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无梦归天台山

作者:杨亿 朝代:宋代

送张无梦归天台山原文

小隐琼台布水边,独披金诰味重玄。
晨凫化舄趋轩室,秋鹭翻涛逐楚船。
养鹤七年知善舞,种芝三秀旧成田。
飙轮不驻劳宸眷,犀管裁章与世传。

诗词问答

问:送张无梦归天台山的作者是谁?答:杨亿
问:送张无梦归天台山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杨亿的名句有哪些?答:杨亿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小隐

谓隐居山林。 晋 王康琚 《反招隐》诗:“小隐隐陵藪,大隐隐朝市。” 宋 陆游 《寓叹》诗:“小隐终非隐,休官尚是官。”

琼台

亦作“璚臺”。1.相传为 桀 纣 所建的玉台。 晋 王嘉 《拾遗记·殷汤》:“ 紂 之昏乱,欲讨诸侯,使 飞廉 恶来 诛戮贤良,取其寳器,埋於 琼臺 之下。” 晋 潘尼 《乘舆箴》:“ 辛 作 璇室 ,而 夏 兴 琼臺 。”

(2).玉饰的楼台,亦泛指华丽的楼台。 唐 杜甫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诗:“ 涪 右众山内, 金华 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臺。” 清 朱鹤龄 《游灵岩山赋》:“方 吴 之盛,香径铺棻,璚臺对整。”《镜花缘》第四七回:“远远望那山峰上面,俱是琼臺玉洞,金殿瑶池,那派清幽景象,竟是别有洞天。”

(3).山峰名。在 浙江省 天台县 天台山 西北。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 双闕 云耸以夹路, 琼臺 中天而悬居。” 宋 范仲淹 《送虎丘长老》诗:“暂向 天臺 参众真, 虎丘 风月远随身。 琼臺 肯便长栖去,无限人间未度人。” 清 戴名世 《游天台山记》:“如 桃源 为 刘 阮 遇仙处,及 琼臺 双闕 ,号为 天臺 第一景者,路东西不相值,遂未获至。”

布水

瀑布。 唐 李邕 《嵩岳寺碑》:“菱镜漾於玉池,金虬飞於布水。” 宋 苏轼 《答陈季常书》:“今日游 白水佛跡山 ,山上布水三十仞,雷辊电散,未易名状。”

金诰

指朝廷的诰命。 明 金銮 《出队子·早春宴徐王孙西园》套曲:“一簇儿綵花金誥,耀龙文宫锦袍。” 清 东亚病夫 天宝宫人 《孽海花》第二幕:“怎奈家有糟糠,不能并请金誥。”

重玄

(1).天,天空。《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重玄匪奥,九地匪沉。” 李善 注:“重玄,天也。” 唐 王勃 《游山庙序》:“俯临万仞,平视重玄。” 明 叶宪祖 《鸾鎞记·论心》:“自有漫漫浩气,直贯重玄。”

(2).指很深的哲理。语本《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晋书·隐逸传·索袭》:“味无味於慌惚之际,兼重玄於众妙之内。” 唐 李白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黄金师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谈重玄。” 王琦 注:“重玄,即《老子》‘玄之又玄’之义。” 清 方以智 《<物理小识>自序》:“推而至於不可知,转以可知者摄之,以费知隐,重玄一实,是物物神神之深几也。”

晨凫

(1).指野鸭。 汉 刘向 《说苑·奉使》:“侯嗜晨鳧,好北犬。”《文选·左思<蜀都赋>》:“晨鳧旦至,候鴈衘芦。” 刘逵 注:“晨鳧,常以晨飞也。”《南史·何尚之传》:“至於晨鳧夜鲤,不能取备屠门。”

(2).船名。《太平御览》卷七七○引 晋 周处 《风土记》:“晨鳧即青桐大舡名, 诸葛恪 所造鸭头舡也。”

轩室

指帝王的宫室。 南朝 梁 江淹 《空青赋》:“至乃翠灿轩室,葱鬱臺殿。杂蛟龙之文章,发鳞鹿之炳绚。”

翻涛

翻腾的浪涛。 唐 王维 《纳凉》诗:“偃卧盘石上,翻涛沃微躬。” 宋 范成大 《冷泉亭放水》诗:“古苔危磴著枯藜,脚底翻涛汹欲飞。”

楚船

指 楚 地江河里的船只。 宋 梅尧臣 《送少卿知宣州》诗:“ 汴水 清明下, 宣城 太守行。鸭头 吴 荡緑,燕尾 楚 船轻。” 宋 梅尧臣 《送李泰伯归建昌》诗:“得告许暂往,落莫求 楚 船。”

三秀

灵芝草的别名。灵芝一年开花三次,故又称三秀。《楚辞·九歌·山鬼》:“采三秀兮於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 王逸 注:“三秀,谓芝草也。”《尔雅翼·释草三》:“芝,瑞草,一岁三华,故《楚辞》谓之三秀。” 南朝 梁 沉约 《早发定山》诗:“春言采三秀,徘徊望九仙。” 前蜀 杜光庭 《邛州刺史张太博修金箓斋词》:“三秀呈祥,十朋表异。” 郑泽 《夏日感兴次钝根韵即以奉寄》:“愿偕采三秀,由来本同岑。”

飙轮

亦作“飊轮”。亦作“飈轮”。1.指御风而行的神车。 唐 陆龟蒙 《和<江南道中怀茅山广文南阳博士>》之一:“莫言洞府能招隐,会辗飆轮见 玉皇 。” 明 汤式 《一枝花·送车文卿归隐》套曲:“比鹤上人不驭飆轮,比山中相不登仕版,比壶内翁不炼金丹。” 明 刘基 《钧天乐》诗:“风师咆哮虎豹怒,银汉汹涌天鷄啼。飆轮撇捩三岛过,海水尽是青玻璃。”

(2).喻飞驰的舟车。 邵瑞彭 《北行杂诗》:“飈轮去去似追风,叶底轻云几处通。” 郭沫若 《宿阳泉市》诗:“飆轮迎月入 阳泉 ,灯火照明半壁天。”参见“ 飆车 ”。

宸眷

帝王的恩宠、关怀。《北史·儒林传下·刘炫》:“以此庸虚,屡动宸眷;以此卑贱,每升天府。” 唐 李白 《为赵宣城与杨右相书》:“银章朱紱,坐荣宦达,身荷宸眷,目识龙颜。” 明 宋濂 《大明故王府参军胡公神道碑铭》:“则上所以倚公者至矣,然公亦知宸眷之深而无以图报。”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六:“ 圣祖 朝, 魏蔚州 、 李安溪 诸公皆以湛深理学,渥受宸眷。”

犀管

用犀角制的毛笔管。亦借指毛笔。 唐 王勃 《七夕赋》:“握犀管,展鱼笺。” 宋 柳永 《玉蝴蝶》词:“珊瑚筵上,亲持犀管,旋迭香牋。”

世传

世代相传;祖传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