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儿

作者:陆游 朝代:宋代

示儿原文

斥逐襆被归,招唤振衣起;此是鄙夫事,学者那得尔。
前年还东时,指心誓江水。
亦知食不足,但有饿而死。
小儿教汝书,不用日十纸;字字讲声形,仍要身践履。
果能称善人,便可老乡里。
勿言五鼎养,肉食吾所鄙。

诗词问答

问:示儿的作者是谁?答:陆游
问:示儿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陆游的名句有哪些?答:陆游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斥逐

驱逐。《史记·秦始皇本纪》:“西北斥逐 匈奴 ,自 榆中 并 河 以东,属之 阴山 ,以为十四县。” 唐 韩愈 《送穷文》:“虽遭斥逐,不忍子疎。”《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朝夕商议,斥逐忠良,拒絶直諫。” 清 沉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汝妇背夫借债,谗谤小叔……悖谬之甚!我已专人持札回 苏 斥逐。”

襆被

(1).用包袱裹束衣被,意为整理行装。《晋书·魏舒传》:“入为尚书郎。时欲沙汰郎官,非其才者罢之。 舒 曰:‘吾即其人也。’襆被而出。” 唐 宋之问 《桂阳三日述怀》诗:“载笔儒林多岁月,襆被 文昌 事 吴 越 。”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卿若愿往,我先观其家可居,即襆被而往,作一月盘桓何如?” 童士钊 《苏报案始末记叙》:“事势至此,殆非即日襆被出馆不可。”

(2).铺盖卷,行李。 宋 李纲 《靖康传信录》卷一:“至 祥曦殿 ,则禁卫皆已擐甲;乘舆服御,皆已陈列,六宫襆被,皆将升车矣。” 明 张煌言 《北征录》:“导者见村中之遮余,必谓事露,计不返顾,并余襆被亦负之而趋。”

(3).专指被子。 清 曹寅 《凄凉犯·塞柝》词:“寄语可怜子,贫家也有蒙头襆被。”

幞被:用袱子包扎衣被,意为整理行装。 唐 罗隐 《投寄韦右丞》诗:“幞被从谁起,持纲自此新。” 宋 苏轼 《次韵林子中春日新堤书事见寄》:“东来寄食似孤云,幞被真成一宿贫。”参见“ 襆被 ”。

招唤

呼喊;传唤

记住,要听大人招唤

振衣

抖衣去尘,整衣。《楚辞·渔父》:“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王逸 注:“去尘秽也。” 晋 陆机 《招隐诗》:“明发心不夷,振衣聊躑躅。” 唐 白居易 《偶作》诗之二:“日出起盥櫛,振衣入道塲。”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胭脂》:“急起篝灯,振衣冥索。”

鄙夫

(1) 人品鄙陋、见识浅薄的人

鱼悬兽槛,鄙夫知之。——《晋书·董京传》

(2) 第一人称的谦称

学者

(1).做学问的人;求学的人。《论语·宪问》:“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礼记·学记》:“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唐 薛存诚 《太学创置石经》诗:“儒林道益广,学者心弥鋭。”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一》:“ 滎阳 吕公 教学者读书,须要字字分明。”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学者当知所尚,不可视两刻为寻常而忽之耳。”

(2).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庄子·刻意》:“语仁义忠信,恭俭推让,为修己而已矣;此平世之士,教诲之人,游居学者之所好也。” 成玄英 疏:“斯乃 子夏 之在 西河 , 宣尼 之居 洙 泗 ,或游行而议论,或安居而讲説,盖是学人之所好。”《史记·伯夷列传》:“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於六蓺。”《旧五代史·晋书·史匡翰传》:“尤好《春秋左氏传》,每视政之暇,延学者讲説,躬自执卷受业焉。” 清 李渔 《比目鱼·赠行》:“昨日在几案之上,又见他几首新诗,竟是一个大文人真学者。” 鲁迅 《而已集·读书杂谈》:“研究文章的历史或理论的,是文学家,是学者。”

那得

1.怎得;怎会;怎能。

前年

去年前边的那一年

前年予病。——清· 袁枚《祭妹文》

还东

(1).回身向东;返回东土。《宋书·鲜卑吐谷浑传》:“诸君试拥马令东,马若还东,我当相随去。”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支道林 还东,时贤竝送於 征虏亭 。”

(2).设席做东,还请别人。《红楼梦》第六三回:“忽见 平儿 笑嘻嘻的走来,説:‘我亲自来请昨日在席的人,今日我还东,短一个也使不得。’”《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八回:“説是前回扰了少爷的,一向未曾还东,心上十分不安。”《官场现形记》第二四回:“这些人除去 钱 王 二位是带还东的,其餘全是 黄胖姑 的好友。”

誓江

语本《晋书·祖逖传》:“﹝ 祖逖 ﹞仍将本流徙部曲百餘家渡 江 ,中流击楫而誓曰:‘ 祖逖 不能清中原而復济者,有如 大江 !’”后以“誓江”为矢志收复失地、安定国家的典故。 宋 苏轼 《表忠观碑》:“仰天誓 江 ,月星晦蒙。强弩射潮,江海为东。”

不足

(1)

不充足,不够,满足不了需要

二十尚不足。——《乐府诗集·陌上桑》

最爱湖东行不足。——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缺少或没有

信心不足

(3)

少于,不到

不足一千

(4)

不能;不可以

此中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5)

不值得,不必

小儿

(1) 小孩子;小儿子

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2) 又

两小儿笑曰。

最喜小儿无赖。——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3) 谦称自己的儿子

不用

用不着,不必

不用你管这事

你留步吧,不用下去了

践履

(1).踩;踏。《诗·大雅·行苇》:“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 宋 王十朋 《再用前韵》:“眼净见幽韵,心清闻远香。当门不及种,践履恐成伤。” 清 唐甄 《潜书·利才》:“人之常情,揃脱爪髮,必相不践履之地乃委置之。”

(2).行走。 汉 焦赣 《易林·明夷之乾》:“践履寒冰,十步九寻。”《旧唐书·李纲传》:“ 贞观 四年,拜太子少师,时 纲 有脚疾,不堪践履。” 明 方孝孺 《游清泉山记》:“邑之名山……纵偶登之,手疲於扳援,而趾病於践履。”

(3).履践;前往。《后汉书·隗嚣传》:“ 遵 与 隗王 歃盟为 汉 ,自经歷虎口,践履死地,已十数矣。”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既耳目之靡端,岂足迹之所践”自注:“谓此既非人跡所求,更待三明五通,然后可践履耳。” 唐 刘禹锡 《复荆门县记》:“工休之日,得以践履。”

(4).实行;实践。 宋 司马光 《再乞资荫人试经义札子》:“《孝经》、《论语》,其文虽不多,而立身治国之道,尽在其中。就使学者不能践履,亦知天下有 周公 孔子 仁义礼乐。” 金 王若虚 《跋王进之墨本孝经》:“学者自童稚读书,必始於此,而考其行,身能践履者鲜矣。” 清 龚炜 《巢林笔谈·柴云章至孝》:“ 柴云章 先生至孝,所著有《养亲説》,皆其晨昏践履之实。”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十七:“他们无限惭愧的躺在棺材里,不曾践履人们当他们结婚的时候所给的吉祥话。”

(5).遵循;依照。《孙子·九地》“践墨随敌,以决战事” 唐 杜牧 注:“墨,规矩也。言我常须践履规矩,深守法制,随敌之形,若有可乘之势,则出而决战。” 宋 张预 注:“循守法度,践履规矩,随敌变化,形势无常,乃可以决战取胜。”

(6).踪迹,行迹。 唐 柳宗元 《石涧记》:“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

(7).喻指行为;行动。 唐 李贺 《申胡子觱篥歌》序:“朔宫 李氏 亦世家子,得祀 江夏王 庙,当年践履失序,遂奉官北部。”《明史·华允诚传》:“ 允诚 践履篤实,不慕荣达。”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三·王端毅公遗事》:“盖识见既浅,践履必薄,规为必粗。”

(8).任职。 唐 元稹 《李拭授宗正卿等诰》:“以尔 拭 践履中外,论伦古今,主宗之盟,绰有餘誉。”《旧唐书·杜审权传》:“今明公捨筑入梦,投竿为师,践履中台,制临外閫,不究兴亡之理,罕闻沉断之机。” 宋 王安石 《上蒋侍郎书》:“是以出入台阁,践履中外,朝廷百执事,天下之人,孰不惮执事之威名,服执事之德望。” 清 侯方域 《书周仲驭集后》:“ 仲驭 与余交最善。余尝见其负盛名时,执贄问业者满天下。倘其自此践履公卿,天下必且益附之,以为景星庆云,岂復有议其刚傲者。”

能称

谓因有才干而被称誉。《陈书·孝行传·殷不佞》:“好读书,尤长吏术,仕 梁 起家为尚书中兵郎,甚有能称。”

善人

(1) 指普通百姓

(2) 有道德的人;对人关怀、肯行善的人

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水浒》

老乡

(1) 对不知姓名的农民的称呼;又指笨拙、粗俗、朴实的庄稼人

(2) 同乡

咱们好像是老乡

鼎养

犹鼎食。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八:“以是知贵人鼎养丰厚,冥冥中自有定数,贫儒岂可不安藜藿之分。”

肉食

以肉类为食物;吃荤

肉食动物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