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郊扈驾恭纪

作者:李孙宸 朝代:明代

北郊扈驾恭纪原文

禁御钟残彩仗移,北扉信宿候晨曦。

飞龙俨在三清路,舞鹤初来万岁枝。

郊社并依周典礼,车书重见汉官仪。

鸣珂更集祈年馆,朝罢天颜喜共知。

诗词问答

问:北郊扈驾恭纪的作者是谁?答:李孙宸
问:北郊扈驾恭纪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北郊扈驾恭纪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李孙宸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孙宸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参考注释

禁御

(1).禁止;制止。《左传·昭公六年》:“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惧民之有争心也,犹不可禁御,是故闲之以义,纠之以政,行之以礼,守之以信,奉之以仁。” 汉 桓宽 《盐铁论·错币》:“故有铸钱之禁,禁御之法立而姧伪息。”《后汉书·朱暉传》:“子弟亲戚并荷荣任,故放滥骄溢,莫能禁御。”

(2).指禁止奸盗等犯罪活动的措施和效果。《新唐书·陆贽传》:“视姦盗有无以稽禁御,视选举众寡以稽风化。”

(3).同“ 禁籞 ”。 汉 扬雄 《羽猎赋》序:“然至羽猎,甲车戎马,器械储偫,禁御所营,尚泰奢丽夸詡,非 尧 、 舜 、 成汤 、 文王 三驱之意。” 唐 杜甫 《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诗:“配极玄都閟,凴虚禁御长。”一本作“ 禁籞 ”。 宋 欧阳修 《和刘原父从幸后苑观稻呈经筵诸公》:“禁御皇居接,香畦鏤槛边。”

同“ 禁御 ”。《淮南子·氾沦训》:“为鷙禽猛兽之害伤人而无以禁御也,而作为之铸金锻铁以为兵刃,猛兽不能为害。”

彩仗

彩饰的仪仗。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杨恭政》:“至三更,有仙乐,彩仗,霓旌,絳节,鸞鹤纷紜,五云来降,入于房中。” 清 洪昇 《长生殿·定情》:“恩波自喜从天降,浴罢粧成趋彩仗。” 清 赵翼 《镇江观都天会》诗:“七香亭导八掆舆,彩仗前驱一对对。”

彩饰的仪仗。指古代帝王、官员外出时仪卫人员所持的旗帜、伞、扇、武器等。 唐 宋之问 《龙门应制》诗:“綵仗蜺旌遶香阁,下輦登高望 河 洛 。” 明 谢谠 《四喜记·催赴春闱》:“亲闈莫恋斑衣舞,帝里须夸綵仗迎。”

北扉

(1).谓监狱。北寺的代称。 唐 杜牧 《华清宫三十韵》:“北扉闲木索,南面富循良。”

(2).北向的门。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 唐 制……又学士院北扉者,为其在浴堂之南,便於 * 。”因以“北扉”为学士院的代称。 宋 苏辙 《谢翰林学士宣召状》之二:“今臣与兄 軾 皆尘西掖,继入北扉,曾未三年,遍经两制。”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续编>小引》:“昔吾家 存中 ,身处北扉,淹该絶世,故《笔谈》一书,传诵至今。”

(3).借指学士。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外国·朝鲜国诗文》:“我之衔命者,才或反逊之,前辈一二北扉,遭其姗侮非一,大为皇 华 之辱。”

信宿

连住两夜,也表示两夜

公归不复,子女信宿。——《诗·豳风·九罭》

流连信宿,不觉忘返。——《水经注·江水》

晨曦

黎明后的微光

晨曦渐露

飞龙

(1).飞的龙。《庄子·逍遥游》:“ 藐姑射 之山,有神人居焉……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楚辞·九歌·湘君》:“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 洞庭 。”《史记·赵世家》:“四年,王梦衣偏裻之衣乘飞龙上天。” 清 昭槤 《啸亭续录·端午龙舟》:“画船簫鼓,飞龙鷁首。”

(2).比喻帝王。 唐 韩琮 《公子行》:“别殿承恩泽,飞龙赐渥洼。” 清 李渔 《玉搔头·闻警》:“只要在风涛影里慰忠魂,谁想在云霄顶上终日困飞龙。”参见“ 飞龙在天 ”。

(3).传说中的人名。《吕氏春秋·古乐》:“帝 顓頊 好音,乃令 飞龙 作效八风之音,命之曰‘承云’,以祭上帝。” 明 杨慎 《凤赋》:“又采 飞龙氏 之篆,陈 帝鸿氏 之砚,书之右书,曰巾几铭;图之左图,为帝命验。”

(4).对人的美喻。《文选·苏武<诗>之二》:“何况双飞龙,羽翼临当乖。” 张铣 注:“龙,美喻也。”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就逮》:“ 苏迈 克绳祖武,颇读父书,词苑飞龙,天孙为之夺彩。” 郭沫若 《东风集·人人学习林凤瑞》:“你竟成为了 龙田 地区的空中飞龙!”

(5).鸟名。《文选·张衡<西京赋>》:“挂白鵠,联飞龙。” 李周翰 注:“飞龙,鸟名。” 明 焦竑 《焦氏笔乘·飞龙》:“飞龙,鸟名,凤头龙尾,其文五色,以象五方,一名飞廉,一名龙准。”

(6).指骏马。 汉 张衡 《南都赋》:“駟飞龙兮騤騤,振和鸞兮京师。”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驭飞龙於天衢,驾騏驥於万里。”

(7).特指 唐 代御厩中右膊印飞字、左项印龙形的马。

(8).乐章名。《文选·嵇康<琴赋>》:“若次其曲引所宜,则《广陵》、《止息》、《东武》、《太山》、《飞龙》、《鹿鸣》、《鵾鷄》、《游弦》,更喝迭奏,声若自然。” 李善 注:“《汉书》曰:房中祠乐有飞龙章。” 唐 李白 有《飞龙引》二首。

(9).即山魈。

(10).仙药名。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下:“ 相州 栖灵谷 ,有 乔顺 二子,於此得仙,服飞龙一丸,十年不饥。”

在三

《国语·晋语一》:“‘民生於三,事之如一。’父生之,师教之,君食之。非父不生,非食不长,非教不知,生之族也,故壹事之,唯其所在,则致死焉。” 韦昭 注:“三,君、父、师也。”后以“在三”为礼敬君、父、师的典故。 晋 桓温 《荐谯元彦表》:“故有洗耳投渊,以振玄邈之风;亦有秉心矫迹,以敦在三之节。”《北齐书·徐之才传》:“既为汝师,又为汝公,在三之义,顿居其两。” 唐 萧颖士 《江有归舟》诗序:“尊道成德,严师其难哉。故在三之礼,极乎君亲,而师也参焉。” 清 纳兰性德 《上座主徐健庵先生书》:“夫师岂易言哉!古人重在三之谊,并之於君、亲。”

清路

(1).清洁的道路。 三国 魏 曹植 《七哀》诗:“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三国 魏 应璩 《与从弟君苗君胄书》:“按轡清路,周望山野。”

(2).使道路清净。古制帝王或大臣出巡时清扫道路,驱散行人。 三国 魏 阮籍 《奏记诣曹爽》:“乞降期会,以避清路。”《梁书·到溉传》:“﹝ 到溉 ﹞冠履十年一易,朝服或至穿补,传呼清路,示有朝章而已。”

初来

(1).新来,刚来。 唐 沉佺期 《人日重宴大明宫赐綵缕人胜应制》诗:“山鸟初来犹怯囀,林花未发已偷新。” 唐 李商隐 《蝶》诗之一:“初来小苑中,稍与璅闈通。”

(2).原来,本来。《朱子语类》卷三三:“ 齐 鲁 初来气象已自不同,看 太公 自是与 周公 别。”

万岁

(1) 千秋万代,永远存在(祝颂的话)

皆呼万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民称万岁。——《战国策·齐策四》

(2) 封建时代臣民对皇帝的称谓

郊社

(1).祭祀天地。 周 代冬至祭天称郊,夏至祭地称社。《礼记·中庸》:“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 朱熹 集注:“郊,祭天;社,祭地。” 明 刘基 《上陵》诗:“郊社既虔,宗庙孔威。”参见“ 郊祀 ”。

(2).古代祭祀天地之处。《书·泰誓下》:“郊社不修,宗庙不享。”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大内西右掖门外街巷》:“街西尚书省东门,至省前横街,南即御史臺,西即郊社。”

周典

(1). 周 代的典章制度。《国语·周语中》:“ 郑 未失 周 典,王而蔑之,是不明贤也。”

(2).指《尚书·周书》。 晋 陶潜 《劝农》诗:“远若《周典》,八政始食。”

车书

(1).《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谓车乘的轨辙相同,书牍的文字相同,表示文物制度划一,天下一统。后因以“车书”泛指国家的文物制度。《后汉书·光武帝纪赞》:“金汤失险,车书共道。” 唐 杜甫 《题桃树》诗:“寡妻羣盗非今日,天下车书已一家。” 清 黄遵宪 《送宍户玑公使之燕京》诗:“ 唐 宋 时遣使,车书万里同。”

(2).指推行制度。 宋 李杲卿 《孟邦雄墓志》:“朝廷得以车书 陇右 ,开拓 巴 蜀 ,皆公之力也。”

汉官仪

见“ 汉官威仪 ”。

鸣珂

(1).显贵者所乘的马以玉为饰,行则作响,因名。 南朝 梁 何逊 《车中见新林分别甚盛》诗:“隔林望行幰,下阪听鸣珂。” 唐 王昌龄 《朝来曲》:“月昃鸣珂动,花连綉户春。” 明 梅鼎祚 《玉合记·言祖》:“只把细蕊轻挼,立倦鞦韆架,耳听鸣珂眼盼他。” 清 陈梦雷 《青青陵上柏》诗:“甲第亘长虹,拥节復鸣珂。”

(2).指居高位。 明 李东阳 《重经西涯》诗之一:“岂谓鸣珂还故里,敢将华髮恋微官。” 清 唐孙华 《送宫恕堂北上》诗:“只今交旧尽鸣珂,推挽寧无一人佐。”

祈年

向神灵祈求丰年

天颜

天子的容颜。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羣臣拜舞天颜舒,我王何忧能不移。” 唐 杜甫 《紫宸殿退朝口号》:“昼漏稀闻高阁报,天颜有喜近臣知。” 清 沉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恭办南斗圩行宫,得第二次瞻仰天颜。”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