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和达观禅师赠别

作者:梅尧臣 朝代:宋代

依韵和达观禅师赠别原文

平生少壮日,百事牵於情。
今年辄五十,所向唯直诚。
既不慕富贵,亦不防巧倾。
宁为目前利,宁爱身后名。
文史玩朝夕,操行蹈群英。
下不以傲接,上下以意迎。
众人欣立异,此心常自平。
譬如先后花,结实秋共成。
赵壹虽空囊,郑子岂其卿。
二人贫且隐,高誉动天京。
我迹固尚贱,我道未尝轻。
力遵仁义涂,曷畏万里程。
安能苟荣禄,扰扰复营营。
近因丧已除,偶得存余生。
强欲活妻子,勉焉事徂征。
徂征江浦上,鸥鸟莫相惊。

诗词问答

问:依韵和达观禅师赠别的作者是谁?答:梅尧臣
问:依韵和达观禅师赠别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梅尧臣的名句有哪些?答:梅尧臣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平生

(1) 终身;一生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婚姻是一个人的平生大事

(2) 向来;素来

他平生是很勤俭的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清· 林觉民《与妻书》

少壮

年轻力壮;年富力强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百事

各种事务;事事。《书·舜典》“纳于百揆,百揆时叙” 孔 传:“ 舜 举八凯,使揆度百事,百事时叙,无废事业。”《史记·淮阴侯列传》:“审豪氂之小计,遗天下之大数,智诚知之,决弗敢行者,百事之祸也。”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二》:“ 吕公忌 曰:‘九日天明时,以片餻搭儿女头额。’更祝曰:‘愿儿百事俱高。’” 茅盾 《子夜》十七:“我就是百事无味,心神不安!”

今年

指现在的这一年

所向

(1).谓所指向的地方。 汉 蔡琰 《悲愤诗》:“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 唐 杜甫 《房兵曹胡马》诗:“所向无空濶,真堪託死生!”

(2).犹去向。《太平广记》卷一九四引 唐 裴铏 《传奇·聂隐娘》:“及夜,果失 隐娘 所向。”《太平广记》卷一九四引 唐 裴铏 《传奇·聂隐娘》:“ 刘 使人寻之,不知所向。”

直诚

(1).谓正直,真诚。 唐 黄滔 《御试曲直不相入赋》:“小人曲媚,或乘造次以得时;君子直诚,可仗英明而辅国。”

(2).谓真心诚意。 宋 范仲淹 《陈乞邠州状》:“伏望圣慈依臣前来面奏,罢参知政事并安抚使……臣此直诚,并守前奏。”

富贵

富裕而又有显贵的地位

公子为人…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史记·魏公子列传》

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家人读书有几?——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不防

(1)

没有料想到

冷不防

倘有不防的事如何得了

(2)

没有防备

乘其不防

目前

当前,现在

目前我掌握的材料

身后

过世之后

垂名于身后

赠谥美显,荣于身后。——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文史

(1).文书记事。《汉书·司马迁传》:“僕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汉书·东方朔传》:“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

(2).指文学、史学的著作或知识。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其文史则有 袁 殷 之曹, 孙 干 之辈。”《北史·山伟传》:“ 伟 涉猎文史, 孝明 初, 元匡 为御史中尉,以 伟 兼侍御史。” 唐 杜甫 《送李校书二十六韵》:“十五富文史,十八足宾客。” 清 孙枝蔚 《送王金铉归里》诗:“ 晋 世擅风流, 汉 贤足文史。”

(3).指诗话、文评之类的书。《新唐书·艺文志四》“丁部集录总集类”有“文史类”一目。凡所以讥评文人之得失者,如《文心雕龙》、《诗品》等,均列入该类。

朝夕

(1) 时时;日日夜夜

朝夕思慕

朝夕遣人。——《汉书·李广苏建传》

汝朝夕待母。——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史朝夕狱门外。——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2) 一朝一夕,指短时间

只争朝夕

操行

操守

不以

(1).不为,不因。《礼记·表记》:“故君子不以小言受大禄,不以大言受小禄。”《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2).不用;不靠。《孟子·离娄上》:“ 离娄 之明, 公输子 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宋 曾巩 《上欧蔡书》:“故其言无不信听,卒能成 贞观 太平,刑置不以,居 成 康 上。”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下篇:“合作完成演出,而不以自身取胜,不独立吸引注意。”

(3).无论;不管。《资治通鉴·后唐潞王清泰二年》:“或事应严密,不以其日;或异日听於閤门奏牓子,当尽屏侍臣,於便殿相待。”《元史·刑法志一》:“虽有牙符而无织成圣旨者,不以何人,并勿啟,违者处死。”

上下

(1) 高处和低处;上面和下面;职位上较高的和较低的人

上下同欲者胜。——《孙子·谋攻》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范仲淹《岳阳楼记》

(2) 辈分上较高的和较低的人

全家上下都很高兴

(3) 从上面到下面

上下打量着这位陌生人

(4) 指程度上高低、优劣

不分上下

(5) 用在数量词后,表示概数;左右

今年一亩地能有一千斤上下的收成

这位先生今年五十上下

(6) 称衙门中的差役

这般炎热,上下只得担待一步!——《水浒传》

众人

(1) 大多数人

众人都感到惊奇

(2) 大家

众人竭力。——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一般人,普通人

今之众人。——唐· 韩愈《师说》

为众人师。——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众人待其身。——唐· 韩愈《原毁》

众人皆以奢靡。——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泯然众人。——宋· 王安石《伤仲永》

立异

(1).犹言背离。《南史·崔慧景传》:“ 崔护军 威名既重,乃诚可见。既已脣齿,忽中道立异。”《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元年》:“若不早定大业,脱有一人立异,即损威德。”

(2).持不同的态度或看法。 宋 王安石 《上五事札子》:“ 管仲 用之 齐 , 子产 用之 郑 , 商君 用之 秦 , 仲长统 言之 汉 ,而非今日之立异也。”

譬如

(1) 举个例子,打个比方;例如

(2) 比如,好比

天下之势譬如一身。——宋· 苏轼《教战守策》

先后

(1) 先和后;早和晚

人来的不少,但总要分个先后

(2) 前后相继;陆续地;接连地

她先后去了美国、英国和德国求学

结实

(1)

(2) 强健

张胖子长得很结实

(3) 牢固

结实的靴子保护着他们的脚

空囊

(1).无钱的口袋。 唐 贾岛 《下第》诗:“下第只空囊,如何住帝乡。” 唐 刘驾 《送友下第游雁门》诗:“况復挈空囊,求人悲路岐。”

(2).谓倾尽钱财。 清 周亮工 《云门赋》之三:“热泪还家酒,空囊北上书。”

岂其

(1).犹何必。《诗·陈风·衡门》:“岂其食鱼,必河之魴。岂其取妻,必 齐 之 姜 。” 郑玄 笺:“此言何必河之魴然后可食,取其口美而已;何必大国之女然后可妻,亦取贞顺而已。”《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序》:“ 谷口 郑子真 不詘其志,耕於巖石之下,名震於京师,岂其卿?岂其卿?” 清 李调元 《勦说·岂其卿》:“岂其卿者,犹云何必卿也。”

(2).犹难道。《左传·昭公三年》:“ 肸 又无子。公室无度,幸而得死,岂其获祀?” 杜预 注:“言必不得祀。”《楚辞·离骚》:“岂其有他故兮,莫好脩之害也!”

高誉

(1).高度赞扬。《晏子春秋·谏下五》:“入则切磋其君之不善,出则高誉其君之德义。”

(2).高的声誉。《晋书·文苑传·左思》:“ 安定 皇甫謐 有高誉, 思 造而示之。 謐 称善,为其赋序。” 晋 葛洪 《抱朴子·擢才》:“是以高誉美行,抑而不扬,虚构之谤,先形生影。”

天京

(1).谓京都。 唐 李白 《自梁园至敬亭山见会公谈陵阳山水兼期同游》诗:“粲粲 吴 与 史 ,衣冠耀天京。” 宋 梅尧臣 《依韵和达观禅师赠别》:“ 赵壹 虽空囊, 郑子 岂其卿;二人贫且隐,高誉动天京。”

(2). 太平天囯 定都 南京 ,改 南京 为 天京 。

未尝

(1) ——加在否定词前面,构成双重否定;不是

这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

(2) 不曾

终夜未尝合眼

未尝不叹息。——诸葛亮《出师表》

所未尝行。——《资治通鉴·唐纪》

未尝识书具。——宋· 王安石《伤仲永》

未尝有言。——明· 刘基《卖柑者言》

仁义

(1) 宽厚正直

故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韩非子·五蠹》

仁义之举

(2) 〈方〉∶性情温顺,通达事理

万里

万里(1916- )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山东东平人。1936年加入中国 * 。曾任冀鲁豫地委书记、南京市军管会经济部部长。建国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城市建设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北京市副市长、铁道部部长、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荣禄

谓功名利禄。《列子·杨朱》:“欲以説辞乱我之心,荣禄喜我之意,不亦鄙而可怜哉?” 汉 刘向 《列女传·邹孟轲母》:“君子称身就位,不为苟得而受赏,不贪荣禄。” 宋 王安石 《乞改三经义札子》:“幸蒙大恩,休息田里,坐窃荣禄,免於事累。” 清 方文 《偕槁木师至沉崑铜庄》诗之三:“世态争荣禄,吾徒甘寂寥。”

扰扰

形容纷乱的样子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唐· 杜牧《阿房宫赋》

营营

(1) 象声词

营营青蝇

(2) 奔走钻营

毕生营营,追求名利

(3) 常含贬义

近因

直接起作用的原因

余生

(1) 指人的晚年

(2) 幸存的生命

劫后余生

妻子

(1) 男子的正式配偶

(2) 妻子和儿女。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却看妻子愁何在。——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

徂征

(1).前往征讨;出征。《书·大禹谟》:“惟时 有苗 弗率,汝徂征。” 宋 陆游 《睡起已亭午终日凉甚有赋》诗:“颇闻王旅徂征近, 敷水 条山 兴已狂。”《金史·完颜匡传》:“徂征 三秦 ,震惊来附。”《清史稿·礼志九》:“ 乾隆 十四年,定命将仪三……徂征仪二。”

(2).谓远行。《文选·陆机<于承明作与士龙>诗》:“牵世婴时网,驾言远徂征。” 吕延济 注:“驾言,谓驾车马出游也。徂,往;征,行也。” 唐 李嘉祐 《送从侄端之东都》诗:“故关逢落叶,寒日逐徂征。” 宋 梅尧臣 《送周寺丞宰新郑》诗:“仲冬吉徂征,晓月在环玦。”

(3).奔流;流逝。 汉 应瑒 《灵河赋》:“汾澒涌而腾騖兮,恒亹亹而徂征。” 明 刘基 《感怀》诗之二八:“沉思空幽寂,岁月已徂征。”

江浦

(1).江滨。《吕氏春秋·本味》:“ 江 浦之橘, 云梦 之柚。” 高诱 注:“浦,滨也。” 唐 岑参 《题金城临河驿楼》诗:“忽如 江 浦上,忆作捕鱼郎。” 唐 张说 《晦日》诗:“晦日嫌春浅,江浦看湔衣。”

(2).泛指江河。 北周 庾信 《谢赵王示新诗启》:“藏之山巖,可使云雾鬱起;济之江浦,必当蛟龙绕船。” 唐 杜甫 《鸥》诗:“江浦寒鸥戏,无他亦自饶。” 明 高启 《虎邱行次朱赏静见寄韵》:“秋风今朝动江浦,掛席正是当年期。”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