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谨斋总管开南陵柳家港诸人赋诗要仆同赋

作者:王璋 朝代:元代

原文

五行水润下,可导不可障。

孟轲讥邻壑,齐桓禁曲防。

李冰凿离堆,江水得安行。

栖筠散磨硙,郑白复其常。

怀哉贤牧心,千载遥相望。

弋江经阳谷,壅利资豪强。

吾侯一疏凿,二邑免怀襄。

袯襫春耕遂,黍稌秋风香。

功因地利致,惠与江流长。

为公赋临河,维以比甘棠。

诗词问答

问:《夏谨斋总管开南陵柳家港诸人赋诗要仆同赋》的作者是谁?答:王璋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王璋的名句有哪些?答:王璋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阳韵 出处:宛陵群英集卷一

参考注释

行水

(1).行于水上。《周礼·考工记序》:“作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

(2).流动的水;水流。《素问·五常政大论》:“地裂冰坚,少腹痛,时害於食,乘金则止水增,味迺咸,行水减也。” 王冰 注:“行水,河渠流注者也。” 清 阮元 《清远峡记》:“此二山( 七里瀧 、 羚羊峡 ),行水之地形皆与 清远 等,而 羚羊峡 过 广西 一省之水为尤巨。”

(3).使水流通;治水。《孟子·离娄下》:“ 禹 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汉书·沟洫志》:“令吏民勉农,尽地利,平繇行水,勿使失时。” 宋 曾巩 《襄州宜城县长渠记》:“后世欲行水溉田者,往往务躡古人之遗迹,不考夫山川形势古今之同异,用力多而收功少。”

(4).谓用水洁身以祈佛。《南史·齐竟陵王子良传》:“数于邸园营斋戒,大集朝臣众僧,至赋食行水,或躬亲其事。”

(5).方言。指水路口的过路费、买路钱;亦指正当的税收、养路费。 黄谷柳 《虾球传·渡船》:“他不是 鹤山 人,他斗胆来设卡收行水。”

巡视水势。《国语·晋语九》“三年而 知氏 亡” 三国 吴 韦昭 注:“ 知伯 与 韩 魏 伐 赵襄子 ,围 晋阳 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 知伯 行水, 魏桓子 御, 韩康子 驂乘。”《东周列国志》第八四回:“到第二日, 智伯 亲自行水,遂治酒於 悬瓮山 ,邀请 韩 魏 二将军同视水势。”

润下

谓水性就下以滋润万物。《书·洪范》:“水曰润下,火曰炎上。” 孔 传:“言其自然之常性。” 宋 王禹偁 《盐池十八韵》:“润下终资国,灵长任酌蠡。”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孟轲

(约前372——前 289) 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最有影响的大师,封建时代被尊为“亚圣”,又与孔子并称“孔孟”。曾游历齐、宋、滕、魏等国。孟子则宣扬“仁义”,主张实行“仁政”、“王道”,与弟子著书七篇261章,即《孟子》。主张“省刑罚,薄赋敛”,使民有“恒产”,能安居乐业,并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劝告统治者要“与民同乐”,反对虐政害民。《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先秦的杰出散文著作

禁曲

宫廷乐曲。 唐 卢纶 《宴席赋得姚美人拍筝歌》:“遥知禁曲难翻处,犹是君王説小名。” 唐 于鹄 《赠碧玉》诗:“《霓裳》禁曲无人解,暗问梨园弟子家。”

李冰

中国战国时水利家。他总结劳动人民的治水经验,征发民工在岷江流域兴办了许多水利工程,其中以都江堰最为著名,二千二百多年以来一直为川西平原提供了巨大的水利效益

离堆

(1).亦作“ 离碓 ”。古地名。在 四川省 都江堰市 境内 都江堰 。《史记·河渠书》:“ 蜀 守 冰 凿 离碓 ,辟 沫水 之害,穿二江 成都 之中。” 裴駰 集解引 晋灼 曰:“﹝碓﹞古‘堆’字也。” 宋 范成大 《怀古亭》诗题注:“ 怀古亭 在 永康 离堆 之上。 离堆 分 岷江 水,一派溉 彭 蜀 ,而支流道 郫县 以入於 府江 。”

(2).山名。在今 四川省 南部县 东南。 唐 颜真卿 《鲜于氏离堆记》:“ 閬州 之东百餘里,有县曰 新政 。 新政 之南数千步,有山曰 离堆 。斗入 嘉陵江 ,直上数百尺,形势缩矗,欹壁峻肃,上峥嶸而下逥洑,不与众山相属,是之谓 离堆 。”

江水

即 长江 。《淮南子·墬形训》:“何谓六水?曰 河水 、 赤水 、 辽水 、 黑水 、 江水 、 淮水 。” 高诱 注:“ 江水 出 岷山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 岷山 ,即 瀆山 也,水曰 瀆水 矣。又谓之 汶 。 阜山 在徼外, 江水 所导也。” 唐 韩愈 《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诗:“ 盆城 去 鄂渚 ,风便一日耳。不枉故人书,无因帆 江水 。”

安行

(1).徐行,缓行。《诗·小雅·何人斯》:“尔之安行,亦不遑舍。” 马瑞辰 通释:“安行对疾行言,即缓行。”《后汉书·崔駰传》:“縶余马以安行,俟性命之所存。” 李贤 注:“安行,不奔驰也。”

(2).谓发于本愿,从容不迫地实行。语本《礼记·中庸》:“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宋 陈亮 《勉强行道大有功》:“彼皆大圣人,安行利行何所不可,又復何求於天地之间而若此其切哉!” 明 方孝孺 《赠周履素序》:“古之君子,出环堵之室,而任天下之重,顺运安行,不动气貌者,所学皆可用而未尝为无用学也。” 清 郑燮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读《易》至韦编三絶,不知繙閲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

郑白

(1). 战国 时筑 郑国渠 的 郑国 与 汉武帝 时筑 白渠 的 白公 的并称。《晋书·苻坚载记上》:“ 坚 以 关中 水旱不时,议依 郑 白 故事,发其王侯已下及豪望富室僮隶三万人,开 涇水 上源,凿山起堤,通渠引瀆,以溉冈卤之田。”

(2). 郑国渠 和 白渠 的并称。在今 陕西 省境。 汉 班固 《西都赋》:“下有 郑 白 之沃,衣食之源。”《文选·左思<吴都赋>》:“绕霤未足言其固, 郑 白 未足语其丰。” 刘逵 注:“ 郑 白 ,二渠名。” 南朝 梁 刘孝标 《<金华山栖志>序》:“良田区畛,通接山泉,膏液鬱润肥腴。 郑 白 决 漳 ,莫之能拟。”

贤牧

贤明的州郡长官。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二:“昔者贤牧分 陕 ,良守共治。” 唐 张九龄 《敕处分十道朝集使》:“必若县得良宰,万户息肩;州有贤牧,千里解带。” 宋 洪适 《祭王侍郎文》:“代有贤牧,流芬 五羊 。”

千载

千年。形容岁月长久。《汉书·王莽传上》:“於是羣臣乃盛陈‘ 莽 功德致 周 成 白雉之瑞,千载同符’。” 唐 韩愈 《歧山下》诗:“自从 公旦 死,千载閟其光。”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三年丧》:“惟我 纯皇 孝挚性成,力阻浮议,使千载之陋,更於一旦。”

相望

互相对望

雕栏相望焉。——《虞初新志·魏学洢·核舟记》

邻国相望。——《史记·货殖列传》

死者相望。——《资治通鉴·唐纪》

东西相望。——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阳谷

(1).即 旸谷 。古代神话传说中日出日浴的地方。 三国 魏 嵇康 《卜疑》:“夫如是, 吕梁 可以游, 阳谷 可以浴。方将观大鹏於南溟,又何忧於人间之委曲?” 南朝 梁 江淹 《空青赋》:“ 阳谷 之树, 崦嵫 之泉, 西海 之草, 炎州 之烟, 银臺 之鸟, 穆王 之马, 都广 之国, 番禺 之野,皆咫尺八极,镜见四荒。”

(2).借指太阳。 唐 刘商 《金井歌》:“瑞雪不散抱层岭,阳谷霞光射山顶。”

(3).喻指天子朝会处。 唐 王昌龄 《宿灞上寄侍御璵弟》诗:“孟冬鑾舆出,阳谷羣臣会。”

(4).地名。在今 甘肃省 淳化县 北。 唐 高适 《送蹇秀才赴临洮》诗:“犹思 阳谷 去,莫厌 陇山 高。”

利资

指财用。 清 姚鼐 《书<货殖传>后》:“天子不能以寧静淡薄先海内,无校於物之盈絀,而以制度防礼俗之末流,乃令其民仿效淫侈,去廉耻而逐利资。”

豪强

强横而有权势的人,经常对那些比自己弱小者恐吓、苛刻或残酷的人

力摧豪强。——《明史》

疏凿

亦作“踈凿”。开凿。 唐 皇甫冉 《杂言无锡惠山寺流泉歌》:“任疏凿兮与汲引,若有意兮山中人。” 唐 胡曾 《咏史诗·故宜城》:“ 武安 南伐勒 秦 兵,踈凿功将 夏禹 并。” 宋 范成大 《初入巫峡》诗:“伟哉神 禹 跡,疏凿此山川。” 清 吴伟业 《滇池铙吹》诗:“莫向 昆明 道疏凿,道人知已劫灰销。”

怀襄

见“ 怀山襄陵 ”。

袯襫

古时指农夫穿的蓑衣之类

春耕

春季播种之前,翻松土地

春耕大忙季节

秋风

秋天的风

因地

原委;因由。《水浒传》第二六回:“ 何九叔 道:‘小人并然不知前后因地,忽於正月二十二日在家,只见开茶坊的 王婆 来呼唤小人殮 武大郎 尸首。’”参见“ 因果 ”。

公赋

官府的赋税。《汉书·王嘉传》:“今 贤 散公赋以施私惠,一家至受千金。”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上》:“其孤寡贫穷,令宗人相赡之……以穀代公赋多少有次。行之期月,里无盗窃者。”

甘棠

(1).木名。即棠梨。《诗·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 召伯 所茇。” 陆玑 疏:“甘棠,今棠梨,一名杜梨。” 宋 张孝祥 《青玉案·饯别刘恭父》词:“甘棠庭院,芰荷香渚,尽是相思处。”

(2).《史记·燕召公世家》:“ 周武王 之灭 紂 ,封 召公 於北 燕 …… 召公 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 召公 卒,而民人思 召公 之政,怀棠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后遂以“甘棠”称颂循吏的美政和遗爱。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非有圣智之君,恶有甘棠之臣?”《隶释·汉赵相雍劝阙碑》:“至 赵国 府君,在官五载,莅政清平,有甘棠之化。” 元 武汉臣 《玉壶春》楔子:“三年为吏在 钱塘 ,近奉徵书入 建章 。自省循良无实政,终慙父老説甘棠。” 明 王玉峰 《焚香记·赴任》:“乘遭遇,甘棠定拟政声驰。”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