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前韵赠叶权之

作者:慕容彦逢 朝代:宋代

再次前韵赠叶权之原文

广文新决科,恩袍斗春绿。

香名满众耳,要路策高足。

阿房得第五,中眉嗟志目。

平明趋省门,容仪耸旁瞩。

廪薄虽屡空,润身非润屋。

朅来锁南宫,迨此东风燠。

吟哦夜不休,立侍窘童仆。

诗成字字清,华星点秋肃。

中含不尽意,往往念归沐。

遥知卧鸱夷,独酌慰斋宿。

云谁可与饮,邻有三不速。

篇卷正沉迷,当以从事趣。

诗词问答

问:再次前韵赠叶权之的作者是谁?答:慕容彦逢
问:再次前韵赠叶权之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慕容彦逢的名句有哪些?答:慕容彦逢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十五部

参考注释

广文

唐天宝九年设广文馆。设博士、助教等职,主持国学。明清时因称教官为“广文”,亦作“广文先生”

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甲第纷纷厌梁肉,广文先生饭不足。——唐· 杜甫《醉时歌赠广文馆学士郑虔》

决科

谓参加射策,决定科第。后指参加科举考试。 汉 扬雄 《法言·学行》:“或曰:‘书与经同,而世不尚,治之可乎?’曰:‘可。’或人哑尔笑曰:‘须以发策决科。’” 李轨 注:“射以决科,经以策试,今徒治同经之书而不见用,故笑之。” 唐 柳宗元 《唐故衡州刺史东平吕君诔》:“决科联中,休问用张。” 宋 岳珂 《愧郯录·场屋编类之书》:“自国家取士场屋,世以决科之学为先。”

香名

犹美名。 唐 岑参 《送许子擢第归江宁拜亲》诗:“青春登甲科,动地闻香名。” 唐 李嘉祐 《广陵送林宰》诗:“清政过前哲,香名达至尊。”

要路

(1) 重要的道路,主要的通道

(2) 比喻显要的地位

策高足

谓乘上等快马疾驰。高足, 汉 代驿传设高足、中足、下足三等马匹,高足为上等。《文选·<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李善 注:“高,上也。”参阅《汉书·高帝纪下》“乘传诣 雒阳 ”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如淳 说。

阿房

指 阿房宫 。 汉 班固 《东都赋》:“子徒习 秦 阿房 之造天,而不知 京洛 之有制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鉴 章华 之召灾,悟 阿房 之速祸。” 宋 康与之 《诉衷情令·长安怀古》词:“ 阿房 废址 汉 荒丘,孤兔又羣游。”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二章:“ 项羽 之烧 阿房 ,赤眉之烧 长安 , 董卓 之烧 河阳 ,火延三月不止,民为之尽。”

梵语。地狱中鬼卒名。《唐诗纪事》卷六六引 唐 郑愚 《大沩灵祐师铭》:“牛阿房,鬼王通。专觑捕,见西东。”参见“ 阿旁 ”。

得第

科举考试取中须评定等第,因称中式为得第。 元 关汉卿 《鲁斋郎》第四折:“如今都应过举,得第了也。” 明 叶宪祖 《鸾鎞记·喜谐》:“只怕你得第之后,有个绣球楼上打,他情分辜负煞。” 清 侯方域 《太常公家传》:“ 寧津生 自是诵 应震 文,而得第者四。” 郑观应 《盛世危言·考试上》:“功令所在,士之工此者得第。”

中眉

犹中榜。眉,题额,比喻榜。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内阁中书》:“﹝ 王葑亭 ﹞於 乾隆 己丑会试列明通榜,授此官。有《谢友人贺启》云:‘鎩羽南宫,方笑中眉无勇;摛毫东掖,忽欣除目有名。’”

平明

天亮的时候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 楚山孤。—— 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省门

(1).宫门;禁门。《资治通鉴·汉安帝延光四年》:“时 江京 、 刘安 及 李闰 、 陈达 等俱坐省门下, 程 ( 孙程 )与 王康 共就斩 京 、 安 、 达 。”《资治通鉴·汉献帝兴平二年》:“ 酈 出,诣省门,白‘ 傕 不肯奉詔,辞语不顺。’” 胡三省 注:“天子所居曰禁中,亦曰省中。省门,即禁门也。” 宋 郑文宝 《南唐近事》:“ 员 梦中惊喜,理服驰马诣省门。”

(2).指礼部衙门。亦指礼部试进士的场所。礼部隶尚书省,故称。 唐 刘禹锡 《插田歌》:“省门高軻峨,儂入无度数。” 宋 叶适 《孙永叔墓志铭》:“君负其能,踏省门五六,然终不得第名於进士。”

(3).指省治。 清 龙启瑞 《何雨人家传》:“君闻变,先以老弱藏乡僻善处,而与族弟 进贤 急走省门求援。”

容仪

容貌和仪表;容貌举止

一表容仪

旁瞩

遍视。 宋 苏轼 《延和殿奏新乐赋》:“ 延英 旁瞩,念故老之不来; 讲武 前临,消羣慝之交构。”

屡空

(1).经常贫困。谓贫穷无财。《论语·先进》:“ 回 也其庶乎!屡空。” 何晏 集解:“言 回 庶几圣道,虽数空匱而乐在其中。” 晋 陶潜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诗:“被褐欣自得,屡空常晏如。” 清 袁枚 《续新齐谐·受私桥》:“ 临安府 张大兴 李二 为莫逆交, 李 家虽屡空,然赋性不苟,故 张 重之。”

(2).多次空了。 宋 苏轼 《赵清献公神道碑》:“令皆喜,争尽力, 虔 事为少,狱以屡空。”

润身

使自身受益

润屋

(1).使居室华丽生辉。《礼记·大学》:“富润屋,德润身。” 唐 康骈 《剧谈录·郭鄩见穷鬼》:“ 王氏 润屋之资,几侔 猗顿 。”

(2).富有。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明哲消祸於未来,知士闻利则虑害,而吾子讯僕以汎舟,孳孳於润屋。”《南史·顾协传》:“及为舍人,同官者皆润屋。” 宋 宝华 《治平寺藏轮殿记》:“有檀越 李子清 者……家世润屋,不慕经营。”

朅来

(1).犹言去。《后汉书·张衡传》:“回志朅来从玄諆,获我所求夫何思!” 李贤 注:“朅,去也。”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朅来游 嵩 峯,羽客何双双。” 唐 李涉 《春山三朅来》诗之一:“钓鱼朅来春日暖,沿溪不厌舟行缓。” 宋 苏轼 《朱寿昌郎中少不知母所在求之五十年得之蜀中》诗:“ 长陵 朅来见大姊, 仲孺 岂意逢将军?” 清 顾炎武 《张隐君元明于园中置一小石龛曰仙隐祠》诗:“朅来未得从 黄石 ,老至先思伴 赤松 。”

(2).犹言来。归来;来到。《文选·陆机<吊魏武帝文>》:“咏归涂以反旆,登 崤 澠 而朅来。” 吕延济 注:“朅来,言归去来也。” 唐 张九龄 《岁初登高安南楼言怀》诗:“朅来 彭蠡 泽,载经 敷浅原 。” 宋 辛弃疾 《念奴娇·戏赠善作墨梅者》词:“疑是花神,朅来人世,占得佳名久。” 清 汪士鋐 《陈沧洲太守出瘗鹤铭于江中以拓本见示作歌记之》:“朅来江边问遗碣,太息墨宝存空亭。”

(3).犹言尔来或尔时以来。 南朝 梁 何逊 《行经孙氏陵》诗:“朅来已永久,年代曖微微。” 唐 柳宗元 《韦道安》诗:“朅来事儒术,十载所能逞。” 宋 苏轼 《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诗:“朅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从儿嬉。” 清 嵇曾筠 《五台山》诗:“朅来幸得公务閒,閒情暂寄水石间。” 梁启超 《爱国歌》之三:“君不见朅来 欧 北天骄骤进化,宁谷久扃吾文明。”

(4).助词。 晋 张协 《杂诗》之六:“朅来戒不虞,挺轡越飞岑。”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三十:“朅来豪游子,势利祸之门。” 宋 苏轼 《次韵周开祖长官见寄》:“朅来 震泽 都如梦,只有 苕溪 可倚楼。”

(5).何来。朅,通“ 曷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回车朅来兮,絶道 不周 ,会食 幽都 。”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行》:“高节难久淹,朅来空復辞。” 宋 陈与义 《衡山道中》诗之三:“朅来巖谷游,却在浮云外?”

(6).何不来。朅,通“ 盍 ”。 唐 李商隐 《井泥》诗:“我欲秉钧者,朅来与我偕?” 宋 乐雷发 《乌乌歌》:“朅来相就饮斗酒,听我仰天歌乌乌!”

南宫

复姓

东风

(1) 从东方吹来的风

小楼昨夜又东风。——南唐· 李煜《虞美人》

(2) 春天的风

(3) 比喻革命的巨大力量或高涨的革命气势

东风吹向天地外,荡尽人间群魔妖。——《天安门诗八首》

吟哦

(1) 有节奏地诵读

曼声吟哦

(2) 写作诗词;推敲诗句

执卷吟哦,搜索殊苦

驴上吟哦。——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不休

不停止,不罢休。《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共苦战鬦不休,以有侯王。”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即如《大风》、《垓下》、《易水》、《秋风》,古人已臻极至,无容更赘一词,乃尚剌剌不休,用心无用之地,何其不自量也!” 浩然 《艳阳天》第二二章:“﹝ 哑吧 ﹞嘴里边‘啊吗吗,啊吗吗’地叫个不休。”

立侍

在尊长身旁站立侍奉。《礼记·乡饮酒义》:“乡饮酒之礼,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以听政役,所以明尊长也。”《三国志·魏志·典韦传》:“常昼立侍,终日,夜宿帐左右,稀归私寝。”

童仆

(1) 家中侍候主人的孩童和仆人

(2) 男仆

星点

一点儿;一星一点

没星点官架子

不尽

(1)

不完全

不尽合理

(2)

没有尽头;不完

感恩不尽

往往

(1) 每每;时常

往往而死者相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老李往往工作到深夜才睡

(2) 处处;到处

往往山出棋置。——《史记·货殖列传》

卒中往往语。——《史记·陈涉世家》

往往有得。——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纷纷

吴王之弃其军亡也,军遂溃,往往稍降太尉、梁军。——《史记·吴王濞列传》

则文学彬彬稍进,诗书往往间出。——《汉书·司马迁传》

归沐

回家洗发。《诗·小雅·采绿》:“予髮曲局,薄言归沐。”后用以指官吏休假。 唐 刘禹锡 《浙西李大夫述梦四十韵并浙东元相公酬和斐然继声》诗:“五日思归沐,三春羡众邀。” 宋 苏轼 《与子由饮清虚堂感念存没》诗:“天风淅淅飞玉沙,詔恩归沐休早衙。”

遥知

谓在远处知晓情况。 唐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宋 王安石 《梅花》诗:“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金 元好问 《汴禅师自断普照石为斫以诗见饷为和》之一:“遥知玉音在,洗耳俟研磨。”

鸱夷

(1).革囊。《战国策·燕策二》:“昔者 五子胥 説听乎 闔閭 ,故 吴王 远迹至於 郢 。 夫差 弗是也,赐之鴟夷而浮之江。”《史记·伍子胥列传》:“ 吴王 闻之大怒,乃取 子胥 尸盛以鴟夷革,浮之江中。”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取马革为鴟夷。鴟夷,榼形。”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死忠》:“你一死之后,当取汝尸盛以鴟夷之革,浮之江中。”

(2).借指 春秋 吴 伍员 。 明 高启 《行路难》诗之二:“ 鉤弋 死 云阳 , 鴟夷 弃江沙。”

(3).指盛酒器。《艺文类聚》卷七二引 汉 扬雄 《酒赋》:“鴟夷滑稽,腹如大壶,尽日盛酒,人復藉酤。” 宋 司马光 《柳溪对雪》诗:“鴟夷赊美酒,油壁繫轻车。” 清 陈维崧 《满庭芳·吾邑茶具俱出蜀山暮春泊舟山下漫赋此词》:“看鴟夷扑满,磊磊邱樊。”一本作“ 鴟彝 ”。

(4).即 鸱夷子皮 。 唐 杜牧 《杜秋娘诗》:“ 西子 下 姑苏 ,一軻逐 鴟夷 。” 冯集梧 注:“《史记·货殖传》: 范蠡 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 齐 为 鴟夷子皮 。”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词:“欲酹 鴟夷 、 西子 ,未辨当年功业,空繫五湖船。” 郁达夫 《留别》诗之二:“ 鴟夷 应笑先生拙,难买轻舟泛五湖。”参见“ 鴟夷子皮 ”。

(5).拇指。行酒令的手势。

独酌

独饮。 南朝 宋 鲍照 《园葵赋》:“独酌南轩,拥琴孤听。”《新唐书·马周传》:“ 周 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 明 刘基 《题梅屏》诗之二:“独酌梅花下,怜花与鬢同。” 清 陈梦雷 《木瘿瓢赋》:“操一瓢兮独酌,濯清泉兮汲明月。”

斋宿

在祭祀或典礼前,先一日斋戒独宿,表示虔诚。 汉 贾谊 《新书·春秋》:“斋宿而请於庙曰:‘孤实不佞,不能尊道,吾罪一。’”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大内》:“每遇大礼,车驾斋宿,及正朔朝会於此殿。”《儒林外史》第三七回:“众人都在两边书房里斋宿。”

不速

谓未受邀请而突然来临。 宋 王安石 《和耿天骘同游定林》诗:“道人深闭门,二客来不速。”《玉娇梨》第一回:“今早见风日好,恐怕错过花期,所以约了 苏老先生 ,不速而至。” 力扬 《射虎者及其家族·白银》诗:“大家正要磨亮斧头,去采伐山毛榉,却来了两位不速的尊贵的客人。”参见“ 不速之客 ”。

篇卷

指书籍。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道书之出於 黄 老 者,盖少许耳,率多后世之好事者,各以所知见而滋长,遂令篇卷至於山积。”《隋书·经籍志一》:“俗儒趋时,益为其学,篇卷第目,转加增广。”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旧唐书》志后序云:‘ 三代 之书,经 秦 殆尽。 汉武帝 、 河间王 始重儒术,於灰烬之餘,拾纂亡散,篇卷仅而復存。’”

沉迷

深深地迷惑或迷恋

外受流言,沉迷猖獗,以至于此。——丘迟《与陈伯之书》

从事

(1) 干某项事业

他已经从事贸易工作多年

(2) 处理;处置

而行之既久,是又以军法从事。——苏轼《教战守》

慎重从事

(3) 办事;办理事务

朝夕从事

(4) 官职名

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资治通鉴》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