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引

作者:佚名 朝代:宋代

导引原文

穹旻锡祐,盛德日章明。
见地平天成。
垂衣恭己干戈偃,亿载祐黎甿。
羽旄饰驾当春候,款谒届殊庭。
精衷昭感膺多福,夷夏保咸宁。
圣君御宇,祗翼奉三灵。
已偃革休兵。
区中海外鸿禧浃,恭馆励虔诚。
九斿七萃著声明。
徯后徇舆情。
丕图宝绪承繁祉,率土仰隆平。

诗词问答

问:导引的作者是谁?答:佚名
问:导引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导引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佚名的名句有哪些?答:佚名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穹旻

犹穹苍。 南朝 陈 徐陵 《陈文帝哀策》:“亿兆何衅,穹旻遽倾。” 吴兆宜 笺注:“《尔雅》:穹苍,苍天也。又:秋为旻天。”《隋书·音乐志上》:“朱光启耀,兆发穹旻。” 宋 王禹偁 《和杨遂贺雨》:“稚老无所诉,嗷嗷望穹旻。”

盛德

(1) 崇高的品德

君子盛德

(2) 深厚的恩德

足感盛德

章明

昭著;显扬。《管子·版法解》:“使君德臣忠,父慈子孝,兄爱弟敬,礼义章明。”《国语·越语下》:“用力甚少,而名声章明。”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书》之三:“其道德章明,声名震一世。” 清 钱谦益 《福建道监察御史周宗建授文林郎妻申氏仍前封制》:“兹仍封为孺人,其益相尔夫,效尔绩,用以章明王化。”

地平天成

比喻上下相称,万事妥帖。《左传·文公十八年》:“ 舜 臣 尧 ,举八愷,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地平天成。”《书·大禹谟》:“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时乃功。” 孔 传:“水土治曰平,五行叙曰成,因 禹 陈九功而叹美之。” 汉 蔡邕 《汉太尉杨公碑》:“列作司空,地平天成,阴阳不忒。”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地平天成,含生阜熙,文同轨通,表里釐福。”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二五·押字》:“国朝押字之製,虽未必名,而上下多用一画,盖取地平天成之意。”

垂衣

见“ 垂衣裳 ”。

恭己

(1).谓恭谨以律己。《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 舜 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汉 刘向 《新序·杂事四》:“故王者劳於求人,佚於得贤, 舜 举众贤在位,垂衣裳恭己无为而天下治。” 唐 崔元翰 《奉和圣制三日书怀因以示百寮》:“恭己每从俭,清心常保真。”《明史·刘基传》:“帝每恭己以听,常呼为老先生而不名。”

(2).指君主不问政事或大权旁落。《后汉书·梁冀传》:“在位二十餘年,穷极满盛,威行内外,百僚侧目,莫敢违命,天子恭己而不得有所亲豫。”《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年》:“时政在 曹氏 ,天子恭己, 悦 志在献替,而谋无所用,故作是书。” 胡三省 注:“天子恭己,言恭己南面而已,政事无所预也。” 郑观应 《盛世危言·议院上》:“为其君者,恭己南面而已。”

干戈

干与戈,古代常用兵器。比喻战争

能执干戈以卫社稷。——《礼记·檀弓》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化干戈为玉帛。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 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亿载

亿年。 汉 班固 《西都赋》:“图皇基於亿载,度宏规而大起。” 三国 吴 韦昭 《博奕论》:“且以 西伯 之圣, 姬公 之才,犹有日昃待旦之劳,故能隆兴 周 道,垂名亿载。” 晋 陆机 《文赋》:“伊兹文之为用,固众理之所因,恢万里而无阂,通亿载而为津。”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亿载万年,无敢余侮。”《宋史·乐志八》:“玉帛非馨期感格,降康亿载保登平。”

黎甿

黎民。多指农夫。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中》:“ 楚 兴 章华 , 郢 人乖叛; 秦 作 阿房 ,黎甿愤怨。”《南史·循吏传序》:“守宰多倚附权门,互长贪虐,裒刻聚敛,侵扰黎甿。”《旧唐书·柳公绰传》:“廩禄虽微,不可易黎甿之膏血。”

羽旄

(1).乐舞时所执的雉羽和旄牛尾。《礼记·乐记》:“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郑玄 注:“羽,翟羽;旄,旄牛尾。文舞所执。”《庄子·天道》:“鐘鼓之音,羽旄之容,乐之末也。” 宋 苏轼 《九成台铭》:“使耳闻天籟,则凡有形有声者,皆吾羽旄、干戚、管磬、匏絃。”

(2).古时常用鸟羽和旄牛尾为旗饰,故亦为旌旗的代称。《墨子·非攻中》:“今尝计军上竹箭、羽旄、幄幕、甲盾、拨劫,往而靡弊腐烂不反者,不可胜数。”《孟子·梁惠王下》:“今王田猎於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 宋 苏轼 《送范纯粹守庆州》诗:“羽旄照城闕,谈笑安边隅。” 清 陈梦雷 《秋兴》诗之七:“期门护蹕绕城皋,万乘 长杨 拥羽旄。”

春候

(1).春日的气候。 唐 杜牧 《雪中书怀》诗:“且想春候暖,瓮间倾一巵。”《宋史·吴奎传》:“今冬令反燠,春候反寒,太阳亏明,五星失度。”

(2).指春季的节气。 唐 谢观 《初雷启蛰赋》:“启一声於春候,知万类之奋迅。” 宋 梅尧臣 《送张叔展北归》诗:“ 江 南春候早,水暖野芹生。”

款谒

叩见;拜谒。《北史·傅竖眼传》:“远近杂夷相率款謁,仰其德化,思为 魏 人矣。”《宋史·礼志二》:“於是降礼,以十一月十七日款謁南郊。”

殊庭

(1).异域。指仙人的居处。《史记·孝武本纪》:“上亲禪 高里 ,祠 后土 。临 渤海 ,将以望祠 蓬莱 之属,冀至殊庭焉。” 司马贞 索隐引 服虔 曰:“殊庭者,异也,言入仙人异域也。” 宋 司马光 《读<汉武帝纪>》诗:“上药行当就,殊庭庶可期。”

(2).旅馆。 唐 严武 《酬别杜二》诗:“并向殊庭謁,俱承别舘追。” 仇兆鳌 注:“殊庭、别舘,中途止宿之所。”

多福

(1).多福分;多幸福。《书·毕命》:“予小子永膺多福。”《诗·大雅·文王》:“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汉 班固 《东都赋》:“猗歟缉熙,允怀多福。” 晋 陆机 《五等论》:“经始权其多福,虑终取其少祸。” 郭小川 《登九山》诗:“高亢的豫剧腔呵,表不尽这代人的多福多寿。”

(2).旧时常以“多福”、“多寿”、“多男”作祝颂之词。参见“ 三多 ”。

夷夏

(1).夷狄与华夏的并称。古代常以指 中国 境内的各族人民。《周书·于翼传》:“ 翼 又推诚布信,事存宽简,夷夏感悦,比之大小 冯君 焉。” 唐 刘禹锡 《贺赦表》:“用含弘光大之泽,副夷夏会同之心。” 明 徐渭 《初入京瞻宫阙》诗:“域中夷夏极,天上帝王家。”

(2).指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 唐 王勃 《滕王阁序》:“臺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圣君

(1)

(2) 对德才高超者的尊称

事圣君者,有听从,无谏争。——《荀子》

(3) 中国史前的虚构的理想的统治者

御宇

统治天下。《南齐书·礼志下》:“方今圣历御宇,垂训无穷。” 唐 白居易 《长恨歌》:“ 汉 王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设朝》:“臣伏愿登庸御宇,早继高位。”

祗翼

犹敬慎。 宋 陈亮 《廷对策》:“朕以凉菲,承 寿皇 付託之重,夙夜祗翼,思所以遵慈謨,蹈明宪者,甚切至也。”

三灵

(1).指日、月、星。《汉书·扬雄传上》:“方将上猎三灵之流,下决醴泉之滋。”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三灵,日、月、星垂象之应也。”《南史·宋纪上》:“三灵垂象,山川告祥。”

(2).指天、地、人。《文选·班固<典引>》:“答三灵之蕃祉,展 放唐 之明文。” 李善 注:“三灵,天、地、人也。”《魏书·孙绍传》:“事恢三灵,仁洽九服。” 宋 岳珂 《桯史·献陵疏文》:“冀大觉垂慈,三灵协佑。”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四》:“精诚之至,哀感三灵。”

(3).指天神、地祇、人鬼。《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三年》:“臣 光 曰:治国家者固不可无信。然 彦珣 之恶,三灵所不容, 晋高祖 赦其叛君之愆,治其杀母之罪,何损於信哉!” 胡三省 注:“三灵,谓天神、地祇、人鬼。”

(4).指灵台、灵囿、灵沼。《诗·大雅·灵台序》“灵臺,民始附也” 唐 孔颖达 疏:“《大雅·灵臺》一篇之诗,有灵臺,有灵囿,有灵沼,有辟雍。其如是也,则辟雍及三灵,皆同处在郊矣。”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九》:“ 文王 之辟雍、明堂、三灵同地。凡治 岐 之大政,皆行其中。”

(5).道教称三魂为三灵。《黄庭内景经·琼室》:“何为死作令神泣,忽之祸乡三灵殁。” 梁丘子 注:“三灵,三魂也。谓爽灵、胎光、幽精。”

偃革

指停止战争。《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五·君臣同庆乐》:“君看偃革后,便是太平秋。”《旧五代史·末帝纪上》:“方期偃革,遽叹遗弓。”参见“ 偃革为轩 ”。

休兵

(1) 停战

(2) 休息调整过的军队

区中

人世间。《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迫区中之隘陜兮,舒节出乎北垠。” 唐 王昌龄 《裴六书堂》诗:“窗下长啸客,区中无遗想。” 宋 范仲淹 《老子犹龙赋》:“圣人之道也,无幽不通,一则致霖雨於天下,一则宣教化於区中。” 清 魏源 《杂诗》之四:“寧知区中士,中有百年恨。维帝高冥冥,安闻下土怨。”

海外

超出国界,即国外

海外同胞

鸿禧

洪福。《宋史·乐志九》:“宝命自天,鸿禧锡祚。” 清 赵翼 《圣寿覃恩典隆养老以年逾八十得拜绢绵米肉之赐》诗:“如此鸿禧逢七度,吾生幸亦几人同。”

恭馆

古代帝王收藏策书之处。《文选·班固<典引>》:“启恭馆之金縢,御东序之秘寳,以流其占。” 蔡邕 注:“恭馆,宗庙金縢之所在。”

虔诚

恭敬而有诚意

是个虔诚而又敬畏上帝的人

一副虔诚的态度

九斿

见“ 九旒 ”。

七萃

(1). 周 天子的禁卫军。《穆天子传》卷一:“天子于当水之阳,天子乃乐口,赐七萃之士战。” 郭璞 注:“萃,集也,聚也;亦犹《传》有七舆大夫,皆聚集有智力者,为王之爪牙也。” 唐 白居易 《驸马都尉郑何除右卫将军制》:“ 周 设七萃, 汉 列八屯,皆以拱卫王宫,肃严徼道。”

(2).泛指天子的禁卫军或精锐的部队。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七萃连鑣,九斿齐轨。建旗拂霓,扬葭振木。” 北周 庾信 《周宗庙歌》之十二:“六龙矫首,七萃警途。” 唐 许敬宗 《奉和春日望海》:“长驱七萃卒,成功百战场。” 清 陈璋 《秋猎应制》诗:“太平不废三驱盛,神武能调七萃良。”

声明

(1) 公开表态或说明

庄严声明

我们则公开声明,恰是为着促使这些东西的消灭而创设条件,而努力奋斗。——毛 * 《论人民民主专政》

(2) 指声明的文告

发表声明

徯后

语本《书·仲虺之诰》:“徯予后,后来其苏。”言待我君来,使我民得以苏息安定。后来以“徯后”表示对明君的盼望。 唐 李白 《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横制八极,克復两京,俗畜来苏之欢,人多徯后之望。”

舆情

群众的看法、意见

明察舆情

丕图

犹大业,宏图。 唐 白居易 《答黄裳<请上尊号表>制》:“朕以薄德,嗣守丕图,不敢荒寧,以弘理道。”《宋史·礼志十一》:“非臣否德,肇此丕图,实赖先正储休,上玄降鉴。” 明 归有光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李公行状》:“公乃获之山童木遁之时,发天地之藏,助成国家亿万年之丕图,其勤至矣。”

宝绪

皇业。《宋史·乐志十五》:“丕图宝绪承繁祉,率土仰隆平。”《宋史·乐志十五》:“发挥宝绪灵仙降,感吉梦先期。”

繁祉

多福。《诗·周颂·雝》:“绥我眉寿,介以繁祉。” 郑玄 笺:“繁,多也。” 汉 蔡邕 《汉交趾都尉胡府君夫人黄氏神诰》:“诞膺繁祉: 广 歷五卿七公再封之禄, 康 亦由孝廉宰牧二城。九鼎之义,夫人是享。” 宋 曾巩 《贺北京留守韩侍中正旦状》:“顺履昌期,具膺繁祉。” 清 梅曾亮 《杨忠武公赞》:“稽首归里,帝锡繁祉。”

率土

(1).“率土之滨”之省。谓境域之内。《诗·小雅·北山》:“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王引之 《经义述闻·毛诗中》:“《尔雅》曰:‘率,自也。自土之滨者,举外以包内,犹言四海之内。’” 汉 班固 《明堂诗》:“普天率土,各以其职。”《北齐书·文宣帝纪》:“百僚师师,朝无秕政,网疏泽洽,率土归心。”《新唐书·孙伏伽传》:“以率土之富,何索不致,岂少此物哉。” 清 方文 《石臼湖访邢孟贞》诗:“率土皆怨痛,况乃忠孝臣。”

(2).犹王土。指京畿地区。 唐 张署 《赠韩退之》诗:“涣汗几时流率土,扁舟西下共归田。”

隆平

(1).昌盛太平。 汉 赵岐 《<孟子>题辞》:“帝王公侯遵之,则可以致隆平,颂清庙。” 晋 葛洪 《抱朴子·贵贤》:“舍轻艘而涉无涯者,不见其必济也;无良辅而羡隆平者,未闻其有成也。”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闰二月初四日》:“惟冀 大伯理璽天德 体 中国 大皇帝之意,彼此益加辑睦,永享隆平。”

(2).高而平坦。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其山阴则峻絶百仞,阳则原阜隆平。”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