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梅)

作者:晁补之 朝代:宋代

生查子(梅)原文

青帝晓来风,偏傍梅梢紧。
未放玉肌开,已觉龙香喷。
此意比佳人,争奈非朱粉。
惟有许飞琼,风味依稀近。

诗词问答

问:生查子(梅)的作者是谁?答:晁补之
问:生查子(梅)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生查子(梅)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晁补之的名句有哪些?答:晁补之名句大全

晁补之生查子(梅)书法欣赏

晁补之生查子(梅)书法作品欣赏
生查子(梅)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青帝

(1).我国古代神话中的五天帝之一,是位于东方的司春之神,又称 苍帝 、 木帝 。《史记·封禅书》:“ 秦宣公 作 密畤 於 渭 南,祭 青帝 。” 唐 黄巢 《题菊花》诗:“他年我若为 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清 秋瑾 《愤时迭前韵》之二:“一线光明放异芽,欲同 青帝 鬭春华。”

(2).道教以为木星中有九 青帝 ,并受事于中央 青皇 。《云笈七籤》卷二五:“木星有九门,门内有九 青帝 ,其一帝輒备一门,以奉承於中央 青皇 上真大君 也。”

晓来

天亮时。 唐 杜甫 《偪侧行赠毕四曜》:“晓来急雨春风颠,睡美不闻鐘鼓传。” 宋 王安国 《清平乐》词:“ 小怜 初上琵琶,晓来思遶天涯。” 明 王守仁 《夜宿天池月下闻雷》诗之一:“晓来却问山下人,风雨三更捲茆屋。”

偏傍

(1).偏旁。 唐 皇甫湜 《答李生第二书》:“书字未识偏傍,高谈 稷 契 ;读书未知句度,下视 服 郑 。” 宋 曾巩 《读书》诗:“端忧类童稚,习书倒偏傍。”详“ 偏旁 ”。

(2).不正。指旁门左道。 北齐 颜子推 《颜氏家训·风操》:“偏傍之书,死有归杀。” 王利器 集解:“ 卢文弨 曰:‘偏傍之书,谓非正书。’案:即谓旁门左道之书。”

偏偏靠近。 宋 姚宽 《西溪丛语》下:“《南部烟花録》,文极俚俗。又载 陈后主 诗云:‘夕阳如有意,偏傍小窗明。’此乃 唐 人 方棫 诗。” 元 杨果 《洛阳怀古》诗:“山势忽从平野断,河声偏傍故宫哀。”

梅梢

梅树梢头。 宋 范成大 《坐啸斋书怀》诗:“月侵灯影吏方去,春徧梅梢官未知。” 宋 韩淲 《朝中措·梅月圆》词:“香动梅梢圆月,年年先得东风。” 清 陈维崧 《鹊踏花翻·春夜听客弹琵琶作<隋唐平话>词》:“雨滴梅梢,雪消蕙叶,入春难得今宵暇。”

玉肌

(1).白润的肌肤。 晋 葛洪 《抱朴子·擢才》:“乃有播埃尘於白珪,生疮痏於玉肌;訕疵雷同,攻伐独立。” 唐 白居易 《小岁日喜谈氏外孙女满月》诗:“桂燎熏花果,兰汤洗玉肌。”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清 汪懋麟 《回镫》诗:“浅著青罗隐玉肌, 松江 髻了入时宜。”

(2).犹言玉容。指花瓣。 宋 苏轼 《红梅》诗之一:“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宋 辛弃疾 《柳梢青·和范先之席上赋牡丹》词:“玉肌红粉温柔,更染尽,天香未休。”

龙香

(1).常绿乔木。高可达30米。木材淡黄褐色,细致,有芳香,可提炼芳香剂。也称垂柏。 宋 梅尧臣 《龙柏》诗:“花非龙香叶飞柏,独窃二美夸芳蕤。”

(2).砚名。 元 谢应芳 《赠董明府惠炭》诗:“砚池冰释龙香暖,写我朝来抱膝吟。”

(3).即龙涎香。 宋 辛弃疾 《念奴娇》词:“透户龙香,隔帘鶯语,料得肌如雪。” 郑泽 《长沙谒烈士祠》诗:“篆兹新龙香,拂彼旧蛛网。”参见“ 龙涎香 ”。

(4).御香。 元 马祖常 《送忽都达儿著作祀岳渎》诗:“日长东观著书清,絳荐龙香为帝擎。”《水浒传》第一回:“目今京师瘟疫盛行,今上天子,特遣下官齎捧御书丹詔,亲奉龙香,来请天师,要做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以禳天灾。”

佳人

(1) 貌美的女子

(2) 美好的人,指怀念的人或理想中的人

(3) 有才干的人

争奈

怎奈;无奈。 唐 顾况 《从军行》之一:“风寒欲砭肌,争奈裘袄轻?” 宋 张先 《百媚娘》词:“乐事也知存后会,争奈眼前心里?”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春光在眼前,争奈玉人不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争奈他自己不争气,终日在公馆里,同那些底下人鬼混。”

朱粉

胭脂和铅粉。妇女用的化妆品。 唐 白居易 《题令狐家木兰花》诗:“腻如玉指涂朱粉,光似金刀剪紫霞。” 宋 张先 《醉垂鞭·东池》词:“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

惟有

只有

我们都很高兴,惟有他沉着脸

许飞琼

传说中的仙女名。 西王母 之侍女。《汉武帝内传》:“﹝ 王母 ﹞又命侍女 许飞琼 鼓震灵之簧。” 唐 孟棨 《本事诗·事感》:“﹝ 许浑 ﹞赋诗云:‘晓入瑶臺露气清,坐中唯有 许飞琼 ,尘心未断俗缘在,十里下山空月明。’” 明 叶宪祖 《鸾鎞记·入道》:“仙娥貌比 许飞琼 ,嬝娜真堪掌上擎。”

风味

风格、特征与趣味、味道

风味小吃

一台地方风味的文艺晚会

依稀

含糊不清地,不明确地

依稀掩映。——清· 林觉民《与妻书》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