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案偶得数语录呈簿尉

作者:虞俦 朝代:宋代

据案偶得数语录呈簿尉原文

昔年官冷欲无毡,制锦如今又不然。
老去几遭官长骂,书来却有故人怜。
敢期翠羽还池上,渐喜黄衣减目前。
欲学催科无奈拙,直须天假一农年。

诗词问答

问:据案偶得数语录呈簿尉的作者是谁?答:虞俦
问:据案偶得数语录呈簿尉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虞俦的名句有哪些?答:虞俦名句大全

虞俦据案偶得数语录呈簿尉书法欣赏

虞俦据案偶得数语录呈簿尉书法作品欣赏
据案偶得数语录呈簿尉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昔年

前几年;从前

昔年欲登未登者。——《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无毡

没有毡子。 唐 郑虔 为国学 广文馆 博士,在官贫约, 杜甫 赠诗有“坐客寒无毡”句。见《新唐书·文艺传中·郑虔》。后以“无毡”为居官清寒之典。 唐 杜甫 《戏简郑广文虔兼呈苏司业源明》诗:“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毡;赖有 苏司业 ,时时与酒钱。” 宋 苏轼 《送郑户曹》诗:“ 公业 有田常乏食, 广文 好客竟无毡。” 宋 黄庭坚 《次韵张秘校喜雪》:“学子已占秋食麦, 广文 何憾客无毡。”

制锦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子皮 欲使 尹向 为邑。 子产 曰:‘少,未知可否。’ 子皮 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 子产 曰:‘不可……子有美锦,不使人学製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製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后因以“製锦”为贤者出任县令之典。《金石萃编》卷四九引 隋 无名氏《洺州南和县澧水石桥碑》:“又有宣威将军县令 马君 ,以美誉清风,製锦斯邑。” 宋 卢炳 《满江红·送赵季行赴金坛》词:“製锦才高书善最,鸣琴化洽人欢懌。” 明 叶宪祖 《鸾鎞记·摧落》:“从教曳白自登科,饶咱製锦空延佇。”

如今

在这些日子里;现在,当今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项羽本纪》

如今咱们山村也有了自己的大学生

不然

(1)

不是这样,并非如此

其实不然

(2)

用在句子开头,表示否定对方的话

不然,事情没有那样简单

(3)

否则,表转折,不这样做就会出现相反的结果或情况

我得早点去,不然就赶不上大车了

(4)

否则

要去就别迟到,不然,就甭去了

老去

(1).谓人渐趋衰老。 唐 杜甫 《往在》诗:“归号故松柏,老去苦飘蓬。” 宋 欧阳修 《赠王介甫》诗:“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明 汪循 《老去》诗:“老去心还竞,春来花又新。”

(2).引申为老年;晚年。 沉从文 《<沉从文选集>题记》:“现在过去了二十多年,我和我的读者,都共同将近老去了。”

(3).死去。 元 房皞 《思隐》诗:“情知老去无多日,且向闲中过几年。” 明 李东阳 《柳岸垂纶》诗:“老去祗应家在此,不须盘石更垂萝。”

官长

(1) 旧时行政单位的主管官吏

(2) 旧指军官

当官长比士兵多几个子儿

有故

(1).有变故。 汉 桓宽 《盐铁论·疾贪》:“常居则匱於衣食,有故则卖畜粥业。”

(2).有旧交。《史记·项羽本纪》:“ 沛公 曰:‘君安与 项伯 有故?’ 张良 曰:‘ 秦 时与臣游, 项伯 * ,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 良 。’”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刘三杰扶陛》:“﹝ 刘三杰 ﹞与 韩氏 有故,用为太守。”

翠羽

(1).翠鸟的羽毛。古代多用作饰物。《逸周书·王会》:“正南: 甌邓 、 桂国 、 损子 、 产里 、 百濮 、 九菌 ,请令以珠璣、瑇瑁、象齿、文犀、翠羽、菌鹤、 * 为献。”《文选·曹植<七启>》:“戴金摇之熠燿,扬翠羽之双翘。” 刘良 注:“金摇,釵也;熠烁,光色也;又饰以翡翠之羽於上也。” 唐 卢照邻 《刘生》诗:“翠羽装剑鞘,黄金鏤马缨。”

(2).翠鸟。 唐 顾况 《芙蓉榭》诗:“文鱼翻乱叶,翠羽上危栏。” 宋 杨万里 《憩怀古堂》诗:“便有白鸥下,惊起翠羽飞。” 清 曹寅 《二十八日偕朴仙看梅清凉山》诗:“飞来翠羽正啁啾,冉冉斜阳坐衰草。”

(3).绿色的羽毛。 唐 罗隐 《鹦鹉》诗:“莫恨雕笼翠羽残, 江 南地暖 陇 西寒。”

(4).指鸟翼。 前蜀 韦庄 《归国谣》词:“早晚得同归去,恨无双翠羽。”

(5).比喻青葱的树叶。 唐 杨炯 《折杨柳》诗:“秋容凋翠羽,别泪损红颜。” 唐 杜甫 《行官张望补稻畦水归》诗:“芊芊烱翠羽,剡剡生银汉。” 宋 苏轼 《浣溪沙》词:“废圃寒蔬挑翠羽,小槽春酒冻真珠。”

(6).借指珍宝。《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金膏翠羽将其意,脂韦便辟导其诚。” 李周翰 注:“将其意,谓以寳币申厚意也。” 唐 高适 《饯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岭南》诗:“翠羽干平法,黄金挠直绳。”

黄衣

(1).黄色的衣服。古代帝王、道士均穿黄色衣服。唐代宦官也穿黄服。《礼记·郊特牲》:“黄衣黄冠而祭。”参见“ 黄冠 ”。《礼记·玉藻》:“﹝君子﹞狐裘,黄衣以裼之。锦衣狐裘,诸侯之服也。犬羊之裘不裼。”《论语·乡党》:“緇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 杨伯峻 注:“这三句表示衣服里外的颜色应该相称。古代穿皮衣,毛向外,因之外面一定要用罩衣,这罩衣就叫裼衣。这里的‘緇衣’、‘素衣’、‘黄衣’的衣指的正是裼衣。” 晋 王嘉 《拾遗记·后汉》:“ 刘向 於 成帝 之末,校书 天禄阁 ,专精覃思。夜有老人,着黄衣,植青藜杖,登阁而进…… 向 请问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天帝闻金卯之子有博学者,下而观焉。’” 唐 韩愈 《华山女》诗:“黄衣道士亦讲説,座下寥落如明星。” 唐 白居易 《卖炭翁》诗:“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元年》:“初, 太宗 定制,内侍省不置三品官,黄衣廪食,守门传命而已。”《宋史·太祖纪一》:“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 太祖 身。”参见“ 黄袍 ”。

(2).借指僧道或宦官。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四凶》:“ 咸通 中降圣之辰,二教论议,而黄衣屡奔。上小不懌,宣下令后辈新入内道场,有能折衝浮图者,许以自荐。”《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四年》“冬,十月,戊午,设贤良方正直言极諫、经学优深可为师法、详闲吏理达於教化等科” 元 胡三省 注:“此所谓制举也。时詔应天下诸色人中,不限前资、见任职官,黄衣草泽,并许应詔。” 明 王鏊 《震泽长语·食货》:“ 中宗 时,黄衣乃二千员,外置千员。”

(3).用以酿酒和制酱用的蒸熟的淀粉制品在发酵过程中表面所生的霉尘。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作酱法》:“《食经》‘作麦酱法’:小麦一石,渍一宿,炊。卧之,令生黄衣。”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四·黄蒸》﹝集解﹞引 苏恭 曰:“黄蒸,磨小麦粉拌水和成饼,麻叶裹,待上黄衣,取晒。”

目前

当前,现在

目前我掌握的材料

催科

催收租税。租税有科条法规,故称。 宋 郑文宝 《江南馀载》上:“ 钱氏 科敛酷惨,民欠升斗,必至徒刑。 汤悦 、 徐鉉 尝使焉,云夜半闻声若麞麂号叫,及晓问之,乃县司催科耳。”《宋史·职官志三》:“以四善、三最考守令:……狱讼无寃、催科不扰为治事之最。”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八:“而身为州县者,又往往急催科,缓抚字,瘠百姓,肥身家。”

无奈

(1) 没有别的办法

无奈反对意见太多,只得取消会议

(2) 表示“惋惜”的转折

直须

(1).应当;应。 唐 杜秋娘 《金缕衣》诗:“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宋 欧阳修 《朝中措》词:“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宋 王安石 《和王司封会同年》诗:“直须倾倒罇中酒,休惜淋浪座上衣。”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痴绝》:“﹝天下事﹞若復件件认真,争竞何已!故直须以痴趣破之。”

(2).竟至于;还要。《三国演义》第五四回:“ 孔明 变色曰:‘ 子敬 好不通理,直须待人开口!’”

天假

上天授与。 北周 庾信 《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铭》:“公之挺生,实惟天假,翠微神降,文昌星下。” 唐 高仲武 《中兴间气集·皇甫冉》:“使前贤失步,后辈却立,自非天假,何以逮斯。” 胡国梁 《广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这是天假我们党人的生路。”参见“ 天假之年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