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中水仙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盆中水仙原文

条风凡几番,都作催花使。

花师更䟎期,岂虑韶华逝。

绿窗净无尘,亚盆弄清媚。

饶有琼麝飘,而无珠粉坠。

点缀列文石,玲珑玉仙醉。

琅玕三五枝,潇洒从其类。

爱此十笏地,一段江南意。

诗词问答

问:盆中水仙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盆中水仙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御制诗初集卷二十

参考注释

条风

(1).东北风。一名融风,主立春四十五日。《山海经·南山经》:“﹝ 令邱之山 ﹞其南有谷焉,曰 中谷 ,条风自是出。” 郭璞 注:“东北风为条风。”《淮南子·天文训》:“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条风至。” 高诱 注:“艮卦之风,一名融。”《史记·律书》:“条风居东北,主出万物。条之言条治万物而出之,故曰条风。” 唐太宗 《正日临朝》诗:“条风开献节,灰律动初阳。”

(2).东风。一名明庶风,主春分四十五日。《淮南子·墬形训》:“东方曰条风。” 高诱 注:“震气所生也,一曰明庶风。” 宋 周邦彦 《应天长·寒食》词:“条风布暖,霏雾弄晴,池塘徧满春色。” 明 汤显祖 《紫钗记·春日言怀》:“青韶印,看条风拂水,画燕迎门,年年春色倍还人。”参见“ 八风 ”。

凡几

共计多少。 宋 刘克庄 《水龙吟·寿赵癯斋》词:“闻自垂车日,都门外,送车凡几。”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然数百年来,相遇如君者,不知凡几。”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沙三》:“ 虎邱 繁华甲天下,酒楼歌榭,画舫灯船,每岁破家其中者,不知凡几。” 郭沫若 《创造十年续编》六:“因没有户籍竟无资格入学的失学儿童,正不知凡几。”

花师

善于培植花木的人。 宋 曾慥 《类说·纪异录·花师》:“ 宋单父 ,字 仲儒 ,能种艺术,牡丹变易千种,上皇召至 驪山 ,植花万本,色样各不同,内人呼为花师。”

韶华

韶光

迎得韶华入中禁,和风次第遍神州。——韩维《太后阁》

无尘

不着尘埃。常表示超尘脱俗。 唐 崔橹 《莲花》诗残句:“无人解把无尘袖,盛取残香尽日怜。” 唐 杜荀鹤 《题战岛僧居》诗:“师爱无尘地,江心岛上居。”

清媚

明丽而妩媚。 唐 郑亚 《<会昌一品集>序》:“日赫於昼,而乏清媚;月皎於夜,而无温煦。” 王统照 《号声》:“她那痴憨可爱的态度,正与美人蕉一般,显出无挂无念,并且是无自私的一种爱美的女性的清媚。” 郭沫若 《前茅·太阳没了》:“虽有群星丽天,可怜又太微远。虽有月魄清媚,只伴幽人睡眠。”

饶有

富有。 汉 焦赣 《易林·否之乾》:“ 江 、 河 、 淮 、 济 ,天之奥府。众利所聚,可以饶有,乐我君子。”

珠粉

珍珠粉。 唐 鲍溶 《旧镜》诗:“珠粉不结花,玉璫寧辉耳。” 清 黄鷟来 《古镜歌》:“函香应将玉水洗,袭锦还思珠粉拭。”

点缀

(1) 衬托;装饰

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2) 应景儿;凑数儿

(3) 指衬托、装饰的东西

文石

(1).有纹理的石头。《山海经·北山经》:“又东北二百里,曰 马成之山 ,其上多文石,其阴多金玉。”《后汉书·宦者传·张让》:“ 让 忠 等説帝令敛天下田亩税十钱,以修宫室。发 太原 、 河东 、 狄道 诸郡材木及文石,每州郡部送至京师。”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宫阙制度》:“正殿四面,朱悬琐窗,文石甃地。” 郭沫若 《南京印象》四:“正中一个小圆桌,陈着一盆 雨花台 的文石。”

(2).文石陛的省称。 唐 权德舆 《奉和李给事省中书因呈许陈二阁老》:“分曹列侍登文石,促膝闲謡接羽觴。” 宋 范成大 《送汪圣锡侍郎帅福唐》诗:“如公未可违文石,稽古何妨欠碧油。”参见“ 文石陛 ”。

(3).宫室名。《文选·左思<魏都赋>》:“於后则椒 鹤 文石 ,永巷壶术, 楸梓 木兰 。” 张载 注:“ 听政殿 后有 鸣鹤堂 、 楸梓坊 、 木兰坊 、 文石室 ,后宫所止也。”

(4).玛瑙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二·马脑》。

(5).一种香料。 宋 曾慥 《类说》引《香谱·文石》:“ 卞山 在 湖州 ,山下有无价香,有老母拾得一文石,光彩可玩,偶坠火中,异香闻於远近,收而寳之,每投火中,异香如初。”

玲珑

(1) 精巧细微

小巧玲珑

(2) 灵活敏捷

娇小玲珑

(3) 形容玉相撞击的声音

玉仙

(1).仙女,美女。 唐 杜牧 《瑶瑟》诗:“玉仙瑶瑟夜珊珊,月过楼西桂烛残。风景人间不如此,动摇 湘水 彻明寒。” 唐 刘兼 《春夜》诗:“醉垂罗袂倚朱栏,小数玉仙歌未闋。”

(2).道观名,即 玉仙观 。故址在今 开封市 。 宋 苏轼 《安国寺寻春》诗:“遥知二月王城外, 玉仙 洪福 花如海。” 王文诰 辑注引 施元之 曰:“ 吕希哲 《家塾记》: 玉仙观 ,在京城 宣化门 外。”

(3).道教称食骞树之叶而成仙者。《云笈七籤》卷八:“月中树名騫树,一名药王,凡有八树,在月中也。得食其叶者为玉仙。玉仙之身,洞澈如水精瑠璃焉。”

(4).花名。 元好问 《台山杂咏》之八“草花” 清 施国祁 注:“《清凉山志》:名花有五,曰日菊、金芙蓉、百枝、钵囊、玉仙。”

琅玕

(1) 似玉的美石

美人赠我金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汉· 张衡《四愁诗》

(2) 传说和神话中的仙树,其实似珠;比喻珍贵、美好之物

服常树,其上有三头人,伺琅玕树。——《山海经》

(3) 翠竹的美称

剖劈青琅玕,家家盖墙屋。——唐· 白居易诗

三五

(1).谓十五天。《礼记·礼运》:“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闕。”后以指农历月之十五日。《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三五明月满,四五詹兔缺。” 宋 贺铸 《侍香金童》词:“三五彩蟾明夜是。屈曲栏干,断肠千里。” 清 林则徐 《中秋眺月有作》诗:“今夕何夕正三五,晴光如此胡不游?”

(2).指农历正月十五上元节。 宋 李清照 《永遇乐》词:“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宋 刘辰翁 《永遇乐·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词为之涕下》词:“緗帙流离,风鬟三五,能赋词最苦。”

(3).谓十五岁。 晋 陶潜 《杂诗》之十二:“年始三五间,乔柯何可倚?” 唐 王翰 《飞燕篇》:“可怜女儿三五许,丰茸惜是一园花。” 明 何景明 《七述》:“三五冶容,二八曼姬。” 王闿运 《采芬女子墓志铭》:“芳辰三五,方 洛阳 而自娇;阑干十二,弔 姮娥 而微叹。”

(4).指三十年和五百年。古谓天运三十年一小变,五百年一大变。《史记·天官书论》:“为国者必贵三五。” 司马贞 索隐:“三五,谓三十岁一小变,五百岁一大变。”

(5).指三皇五帝。《楚辞·刘向<九叹·思古>》:“背三五之典刑兮,絶《洪范》之辟纪。” 王逸 注:“言君施行,背三皇五帝之常典。” 唐 刘知几 《史通·载文》:“夫谈主上之圣明,则君尽三五;述宰相之英伟,则人皆二八。” 宋 欧阳修 《憎蚊》诗:“荒茫三五前,民物交相黷。” 清 钱谦益 《大司马吉安茂明李公参赞留务序》:“主上神圣,度越三五。”

(6).指三王五霸。《楚辞·九章·抽思》:“望三五以为像兮,指 彭咸 以为仪。” 王逸 注:“三王五伯,可修法也。” 姜亮夫 校注:“ 战代 言三五,多指三王、五伯。”

(7).指三辰五星。《史记·天官书论》:“为天数者,必通三五。” 司马贞 索隐:“案:三谓三辰,五谓五星。”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考七耀之盈虚,步三五之变化。”《云笈七籤》卷二十:“九灵交度,三五相推。”

(8).指三正五行。《黄庭内景经·五行》:“五行相推反归一,三五合气九九节。” 梁丘子 注:“《玄妙经》云:三者,在天为日、月、星,名曰三光;在地为珠、玉、金,名曰三宝;在人为耳、鼻、口,名曰三生。天、地、人凡三而各怀五行,故曰三五……诸生之物,不得三五不立也,故曰:‘天道不远,三五復返。’”

(9).指三才五常。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禀神智以藏照,秉三五而垂名。” 逯钦立 注:“三五,三才五常。三才,天、地、人;五常,仁、义、礼、智、信。”

(10).指三所五位。《诗·大雅·大明》“燮伐大 商 ” 汉 郑玄 笺:“协和伐 殷 之事,谓合位三五也。” 孔颖达 疏:“言正合会天道於五位三所而用之。岁、日、月、辰、星五者各有位,谓之五位。星、日、辰在北,岁在南,月在东,居三处,故言三所。”《汉书·叙传上》:“东厸虐而歼仁兮,王合位虖三五。” 颜师古 注:“ 应劭 曰:‘东厸, 紂 也。歼,尽也。王, 武王 也。欲合五位三所,即《国语》岁、日、月、星、辰之所在也。’……五位,谓岁、日、月、辰、星也。三所,谓 逢公 所凭神, 周 分野所在, 后稷 所经纬也。”

(11).指三田五脏。《黄庭内景经·治生》:“安在紫房幃幙间,立坐室外三五玄。” 梁丘子 注:“谓八景及二十四真神营护人身,则三田五藏真气调柔无灾病也。”

(12).九宫术谓三生五死。《文选·江淹<诣建平王上书>》:“备鸣盗浅术之餘,豫三五贱伎之末。” 李善 注:“《抱朴子·军术》曰:大将军当明案九宫,视年在宫,常就三居五;五为死,三为生,能知三五,横行天下。” 唐 刘禹锡 《魏生兵要述》:“吾知元侯上舍,不独善鸡鸣、弹长鋏、三五、九九之伎,顓之而已。”参见“ 九宫 ”。

(13).指参宿和昴宿。《诗·召南·小星》:“嘒彼小星,三五在东。” 王引之 《经义述闻·毛诗上》:“三五,举其数也;参昴,著其名也。”旧说以“三五”指心宿和柳宿(噣)。 毛 传:“三,心;五,噣。四时更见。” 三国 魏 曹丕 《杂诗》之一:“天汉迴西流,三五正从横。”

(14). 晋 时征人服兵役,在部分地区实行五丁抽三制,后因称发人征役为“三五”。《晋书·石季龙载记上》:“又敕 河 南四州具南师之备, 并 、 朔 、 秦 、 雍 严西讨之资, 青 、 冀 、 幽州 三五发卒。”《宋书·孝义传·孙棘》:“ 世祖大明 五年,发三五丁,弟 萨 应充行。”《南史·循吏传·郭祖深》:“又 梁 兴以来,发人征役,号为三五。”

(15).约举之数。表示数目不多。 唐 李白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还西京》诗:“遂将三五少年辈,登高远望形神开。”《水浒传》第二回:“ 朱武 、 陈达 、 杨春 三个头领吩咐小嘍囉看守寨栅,只带三五个做伴。” 清 朱彝尊 《<腾笑集>自叙》:“庭有藤二本,檉柳一株,傍帖湖石三五,可以坐客赋诗。” 沉从文 《生存》:“长案旁坐下了三五个车夫。”

谓三令五申。 南朝 梁 江淹 《萧骠骑发徐州三五教》:“所统郡县,便普三五;咸依旧格,以赴戎麾。” 胡之骥 汇注:“三五,犹《孙子兵法》所谓三令五申之教。”

潇洒

(1) 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神情潇洒)

画法潇洒

(2) 不拘谨的或无拘束的;不矫揉造作的

衣着潇洒文雅

一段

一部分

一段树干

江南

(1) 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就是江苏、安徽两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

江南草长,杂花生树。——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江南好风景。——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能不忆江南。——唐· 白居易《忆江南》

春风又绿江南岸。——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2) 泛指长江以南

江南出楠梓。——《史记·货殖列传》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