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作者:葛胜仲 朝代:宋代

西江月原文

靺鞨斜红带柳,琉璃涨绿平桥。
人在花月见新妖。
不数江南苏小。
恨寄飞花蔌蔌,情随流水迢迢。
鲤鱼风送木兰桡。
回棹荒鸡报晓。

诗词问答

问:西江月的作者是谁?答:葛胜仲
问:西江月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西江月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葛胜仲的名句有哪些?答:葛胜仲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靺鞨

中国古代东北的一个民族

斜红

指人头上所戴的红花。 南朝 梁简文帝 《艳歌篇十八韵》:“分妆间浅靨,绕脸傅斜红。” 宋 苏轼 《李钤辖坐上分题戴花》诗:“ 緑珠 吹笛何时见,欲把斜红插皂罗。” 清 纳兰性德 《菩萨蛮·早春》词:“ 蛮 魂羞顾影,玉照斜红冷。”参阅《宋史·舆服志五》。

琉璃

巴利语 veluriya或梵文俗语verulia的译音。用铝和钠的硅酸化合物烧制成的釉料,常见的有绿色和金黄色两种,多加在粘土的外层,烧制成缸、盆、砖瓦等。亦指琉璃灯座

一盏琉璃

涨绿

谓春水上涨。 宋 王沂孙 《南浦·春水》词:“别君 南浦 ,翠眉曾照波痕浅。再来涨緑,迷旧处,添却残红几片。”

谓充满绿色。 宋 杨万里 《三月三日雨作遣闷》诗之十:“平田涨緑村村麦,嫩水浮红岸岸花。”

平桥

(1).即 咸阳桥 ,亦名 西渭桥 。 唐 温庭筠 《走马楼三更曲》:“马过 平桥 通画堂,虎幡龙戟风悠扬。” 曾益 注:“《一统志》: 西渭桥 在旧 长安 西,亦曰 平桥 , 唐 时名 咸阳桥 。”

(2).没有弧度的桥。 唐 温庭筠 《春洲曲》:“门外平桥连柳堤,归来晚树黄鶯啼。” 宋 范成大 《春晚即事留游子民王仲显》诗:“绣地红千点,平桥緑一篙。”

花月

(1).花和月。泛指美好的景色。 唐 王勃 《山扉夜坐》诗:“林塘花月下,别似一家春。” 唐 李白 《襄阳曲》之一:“江城回渌水,花月使人迷。” 唐 贾至 《送王道士还京》诗:“借问清都旧花月,岂知迁客泣 瀟 湘 。” 清 吴伟业 《阆州行》:“ 扬州 花月地,烽火似边头。”

(2).指美好的时光。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一折:“好教我出於无奈,泼前程只办的好栽排,想着这半生花月,知他是几处楼臺。”

见新

〈方〉∶修理装饰旧房屋、器物,使之像新的一样

把门面油漆见新

不数

数不清;无数。 汉 王符 《潜夫论·思贤》:“近古以来,亡代有三,秽国不数。” 汪继培 笺:“秽,当作灭。” 彭铎 校正:“不数,即无数。” 宋 曾巩 《<王平甫文集>序》:“各於其盛时,士之能以特见於世者,率常不过三数人,其世之不数,其人之难得如此。”《醒世姻缘传》第八八回:“ 扬州 番役把 吕祥 的衣服剥脱乾浄,餛飩捆起,一根绳拴在树的半中腰里,铁棍皮鞭,诸刑咸备……打了个不数。”

不亚于。 明 汪道昆 《高唐梦》:“想这神女果如大夫所言呵,絶代无双,不数 庄生 陈説。” 清 王韬 《淞隐漫录·画船纪艳》:“噫嘻! 钱塘江 上画船风景,诚不数 珠海 灯痕、 秦淮 月色也。”

江南

(1) 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就是江苏、安徽两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

江南草长,杂花生树。——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江南好风景。——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能不忆江南。——唐· 白居易《忆江南》

春风又绿江南岸。——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2) 泛指长江以南

江南出楠梓。——《史记·货殖列传》

苏小

即 苏小小 。 唐 白居易 《杭州春望》诗:“涛声夜入 伍员 庙,柳色春藏 苏小 家。” 清 吴伟业 《楚云》诗:“记得 钱塘 两 苏小 ,不知谁箇擅倾城。” 郁达夫 《题闽县陈贻衍<西湖记游>画集》诗之一:“南渡江山气不雄, 钱塘 苏小 可怜虫。”参见“ 苏小小 ”。

飞花

(1).落花飘飞。 唐 韩翃 《寒食》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2).飘飞的落花。 明 顾大典 《青衫记·茶客娶兴》:“你掩泪含羞辞别去,似飞花逐水悠悠,萧萧孤影向谁投。”

(3).比喻飘飞的雪花。 宋 苏辙 《上元前雪三绝句》之一:“不管上元灯火夜,飞花处处作春寒。”

(4).纺织时飞散的棉花纤维。

蔌蔌

(1).猥琐丑陋貌。《诗·小雅·正月》:“佌佌彼有屋,蔌蔌方有穀。” 毛 传:“蔌蔌,陋也。” 林纾 《读<小雅>》:“於是佌佌蔌蔌者布满朝列,国岂有不卒斩者耶!”

(2).风劲烈貌。《文选·鲍照<芜城赋>》:“稜稜霜气,蔌蔌风威。” 李善 注:“蔌蔌,风声劲疾之貌。” 唐 韩愈 《雨》诗:“坐来蔌蔌山风疾,山雨随风暗原隰。”

(3).飘落貌。 五代 和凝 《天仙子》词之二:“洞口春红飞蔌蔌,仙子含愁眉黛緑。” 宋 苏轼 《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词:“蔌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繰车。” 明 高启 《梅花》诗之八:“枝头谁见花惊处,嫋嫋微风蔌蔌霜。”

(4).涓流貌。 宋 苏轼 《食甘》诗:“清泉蔌蔌先流齿,香雾霏霏欲噀人。” 宋 苏轼 《贺新郎·夏景》词:“共粉泪,两蔌蔌。”

(5).象声词。轻微之声。《南史·王晏传》:“见屋桷子悉是大蛇,就视之,犹木也。 晏 恶之,乃以纸裹桷子,犹纸内摇动,蔌蔌有声。”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里事·何经文》:“会夜,大雾晦黑,乃设伏。纵羊山中走,齕草,蔌蔌有声。”

随流

(1).应和合拍。《文选·宋玉<高唐赋>》:“当年遨游,更唱迭和,赴曲随流。” 李善 注:“鸟之哀鸣,有同歌曲,故言赴曲。随流者,随鸟类而成曲也。”

(2).随着江水流到之处。 汉 司马相如 《难蜀父老》:“於是乃命使西征,随流而攘,风之所被,罔不披靡。”

(3).顺应潮流。 唐 薛逢 《酬牛秀才登楼见示》:“年光同过隙,人事且随流。” 清 曹寅 《东城泛舟至斋僧馆诵愚山先生荣园句和雪坪来韵》:“即赏感前修,随流问时派。” 清 梅曾亮 《<太乙舟山房文集>序》:“公薨,人无知不知,皆喟然曰:‘古君子不存於今。’然公独其形质亡耳。浩浩然随流平进,而不攓撅於升降也。”

迢迢

(1) 形容遥远。也作“迢递”

千里迢迢

(2) 漫长;长久

夜迢迢

恨迢迢

鲤鱼风

九月风;秋风。 南朝 梁简文帝 《艳歌篇》:“灯生阳燧火,尘散鲤鱼风。” 唐 李商隐 《河内诗》之二:“后溪暗起鲤鱼风,船旗闪断芙蓉干。” 冯浩 笺注引《提要录》:“鲤鱼风,乃九月风也。” 龚骞 《九秋诗》:“鲤鱼风紧芦花起,渔笛閒吹声不止。”亦省作“ 鲤风 ”。 清 厉鹗 《山坡羊·秋雨初霁》曲:“鲤风试弄凭阑袖,自笑文园多病后。”

兰桡

小舟的美称。 唐太宗 《帝京篇》之六:“飞盖去芳园,兰橈游翠渚。” 元 萨都剌 《寄朱舜咨王伯循了即休》诗:“木落 淮南 秋,兰橈泊 瓜渚 。” 清 曹寅 《鹿墟贻瓶中海棠》诗:“ 吴公 臺下花如澥,嬾趁兰橈到酒边。”

回棹

亦作“廻棹”。1.驾船返回。 唐 裴铏 《传奇·孙恪》:“艤舟六七日,携二子而迴棹。” 唐 袁郊 《甘泽谣·圆观》:“明日 李公 迴棹,言归 惠林 。” 明 何景明 《雪夜九梅翁园同苍谷宴集》诗之一:“乘兴寧廻棹,宽愁数倒尊。”

(2).指归舟。 唐 白居易 《杭州迴舫》诗:“欲将此意凭迴棹,与报 西湖 风月知。”

荒鸡

指三更前啼叫的鸡。旧以其鸣为恶声,主不祥。《晋书·祖逖传》:“﹝ 祖逖 ﹞与司空 刘琨 俱为 司州 主簿,情好绸繆,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 琨 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宋 苏轼 《召还至都门先寄子由》诗:“荒鸡号月未三更,客梦还家得俄顷。”

报晓

用声音使人知道天亮了

金鸡报晓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