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弃官入道

作者:韩偓 朝代:唐代

送人弃官入道原文

仙李浓阴润,皇枝密叶敷。
俊才轻折桂,捷径取纡朱。
断绁三清路,扬鞭五达衢。
侧身期破的,缩手待呼卢。
社稷俄如缀,雄豪讵守株。
忸怩非壮志,摆脱是良图。
尘土留难住,缨緌弃若无。
冥心归大道,回首笑吾徒。
酒律应难忘,诗魔未肯徂。
他年如拔宅,为我指清都。

诗词问答

问:送人弃官入道的作者是谁?答:韩偓
问:送人弃官入道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送人弃官入道是什么体裁?答:五排
问:韩偓的名句有哪些?答:韩偓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680-56

参考注释

阴润

阴湿滋润。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上:“ 徽州 世出墨工,多佳墨,云以置灰中,则阴润不能坏也。”

皇枝

亦作“ 皇支 ”。指皇帝的庶子或宗族。《陈书·始兴王伯茂传》:“言念皇支,尚怀悲懣。”《北史·樊子盖传》:“朕遣 越王 留守 东都 ,示以皇枝盘石,社稷大事,终以委公。”《太平广记》卷二三引 唐 戴孚 《广异记·张李二公》:“ 唐 开元 中,有 张 李 二公,同志相与,於 泰山 学道。久之, 李 以皇枝,思任官,辞而归。” 宋 王禹偁 《慰公主薨表》:“伏惟皇帝陛下,悲深天性,痛极皇枝。”

俊才

亦作“ 俊材 ”。1.卓越的才能。《汉书·王褒传》:“闻 王褒 有俊材,请与相见。” 清 韩泰华 《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下:“ 唐 先生 伯虎 ,名 寅 , 姑苏 人。负俊才,能文工诗,翰墨极精。”

(2).才智卓越的人。《汉书·吾丘寿王传》:“今陛下昭明德,建太平,举俊材,兴学官。”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八:“三百俊才衣似雪,可怜无箇解诗人。” 鲁迅 《坟·论“ * !”》:“庶民中纵有俊才,也不能和大姓比并。”

折桂

《晋书·郤詵传》:“ 武帝 於 东堂 会送,问 詵 曰:‘卿自以为何如?’ 詵 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 崑山 之片玉。’”后因以“折桂”谓科举及第。 唐 杜甫 《同豆卢峰知字韵》:“梦兰他日应,折桂早年知。” 宋 张抡 《满庭芳·寿杨殿帅》词:“流庆远;芝兰秀发,折桂争先。” 清 李渔 《夺锦楼》第一回:“那些未娶少年一发踊跃不过,未曾折桂,先有了月里嫦娥。” 王毓岱 《示和甫》诗:“擷芹復折桂,亲非由我显。”

捷径

近便的小路;喻不循正轨,贪便图快的做法;喻速成的方法或手段

终南捷径

清路

(1).清洁的道路。 三国 魏 曹植 《七哀》诗:“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三国 魏 应璩 《与从弟君苗君胄书》:“按轡清路,周望山野。”

(2).使道路清净。古制帝王或大臣出巡时清扫道路,驱散行人。 三国 魏 阮籍 《奏记诣曹爽》:“乞降期会,以避清路。”《梁书·到溉传》:“﹝ 到溉 ﹞冠履十年一易,朝服或至穿补,传呼清路,示有朝章而已。”

扬鞭

挥鞭。 唐 岑参 《卫节度赤骠马歌》:“扬鞭骤急白汗流,弄影行骄碧蹄碎。” 宋 周邦彦 《点绛唇》词:“空回顾,淡烟横素,不见扬鞭处。”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勋戚·服色之僭》:“在京内臣稍家温者,輒服似蟒、似斗牛之衣,名为草兽,金碧晃目,扬鞭 长安 道上,无人敢问。” 贺敬之 《十年颂歌》:“一手挥动神笔,一手扬鞭催马!”

五达

(1).通达五方的大路。《尔雅·释宫》:“五达谓之康,六达谓之庄。”

(2).泛指四通八达的大路。 南朝 宋 谢庄 《送神歌》:“开九重,肃五达。” 唐 权德舆 《广陵诗》:“八方称辐凑,五达如砥平。” 唐 刘禹锡 《刘氏集略说》:“五达之井,百汲而盈科,未必凉而甘,所处之势然也。”

侧身

身体侧面向前地

破的

射中靶子,比喻说话中肯

卿若破的,当以鼓吹相赏。——《晋书·谢尚传》

一语破的

缩手

却步抽身;不下手。比喻不敢做下去或不干预其事

巧匠旁观,缩手袖间。——唐· 韩愈《祭柳子厚文》

呼卢

(1).谓 * 。 唐 李白 《少年行》之三:“呼卢百万终不惜,报讎千里如咫尺。” 宋 晏几道 《浣溪纱》词:“户外緑杨春繫马,牀前红烛夜呼卢,相逢还解有情无?”《英烈传》第四二回:“这四将也会齐在山前一个幽雅所在,呼卢浮白的快活。”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冯勰》:“ 陈 与同舍客呼卢一日夜,一败涂地,囊橐尽倾。”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管弦呕哑,不分旦夕,一掷百万,呼卢博激,挥金如土。”参见“呼卢喝雉”。

(2).糊弄,欺骗捉弄。《醒世姻缘传》第十回:“差人道:‘我拿票子到他家呼卢他呼卢!’”

社稷

土神和谷神,古时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 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史记·陈涉世家》

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雄豪

(1) 英雄豪杰

雄豪尽是无双士

(2) 雄壮;豪壮

潮水奔腾,势极雄豪

守株

“ 守株待兔 ”的省称。《孔丛子·连丛子上》:“然雅达博通,不世而出,流学守株,比肩皆是,众口非非,正将焉立。”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每见凡俗守株之儒,营营所习,不博达理。” 唐 罗隐 《自贻》诗:“衰老应难更进趋,药畦经卷自朝晡;纵无显效亦藏拙,若有所成甘守株。” 明 沉鲸 《双珠记·假恩图色》:“怜恁凉凉无与处,穷途依稀守株;空囊何计充薪水,令人不觉攒眉。”

忸怩

形容羞愧或不大方的样子

壮志

豪壮的志愿、襟怀;伟大的志向

壮志未酬

摆脱

(1)

(2) 冲破束缚和障碍而获得自由

摆脱家庭的束缚

(3) 采取不同的路线;离开

摆脱了旧的传统

(4) 终止关系、联系、协议或协定

摆脱传统

良图

(1) 很好地谋划

敢不良图

(2) 好办法;良策

别有良图

尘土

细小的土灰

难住

(1) 不能确定并往往因之而感到困惑

被许多事难住了

(2) 使困惑,使为难,使窘困

他们提的第一个问题就把他难住了

缨緌

亦作“ 缨绥 ”。冠带与冠饰。亦借指官位或有声望的士大夫。 汉 蔡邕 《郭有道碑文》:“于时缨緌之徒,绅珮之士,望形表而影附,聆嘉声而响和者,犹百川之归巨海,鳞介之宗龟龙也。” 晋 张华 《答何劭》诗之一:“吏道何其迫,窘然坐自拘。缨緌为徽纆,文宪焉可踰。” 唐 李益 《秋晚溪中寄怀大理齐司直》诗:“明质鶩高景,飘颻服缨绥。” 明 张居正 《贺冬至表一》:“两堦腾肆乐之懽,四海庆寝兵之候,缨緌毕集,玉帛交陈。” 清 唐孙华 《送门人时期五贡入太学》诗:“邑中恶子任猖狂,往往缨緌被蹂躪。”

冥心

(1).泯灭俗念,使心境宁静。《魏书·逸士传序》:“冥心物表,介然离俗,望古独适,求友千龄,亦异人矣。” 唐 修雅 《闻诵法华经歌》:“合目冥心子细听,醍醐滴入焦肠里。” 宋 叶适 《谢除华文阁待制提举嵩山崇福宫表》:“迄无显效於盛时,固合冥心於暮齿。”《红楼梦》第一一八回:“ 寳玉 自在静室,冥心危坐。”

(2).潜心苦思;专心致志。《晋书·隐逸传·辛谧》:“是故不婴於祸难者,非为避之,但冥心至趣而与吉会耳。” 宋 苏舜钦 《诏狱中怀蓝田高先生》诗:“仰首羡飞鸟,冥心思故山。”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难者虽紧要,且置之度外;易者虽不紧要,亦当冥心搜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立宪纪闻》:“自甲午 中 日 一战,而吾国以东海大邦,见败於 扶桑 三岛,知微之士,乃冥心孤往,探索其由。”

大道

(1) 宽阔的道路

(2) 正确的道理

合于大道

回首

(1) 把头转向后方

(2) 回顾

可堪回首。——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婉辞。死亡

回首之日

吾徒

(1).我的门徒。《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2).犹我辈。 汉 班固 《答宾戏》:“ 孔 终篇於西狩,声盈塞於天渊,真吾徒之师表也。” 五代 伍乔 《龙潭张道者》诗:“他年功就期飞去,应笑吾徒多苦吟。” 明 高启 《送虚白上人序》:“ 虚白 之贤,不唯过吾徒,又能过其徒矣。”

酒律

行酒令的规章。 唐 罗隐 《广陵妖乱志》:“ 广陵 为歌鐘之地,富商大贾,动逾百数。 璜 明敏善酒律,多与羣商游。” 南唐 王周 《公居》诗:“无愁干酒律,有句入诗评。” 清 钱谦益 《后饮酒》诗之七:“我欲定酒律,讯彼醉乡叟。”

难忘

(1) 无法忘记

难忘的时刻

(2) 永远留在脑海里

一个具有政治胆识的难忘行动

(3) 值得记忆的

难忘的岁月

诗魔

(1).犹如入魔一般的强烈的诗兴。 唐 白居易 《醉吟》之二:“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 南唐 李中 《赠东林白大师》诗:“ 虎溪 久驻灵纵,禪外诗魔尚浓。卷宿吟销永日,移牀坐对千峯。”

(2).指酷爱做诗好像着了魔一般的人。 唐 刘禹锡 《春日书怀寄东洛白二十二杨八二庶子》诗:“心知 洛 下闲才子,不作诗魔即酒颠。” 清 赵翼 《上元后三日芷堂过访草堂次日梦楼亦至皆未有夙约也喜而有作后二首专简芷堂》诗:“草圣诗魔歷甘苦,书生结习故多憨。”

(3).指诗的怪癖的格调。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辩》:“夫学诗者以识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以 汉 、 魏 、 晋 、盛 唐 为师,不作 开元 、 天宝 以下人物。若自退屈,即有下劣诗魔入其肺腑之间。”

他年

(1).犹言将来,以后。《左传·成公十三年》:“ 曹 人使公子 负芻 守…… 负芻 杀其大子而自立也,诸侯乃请讨之。 晋 人以其役之劳,请俟他年。” 唐 杜牧 《寄题甘露寺北轩》诗:“他年会著荷衣去,不向山僧道姓名。” 清 龚自珍 《乙酉十二月十九日得汉凤纽白玉印一枚喜极赋诗》:“引我飘摇思,他年能不能?”

(2).往年;以前。 唐 杜甫 《千秋节有感》诗之二:“圣主他年贵,边心此日劳。” 唐 韩愈 《祭虞部张员外文》:“他年诸人,莫有能比。” 唐 薛能 《雕堂》诗:“他年谁识我,心跡在 徐州 。”

拔宅

(1).见“ 拔宅上昇 ”。

(2).全家迁移。 宋 文天祥 《怀杨通州》诗:“ 仲连 义不帝 西秦 ,拔宅逃来住海滨。” 清 方文 《舟过芜湖寄怀沉昆铜》诗之一:“君婴钩党祸,拔宅去 章江 。”《花月痕》第四六回:“席散后, 肇受 、 碧桃 各奉老母,就也出城,万帆竞掛,説是向 海门 而去。如许重累,竟一夕拔宅。”

为我

战国 时期 杨朱 主张的“损一毫利天下不与,悉天下奉一身不取”的学说。《孟子·尽心上》:“ 杨子 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清都

(1).神话传说中天帝居住的宫阙。《楚辞·远游》:“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 清都 。”《列子·周穆王》:“ 清都 、 紫微 、 钧天 、 广乐 ,帝之所居。” 宋 苏轼 《隆祐宫设庆宫醮青词》:“伏以 长乐 告成,光动紫宫之像; 清都 下照,诚通絳闕之僊。”

(2).帝王居住的都城。 晋 左思 《魏都赋》:“盖比物以错辞,述清都之闲丽。” 唐 杨炯 《崇文馆宴集诗序》:“皇家以中枢北极,清都有天子之宫。” 宋 陆游 《谢赐历日表》之二:“詔班新历,虽举彝章;地近清都,独先下拜。”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