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帘

作者:李世民 朝代:唐代

赋帘原文

参差垂玉阙,舒卷映兰宫。
珠光摇素月,竹影乱清风。
彩散银钩上,文斜桂户中。
惟当杂罗绮,相与媚房栊。

诗词问答

问:赋帘的作者是谁?答:李世民
问:赋帘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李世民的名句有哪些?答:李世民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1_66

参考注释

参差

(1) 不齐

参差荇菜。——《诗·周南·关睢》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唐· 杜牧《阿房宫赋》

(2) 早晚相差

参差了三两年

(3) 差池;失误

没半点儿参差

译意参差

(4) 马虎

不敢参差

(5) 关系不融洽

人人不睦,个个参差

玉阙

(1).传说中天帝、仙人所居的宫阙。《十洲记·昆仑》:“﹝ 钟山 ﹞上有金臺玉闕,亦元气之所含,天帝居治处也。” 宋 苏轼 《次韵正辅同游白水山》:“径从此路朝玉闕,千里莫遣毫釐差。” 清 黄鷟来 《和杜秋兴韵》之四:“玉闕占星期总渺,金轮浴海望何迟。”

(2).指皇宫、朝廷。 唐太宗 《赋帘》诗:“参差垂玉闕,舒卷映兰宫。” 宋 赵抃 《累乞致政诏答未允述怀》诗:“玉闕累章烦赐詔, 瀫江 两桨蹉归期。” 明 夏完淳 《青楼篇与漱广同赋》诗:“有时玉闕朝诸侯,有时金门徵群流。”

(3).道教语。指肾中白气与肺相连的通道。《黄庭内景经·肺部》:“肺部之宫似华盖,下有童子坐玉闕。” 梁丘子 注:“童子名 皓华 ,肺形如盖故以下言之,玉闕者,肾中白气上与肺连也。” 唐 李白 《访道安陵遇盖寰》诗:“丹田了玉闕,白日思云空。”

舒卷

(1).舒展和卷缩。 汉 刘胜 《文木赋》:“裁为用器,曲直舒卷。” 南朝 齐 王融 《巫山高》诗:“烟霞乍舒卷,猿鸟时断续。” 宋 陆游 《居室记》:“东西北皆为窗,窗皆设帘障,视晦明寒燠为舒卷启闭之节。” 清 吴伟业 《赠松郡副守涪陵陈三石》诗:“湖天摇落云舒卷, 巫山 萧森路折盘。”

(2).指人事的进退、出处。舒谓伸展其志,卷谓其志不伸而退藏。 晋 潘岳 《西征赋》:“ 孔 随时以行藏, 蘧 与国而舒卷。” 宋 曾巩 《 * 山送南城尉罗君》诗:“丈夫舒卷要宏达,世路俯仰多拘牵。” 明 高启 《甪里村》诗:“始潜避 秦 君,终出安 汉 嗣。世罗焉能覊,舒卷聊自肆。”

珠光

(1).珍珠的光华。 汉 王充 《论衡·自纪》:“玉色剖於石心,珠光出於鱼腹。” 唐太宗 《赋帘》诗:“珠光摇素月,竹影乱清风。” 宋 谢翱 《游石洞联句夜坐记》:“是夜将分,有影射西巖,初如珠光走盘,浸大如席,须臾光遍树石,闪闪飞动。”

(2).泛指明洁耀眼的光芒。 唐 韩偓 《中秋禁直》诗:“露和玉屑金盘冷,月射珠光贝闕寒。” 元 邓雅 《过彭蠡》诗:“珠光燁燁湖水復,湖水滔滔流向东。” 清 查慎行 《池上看雨》诗:“緑盘擎不定,的皪珠光旋。”

素月

皎洁的月亮;皓月

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

清风

清凉的风

清风徐来

清风明月

银钩

亦作“ 银钩 ”。 1.银质或银色的钩子。《晋书·索靖传》:“盖草书之为状也,婉若银鉤,飘若惊鸞。” 南朝 梁 刘孝威 《钓竿篇》:“金辖茱萸网,银钩翡翠竿。” 唐 骆宾王 《上吏部侍郎帝京篇》:“侠客珠弹垂杨道,倡妇银鉤采桑路。”《宋史·乐志十五》:“翠帘人静月光浮,但半捲银钩。”

(2).一种银质的妇女饰物。 唐 徐坚 《棹歌行》:“櫂女饰银鉤,新妆下翠楼。”

(3).比喻遒媚刚劲的书法。 唐 杜甫 《陈拾遗故宅》诗:“到今素壁滑,洒翰银钩连。” 元 张逊 《水调歌头·宴顾仲瑛金粟影亭赋桂》词:“把鸞笺,裁绣句,写银钩。” 清 蒋士铨 《临川梦·想梦》:“他一不合银钩写,锦字松烟。”

(4).比喻弯月。 宋 李弥逊 《游梅坡席上杂酬》之二:“竹篱茅屋倾樽酒,坐看银钩上晚川。”

桂户

桂木造的门。言其华贵。 南朝 梁简文帝 《晚景纳凉》诗:“珠帘影空捲,桂户向池开。” 唐太宗 《赋帘》诗:“彩散银钩上,文斜桂户中。” 唐 钱起 《朝元阁赋》:“当桂户而八水悠远,植玉阶而千巖相抗。” 明 朱灏 《逃暑赋》:“渴虯静饮寒漏兮,传桂户而不闭。”

罗绮

(1).罗和绮。多借指丝绸衣裳。 汉 张衡 《西京赋》:“始徐进而羸形,似不任乎罗綺。”

(2).指衣着华贵的女子。 唐 李白 《清平乐》词:“女伴莫话孤眠,六宫罗綺三千。” 宋 柳永 《迎新春》词:“徧九陌罗綺,香风微度。” 清 李渔 《玉搔头·弄兵》:“看罗綺千行,列成屏架。”

(3).喻繁华。 明 夏完淳 《杨柳怨和钱大揖石》:“到今罗綺古 扬州 ,不辨 秦 灰十二楼。” 黄小配 《<廿载繁华梦>序二》:“最怜罗綺地,回首已荒烟。”

相与

副词。表示同时同地做某件事。可译为“共同”

舍人相与谏。——《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卒相与欢。

平原君竟与 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因相与言。——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房栊

亦作“ 房笼 ”。1.窗棂。《汉书·外戚传下·孝成班倢伃》:“广室阴兮帷幄暗,房櫳虚兮风泠泠。” 颜师古 注:“櫳,疏槛也。”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园篱》:“数年成长,共相蹙迫,交柯错叶,特似房笼。” 缪启愉 校释:“笼…… 明 清 刻本及辑要引作‘櫳’”。 黄麓森 校记:“櫳、笼古通。” 南朝 宋 谢惠连 《七月七日夜咏牛女》:“落日隐櫩楹,升月照房櫳。”

(2).泛指房屋。《文选·张协<杂诗>之一》:“房櫳无行跡,庭草萋以緑。” 李周翰 注:“櫳亦房之通称。” 唐 王维 《桃源行》:“月明松下房櫳静,日出云中鷄犬喧。” 明 陆采 《怀香记·鞫询香情》:“房櫳深暮,侍夫人挑灯将卧,忽闻得牕外人行,我两个呵,急出去週围寻顾。” 清 王韬 《淞滨琐话·魏月波》:“忽见瓶花大放,其长若人,自几跃地,彳亍效人行,竟出房櫳。”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