼夜衝激,沙岸板筑不能就。”《宋史·河渠志七》:“去岁海水泛涨,湍激横衝,沙岸每一溃裂,常数十丈。” 元 黄溍 《佘山》诗:“春云牢落鴈无声,沙岸参差石有稜。”

(2).沙滩。 南朝 宋 谢灵运 《初去郡》诗:“野旷沙岸浄,天高秋月明。” 清 黄景仁 《后观潮行》:“海风捲尽江头叶,沙岸千人万人立。”

曲宴

犹私宴。多指宫中之宴。 三国 魏 曹植 《赠丁翼》诗:“吾与二三子,曲宴此城隅。” 黄节 注:“《魏志·后妃传》曰: 景初 元年,帝游后园,召才人以上曲宴极乐。曲宴犹私宴也。”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 蔡攸 初以 淮康 节领相印, 徽宗 赐曲宴。” 清 昭槤 《啸亭续录·曲宴宗室》:“每岁元旦及上元日,钦点皇子皇孙等及近支王、贝勒、公曲宴於 乾清宫 及 奉三无私殿 。”

悒郁

忧郁;苦闷;抑郁

悒郁寡欢

徐妃

南朝 梁元帝 妃,姓 徐 ,名 昭佩 。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事见《南史·后妃传下·梁元帝徐妃》。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载应不捷声价益振》:“ 乾符 中, 蒋凝 应宏辞,为赋止及四韵,遂曳白而去。试官不之信,逼请所试, 凝 以实告。既而比之诸公, 凝 有得色。试官叹息久之,顷刻之间,播於人口,或称之曰:‘臼头花鈿满面,不若 徐妃 半粧。’”参见“ 徐娘 ”。

班姬扇

见“ 班女扇 ”。

一日

(1) 有一天

程一日果以眦睚 * 。——宋·王谠《唐语林·雅量》

一日于驴上。——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一日晌午。——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一天,一昼夜

一日之内。——唐·杜牧《阿房宫赋》

常如一日。——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苟且非一日。——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奉一日欢。——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前一日。——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谁料

岂料。《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所以我只好送他几吊钱的乾脩,由他住在关上。谁料他又会偷东西呢!” 鲁迅 《呐喊·社戏》:“谁料照例,人都满了,连立足也难。”

沉疴

久治不愈的病

客豁然意解,沈疴顿愈。——《晋书·乐广传》

作徒

(1).被判徒刑而罚作劳役的人。《汉书·成帝纪》:“壬午,行幸初陵,赦作徒。” 颜师古 注:“徒人之在陵作役者。”《资治通鉴·宋孝武帝大明三年》:“赦作徒、繫囚。”

(2).泛指服劳役的人。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轿释名》:“ 禹 行九州山川险阻八年之久,必不当与作徒同步行。”

背面

与正面相反的一面

山的背面

盈月

满月,圆月。指农历每月十五夜之月。《三国志·魏志·管辂传》“ 毓 未解 輅 言,无几, 曹 爽等诛,乃觉寤云”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管辰 《管辂别传》:“三五盈月,清耀烛夜。”

徘徊

(1) 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他在街上徘徊

(2) 比喻犹豫不决

三纳之而未克,徘徊容与,追者益近。——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危险常顾

经常在崩溃的边缘徘徊

虚堂

高堂。 南朝 梁 萧统 《示徐州弟》诗:“屑屑风生,昭昭月影。高宇既清,虚堂復静。” 唐 戎昱 《客堂秋夕》诗:“隔窗萤影灭復流,北风微雨虚堂秋。” 宋 朱熹 《山北纪行》之十:“北渡 石塘桥 ,西访 濂溪 宅。乔木无遗株,虚堂唯四壁。” 清 顾炎武 《悼亡》诗之二:“北府曾缝战士衣,酒浆宾从各无违。虚堂一夕琴先断,华表千年鹤未归。”

小星

(1).小而无名的星。《诗·召南·小星》:“嘒彼小星,三五在东。” 毛 传:“小星,众无名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雷曹》:“小星动摇,似可摘而下者。”

(2).《诗·召南》篇名。《诗·召南·小星序》:“小星,惠及下也。夫人无妬忌之行,惠及贱妾。”后因以“小星”为妾的代称。 明 吴炳 《疗妒羹·贤风》:“夫人时常宽慰,许备小星。” 清 钮琇 《觚賸·云娘》:“公子治吉席,将为小星催粧。 云 忽易戎服,掣所佩刀,出立堂上,责公子。”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十:“真的八爷要纳小星?”

三五

(1).谓十五天。《礼记·礼运》:“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闕。”后以指农历月之十五日。《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三五明月满,四五詹兔缺。” 宋 贺铸 《侍香金童》词:“三五彩蟾明夜是。屈曲栏干,断肠千里。” 清 林则徐 《中秋眺月有作》诗:“今夕何夕正三五,晴光如此胡不游?”

(2).指农历正月十五上元节。 宋 李清照 《永遇乐》词:“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宋 刘辰翁 《永遇乐·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词为之涕下》词:“緗帙流离,风鬟三五,能赋词最苦。”

(3).谓十五岁。 晋 陶潜 《杂诗》之十二:“年始三五间,乔柯何可倚?” 唐 王翰 《飞燕篇》:“可怜女儿三五许,丰茸惜是一园花。” 明 何景明 《七述》:“三五冶容,二八曼姬。” 王闿运 《采芬女子墓志铭》:“芳辰三五,方 洛阳 而自娇;阑干十二,弔 姮娥 而微叹。”

(4).指三十年和五百年。古谓天运三十年一小变,五百年一大变。《史记·天官书论》:“为国者必贵三五。” 司马贞 索隐:“三五,谓三十岁一小变,五百岁一大变。”

(5).指三皇五帝。《楚辞·刘向<九叹·思古>》:“背三五之典刑兮,絶《洪范》之辟纪。” 王逸 注:“言君施行,背三皇五帝之常典。” 唐 刘知几 《史通·载文》:“夫谈主上之圣明,则君尽三五;述宰相之英伟,则人皆二八。” 宋 欧阳修 《憎蚊》诗:“荒茫三五前,民物交相黷。” 清 钱谦益 《大司马吉安茂明李公参赞留务序》:“主上神圣,度越三五。”

(6).指三王五霸。《楚辞·九章·抽思》:“望三五以为像兮,指 彭咸 以为仪。” 王逸 注:“三王五伯,可修法也。” 姜亮夫 校注:“ 战代 言三五,多指三王、五伯。”

(7).指三辰五星。《史记·天官书论》:“为天数者,必通三五。” 司马贞 索隐:“案:三谓三辰,五谓五星。”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考七耀之盈虚,步三五之变化。”《云笈七籤》卷二十:“九灵交度,三五相推。”

(8).指三正五行。《黄庭内景经·五行》:“五行相推反归一,三五合气九九节。” 梁丘子 注:“《玄妙经》云:三者,在天为日、月、星,名曰三光;在地为珠、玉、金,名曰三宝;在人为耳、鼻、口,名曰三生。天、地、人凡三而各怀五行,故曰三五……诸生之物,不得三五不立也,故曰:‘天道不远,三五復返。’”

(9).指三才五常。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禀神智以藏照,秉三五而垂名。” 逯钦立 注:“三五,三才五常。三才,天、地、人;五常,仁、义、礼、智、信。”

(10).指三所五位。《诗·大雅·大明》“燮伐大 商 ” 汉 郑玄 笺:“协和伐 殷 之事,谓合位三五也。” 孔颖达 疏:“言正合会天道於五位三所而用之。岁、日、月、辰、星五者各有位,谓之五位。星、日、辰在北,岁在南,月在东,居三处,故言三所。”《汉书·叙传上》:“东厸虐而歼仁兮,王合位虖三五。” 颜师古 注:“ 应劭 曰:‘东厸, 紂 也。歼,尽也。王, 武王 也。欲合五位三所,即《国语》岁、日、月、星、辰之所在也。’……五位,谓岁、日、月、辰、星也。三所,谓 逢公 所凭神, 周 分野所在, 后稷 所经纬也。”

(11).指三田五脏。《黄庭内景经·治生》:“安在紫房幃幙间,立坐室外三五玄。” 梁丘子 注:“谓八景及二十四真神营护人身,则三田五藏真气调柔无灾病也。”

(12).九宫术谓三生五死。《文选·江淹<诣建平王上书>》:“备鸣盗浅术之餘,豫三五贱伎之末。” 李善 注:“《抱朴子·军术》曰:大将军当明案九宫,视年在宫,常就三居五;五为死,三为生,能知三五,横行天下。” 唐 刘禹锡 《魏生兵要述》:“吾知元侯上舍,不独善鸡鸣、弹长鋏、三五、九九之伎,顓之而已。”参见“ 九宫 ”。

(13).指参宿和昴宿。《诗·召南·小星》:“嘒彼小星,三五在东。” 王引之 《经义述闻·毛诗上》:“三五,举其数也;参昴,著其名也。”旧说以“三五”指心宿和柳宿(噣)。 毛 传:“三,心;五,噣。四时更见。” 三国 魏 曹丕 《杂诗》之一:“天汉迴西流,三五正从横。”

(14). 晋 时征人服兵役,在部分地区实行五丁抽三制,后因称发人征役为“三五”。《晋书·石季龙载记上》:“又敕 河 南四州具南师之备, 并 、 朔 、 秦 、 雍 严西讨之资, 青 、 冀 、 幽州 三五发卒。”《宋书·孝义传·孙棘》:“ 世祖大明 五年,发三五丁,弟 萨 应充行。”《南史·循吏传·郭祖深》:“又 梁 兴以来,发人征役,号为三五。”

(15).约举之数。表示数目不多。 唐 李白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还西京》诗:“遂将三五少年辈,登高远望形神开。”《水浒传》第二回:“ 朱武 、 陈达 、 杨春 三个头领吩咐小嘍囉看守寨栅,只带三五个做伴。” 清 朱彝尊 《<腾笑集>自叙》:“庭有藤二本,檉柳一株,傍帖湖石三五,可以坐客赋诗。” 沉从文 《生存》:“长案旁坐下了三五个车夫。”

谓三令五申。 南朝 梁 江淹 《萧骠骑发徐州三五教》:“所统郡县,便普三五;咸依旧格,以赴戎麾。” 胡之骥 汇注:“三五,犹《孙子兵法》所谓三令五申之教。”

陈王

指 三国 魏 曹植 。 唐 夏侯审 《咏被中绣鞋》:“ 陈王 当日风流减,只向波间见袜罗。” 唐 韩偓 《密意》诗:“经过 洛水 几多人,唯有 陈王 见罗袜。”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