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高路分见赠二首

作者:曹勋 朝代:宋代

和高路分见赠二首原文

照世名流玉与清,公家勋业有繁缨。
格言追古如陶令,妙句锵金谢子卿。
卜筑靓深均里闬,山林佳绝得天成。
两篇奇语难修报,褒借飘飘愧此生。

诗词问答

问:和高路分见赠二首的作者是谁?答:曹勋
问:和高路分见赠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曹勋的名句有哪些?答:曹勋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照世

谓驰誉人间。 宋 苏轼 《过于海舶得迈寄书酒作诗远和之并寄诸子侄》:“但令文字还照世,粪土腐餘安足梦。”

公家

(1) 指朝廷、国家或官府

赴公家之难

(2) 与私人相区别,今指国家、机关、团体等

副业产品,卖给公家

勋业

功业。《三国志·魏志·傅嘏传》:“子志大其量,而勋业难为也,可不慎哉!” 唐 李颀 《赠别张兵曹》诗:“勋业河山重,丹青锡命优。” 清 管同 《<方植之文集>序》:“由是言之:性命修於身,勋业皆其末迹也。” 阿英 《戎行兼言艺文事》:“将军只手定 苏北 ,勋业争传 大江 南。”

繁缨

古代天子、诸侯所用辂马的带饰。繁,马腹带;缨,马颈革。《礼记·礼器》:“大路繁缨一就,次路繁缨七就。” 孔颖达 疏:“繁,谓马腹带也。”《左传·成公二年》:“既, 卫 人赏之以邑,辞,请曲县、繁缨以朝,许之。” 汉 贾谊 《新书·审微》:“ 叔孙于奚 者, 卫 之大夫也。曲县者, 卫君 之乐体也;繁缨者,君之驾饰也。” 汉 蔡邕 《独断》卷下:“繁缨在马膺前,如索帬者是也。” 宋 苏轼 《司马温公行状》:“公言 孔子 不以名器假人,繁缨以朝,且犹不可, 允言 近习之臣,非有元勋大劳,而赠以三公之官,给以一品卤簿,其为繁缨,不亦大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席方平》:“而乃繁缨棨戟,徒夸品秩之尊。”

格言

含有教育意义可为准则的字句

盖闻盘于游田,《书》之所戒;鲁隐观鱼,《春秋》讥之;此 周孔之格言,二经之明义。——《三国志·崔琰传》

陶令

指 晋 陶潜 。 陶潜 曾任 彭泽 令,故称。 元 赵孟頫 《见章得一诗因次其韵》:“无酒难供 陶令 饮,从人皆笑 酈生 狂。” 毛 * 《登庐山》诗:“ 陶令 不知何处去, 桃花源 里可耕田?”

妙句

在戏剧、音乐喜剧、演说、漫画、幽默故事或广告中使人顿时领悟要点的句子或短语

锵金

(1).撞击金属器物而发声。 南朝 梁 费昶 《咏入幌风》:“鏘金驱响至,举袂送芳来。” 唐 刘商 《山中寄元二侍御》诗之二:“拖紫鏘金济世才,知君倚玉望三台。” 唐 李夐 《恒岳晨望有怀》诗:“从官叨佐理,衔命奉珍羞,荐玉申诚效,鏘金谅有由。”

(2).比喻音节响亮,诗句优美。 唐 黄滔 《魏侍中谏猎赋》:“盖以诗也中律鏘金,成章璨綺。” 唐 沉传师 《次潭州酬唐侍御姚员外游道林岳麓寺题示》诗:“鏘金七言凌 老杜 ,入木八法燔高轩。”

卜筑

择地建筑住宅,即定居之意。《梁书·外士传·刘訏》:“﹝ 刘訏 ﹞曾与族兄 刘歊 听讲於 钟山 诸寺,因共卜筑 宋熙寺 东涧,有终焉之志。” 唐 孟浩然 《冬至后过吴张二子檀溪别业》诗:“卜筑依自然, 檀溪 不更穿。”《明史·唐顺之传》:“﹝ 唐顺之 ﹞卜筑 阳羡山 中,读书十餘年。” 清 赵翼 《华峒》诗:“他年拟抽簪,卜筑於此寄。”

靓深

(1).幽静深邃。靚,通“ 静 ”。 汉 扬雄 《甘泉赋》:“帷弸彋其拂汩兮,稍暗暗而靚深。” 唐 刘禹锡 《国学新修五经壁记》:“堂皇靚深,两廡相照。” 清 顾炎武 《京师作》诗:“繚以皇城垣,靚深拟天上。”

(2).静穆深沉。靚,通“ 静 ”。 清 厉鹗 《东城杂志·青门处士》:“ 杨廉夫 为作墓铭,称处士醇懿靚深。”

里闬

(1).指里门。《后汉书·成武孝侯顺传》:“ 顺 与 光武 同里閈,少相厚。” 李贤 注:“閈,里门也。”《文选·左思<蜀都赋>》:“外则轨躅八达,里閈对出,比屋连甍,千廡万室。” 刘逵 注:“閈,里门也。”

(2).代指乡里。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徐凝》:“﹝ 凝 ﹞与 施肩吾 同里閈,日亲声调。” 清 钱谦益 《雷孝子传》:“﹝其父﹞强饭徐步,优游里閈者一年而卒。” 章炳麟 《訄书·官统下》:“夫豪俊虽超軼於里閈之士,其材性则大氐不出其里閈。”

山林

有山和树木的地方

山林地区

佳绝

好到极点;绝妙。 唐 无名氏 《玉泉子》:“﹝ 崔絪 ﹞即停於亭,欲题诗,顾见一絶,染翰尚湿, 絪 大讶其佳絶。” 宋 苏轼 《绕城观荷花得月明星稀》诗:“环城三十里,处处皆佳絶。”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精烟义墨》:“余闻之製墨之妙,正在和胶。今之造佳墨者,非不择精烟,而不能佳絶者,胶法谬也。”

得天

(1).得天道。谓遵守永恒的运行规律。《易·恒》:“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

(2).谓得四时之正。《逸周书·周月》:“ 夏 数得天,百王所同。”《汉书·律历志上》:“﹝《春秋》﹞《经》曰‘春王正月’,《传》曰 周 正月‘火出,於 夏 为三月, 商 为四月, 周 为五月。 夏 数得天’,得四时之正也。”

(3).谓得天助。《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晋侯 梦与 楚子 搏, 楚子 伏己而盬其脑,是以惧。 子犯 曰:‘吉。我得天, 楚 伏其罪,吾且柔之矣。’” 杜预 注:“ 晋侯 上向,故得天; 楚子 下向地,故伏其罪。”

(4).指具有的自然条件。 清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二章:“ 中国 文明,起於北方,其气候严寒,地味确瘠,得天较薄。”

语难

谓因愤激而出语艰涩,说话不流利。《庄子·说剑》:“然吾王所见剑士,皆蓬头突鬢垂冠,曼胡之缨,短后之衣,瞋目而语难,王乃説之。” 陆德明 释文:“语难,如字。艰难也;勇士愤气积於心胷,言不流利也。” 唐 韩愈 《与鄂州柳中丞书》:“环寇之师,殆且十万,瞋目语难,自以为武人,不肯循法度。頡頏作气势,窃爵位自尊大者,肩相磨、地相属也。” 宋 刘敞 《与吴九论武学书》:“夫縵胡之缨,短后之衣,瞋目而语难,按剑而疾视者,此所谓勇力之人也。”

飘飘

(1).风吹貌。 晋 陶潜 《与殷晋安别》诗:“飘飘西来风,悠悠东去云。” 唐 韩愈 《丰陵行》:“清风飘飘轻雨洒,偃蹇旗斾卷以舒。”

(2).飞扬貌。 汉 张衡 《西京赋》:“度曲未终,云起雪飞。初若飘飘,后遂霏霏。” 南唐 冯延巳 《春光好》词:“飘飘轻絮满南园,墙下草芊眠。” 元 张埜 《水龙吟·咏游丝》词:“落花天气初晴,随风几缕来何处。飘飘冉冉,悠悠颺颺,欲留还去。”

(3).飞翔貌。《文选·潘岳<秋兴赋>》:“蝉嘒嘒而寒吟兮,雁飘飘而南飞。” 李善 注:“飘飘,飞貌。” 唐 李咸用 《投所知》诗:“谁能借与摶扶势,万里飘飘试一飞。” 宋 王安石 《春从沙碛底》诗:“万里卜凤凰,飘飘何时至?”

(4).轻盈舒缓,超尘脱俗的样子。《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相如 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説,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閒意。” 宋 王安石 《用前韵戏赠叶致远直讲》:“飘飘凌云意,强御莫能慑。” 宋 苏轼 《前赤壁赋》:“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清 刘大櫆 《<皖江酬唱集>序》:“璨璨乎珠玉之辉,飘飘乎云霞之态。”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五:“﹝ 韩老六 ﹞把 杨老疙疸 灌得手脚飘飘,不知铁锹有几个齿了。”

(5).形容动荡不安、不平静。《隋书·文学传·孙万寿》:“如何载笔士,翻作负戈人。飘飘如木偶,弃置同芻狗。”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波澜飘飘,风雨任运推转,何必越性干祈。” 宋 曾巩 《寄孙正之》诗:“貌癯心苦气飘飘,长饿空林不可招。”

(6).漂泊貌。形容行止无定。 晋 陆机 《从军行》:“苦哉远征人,飘飘穷四遐。” 唐 刘长卿 《睢阳赠李司仓》诗:“飘飘 洛阳 客,惆悵 梁园 秋。” 明 王云凤 《送客》诗:“云气溟濛雨欲丝,飘飘游子别离时。”

(7).迅疾貌,倏忽貌。《淮南子·兵略训》:“与飘飘往,与忽忽来,莫知其所之。” 元 刘伯亨 《朝元乐》套曲:“飘飘四季过,迢迢一年矣。” 明 何景明 《暮春》诗:“飘飘岁月此双燕,渺渺江湖聊一槎。”

(8).形容思想、意趣高远。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志飘飘焉,嶢嶢焉,似若狭六合而隘九州。” 北周 庾信 《谢赵王示新诗启》:“落落词高,飘飘意远。文异水而涌泉,笔非秋而垂露。” 宋 王安石 《次韵酬陆彦回》:“款款故情初未憖,飘飘新句总堪传。”

(9).形容遥远、久远。 三国 魏 徐干 《室思诗》:“浮云何洋洋,愿因通我词,飘飘不可寄,徙倚徒相思。” 明 何景明 《送望之赴汶上》诗之二:“賔朋半海内,弟妹各天涯。驻马临岐处,飘飘独望家。”

此生

这辈子。 唐 李商隐 《马嵬》诗之二:“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十年裡,我便课子读书,成就出一个儿子来,也算不虚度此生了。”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