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漏出花迟诗

作者:王禹偁 朝代:宋代

宫漏出花迟诗原文

丹禁迟迟漏,深宫灼灼花。
繁枝开正满,清韵出何赊。
静拂红英密,微穿翠叶斜。
衣稀惊宿蝶,冷落动晨鸦。
细逐香离槛,轻翻露滴沙。
愿当直仙署,铃索共交加。

诗词问答

问:宫漏出花迟诗的作者是谁?答:王禹偁
问:宫漏出花迟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王禹偁的名句有哪些?答:王禹偁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丹禁

指帝王所住的紫禁城。《隋书·百官志上》:“殿中将军、武骑之职,皆以分司丹禁,侍衞左右。” 唐 李白 《江夏使君叔席上赠史郎中》诗:“凤凰丹禁里,衔出紫泥书。” 王琦 注引《潜确居类书》:“天子所居曰禁,以丹涂壁,故曰丹禁。亦曰紫禁。” 宋 欧阳修 《夜宿中书东阁》诗:“今夜静听丹禁漏,尚疑身在玉堂中。” 宋 黄庭坚 《下水船》词:“总领神仙侣,齐到青云歧路。丹禁风微,咫尺諦闻天语。”

迟迟

(1) 行动比必要的或有时是想象的更为缓慢,久久不能完成

迟迟得不到结果

(2) 迟缓;拖延时间

迟迟才作出判决

深宫

宫禁之中,帝王居住处。 战国 楚 宋玉 《风赋》:“故其清凉雄风,则飘举升降,乘凌高城,入于深宫。” 唐 梁鍠 《长门怨》诗:“空殿看人入,深宫羡鸟飞。” 清 马銮 《如姬》诗:“符出深宫人不觉,千秋知己是 夷门 。”亦借指帝王。《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一堂和气, * 小廉,不但省了深宫无限宵旰之劳,暗中还成全了多少人才,培植了多少元气。”

灼灼

(1) 耀眼,光亮

若日出之灼灼。——《新书》

(2) 明白地

灼灼如此

繁枝

(1).繁茂的树枝。 晋 傅玄 《秋胡》诗:“素手寻繁枝,落叶不盈筐。” 宋 晏殊 《采桑子》词:“无端一夜狂风雨,暗落繁枝。” 艾青 《太阳》诗:“它以难遮掩的光芒,使生命呼吸,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2).指繁杂的枝条。 明 陈子龙 《杂诗》之二:“劲翮有遐举,直木无繁枝。”

开正

指正月初。 唐 丁仙芝 《京中守岁》诗:“开正献岁酒,千里间庭闈。” 宋 陆游 《初春》诗:“开正父老频占候,已决今年百稼登。” 宋 朱熹 《答蔡季通书》:“ 熹 自开正即病,至今未平。”

清韵

(1).清雅和谐的声音或韵味。 三国 魏 曹植 《白鹤赋》:“聆雅琴之清韵,记六翮之末流。” 唐 白居易 《官舍小亭闲望》诗:“风竹散清韵,烟槐凝緑姿。” 宋 贺铸 《南歌子》词:“傍水添清韵,横墙露粉颜。” 清 姚鼐 《送郑羲民郎中守永州》诗:“雨窗黯青灯,听君絶妙辞。清韵倏邈远,南行指 湘 灕 。”

(2).喻指铿锵优美的诗文。 前蜀 韦庄 《李氏小池亭》诗:“家藏何所宝,清韵满琅函。”

红英

红花。 南唐 李煜 《采桑子》词:“亭前春逐红英尽。” 宋 秦观 《满庭芳》词:“古臺芳榭,飞燕蹴红英。”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蔡宅祝寿》:“还愁,白髮蒙头,红英满眼,心惊去年时候。”

翠叶

(1).绿叶。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扬翠叶,扤紫茎,发红华,秀朱荣。” 南朝 齐 谢朓 《泛水曲》:“玉露沾翠叶,金风鸣素枝。” 宋 晏殊 《踏莎行》词:“翠叶藏鶯,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

(2).翡翠制的叶形饰物。 宋 周密 《武林旧事·端午》:“分赐后妃诸阁大璫近侍翠叶、五色葵榴。”《明史·舆服志二》:“冠用皁縠……前后珠牡丹二,花八蕊,翠叶三十六。”

冷落

(1) 冷清;不热闹

狭窄冷落的胡同

门前冷落鞍马稀。——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宋· 柳永《雨霖铃》

(2) 冷待

露滴

露水珠。 唐 赵彦昭 《秋朝木芙蓉》诗:“平明露滴垂红脸,似有朝愁暮落时。” 宋 卢氏 《凤栖梧·题泥溪驿》词:“鈿带双垂金缕细,玉佩玎璫,露滴寒如水。” 郁达夫 《沉沦》四:“稻上的露滴,还同明珠似的挂在那里。”

当直

(1).值班。《宋书·百官志下》:“太子出,则当直者前驱导威仪。” 唐 王建 《赠郭将军》诗:“承恩新拜上将军,当直巡更近五云。”《水浒传》第一○三回:“当直军汉説:‘黑夜里谁肯担这干係,放你进去?’”

(2).指仆人。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五出:“只被当直蒿恼,日夜駡着伊。” 钱南扬 校注:“本谓值班。直与值通。这里指僕人。”《警世通言·万秀娘仇报山亭儿》:“只有 万员外 的女儿 万秀娘 ,与他 万小员外 ,一个当直,唤做 周吉 ,一担细软头面金银钱物笼子,共三个人,两匹马。”

(3).照顾。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四五出:“[浄]从小我惜伊,伊去婆亦去。[合]病尤未可。[浄]婆一路当直你。”

仙署

仙官办事之所。借称道教祠观。 元 倪瓒 《张尊师祠醮感致瑞鹤》诗:“我识 白云君 ,尚友 赤松子 。仙署閟清严,社公随役使。”

铃索

(1).系铃的绳索。 唐 制翰林院禁署严密,内外不得随意出入,须掣铃索打铃以传呼或通报。 唐 韩偓 《雨后月中玉堂闲坐》诗:“夜久忽闻铃索动,玉堂西畔响丁东。” 宋 范成大 《晓起》诗:“窗明惊起倒裳衣,铃索频摇定怪迟。” 明 文徵明 《翰林斋宿》诗:“铃索无风尘土远,始知仙署逼金鑾。”

(2).引申指警报、边警。 元 胡助 《滦阳十咏》之十:“身遇太平铃索静,题名篆毕又南还。”

交加

(1) 两种事物同时出现

雷电交加

(2) 交错;错杂

交加之藤。——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悲喜交加的情绪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