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迁莺

作者:佚名 朝代:宋代

喜迁莺原文

腊残春未。
正候馆梅开,墙阴雪里。
冷艳凝寒,孤根回暖,昨夜一枝春至。
素苞暗香浮动,别有风流标致。
谢池月,最相宜,疏影横斜临水。
谁为。
传驿骑。
陇上故人,不见今千里。
寄与东君,徒教知人,别后岁寒清意。
乱山万叠何在,但有飞云天际。
故园好,早归来,休恋繁桃秾李。

诗词问答

问:喜迁莺的作者是谁?答:佚名
问:喜迁莺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喜迁莺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佚名的名句有哪些?答:佚名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残春

指春天将尽的时节。 唐 贾岛 《寄胡遇》诗:“一自残春别,经炎復到凉。” 宋 李清照 《庆清朝慢》词:“禁幄低张,彤阑巧护,就中独占残春。” 清 姚燮 《春江曲》:“飞花流水近残春,谁傍浓荫听杜宇?”

候馆

(1).供瞭望用的小楼。《周礼·地官·遗人》:“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候馆和积。” 郑玄 注:“候馆,楼可以观望者也。”

(2).泛指接待过往官员或外国使者的驿馆。 唐 钱起 《青泥驿迎献王侍御》诗:“候馆扫清昼,使车出 明光 。” 宋 欧阳修 《踏莎行》词:“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轡。” 宋 苏轼 《赵州赐大辽贺兴龙节使副茶药口宣》:“既渐邇於中邦,方少安於候馆。”

墙阴

墙的阴影处;墙的阴暗处。 隋 卢思道 《孤鸿赋》序:“鎩翮墙阴,偶影独立。” 唐 岑参 《题山寺僧房》诗:“窗影摇羣木,墙阴载一峯。” 宋 陆游 《枕上偶赋》:“孤萤入窗罅,斜月下墙阴。”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张五》:“甫至宅后,见一男一女,作淫戯於墙阴,略不羞避。”

冷艳

形容花耐寒而艳丽。也指耐寒而艳丽的花或人物冷傲而美艳

冷艳女郎

凝寒

严寒。《文选·刘桢<赠从弟>诗之二》:“岂不罹凝寒,松栢有本性。” 李善 注:“凝,严也。”《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其音角” 唐 孔颖达 疏:“冬时凝寒之气在於地上,水又清轻,羽既稟其寒气,又象水声,故其数少。” 宋 曾巩 《降龙》诗:“凝寒堕指热侵骨,一宴百盏倾金壶。”《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其时天气凝寒,注汤沃面过了,将残汤倾去,还有倾不了的,多少留些在盆内。过了一夜,凝结成冰。”

孤根

(1).独生的根。谓孤独无依或孤独无依者。 唐 张九龄 《叙怀》诗:“孤根亦何赖?感激此为邻。” 唐 张九龄 《出为豫章郡途次庐山东岩下》诗:“孤根自靡託,量力况不任。” 宋 范仲淹 《依韵酬府判庞醇之见寄》:“直节羡君如指佞,孤根怜我异凌霄。” 柳亚子 《三月廿一夜听罗迈部长报告时事有作》诗:“披肝沥胆谈团结,赢得孤根泪似麻。”

(2).独立的根基;独特的根底。 唐 杜甫 《滟滪》诗:“ 灧澦 既没孤根深,西来水多愁太阴。” 宋 王安石 《金山寺》诗之三:“沧江见底应无日,万丈孤根世不知。” 金一 《文学观》:“ 杜 之《典》, 马 之《考》,尤掌故海也。 郑樵 孤根,前无古人。”

回暖

天气由冷转暖。如:开春以后,天气渐渐回暖。

回煖:回暖。指天气由冷转暖。 元 郭钰 《题萧质所藏终南雪霁图》诗:“早梅回煖动精神,冻雀翻丛动毛羽。”

昨夜

(1).昨天夜里。 南朝 宋 鲍照 《上浔阳还都道中》诗:“昨夜宿 南陵 ,今旦入 芦洲 。” 前蜀 毛文锡 《醉花间》词之一:“昨夜雨霏霏,临明寒一阵。” 巴金 《探索集·长崎的梦》:“昨夜,我梦见我在 长崎 。”

(2).日前。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夫人与 郑恆 亲。虽然昨夜见许,未足取信。”

一枝春

指梅花。《太平御览》卷九七○引 南朝 宋 盛弘之 《荆州记》:“ 陆凯 与 范曄 相善,自 江 南寄梅花一枝,诣 长安 与 曄 ,并赠花诗曰:‘折花逢驛使,寄与陇头人; 江 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后多以“一枝春”为梅花的别名。 宋 黄庭坚 《刘邦直送早梅水仙花》诗之一:“欲问 江 南近消息,喜君貽我一枝春。” 宋 陈师道 《和豫章公黄梅》诗之一:“寒里一枝春,白间千点黄。” 清 余梦易 《一萼红》词:“算消息、 江 南较早,也不须、遥寄一枝春。”

暗香

梅花的代称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

浮动

(1) 漂移

河心有条死鱼向这边浮动

(2) 非固定

浮动工资

风流

(1) 风采特异,业绩突出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 才华出众,自成一派,不拘泥于礼教

是真名士自风流

(3) 放荡不羁

如此风流,竟以私奔方式完成一次不同凡响的婚礼

(4) 具有 * 特点或 * 上得到满足

风流小说

(5) 风俗教化

风流笃厚,禁罔疏阔。——《汉书·刑法志》

(6) 遗风,流风余韵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风度;仪表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唐· 杜甫《咏怀古迹》

(8) 风韵,多指好仪态

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红楼梦》

标致

外表、风度等接近完美或理想境界,唤起美感上的极大享受的

标致的面孔

谢池

见“ 谢家池 ”。

相宜

合适,符合

在那个场合你说这样的话是不相宜的

疏影

(1).疏朗的影子。 唐 杜牧 《长安夜月》诗:“古槐疏影薄,仙桂动秋声。” 宋 林逋 《山园小梅》诗:“疏影横斜水深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明 陆采 《明珠记·酬节》:“碧梧苍竹,疎影离离。” 郑振铎 《桂公塘·黄公俊之最后》:“铁栅的疏影,被夕阳的馀光倒射在地上,好像画在地上的金红色的格子。”

(2).词牌名。 南宋 姜夔 自度曲。又名《绿意》、《解佩环》。双调一百十字,仄韵。

横斜

(1).或横或斜。多以状梅竹之类花木枝条及其影子。 宋 林逋 《山园小梅》诗:“疎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元 马谦斋 《快活三过朝天子四边静·夏》曲:“竹影横斜,荷香飘荡。一襟满意凉。”《广陵潮》第三四回:“墙砖剥落,窗柱横斜,燕子粪地上都堆白了。”

(2).代指横斜之物。 宋 范成大 《伏闻知府秘书欲取小杜桐庐诗语以见花名堂计梅开堂成归舟已下南浦》诗:“説与横斜应早计,不须更待雪花催。”此指梅花。

驿骑

(1).驿马。《汉书·高帝纪下》“ 横 惧,乘传诣 雒阳 ” 唐 颜师古 注:“传者,若今之驛。古者以车,谓之传车,其后又单置马,谓之驛骑。” 宋 苏辙 《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之十:“边候失晨夜,驛骑驰中涂。” 明 何景明 《鲥鱼》诗:“白日风尘驰驛骑,炎天冰雪护江船。” 清 吴兆骞 《出关》诗:“边楼回首削嶙峋,篳篥喧喧驛骑尘。”

(2).乘马送信、传递公文的人。《汉书·丙吉传》:“尝出,适见驛骑持赤白囊,边郡发犇命书驰来至。驭吏随驛骑至公车刺取。” 唐 刘禹锡 《平齐行》之一:“驛骑函首过 黄河 ,城中无贼天气和。” 元 耶律楚材 《寄平阳净名润老》诗:“驛骑新从 平水 廻,知公无恙笑颜开。”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飞鸟使》:“ 蕃 中飞鸟使,中国之驛骑也。”

(3).犹骑驿。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一:“处士正书倣 欧率更 ,而间以《黄庭》之意行之,处士意在以劲婉驛骑两家。”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五:“ 江阴 戚三郎 ,觅妇 王 ,能为驛骑者,予多金。”

陇上

泛指今 陕北 、 甘肃 及其以西一带地方。 晋 傅玄 《惟庸蜀》诗:“ 姜维 屡寇边, 陇上 为荒芜。”《晋书·刘曜载记》:“右军 刘干 攻 平襄 ,克之, 陇上 诸县悉降。” 宋 蔡挺 《喜迁莺》词:“ 汉 马嘶风,边鸿叫月, 陇上 铁衣寒早。”

故人

(1) 旧交,老朋友

足下待故人如此,便告退。——《三国演义》

(2) 古称前妻或前夫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指前夫)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

新人从门入,故人(指前妻)从阁去。

(4) 已死的人

昔年在南昌蒙尊公骨肉之谊,今不想已作故人。——《儒林外史》

(5) 对门生故吏既亲切又客气的谦称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后汉书·杨震传》

见今

现今。 唐 韩愈 《送杨少尹序》:“见今世无工画者,而画与不画固不论也。”《东周列国志》第八二回:“ 越 兵入 吴 ,杀太子,焚 姑苏臺 ,见今围城,势甚危急。” 陈垣 《史讳举例》:“见今士庶,多以此为名字,甚为凟侮,自今并为禁止。”

千里

指千里马

先王之千里。——《吕氏春秋·察今》

寄与

(1).传送给。 南朝 宋 陆凯 《赠范晔》诗:“折花逢驛使,寄与 陇头 人, 江 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唐 贾岛 《送韩湘》诗:“欲凭将一札,寄与 沃洲 人。”

(2).犹致送,赠送。 郭沫若 《把精神武装起来》:“ 中国 人能够养成到这种的程度,我相信, 日本 的 * 军阀一定不够我们消灭,而全世界的文化,一定要着我们的第二次的寄与的。” 田汉 《洪深<电影戏剧表演术>序》:“在他赴 青岛 之前将发表他那倾注着半生蕴蓄的大著《表演术》,这对于我们这些爱好戏剧艺术的学徒们是非常宝贵的寄与。”

东君

传说中的太阳神

晋巫祠五帝、东君、云中、司命之属。——《史记·封禅书》

知人

(1).谓能鉴察人的品行、才能。《书·皋陶谟》:“知人则哲,能官人。”《史记·宋微子世家》:“ 宋宣公 可谓知人矣,立其弟以成义,然卒其子復享之。” 宋 曾巩 《赠黎安二生序》:“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 苏君 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清 钱谦益 《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徐日久授承德郎制》:“择将如择医,以知人为能事。”

(2).谓懂人事。《史记·赵世家》:“ 赵简子 疾,五日不知人,大夫皆惧。”

(3).谓懂得人事变化之道。《礼记·中庸》:“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 郑玄 注:“知天、知人,谓知其道也。”

有智慧的人。《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且夫既登,而求降阶者,知人也。” 林尧叟 注:“明智之人,乃能思降。知,音智。” 唐 韩愈 《赠太傅董公行状》:“公之将薨也,命其子三日歛。既歛而行,於行之四日, 汴州 乱。故君子以公为知人。”

后岁

来年。《周礼·春官·肆师》“涖卜来岁之芟” 汉 郑玄 注:“卜者问后岁宜芟不。”

清意

(1).意念纯净。《史记·夏本纪》:“清意以昭待上帝命,天其重命用休。”

(2).意境凄清。 唐 殷璠 《河岳英灵集·崔署诗序》:“ 署 诗多叹词要妙,清意悲凉,《送别》、《登楼》,俱堪泪下。”

(3).清凉之意。 宋 曾巩 《山水屏》诗:“餘光耀衾幬,清意凝幔褥。” 明 李日华 《六研斋二笔》卷一:“因自署‘奉敕村梅’,更作疎枝冷叶,清意逼人。”

何在

在哪里

公理何在?

天际

肉眼能看到的天地交接的地方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故园

对往日家园的称呼

别梦依稀咒浙川,故园三十二年前。——毛 * 《七律·到韶山》

归来

返回原来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唐· 杜甫《兵车行》

秾李

华美的李花。 唐 王宏 《从军行》:“儿生三日掌上珠,燕頷猿肱穠李肤。” 宋 张先 《玉树后庭花》词:“落花穠李还依旧,寳釵沽酒。” 明 何景明 《雨中看花》诗之七:“好花元待后时发,穠李妖桃空自狂。”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