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民杜裕民因买薪得紫石于薪中石有黝理自

作者:李复 朝代:宋代

原文

至心不可求,虚明旷无迹。
应物乃现形,遗影留兹石。
若以色见我,洋海尘三尺。
诸像皆非相,于兹何所得。

诗词问答

问:《平阳民杜裕民因买薪得紫石于薪中石有黝理自》的作者是谁?答:李复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李复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复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至心

最诚挚之心;诚心。 汉 孔融 《论盛孝章书》:“ 昭王 筑臺以尊 郭隗 , 隗 虽小才而逢大遇,竟能发明主之至心。” 唐 牛僧孺 《玄怪录·齐推女》:“君能至心往求,或冀谐遂。”《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今且归去习法,如欲见吾,但至心叩石,自当有人应门与你相见。”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明旷

明亮开阔。 宋 张淏 《云谷杂记·韩定辞》:“ 洛 下有洞穴,曾有人误坠于中,因行数里,渐明旷,见有宫殿人物,凡九处。”

无迹

亦作“ 无跡 ”。没有踪影;没有痕迹。 南朝 梁 陆倕 《新刻漏铭》:“一暑一寒,有明有晦。神道无跡,天工罕代。”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下》:“﹝ 李惠登 ﹞为政清浄无迹,不求人知。”

见“ 无迹 ”。

应物

(1).顺应事物。《庄子·知北游》:“邀於此者,四枝彊,思虑恂达,耳目聪明,其用心不劳,其应物无方。” 锺泰 发微:“‘应物无方’,言不执滞也。”《史记·太史公自序》:“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 宋 欧阳修 《道无常名说》:“无常以应物为功,有常以执道为本。”《西游记》第二回:“这猴王自从了道之后,身上有八万四千毛羽,根根能变,应物随心。”

(2).犹言待人接物。《晋书·外戚传·王濛》:“虚己应物,恕而后行。”《隋书·循吏传·刘旷》:“ 刘旷 ,不知何许人也。性谨厚,每以诚恕应物。” 明 孙柚 《琴心记·挑动春心》:“你看他清标应物,如春月之濯柳;英气逼人,似野鹤之出羣。” 清 姚鼐 《扬雄<太玄>目录序》:“虽庸愚不肖,苟筮之而见所以处事应物者,皆合乎圣人之道也。”

现形

把本来的样子显露出来

遗影

(1).谓留下影子。 晋 陆机 《挽歌诗》之一:“帷袵旷遗影,栋宇与子辞。”

(2).指遗留下的影子。 晋 陶潜 《九日闲居》诗:“往燕无遗影,来雁有餘声。” 宋 陈与义 《幽窗》诗:“高鸟度遗影,风扉语移时。”

(3).犹遗像。 南朝 梁 沉约 《瑞石像铭》:“爱其贞恒之性,嘉其可久之姿,莫若图玅像於檀香,写遗影於祗树。” 唐 刘长卿 《夜宴洛阳程九主簿送杨三山人往天台寻智者禅师隐居》诗:“云龕闭遗影,石窟无人烟。” 周立波 《苏联红军博物馆》:“她的遗体还留在那儿的雪里,红军拨开积雪,拍了一张照片,这是她的最后的遗影。”参见“ 遗像 ”。

洋海

海洋。 三国 蜀 诸葛亮 《将苑·南蛮》:“西至 崑崙 ,东至洋海。”旧题 唐 柳宗元 《龙城录·上帝追摄王远知<易总>》:“ 远知 曰:‘君涉险何至於此。’告 台 人:此洋海之东十万里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回:“到了次日,已经出了洋海,喜得风平浪静,大家都还不晕船。”

三尺

(1) 指剑,剑约长三尺,故以“三尺”为剑的代称

(2) 指法律。古时把法律条文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故称法律为“三尺法”,简称“三尺”

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于兹

(1).在此。《书·盘庚上》:“我王来,既爰宅于兹。” 孔 传:“言 祖乙 已居於此。” 明 胡应麟 《诗薮·遗逸中》:“残珠剩玉,沦没渊海,能亡三嘆?因识其目于兹云。”

(2).于今,至今。 汉 东方朔 《非有先生论》:“虚心定志,欲闻流议者,三年于兹矣。” 晋 潘岳 《怀旧赋》:“不歷 嵩丘 之山者,九年于兹矣。” 唐 韩愈 《祭侯主簿文》:“我狎我爱,人莫与夷,自始及今,二纪于兹。”

(3).当今,今世。《汉书·司马相如传》:“休烈显乎无穷,声称浹乎于兹。” 颜师古 注:“于兹,犹言今兹也。”

吁嗟;叹息。 汉 蔡邕 《玄文先生李子材铭》:“于兹先生,秉德恭勤。”

(1).至今。《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今臣生十二岁於兹矣。” 南朝 梁 任昉 《天监三年策秀才文》:“朕立諫鼓、设谤木,於兹三年矣。”

(2).在此。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执銓以平,御烦以简。 裴楷 清通, 王戎 简要,復存於兹。”

何所

何处。《史记·孝武本纪》:“人皆以为不治产业而饶给,又不知其何所人。” 唐 韩愈 《感春》诗之一:“我所思兮在何所?情多地遐兮徧处处。” 宋 王安石 《胡笳十八拍》:“新人新人听我语:我所思兮在何所?”

诗文赏析


【原题】:
平阳民杜裕民因买薪得紫石于薪中石有黝理自然成观音像相好端具观察推官桑君安学写之于素以寄予遂为之颂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