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从天上来

作者:姬翼 朝代:元代

春从天上来原文

枯木寒灰。
寄野墅茅堂,冷淡林隈。
地偏人静,月朗风清,窗户绝点尘埃。
有自然消息,银霞璨、珠玉琼瑰。
信悠哉。
看龙蟠金鼎,凤舞丹台。
举世利名心醉,更谁仗鹏程,密网冲开。
此言还信,倜傥男儿,休更撒手空回。
认空生虚幻,成何济、枉玷仙材。
早归来。
赴蟠桃高会,谈笑蓬

诗词问答

问:春从天上来的作者是谁?答:姬翼
问:春从天上来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春从天上来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姬翼的名句有哪些?答:姬翼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枯木

(1).老树;枯树。《管子·度地》:“伐枯木而去之,则夏旱至矣。”《汉书·五行志中之下》:“枯木復生,人君亡子。” 南朝 梁 范缜 《神灭论》:“如因荣木变为枯木,枯木之质,寧是荣木之体!” 唐 卢照邻 《行路难》诗:“君不见 长安 城北 渭 桥边,枯木横槎卧古田。”《新唐书·五行志一》:“ 武德 四年, 亳州 老子祠 枯树復生枝叶……占曰:‘枯木復生,权臣执政。’”

(2).比喻颓丧之心或老朽之人。 北周 庾信 《小园赋》:“心则 歷陵 枯木,髮则 睢阳 乱丝。” 宋 范成大 《与时叙现老纳凉池上》诗:“笑我两枯木,独与三冬期。”

(3).指刑具。 唐 高彦休 《唐阙史·秦中子得先人书》:“富室少年列状始末,诉於县官,詰问伏罪,遂寘枯木。” 宋 陶穀 《清异录·肉雷》:“ 来绍 ,乃 唐 酷吏 俊臣 之裔,天禀鷙忍……每肆枯木之威,则百囚俱断,轰响震动一邑,时呼肉雷。”

(4).指神主;棺材。 宋 孔平仲 《续世说·直谏》:“今兵士之徒无罪,乃驱之行阵之间,委之锋鏑之下,使肝脑涂地,魂魄无归,令其老父、孤儿、寡妻、慈母望轊车而掩泣,抱枯木以摧心。” 宋 黄庭坚 《母安康郡太君祭亡女陈氏十娘文》:“惟女面目,永隔枯木。呜呼昊天,忍此荼毒。”

寒灰

(1).犹死灰。物质完全燃烧后留剩的灰烬。《三国志·魏志·刘廙传》:“扬汤止沸,使不燋烂,起烟於寒灰之上,生华於已枯之木。” 金 元好问 《甲午除夜》诗:“暗中人事忽推迁,坐守寒灰望復燃。” 柯灵 《<阿英散文选>序》:“这笑容使我想到一盆雪白的寒灰,煨着晕红的烬余的炭火,用它最后的生命在向人输温送暖。”

(2).比喻不生欲望之心或对人生已无任何追求的心情。 五代 齐己 《答无愿上人书》诗:“ 郑生 驱蹇 峴山 迴,传得 安公 好信来。千里阻修俱老骨,八行重叠慰寒灰。” 宋 陆游 《余年四十六入峡忽复二十三年感怀赋长句》:“已把痴顽敌忧患,不劳团扇念寒灰。” 明 唐顺之 《与尚仰山巡按书》:“况今縗絰纔终,哀魂未返,兼之年过五十,老丑尽见,寒灰槁木,久甘不齿於人羣;束带整冠,岂宜再尘於仕路。”

(3).指尸体或棺椁年久朽烂化成的泥土。 唐 李白 《古风》之三:“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八:“昔时 闽 越 王,宫闕列高臺。今日重泉下,玉槨化寒灰。”

(4).谦辞。谓己无用。 唐中宗 陆景初 等《十月诞辰内殿宴群臣效柏梁体联句》:“帝歌难续仰昭回,微臣捧日变寒灰。” 唐 杨汝士 《和段相公夏登张仪楼》:“远山标宿雪,末席本寒灰。陪赏今为忝,临欢敢诉杯。”

(5).指葭灰。古人烧苇膜成灰。分置十二律管中,放密室内,以占节候。某一节候至,相应律管中的葭灰即自行飞出。 唐 元稹 《春六十韵》:“节应寒灰下,春生返照中。未能消积雪,已渐少回风。”

野墅

村舍;田庐。 唐 元稹 《生春》诗之七:“何处生春早?春生野墅中。”

茅堂

亦作“茆堂”。1.草盖的屋舍。语出 汉 韦孟 《在邹诗》:“爰戾于 邹 ,鬋茅作堂。” 唐 杜甫 《郑驸马宅宴洞中》诗:“误疑茅堂过江麓,已入风磴霾云端。”《红楼梦》第十七回:“引众人步入茆堂,里面纸窗木榻,富贵气象一洗皆尽。” 清 黄景仁 《对月》诗:“键户谢人事,茅堂夜色虚。”

(2).堂名;里名。《宋书·袁粲传》:“上於 华林园 茅堂 讲《周易》, 粲 为执经。” 南朝 宋 谢庄 《自浔阳至都集道里名为诗》:“观道 雷池 侧,访德 茅堂 阴。”

冷淡

(1) 不热情

他受到十分冷淡的接待

(2) 不热闹

在小教堂里他看起来好像最冷淡,但已被深深地感动了

林隈

林木曲深之处。 南朝 梁简文帝 《玄圃寒夕》诗:“曛烟生涧曲,暗色起林隈。” 清 唐孙华 《与伯兄同访双凤旧居有感》诗之一:“ 刘家桥 畔认林隈,环堵依然锁碧苔。”

偏人

(1).才行特出的人。 汉 潘勗 《玄达赋》:“匪偏人之自韙,诉诸衷于来哲。”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刘桢》诗序:“卓犖偏人,而文最有气。”

(2).见闻孤陋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仁明》:“皆大明之所为,非偏人之所能辩也。”

月朗风清

月光明朗,微风清爽。形容宁静美好的月夜。

窗户

(1) 窗和门

(2) ( chuānghu)

(3) 房屋墙上通气透光的装置

尘埃

(1) 飞扬的尘土

尘埃传播病菌

(2) ;比喻污浊的东西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唐· 杜甫《兵车行》

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蒙世俗之尘埃。

自然

(1) 宇宙万物;宇宙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总和,即整个物质世界,自然界

改造自然

自然之理也。——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择于自然。——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近于自然。——蔡元培《图画》

(2)

(3) 属于或关于自然界的、存在于或产生于自然界的、非人为的

自然现象

自然之验。——《史记·货殖列传》

(4) 不勉强,不拘束,不呆板

他的动作很自然

复得返自然。(指无拘无束的田园生活)。——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自然蛾眉。——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不经人力干预而自由发展

听其自然

(6) 当然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鲁迅《朝花夕拾》

消息

(1) 情况报道

消息灵通人士

(2) 音信

杳无消息

珠玉

(1) 珠和玉;泛指珠宝

(2) 比喻妙语或美好的诗文

(3) 比喻丰姿俊秀的人;亦喻俊杰,英才

琼瑰

(1).次于玉的美石。《诗·秦风·渭阳》:“何以赠之,琼瑰玉佩。” 毛 传:“琼瑰,石而次玉。”

(2).泛指珠玉。《左传·成公十七年》:“初, 声伯 梦涉 洹 ,或与己琼瑰食之。” 杜预 注:“琼,玉;瑰,珠也。”《晋书·庾亮传论》:“古者右贤左戚,用杜溺私之路……是以厚赠琼瑰,罕升津要。” 宋 欧阳修 《和刘原父澄心纸》:“ 子美 生穷死愈贵,残章断稿如琼瑰。”

(3).喻美好的诗文。 唐 罗隐 《县斋秋晚酬友人见寄》诗:“中和节后捧琼瑰,坐读行吟数月来。” 宋 辛弃疾 《西江月·和李兼济提举》词:“琼瑰千字已盈怀,消得津头一醉。” 元 耶律楚材 《和南质张学士见赠》之一:“和我新诗使予起,却得琼瑰酬木李。”

(4).喻珍贵的赠物。 宋 宋祁 《送梵上人归天台》诗:“嗟予投报乏琼瑰,目睇金园剩九回。”

龙蟠

龙蟠里,在现在南京市清凉山下

金鼎

(1).黄金炊具。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金鼎玉杯,银樽珠襦之宝,皆以送女。”

(2).为鼎类炊具的美称。 宋 陈师道 《满庭芳·咏茶》词:“华堂静,松风竹雪,金鼎沸湲潺。”

(3).特指道士炼丹之鼎炉。 南朝 宋 鲍照 《代淮南王》诗:“琉璃作盌牙作盘,金鼎玉匕合神丹。” 唐 聂夷中 《访嵩阳道士不遇》诗:“先生五岳游,文焰灭金鼎。” 唐 吕岩 《渔父·神异》词:“金鼎内,迴朦朧。换骨添筋处处通。”

(4).借指炼丹或炼丹之术。 唐 李白 《避地司空原言怀》诗:“倾家事金鼎,年貌可长新。” 明 陆采 《明珠记·访侠》:“愿弃了升斗微官,早学那刀圭金鼎。”

(5).指九鼎。古代传说 夏 铸九鼎,奉为传国之宝。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 夏 铸九牧之金鼎, 周 勒 肃慎 之楛矢。”《北齐书·文苑传·颜之推》:“旄头翫其金鼎,典午失其珠囊。”后亦用以喻指国家宰辅大臣。 宋 曾巩 《送沉谏议》诗:“金鼎盐梅须大用,九霄应已梦仪刑。” 元 李献卿 《刘寓叔先生挽诗》:“便调金鼎佐无为,凤池坐数 汾阳 考。”

(6).鼎形的金香炉。《红楼梦》第七六回:“香篆销金鼎,脂冰腻玉盆。”

丹台

(1).道教指神仙的居处。《艺文类聚》卷七八引《真人周君传》:“子名在丹臺玉室之中,何忧不仙?” 唐 白居易 《酬赵秀才赠新登科诸先辈》诗:“君看名在丹臺者,尽是人间修道人。” 元 无名氏 《翫江亭》第一折:“贫道德传於世,天上天下,三界十方,登仙得道,名记丹臺,方得成道。”

(2).指 吕洞宾 炼丹台。在今 杭州 北高峰 南。 清 梁章鉅 《浪迹丛谈·西湖纪游诗》:“更矜腰脚健,直躡 丹臺 巔。”

(3).《史记·货殖列传》载, 秦 时,蜀寡妇 清 守先人丹砂矿穴,擅其利而显富, 秦始皇 许为贞妇而客遇之,为筑 女怀清台 。后以“丹台”为寡妇而富有资产的典故。 唐 陈子昂 《唐故袁州参军李府君妻清河张氏墓志铭》:“夫人狥 黔娄 之贞,闕丹臺之产。孀居永日,蓬首终年。”

(4).红色的楼台。 唐 沉佺期 《和元舍人万顷临池玩月戏为新体》诗:“春风摇碧树,秋雾卷丹臺。”

(5).指古代帝王为功臣绘制画象的台阁。 汉 有 云台 , 唐 有 凌烟阁 。《封神演义》第七九回:“青史标名真义士,丹臺像列是纯良。”

举世

整个人世;全世界

举世闻名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利名

名利。 宋 孙光宪 《浣溪沙》词:“满眼利名浑信运,一生狂荡恐难休。” 金 韩玉 《感皇恩》词:“尘世利名,於身何有?老去生涯殢樽酒。”《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及至后边风云际会,超出泥涂,终日在仕宦途中、冠裳里面驰逐富贵,奔驱利名。”

心醉

心里陶醉

鹏程

鹏鸟的飞程,比喻远大的前程

密网

汉 桓宽 《盐铁论·刑德》:“昔 秦 法繁於秋荼,而网密於凝脂。”后因以“密网”比喻繁苛的法令。《世说新语·政事》“ 贾充 初定律令” 刘孝标 注引《晋诸公赞》:“ 充 有才识,明达治体,加善刑法,由此与散骑常侍 裴楷 共定科令,蠲除密网,以为《晋律》。”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伤秋荼之密网,惻夏日之严威。”《晋书·刘颂传》:“下吏纵姦,惧所司之不举,则谨密网以罗微罪。”

倜傥

(1) 洒脱;不拘束

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司马迁《报任安书》

(2) 非常,特别

诸仁者于此见得倜傥分明。——《五灯会元》

男儿

(1) 男子汉

男儿有泪不轻弹

(2) 指丈夫

撒手

(1) 放开手

他从梯子上撒手跳下来

(2) 放弃

撒手不管

空生

须菩提 的别称。 释迦牟尼 十大弟子之一,善解真空之义。 宋 陈师道 《送法宝禅师》诗:“初闻 饮光 笑,復作 空生 瘦。”

虚幻

空幻;不真实

充满虚幻的希望

虚幻境界

仙材

非凡的资质。 宋 柳永 《洞仙歌》词:“恣雅态,明眸回美盼,同心綰。算国艳仙材,翻恨相逢晚。”

归来

返回原来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唐· 杜甫《兵车行》

蟠桃

(1).神话中的仙桃。据《论衡·订鬼》引《山海经》:“沧海之中,有 度朔之山 ,上有大桃木,其蟠屈三千里。”又据《太平广记》卷三引《汉武内传》载:七月七日, 西王母 降,以仙桃四颗与帝。帝食辄收其核, 王母 问帝,帝曰:“欲种之。” 王母 曰:“此桃三千年一生实,中夏地薄,种之不生。”帝乃止。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为时传之寿》词:“蟠桃未熟,千岁容与且人间。” 清 黄遵宪 《车驾驻开封府》诗:“诸侯香草方毡幕, 西母 蟠桃又綺筵。”

(2).桃的一种。果形扁圆,味甘美,汁不多。 宋 毛滂 《清平乐》词:“欲助我公寿骨,蟠桃等见开花。”

(3).传说中的山名。 唐 柳宗元 《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披山穷木禾,驾海逾 蟠桃 。”参见“ 蟠木 ”。

(4).见“ 蟠桃胜会 ”。

高会

(1).盛大宴会。《战国策·秦策三》:“於是使 唐雎 载音乐,予之五千金,居 武安 ,高会相与饮。” 鲍彪 注:“《高纪》注,大会也。”《新五代史·杂传八·王晏球》:“悉以俸禄所入具牛酒,日与诸将高会。” 徐珂 《清稗类钞·狱讼·岳锺琪被冤》:“已率众避寒山谷间,日置酒高会为乐。”

(2).泛指大规模地聚会。 晋 左思 《吴都赋》:“昔者 夏后氏 朝羣臣於兹土,而执玉帛者以万国,盖亦先王之所高会,而四方之所轨则。”《新唐书·王忠嗣传》:“ 天宝 元年,北讨 奚奴皆 ,战 桑乾河 ,三遇三克,耀武漠北,高会而还。”

(3).称与人会面的客气话。 宋 范仲淹 《答赵元昊书》:“某与大王虽未尝高会,嚮者同事朝廷。”

谈笑

说笑;又说又笑

谈笑有鸿儒。——唐· 刘禹锡《陋室铭》

谈笑间。——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