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富阳道中

作者:毛滂 朝代:宋代

菩萨蛮·富阳道中原文

春潮曾送离魂去。
春山曾见伤离处。
老去不堪愁。
凭阑看水流。
东风留不住。
一夜檐前雨。
明日觅春痕。
红疏桃杏村。

诗词问答

问:菩萨蛮·富阳道中的作者是谁?答:毛滂
问:菩萨蛮·富阳道中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菩萨蛮·富阳道中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毛滂的名句有哪些?答:毛滂名句大全

毛滂菩萨蛮·富阳道中书法欣赏

毛滂菩萨蛮·富阳道中书法作品欣赏
菩萨蛮·富阳道中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春潮

春季的潮汐,形容其势之猛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送离

犹送别。 晋 潘岳 《笙赋》:“夫时阳初暖,临川送离。” 明 何景明 《送都玄敬主事》诗之二:“平沙有归鴈,竝起送离音。”

春山

(1).春日的山。亦指春日山中。 唐 王维 《鸟鸣涧》诗:“人閒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金 元好问 《游黄华山》诗:“归来心魄为动荡,晓梦月落春山空。”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潘太守诗》:“莫待 瀟湘 芳草緑,春山处处子规声。”

(2).春日山色黛青,因喻指妇人姣好的眉毛。 唐 李商隐 《代董秀才却扇》诗:“莫将画扇出帷来,遮掩春山滞上才。” 元 吴昌龄 《端正好·美妓》套曲:“秋波两点真,春山八字分。” 清 洪楝园 《后南柯·释酗》:“问何时消除芥蔕,终不免愁锁春山未展开。”

(3).指春神。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打春》:“立春日, 大兴 、 宛平 县令设案於午门外正中,奉恭进皇帝、皇太后、皇后芒神土牛,配以春山。”

伤离

为离别而感伤。 唐 王昌龄 《送程六》诗:“冬夜伤离在 五溪 ,青鱼雪落鱠橙虀。”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李青莲诗》:“盖古乐府多托於闺情女思, 青莲 深於乐府,故亦多征夫怨妇惜别伤离之作。” 郁达夫 《赠别》诗:“伤离我亦天涯客,一样青衫有泪痕。”

老去

(1).谓人渐趋衰老。 唐 杜甫 《往在》诗:“归号故松柏,老去苦飘蓬。” 宋 欧阳修 《赠王介甫》诗:“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明 汪循 《老去》诗:“老去心还竞,春来花又新。”

(2).引申为老年;晚年。 沉从文 《<沉从文选集>题记》:“现在过去了二十多年,我和我的读者,都共同将近老去了。”

(3).死去。 元 房皞 《思隐》诗:“情知老去无多日,且向闲中过几年。” 明 李东阳 《柳岸垂纶》诗:“老去祗应家在此,不须盘石更垂萝。”

不堪

(1)

用于形容词后面表示程度深

忙碌不堪

疲备不堪

(2)

坏到极点

那饭菜都系不堪之物。——《红楼梦》

凭阑

见“ 凭栏 ”。

水流

(1) 泛指江、河

湖泊星罗棋布,水流纵横交错

(2) 水的流动

(3) 流动着的水

水流湍急

水流畅通

东风

(1) 从东方吹来的风

小楼昨夜又东风。——南唐· 李煜《虞美人》

(2) 春天的风

(3) 比喻革命的巨大力量或高涨的革命气势

东风吹向天地外,荡尽人间群魔妖。——《天安门诗八首》

不住

(1).不停;不断。 南朝 梁 沉约 《千佛颂》:“不常不住,非今非昔。” 唐 李白 《早发白帝城》诗:“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宋 岳飞 《小重山》词:“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茅盾 《小巫》:“ 菱姐 看见老爷脸上有点喜色,不住的点头。”

(2).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目的没有实现。 鲁迅 《故事新编·补天》:“﹝伊﹞疑心这东西就白薯似的原在泥土里,禁不住很诧异了。” 艾蕉 《雨》:“母亲忍不住了,连忙帮女儿脱下了湿衣。”

一夜

(1).一个夜晚;一整夜。《穀梁传·定公四年》:“以众不如 吴 ,以必死不如 楚 ,相与击之,一夜而三败 吴 人。” 南朝 梁 江淹 《哀千里赋》:“魂终朝以三夺,心一夜而九摧。” 唐 李白 《子夜吴歌》之四:“明朝驛使发,一夜絮征袍。” 老舍 《正红旗下》一:“有时候,他们会在一个地方转来转去,一直转一夜。”

(2).指某夜。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越王 乃使木工千餘人入山伐木,一夜天生神木一双,大二十围,长五十寻。”《南史·吕僧珍传》:“一夜, 僧珍 忽头痛壮热,及明而顙骨益大。” 唐 李商隐 《无题》诗之二:“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 吴王 苑内花。”

明日

明天

明日复明日

明日去。——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明日徐公来。——《战国策·齐策》

明日造朝。——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杏村

见“ 杏花村 ”。

诗文赏析

  词以“春潮曾送离魂去,春山曾见伤离处”两句起笔。这两个“曾”字,词人把自己的思绪沉浸到对往昔的回忆中了。“离魂”这里借指女友的离情。正是眼前的山水,词人过去曾在此与女友分手;而今山水依旧,人事已非,当时的“伤离”情景只存于记忆中了。这样,开头两句就为全篇定下了感怀的情绪基调。“老去不堪秋,凭阑看水流”二句,承“春潮”、“春山”而来,把思绪从往昔的回忆拉回到现实中,而现实又是如何呢?春山依旧青青,流水依旧潺潺,而自己却已走入人生之秋了,置身昔日与女友分手之地,只能目送流水阵阵流向远方。词人内心功业未就而年岁已高的哀怨借“看水流”三字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看”字极富意蕴,耐人寻味。上片在写法上为抒情的需要,打破惯常的时空顺序,借“春潮”、“春山”和两个“曾”字沉入对往昔的回忆。这种手法使词的感怀情调更为浓郁,同时也为下片作好了铺垫。

  “东风留不住,一夜檐前雨。”意谓东风无法挽留,像年华一样逝去,留下的只是漫漫长夜檐前滴也滴不完的雨滴。这二句承上片“凭阑”句,借此暗示自己的“永夜不寐”,流露出环境带给孤寂的客居者的一种心理重压。写法上,这二句忽然宕开一笔,以景托情,这又反过来连接上片,与上片所渲染的感怀情调相承,顺理成章地过渡到歇拍二句:“明日觅春痕,红疏桃杏村。”这二句承上二句“东风”、“雨”,指明经历风吹雨打的红花慢慢地凋零、飘落,留下的将是一幅残春图景。显然,这也寄寓了浓郁的身世之感。至此,词虽已结束了,却留下浓厚而久远的回味。

  《人间词话》开篇云:“词以境界为最上。”毛滂这首词,正由于对词境作了开掘,才留给我们无穷的回味。这首词的“境界”,表现在时空的浩渺辽远和有尽语言所传达的无穷意味。词以回忆往昔开始,然后转回现实,又由现实指向未来。“过去——现实——未来”组成全篇“放——收——放”的开放结构,使词在有限的篇幅中包蕴了丰富而悠远的内涵。空间上,此词还成功地运用了绘画艺术中的空白技巧。清人戴熙说:“画在有笔墨处,画之妙在无笔墨处”(见《习若斋画絮》)。这首词之“妙”正是字外的空间所蕴含的意味,例如“老去不堪秋,凭阑看水流”二句就有使读者的思绪随着潺潺流水而漂向远方,随着词人的目光而向远方延伸的效果。总之,作者借有限的语言,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空框结构”,使我们在这一“结构”中得以填充自己的理解,这也就是这首词历久不衰的秘密所在。

标签:抒情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