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前辈与诸同学先后过访诗以谢之

作者:沈隐思 朝代:宋代

原文

名贤簪盍到林居,笑我无成愧不如。

岂有清风三径宅,漫劳旧雨一缄书。

珠玑满眼看题字,樽酒论心撷晚蔬。

为谢殷勤师友助,新诗刻竹映蓬庐。

诗词问答

问:《诸前辈与诸同学先后过访诗以谢之》的作者是谁?答:沈隐思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沈隐思的名句有哪些?答:沈隐思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出处:敦睦堂沈氏宗谱卷三十四

参考注释

簪盍

《易·豫》:“勿疑,朋盍簪。” 朱熹 本义:“然又当至诚不疑,则朋类合而从之矣。”后因以“簪盍”谓朋友相聚。 宋 王十朋 《蓬来阁赋》:“天高气肃,秋色平分,簪盍良朋,把酒论文。” 明 李东阳 《斋居和亨父用杜韵》之二:“旧堂簪盍地,梦醒不知年。”

林居

谓下野闲居。 唐 杜甫 《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林居看蚁穴,野食待鱼罾。”《明史·张元祯传》:“ 元禎 素有盛誉。林居久,晚乃復出。馆阁诸人悉后辈,见 元禎 言论意态,以为迂濶,多姗笑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修札》:“家父罢政林居,纵肯发书,未必有济。”

无成

没有成功;没有成就

一事无成

不如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说的

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公孙丑下》

自以为不如。——《战国策·齐策》

有清

指 清 代。有,词头。《清史稿·礼志十二》:“有 清家 法,不立储贰。” 梁启超 《新民说》十六:“有 清二 百年间民德之变迁,在 朱 学时代有伪善者,犹知行恶之为可耻也,在 汉 学时代并伪焉者而无之,则以行恶为无可耻也。”

三径

亦作“ 三逕 ”。 晋 赵岐 《三辅决录·逃名》:“ 蒋詡 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 求仲 、 羊仲 从之游。”后因以“三径”指归隐者的家园。 晋 陶潜 《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竹犹存。” 唐 蒋防 《题杜宾客新丰里幽居》诗:“退跡依三逕,辞荣继二 疏 。” 宋 苏轼 《次韵周邠》:“南迁欲举力田科,三径初成乐事多。”《花月痕》第十五回:“旁边挂着一副对联是:一帘秋影淡於月,三径花香清欲寒。”

劳旧

有功的旧臣。《旧唐书·张九龄传》:“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 唐 元稹 《郭钊等转勋制》:“粤若十有二勋,以驭亲贤,以詔劳旧,以稽秩序,以行庆赐。”

缄书

书信。 唐 杜甫 《奉汉中王手札》诗:“前后缄书报,分明饌玉恩。” 明 陈子龙 《赠孙硕肤职方》诗:“水曹自弄 秣陵 云,缄书几度加餐字。” 清 曹寅 《西轩赋送南村还京》之二:“ 南村 饶乐事,早晚报缄书。”

珠玑

(1) 宝珠;珠宝

(2) 比喻优美的诗文或词藻

又利越之犀角象齿、翡翠珠玑。——《淮南子·人间训》

满眼

(1).充满视野。 晋 陶潜 《祭程氏妹文》:“寻念平昔,触事未远,书疏犹存,遗孤满眼。” 唐 杜甫 《千秋节有感》诗之二:“ 桂江 流向北,满眼送波涛。” 清 张养重 《汀州道中》诗:“可怜满眼崎嶇路,惟有青猿伴客愁。”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母女两个从来没有去过 上海 ,一下了北火车站,满眼尽是高楼大厦,几乎遮去了半个天。”

(2).犹言一心一意。《水浒传》第八一回:“ 宋江 等满眼只望太尉来招安。若得恩相早晚於天子前题奏此事,则 梁山泊 十万之众,皆感大恩!”《警世通言·小夫人金钱赠年少》:“娘如今六十已上年纪,自从没了你爷,便满眼只看你,若是你做出事来,老身靠谁?”

(3).充满眼球。 曹禺 《雷雨》第三幕:“ 鲁贵 坐在左边一张破靠椅上,喝得醉醺醺的,满眼红丝,像个猴子,望着 侍萍 打着噎。”

题字

(1) 为留纪念而写上的字

书上有作者亲笔题字

(2) 留作纪念而写字

樽酒

(1).杯酒。《易·坎》:“樽酒簋贰,用缶。” 唐 杜甫 《客至》诗:“盘飱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2).代指酒食。 唐 罗隐 《谗书·后雪赋》:“ 梁王 咏叹斯久,撤去樽酒。 相如 竦然,再拜稽首。”

论心

(1).研究思想。《荀子·非相》:“故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

(2).谈心,倾心交谈。 晋 陆机 《演连珠》之二九:“抚臆论心,有时而谬。” 宋 王安石 《相送行》诗:“忆昔论心两绸繆,那知相送不得留。”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三六:“多君媕雅数论心,文字缘同骨肉深。”

殷勤

(1) 情意深厚

鞠养殷情

致殷勤之意。——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2) 热情周到

殷勤的服务员

(3) 勤奋

殷勤小心

(4) 礼物

日后致殷勤

师友

老师和朋友,泛指可以求教或互相切磋的人

贫乏无以远寻师友

诗刻

诗的刻本。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予在 闽 中,见其诗刻种种,无一语及其父。”

蓬庐

茅舍。泛指简陋的房屋。《淮南子·本经训》:“民之专室蓬庐,无所归宿。” 三国 魏 曹植 《愍志赋》:“去君子之清宇,归小人之蓬庐。” 晋 陶潜 《答庞参军》诗:“朝为灌园,夕偃蓬庐。”亦用作谦词。 明 张居正 《答守备太监王函斋书》:“即是惠及蓬庐,不烦惠礼,致累清德也。”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