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乐章三十首其二十七第二

作者:杨亿 朝代:宋代

原文

偃伯灵台,功成作乐。
以昭德容,以清戎索。
万邦会同,群慝箫勺。
尽善尽美,侔彼韶箾。

诗词问答

问:《太常乐章三十首其二十七第二》的作者是谁?答:杨亿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杨亿的名句有哪些?答:杨亿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偃伯

亦作“ 偃霸 ”。指休战。《后汉书·马融传》:“臣闻昔命师於鞬櫜,偃伯於 灵臺 ,或人嘉而称焉。” 李贤 注:“偃,休也。伯,谓师节也。”《周书·武帝纪下》:“方当偃伯 灵臺 ,休牛 桃塞 ,无疆之庆,非独在余。” 南朝 陈 徐陵 《报尹义尚书》:“方当偃霸於 灵臺 ,韜戈於武库。” 唐 上官仪 《奉和过旧宅应制》:“偃伯歌玄化,扈蹕颂王游。” 清 姚鼐 《送朱子颍知泰安府》诗:“扫定蛛蝥将偃伯,登封鶼鰈欲来王。”

灵台

(1) 指心;心灵

不可内于灵台。——《庄子·庚桑楚》

(2) 放灵柩或死者遗像、骨灰盒的台

灵台左右排列着花圈

作乐

奏乐

昭德

(1).明德;美德。《国语·郑语》:“唯 荆 实有昭德,若 周 衰,其必兴矣。” 汉 刘向 《说苑·善说》:“天有昭德,宝鼎自至。”

(2).宣扬美德。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序:“鏤山岳,雕篆素,昭德垂勋,可谓多矣。”《清史稿·郑献亲王济尔哈朗传》:“抑有请者,垂謨昭德,莫先於史。”

(3). 汉 代雅舞名。 汉 文庙 奏《昭德》、《文始》、《四时》、《五行》之舞。见《汉书·礼乐志》。又 五代 后晋 天福 五年,诏有司复修正至朝会二舞之制,以文舞为《昭德》之舞,武舞为《成功》之舞。见《乐府诗集·舞曲歌辞一·晋昭德成功舞歌》引《唐馀录》。

戎索

戎 人之法。《左传·定公四年》:“启以 夏 政,疆以戎索。” 杜预 注:“ 大原 近戎而寒,不与中国同,故自以 戎 法。”后以泛指法令。 唐 元稹 《织妇词》:“早徵非是官家恶,去岁官家事戎索。” 清 钱谦益 《聊且园记》:“今之苟然者多矣,苟然於庙堂而国论坏,苟然於疆园而戎索坏。”

万邦

(1).所有诸侯封国。后引申为天下,全国。《书·尧典》:“协和万邦,黎民於变时雍。”《诗·大雅·文王》:“仪刑 文王 ,万邦作孚。” 郑玄 笺:“仪法 文王 之事,则天下咸信而顺之。” 三国 魏 曹植 《上责躬应诏诗表》:“君临万邦,万邦既化。” 唐 白居易 《贺雨》诗:“遂下罪己詔,殷勤告万邦。” 明 张居正 《恭励圣学诗》:“元后辅万邦,绥猷良不易。” 刘师培 《古书疑义举例补·虚数不可实指之例》:“古代邦国狭小, 虞 夏 之交,计有万国,而后世遂有万邦之语。”

(2).泛指众多的国家。 郭沫若 《新华颂·毛 * 的旗帜迎风飘扬》:“我们反抗侵略,睦邻万邦,要保卫世界和平,必须有力量。”

会同

会合共同

如会同。——《论语·先进》

宗庙会同。

箫勺

古乐名。《箫》, 舜 乐;《勺》, 周 乐。亦谓以《簫》《勺》之乐进行教化。《汉书·礼乐志》:“行乐交逆,《簫》《勺》羣慝。” 颜师古 注:“ 晋灼 曰:‘《簫》, 舜 乐也。《勺》, 周 乐也。言以乐征伐也。’言制定新乐,教化流行,则逆乱之徒尽交欢也。慝,恶也。” 唐 李德裕 《谢恩不许让官表状》:“况今四表无事,六气斯和,《簫》《勺》可致於太平,文轨尽同於元化。” 宋 王安石 《上集贤相公启》:“坯冶一陶,辅成於醇化,《簫》《勺》羣慝,躋格於太宁。” 宋 范成大 《太上皇帝灵驾发引挽歌词》:“《簫》《勺》妖氛静,甄陶叶气还。”

尽善尽美

形容事物非常完美

任何事物一开始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

韶箾

舜 乐名。《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见舞《韶箾》者。” 杜预 注:“ 舜 乐。” 孔颖达 疏:“ 杜 不解‘箾’义,‘箾’即‘簫’也。《尚书》曰:‘《簫韶》九成,凤皇来仪。’此云《韶箾》,即彼《簫韶》是也。 孔安国 云:言簫,见细器之备也。盖《韶》乐兼簫为名,簫字或上或下耳。” 汉 马融 《长笛赋》:“上拟法於《韶箾》、《南籥》。”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