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过北山高祖大夫坟庵见盆芝

作者:卫宗武 朝代:宋代

原文

我祖藏北山,昔尝产紫芝。
庵以此得名,且将二百期。
耳闻非目接,至老心犹疑。
一朝地阐灵,枯槁生神奇。
晔晔根干间,挺秀分三枝。
采者不善护,犹惜其一遗。
移置盆盎中,赪黄互相辉。
岂殊子间韶,不图乐至斯。
第嗟鲁获麟,所出非其时。
吾年已如此,斯祥将奚为。
独思避世士,商岭其在兹。

诗词问答

问:《甲申过北山高祖大夫坟庵见盆芝》的作者是谁?答:卫宗武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卫宗武的名句有哪些?答:卫宗武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北山

(1).泛指北面的山。《诗·小雅·南山有台》:“南山有臺,北山有莱。” 唐 李白 《题元丹丘颍阳山居》诗:“却顾北山断,前瞻南岭分。”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四:“此去东山又北山,镜中强半尚红颜。”

(2).山名。即 北邙山 。在今 河南 洛阳市 东北。《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夏四月,王田 北山 ,使公卿皆从。” 杜预 注:“ 北山 , 洛 北芒 也。”《文选·陆机<君子有所思行>》:“命驾登 北山 ,延佇望城郭。” 刘良 注:“谓登 北邙 望 晋 都。”

(3).山名。即 钟山 ,又名 紫金山 。在今 江苏 南京市 东。《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 吕向 题解:“ 钟山 在都北。其先 周彦伦 隐於此山,后应詔出为 海盐县 令。今欲却过此山, 孔生 乃假山灵之意移之,使不许得至,故云‘北山移文’。” 清 吴伟业 《途中遇雪即事言怀》诗:“有道寧徵 管 ,无才却荐 嵇 。 北山 休誚让, 东观 岂攀躋。”

紫芝

(1).真菌的一种。也称木芝。似灵芝。菌盖半圆形,上面赤褐色,有光泽及云纹;下面淡黄色,有细孔。菌柄长,有光泽。生于山地枯树根上。可入药,性温味甘,能益精气,坚筋骨。古人以为瑞草。道教以为仙草。 汉 王充 《论衡·验符》:“ 建初 三年, 零陵 泉陵 女子 傅寧 宅,土中忽生芝草五本,长者尺四五寸,短者七八寸,茎叶紫色,盖紫芝也。” 唐 欧阳詹 《珍祥论》:“紫芝产於 甘泉 ,自麟呈於 雍祠 。”《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元年》:“ 延彬 治 泉州 十七年,吏民安之。会得白鹿及紫芝,僧 浩源 以为王者之符。”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五·芝》。

(2).比喻贤人。《淮南子·俶真训》:“ 巫山 之上,顺风纵火,膏夏紫芝,与萧艾俱死。” 高诱 注:“膏夏、紫芝皆喻贤智,萧、艾,贱草。皆喻不肖。”《旧唐书·杨炎传》:“丁忧,庐於墓前,号泣不絶声,有紫芝、白雀之称,义表其门閭。”

以此

(1).犹言用这,拿这。《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君因谓 武侯 曰:‘试延以公主, 起 有留心则必受之,无留心则必辞矣。以此卜之。’” 刘大白 《小鸟之群》:“如果枷锁镣铐,是一种荣典,一定有些人以此骄人,也一定有些人唯恐求之不得。”

(2).因此。《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当是时,诸公皆多 季布 能摧刚为柔, 朱家 亦以此名闻当世。”《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原来纳粟入监的,有几般便宜:好读书,好科举,好中,结末来又有个小小前程结果。以此宦家公子,富室子弟,到不愿做秀才,都去援例做太学生。”

得名

(1) 获得称号或名号

赵云因常打胜仗而得名“常胜将军”

(2) 出名;著名

以擅长油画而得名

耳闻

耳朵所听到的;亲耳闻听

他的一些事我早有耳闻

犹疑

见“犹豫”

一朝

一旦

一朝而天。——《国语·晋语》

枯槁

(1) 干枯;枯萎

今夫徙树者,失其阴阳之性,则莫不枯槁。——《淮南子·原道训》

(2) 憔悴

形容枯槁。——《楚辞·渔父》

神奇

非常奇妙的

拿着这张神奇的纸就可以和我一样通行无阻

这一切初听起来过于神奇怪诞,却正反映了人民对屈原的无限怀念之情。——《长江三峡》

晔晔

(1).美盛貌。《汉书·叙传下》:“ 世宗 曄曄,思弘祖业。” 颜师古 注:“曄曄,盛貌也。” 晋 陶潜 《和胡西曹示顾贼曹》:“流目视西园,曄曄荣紫葵。” 宋 司马光 《和同舍对菊无酒》:“黄花倚秋色,曄曄为谁开?”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鎌田诚一墓记》:“昊天难测,蕙荃早摧,曄曄青春,永閟玄壤。”

(2).光芒四射貌。 唐 韩愈 《独孤申叔哀辞》:“濯濯其英,曄曄其光,如闻其声,如见其容。”《云笈七籤》卷九七:“朗朗扇景辉,曄曄长庚焕。”

(3).指才华外露。 唐 韩愈 《五箴·知名箴》:“勿病无闻,病其曄曄。” 宋 黄庭坚 《放言》诗之八:“明德忌曄曄,高才贵冥冥。”

根干

树木的根与干。比喻事物的主体部分。《韩非子·扬权》:“参之以比物,伍之以合虚。根干不革,则动泄不失矣。”《三辅黄图·汉宫》:“今谓玉树,根干盘峙,三二百年木也。”《诗·小雅·白华序》“以妾为妻,以孽代宗” 唐 孔颖达 疏:“以适子比根干,庶子比支孽,故孽支庶也。” 郭沫若 《十批判书·儒家八派的批判》:“但假如仅因枝节的后添或移接,而否定根干的不古,那却未免太早计了。”

挺秀

秀异出众

不善

(1).指坏事。《书·伊训》:“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史记·孝文本纪》:“ 吕产 欲为不善,丞相 陈平 与太尉 周勃 谋夺 吕产 等军。”

(2).指恶人。《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然明 曰:‘政将焉往?’ 裨諶 曰:‘善之代不善,天命也,其焉辟 子产 ?’” 杨伯峻 注:“以好人代替坏人。”《国语·晋语六》:“不善进不善,善亦蔑由进矣。”

(3).指缺点。《孟子·离娄下》:“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世人之著述,不能无病,僕常好人讥弹其文,有不善者,应时改定。”

(4).不良;不好。《庄子·至乐》:“将子有不善之行,愧遗父母妻子之丑而为此乎?”《史记·高祖本纪》:“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壹败涂地。”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迎面有二个人行将至,忽悄语曰:‘来矣。’某知其意不善,怖极计生。”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一段:“ 吴天宝 人小,器量可大,看出 姚大婶 气色不善,也不介意,还是说呀笑的,到底把 姚大婶 引乐了。”

(5).不长于。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其自用甚者,饮食不节,以生百病,好色不倦,以至乏絶,风寒所灾,百毒所伤,中道夭於众难,世皆知笑悼,谓之不善持生也。”

(6).犹言非同小可。 元 白朴 《墙头马上》第一折:“若有人撞见,这顿打可不善也。”

移置

(1).转移建置;移动放置。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又东逕 宣阳门 南,故苑门也,皇都迁 洛 ,移置於此。”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时事·刘次方侍御奏殿廷考试严除积弊》:“其分閲未入己手之卷,并不准检寻移置,致滋弊端。”

(2).调动安置。 宋 欧阳修 《论台谏官唐介等宜早牵复札子》:“ 唐介 前因言 文彦博 远窜 广西 烟瘴之地,赖陛下仁恕哀怜,移置 湖南 。”

盆盎

(1).盆和盎。亦泛指较大的盛器。《淮南子·精神训》:“夫造化者之攫援物也,譬犹陶人之埏埴也,其取之地而已。为盆盎也,与其未离於地也无以异。”《三国志·魏志·管辂传》“闻 晏 颺 皆诛,然后舅氏乃服”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管辰 《管辂别传》:“其才若盆盎之水,所见者清,所不见者浊。”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七:“织竹作盆盎状,贮纸钱。”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饮量》:“后辈则以 葛临溪 为第一,不与之酒,从不自呼一杯。与之酒,虽盆盎无难色,长鲸一吸,涓滴不遗。”

(2).喻凡庸粗俗之器物。 宋 蔡梦弼 《草堂诗话》卷二:“ 后山 诗格律高古,真所谓碌碌盆盎中,见此古罍洗者。”

互相

彼此

互相攻击。——《广东军务记》

互相吞并。——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互相轩邈。——吴均《与朱元思书》

互相的爱慕

不图

(1).不料。《论语·述而》:“子在 齐 ,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於斯也。’”《旧唐书·郭子仪传》:“ 广平王 入京师,老幼百万,夹道欢叫,涕泣而言曰:‘不图今日復见官军。’”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大人》:“女子曰:‘久知两箇为孽,不图凶顽若此,当即除之。’”

(2).不图谋,不想办法。《公羊传·庄公十三年》:“ 庄公 升坛, 曹子 手剑而从之。 管子 进曰:‘君何求乎?’ 曹子 曰:‘城坏压境,君不图与?’ 管子 曰:‘然则君将何求?’”

(3).不贪求,不谋求。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不图饮食,不图茶。” 郭沫若 《羽书集·抗战与觉悟》:“在这神圣抗战的期中要不图苟安,不怕牺牲,不怕打仗。”

获麟

(1).指 春秋 鲁哀公 十四年猎获麒麟事。相传 孔子 作《春秋》至此而辍笔。《春秋·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 杜预 注:“麟者仁兽,圣王之嘉瑞也。时无明王出而遇获, 仲尼 伤 周 道之不兴,感嘉瑞之无应,故因《鲁春秋》而脩中兴之教。絶笔於‘获麟’之一句,所感而作,固所以为终也。” 唐 李白 《古风》之一:“希圣如有立,絶笔於获麟。”

(2).指 春秋 末期。《史记·太史公自序》:“自获麟以来四百有餘年,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絶。”《旧唐书·文苑传上·王勃》:“﹝祖 通 ﹞依《春秋》体例,自获麟后,歷 秦 汉 至於 后魏 ,著纪年之书,谓之《元经》。”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一节:“独至获麟以后,迄於 秦始 ,实为 中国 社会变动最剧之时代。”

(3).指 汉武帝 太始 二年捕获白麟事。《汉书·武帝纪》:“往者( 太始 二年)朕郊见上帝,西登 陇首 ,获白麟以馈宗庙。”《后汉书·班彪传》:“ 孝武 之世,太史令 司马迁 ……据 楚 汉 列国时事,上自 黄帝 ,下讫获麟,作本纪,世家、列传、书、表凡百三十篇。”

(4).喻指著作的绝笔。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立言上》:“以有涯之生,逐无涯之智,余将养性养神,获麟於《金楼》之制。” 唐 唐彦谦 《吊方干处士》诗之一:“别号行鸣雁,遗编感获麟。”

所出

(1).从何而出。《文选·宋玉<高唐赋>》:“卒愕异物,不知所出。” 李善 注:“言卒然復有惊愕之异物,从旁而出,不知所从来。”

(2).谓出主意。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大臣忧惧,不知所出。”

(3).指出产的物品。 晋 皇甫谧 《<三都赋>序》:“其物土所出,可得披图而校。”亦指生育的子女。《红楼梦》第九五回:“但 元妃 并无所出,惟諡曰 贤淑贵妃 。”

其时

(1).那时;当时。《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其时, 白敏中 以中书侍郎请告归家, 白居易 新授 杭州 太守,回来赴任。两个都到 遐叔 处贺喜。” 鲁迅 《朝花夕拾·父亲的病》:“有一夜,一家城外人家的闺女生急病,来请他了,因为他其时已经阔得不耐烦,便非一百元不去。”

(2).犹言正当时;正是时候。 徐迟 《牡丹》五:“真抗战,假抗战,他了若指掌。助 纣 为虐,他是不干的,浑水摸鱼,此其时也。”

如此

(1) 这样,那样;像指出的或提出的方式或方法这样或那样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资治通鉴》

理当如此

(2) 达到这个程度或达到这个范围

劳苦而功高如此。——《史记·项羽本纪》

(3) 这样的

两座城市发展的状况是如此相同

世士

(1).当世之士;文士。《尸子》卷上:“身者,璽也。舍而不治,则知行腐蠹。使贤者教子以为世士,则天下诸侯莫敢不敬。” 汉 王充 《论衡·儒增》:“世士相激,文书传称之,莫谓不然。” 宋 曾巩 《上蔡学士书》:“噫!自 汉 降戾后,世士之盛,未有若 唐 也。”

(2).世俗之士。《孔丛子·陈士义》:“夫君子之交於世士,亦取其一节而已。” 三国 吴 韦昭 《博弈论》:“假令世士移博弈之力,用之於《诗》、《书》,是有 颜 閔 之志也。” 宋 沉作喆 《<寓简>序》:“ 庄周 氏疾夫世士之沉浊不可与 庄 语也,则託意於荒唐谬悠之説以翫世滑稽。” 明 刘基 《招隐》诗之四:“世语我不接,世士我不逢。”

商岭

即 商山 。 唐 黄滔 《蒋先辈启》:“ 相如 徵出于 上林 , 贾谊 召来于 宣室 ,不然者隐于 商岭 ,栖向 傅巖 ,克俟搜罗,直膺梦寐。” 唐 张乔 《题郑侍御蓝田别业》诗:“小径通 商岭 ,高窗见 杜陵 。”参见“ 商山四皓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