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李子立知县问月台

作者:杨万里 朝代:宋代

题李子立知县问月台原文

高台走上青天半,手弄银盘濯银汉。
唤起謪仙同醉吟,一面问月一面斟。
初头混沌鹘仑样,阿谁凿开一为两。
是时燧人犹未胎,那得火铸银盘来。
此盘能团复能缺,团是谁磨缺谁啮。
中有桂枝起秋风,何处移来秧此中。
謪仙似痴还似黠,把酒问月月无说。
老夫伐月一转语,月却问君君领否。
君能饮酒更能诗,一夕无月君不嬉。
月能伴君饮百斛,月能照君诗万玉。
君但一斗百篇诗,莫问有月来几时。
謪仙远孙证明著,笑脱乌纱看月落。

诗词问答

问:题李子立知县问月台的作者是谁?答:杨万里
问:题李子立知县问月台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杨万里的名句有哪些?答:杨万里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高台

(1).高建楼台。《管子·小匡》:“昔先君 襄公 ,高臺广池,湛乐饮酒。”《左传·昭公二十年》:“其适遇淫君……高臺深池,撞鐘舞女,斩刈民力,输掠其聚,以成其违,不恤后人。”

(2).高的楼台。 晋 左思 《吴都赋》:“造 姑苏 之高臺,临四远而特建。” 明 王世贞 《登岱》诗:“ 轩辕黄帝 有高臺,鞭石千秋輦道开。”

(3).比喻京师。《文选·曹植<杂诗>之一》:“高臺多悲风,朝日照北林。” 李善 注引《新语》:“高臺,喻京师。”

(4).头之别称。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形貌·头》:“《黄庭经》:高臺通天临中野。”原注:“头为高臺。”

青天

(1) 蔚蓝色的天空

(2) 晴朗的白天。比喻清官

老百姓管包公叫“包青天”

银盘

(1)

(2) 银制的盘

(3) 家用银质的或贱金属上镀银的盘碟和中空器皿

(4) 在银河系的旋臂和银道面中,恒星和星际物质的扁平分布

银汉

见“银河”

银汉横空

唤起

(1) 把 从睡梦中叫起

跑到冒着火焰的房子里唤起了这位老人

(2) 激起回忆、联想

这个地方唤起了人们对更幸福的年代的回忆

同醉

一同畅饮而醉。 宋 陈师道 《送张支使》诗:“白酒初同醉,黄花已戒寒。”《宋史·礼志十六》:“今得此嘉雪,思与卿等同醉。”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嗜酒终身》:“他们有酒同醉,有被同共。”

面问

亲自问候。 唐 韩愈 《潮州刺史谢上表》:“惟恐四海之内,天地之中,一物不得其所,故遣刺史面问百姓疾苦。”

一面

(1) 物体的一个表面

(2) 方面

(3) 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

他一面跑,一面喊

初头

(1).当初。 宋 杨万里 《白头吟》:“怨杀 相如 偿底事,初头苦信一张琴。”《朱子语类》卷二一:“丧,初头只是戚;礼,初头只是俭。”

(2).指月分或年分的初始。《水浒传》第十五回:“他生辰是六月十五日,如今却是五月初头。” 杨朔 《海天苍苍》:“我清清楚楚,记得是一九四七年初头。”

混沌

(1) 我国民间传说中指盘古开天避地之前天地模糊一团的状态

(2) 形容蒙昧无知的样子

(3) 糊涂(常用来骂人)

鹘仑

见“ 鶻圇 ”。

阿谁

疑问代词。犹言谁,何人。《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紫骝马歌辞》:“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三国志·蜀志·庞统传》:“ 先主 谓曰:‘向者之论,阿谁为失?’” 元 李好古 《张生煮海》第二折:“拨转顶门关棙子,阿谁不是大罗仙。” 尹爟 《九月上越王台》诗:“空教 陆贾 降雄策,此日 佗 城属阿谁!”

燧人

见“ 燧人氏 ”。

那得

1.怎得;怎会;怎能。

中有

即中阴。《俱舍论·分别世品》:“死生二有中,五藴名中有;未至应至处,故中有非生。”《大乘义章》卷八:“两身之间,所受阴形,名为中有。”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四讲:“ 犊子 主张有‘中有’(‘生有’与‘死有’之间的状态),此论也有‘中间涅槃’即在中有中入灭的说法。”详“ 中阴 ”。

桂枝

(1).传说月中有桂树,因以“桂枝”指月。 唐 卢照邻 《明月引》:“横桂枝於西第,绕菱花於北堂。” 唐太宗 《辽城望月》诗:“魄满桂枝圆,轮亏镜彩缺。”

(2).“桂林一枝”的省言。喻登科及第。 唐 孟浩然 《送洗然弟进士举》诗:“桂枝如已擢,早逐雁南飞。” 唐 司空曙 《下第日书情寄上叔父》诗:“欲归江海寻山去,愿报何人得桂枝。” 宋 梅尧臣 《送门人欧阳秀才游江西》诗:“无忘桂枝荣,举酒一以送。” 元 杨弘道 《幽怀久不写一首效韩子此日足可惜赠彦深》诗:“明年桂枝春,兄弟双翱翔。”参见“ 桂林一枝 ”。

(3).中药名。即肉桂。可作中药。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桂》﹝集解﹞引 陶弘景 曰:“单名桂者,即是牡桂,乃《尔雅》所谓侵木桂也。叶长尺许,花子皆与菌桂同,大小枝皮俱名牡桂,但大枝皮肉理粗。虚如木而肉少味薄,名曰木桂,亦云大桂,不及小嫩枝皮肉多而半卷,中心皱起,其味辛美,一名肉桂,亦名桂枝,一名桂心。出 融州 、 桂州 、 交州 ,甚良。”

(4).古代妇女首饰步摇上的饰物。《后汉书·舆服志下》:“步摇以黄金为山题,贯白珠为桂枝相繆。”

秋风

秋天的风

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把酒

拿着酒杯

把酒问青天。——宋· 苏轼《水调歌头》

月月

每月。《汉书·丙吉传》:“时 吉 得食米肉,月月以给皇孙。” 北周 庾信 《春日离合》诗之一:“明年花树下,月月来相寻。”《朱子语类》卷七一:“年年岁岁是如此,月月日日是如此。”《红楼梦》第三六回:“ 王夫人 道:‘月月可都按数给他们?’”

老夫

年老的男子自称

老夫自有主张,尔等不必多言

一转语

(1).佛家禅宗参禅时以一语转机锋,称“一转语”。《景德传灯录·洪州百丈山淮海禅师》:“今请和尚代一转语,贵脱野狐身。” 宋 苏轼 《尘外亭》诗:“戏留一转语,千载起攘袂。” 宋 陆游 《赠应秀才》诗:“我得 茶山 一转语,文章切忌参死句。” 茶山 , 曾几 别号。

(2).指用一句话启发,使人恍然大悟。 胡适 《尝试集·尝试篇》:“尝试成功自古无, 放翁 此语未必是。我今为下一转语:自古成功在尝试。”

饮酒

(1).喝酒。《国语·晋语一》:“﹝ 史苏 ﹞饮酒出。”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天下吏人,誥至后,出临三日皆释服,无禁婚嫁、祠祀、饮酒、食肉。” 鲁迅 《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其时 司马氏 已想篡位,而 阮籍 名声很大,所以他讲话就极难,只好多饮酒,少讲话。”

(2).古代宴会时供食毕漱口的酒。《周礼·天官·酒人》:“共宾客之礼酒、饮酒而奉之。” 郑玄 注:“饮酒,食之酒。” 贾公彦 疏:“谓食时有酒者,《曲礼》云:‘酒浆处右。’则此非献酬酒,是酳口之酒也。” 孙诒让 正义:“盖食礼无献酬,唯有酳口,故别谓之饮酒。”

一夕

(1).一夜。《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汉 刘向 《九叹·逢纷》:“思南 郢 之旧俗兮,肠一夕而九运。”

(2).指极短的时间。 宋 苏轼 《徐州上皇帝书》:“散冶户之财以啸召无赖,则乌合之众,数千人之仗,可以一夕具也。”

百斛

泛指多斛。斛,量具名。古以十斗为斛, 南宋 末改为五斗。 汉 焦赣 《易林·节之师》:“稼穡成熟,亩获百斛。” 唐 李贺 《江南弄》诗:“鱸鱼千头酒百斛,酒中倒卧南山緑。”《宋史·河渠志四》:“ 白沟 无山源,每岁水潦甚则通流,纔胜百斛船,踰月不雨即竭。”

万玉

(1).指百官。 唐 高若思 《劝封禅表》:“徵万玉以警途,詔八神而弭策。” 唐 张说 《奉和圣制爰因巡省途次旧居应制》:“警蹕干戈捧,朝宗万玉趋。”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看奎光飞躔紫宫,光摇万玉班中。”

(2).比喻众多色泽如玉之物。 宋 王安石 《甘棠梨》诗:“爱其凌秋霜,万玉悬磊砢。” 宋 真德秀 《陈慧父竹坡诗稿》:“万玉兮森森,清风兮满林。”

百篇

(1).《文选·孔安国〈尚书序〉》:“典謨训誥誓命之文凡百篇。” 张铣 注:“如此之类,惣有百篇,此略举之。”后因以“百篇”作《尚书》的代称。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文章》:“ 太宗 赋《尚书》曰:‘日昃翫《百篇》,临灯披《五典》。’”

(2).极言诗篇之多。 唐 杜甫 《饮中八仙歌》:“ 李白 一斗诗百篇, 长安 市上酒家眠。”

几时

什么时候,哪一天

你几时来

远孙

犹远裔。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辩证一》:“ 雷郑 之学,闕谬固多,其间高祖远孙一事,尤为无义。丧服但有曾祖齐衰六月,远曾緦麻三月,而无高祖远孙服。”参见“ 远裔 ”。

证明

(1) 根据确实的材料判明真实性

照相副本的核对当时已证明属实

(2) 指证明书、证明信

开证明

乌纱

(1).指古代官员所戴的乌纱帽。 唐 皮日休 《夏景冲淡偶然作》诗:“祗隈蒲褥岸乌纱,味道澄怀景便斜。” 宋 王禹偁 《<李太白真赞>序》:“龙竹自携,乌纱不整;异貌无匹,华姿若生。”《平山冷燕》第一回:“喝声未絶,只见班部中闪出一官,乌纱象简,趋跪丹墀。”

(2).泛指官帽。 清 洪楝园 《后南柯·辞职》:“想当年司宪护高牙,误军事褫乌纱,如炉王法便追拿。”参见“ 乌纱帽 ”。

(3).借指官位。 明 孙仁孺 《东郭记·与之大夫》:“覷了这人情笑杀,可道当今底是识乌纱。”参见“ 乌纱帽 ”。

(4).黑纱织物。参见“ 乌纱髻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