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先生庙

作者:晁公溯 朝代:宋代

题先生庙原文

天地收霸气,丘原余閟宫。
野人相指示,旁有若堂封。
当时大耳儿,甚似隆准公。
夫岂忘故都,崎岖巴蜀中。
划然成三分,正尔阨两雄。
武侯抱遗恨,秦陇竟莫通。
独怜晋昌明,千载时始逢。
坐看五胡乱,萧条河洛空。

诗词问答

问:题先生庙的作者是谁?答:晁公溯
问:题先生庙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晁公溯的名句有哪些?答:晁公溯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霸气

(1).霸王气象。指王气,国运。 唐 王勃 《江宁吴少府宅饯宴序》:“霸气尽而江山空,皇风清而市朝改。” 宋 王安石 《次韵舍弟赏心亭即事》之二:“霸气消磨不復存,旧朝臺殿秪空村。” 清 陈维崧 《念奴娇·邺中怀古》词:“转眼寒烟縈战垒,耿耿还留霸气。”

(2).勇武雄伟之气。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八:“ 东坡 词全是王道, 稼轩 词则兼有霸气,然犹不悖於王也。”

(3).强悍的气势,刚毅之气。 清 许承钦 《钱塘江观潮》诗:“霸气至今消不尽,素车白马驾虹蜺。” 廖仲恺 《临江仙·题柳亚子江楼秋思图》词:“却怜景物萧森,烽烟寂处漫登临。 吴 山 楚 水,霸气易消沉。”

(4).强横霸道的气焰。 夏衍 《忆阿英同志》:“他没有当时有些左翼青年那股霸气,所以不久就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赵树理 《邪不压正》:“二姨问:‘ 刘锡元 如今还是那么霸气?’ 聚财 说:‘不是那么霸气,就能硬逼住咱闺女许给人家?’”

丘原

(1).山丘与平原。 南朝 宋 孝武帝 《登作乐山》诗:“遂登千寻首,表里望丘原。”

(2).指乡土。 明 无名氏 《飞丸记·芸窗望遇》:“第一来恋丘原渺渺瞻云。第二来身萍梗随风奔。”

閟宫

神庙。《诗·鲁颂·閟宫》:“閟宫有侐,实实枚枚。” 毛 传:“閟,闭也。先妣 姜嫄 之庙在 周 ,常闭而无事, 孟仲子 曰:是禖宫也。” 郑玄 笺:“閟,神也。 姜嫄 神所依,故庙曰神宫。” 唐 李德裕 《题冠盖里》诗:“偶来 冠盖里 ,媿是旧三公,自喜无兵术,轻裘上閟宫。”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古民神思,接天然之閟宫,冥契万有,与之灵会,道其能道,爰为诗歌。”

野人

(1) 田野之民,农人

试问野人家。——宋· 苏轼《浣溪沙》词

(2) 质朴的人,无爵位的平民

(3) 粗野的人

(4) 流浪汉

(5) 未开化的人,生活在原始状态或属于原始社会的人

指示

(1) 指明,显示

璧有瑕,请指示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指示灯

(2) 上对下指导、命令

(3) 上对下指导、命令的内容

有若

如同,好像。《东观汉记·和熹邓皇后传》:“﹝后﹞尝梦捫天体,荡荡正青滑,有若钟乳。”《秦併六国平话》卷中:“ 秦皇 二十四年七月中旬五日, 始皇 登殿排班……人民快乐,岁序三登,有若 禹 汤 圣世,欢逢 尧 舜 明君。” 严复 《救亡决论》:“甚且生今反古,则古昔而称先王,有若古之治断非后世之治所可及者,而不知其非事实也。”

堂封

(1).宰相的封邑。《新唐书·源乾曜传》:“时议者言:‘国执政所以同休戚,不崇异无以责功。’帝乃詔中书门下共食实户三百,堂封自此始。” 宋 王溥 《五代会要·中书门下》:“ 梁 开平 五年二月敕:‘食人之食者忧人之事,况丞相尊位,参决大政,而堂封未给,且无餐钱,朕甚愧之。’”

(2).坟墓。语出《礼记·檀弓上》:“吾见封之若堂者矣。” 郑玄 注:“封,筑土为垄。堂,形四方而高。”此 子夏 述 孔子 论墓葬之言。故后以“堂封”指称坟墓。 唐 柳宗元 《同刘二十八哭吕衡州兼寄江陵李元二侍御》诗:“三亩空留悬磬室, 九原 犹寄若堂封。” 明 章懋 《陕西副使静虚潘公墓志铭》:“查山鬱鬱,堂封纍纍。公归於此,百世是思。” 明 李东阳 《息庵》诗:“扫开苍翠凿孱颜,自作堂封更堵环。颇似 王樵 为茧室,不劳 齐景 泣 牛山 。”参见“ 堂斧 ”。

当时

就在那个时刻;马上

当时就签约雇用你

大耳儿

指 刘备 。 备 耳大,能自顾见之,故称。见《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后汉书·吕布传》:“﹝ 曹操 ﹞乃命缓 布 缚。 刘备 曰:‘不可,明公不见 吕布 事 丁建阳 、 董太师 乎?’ 操 頷之。 布 目 备 曰:‘大耳儿最叵信!’” 明 陈刚中 《白门》诗:“ 布 死城南未足悲, 老瞒 可是算无遗,不知别有三分者,只在当时大耳儿。”亦称“ 大耳翁 ”。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刘先主志》:“公曰:‘大耳翁未之觉也。’”

隆准公

汉高祖 刘邦 的别称。 南朝 齐 吴迈远 《长别离》诗:“ 楚 有扛鼎士,出门不得归。正为 隆準公 ,仗剑入紫微。” 宋 夏溥 《鸿门歌》:“君看 项王 重瞳 舜 重瞳,天命乃在 隆準公 。”《三国演义》第三七回:“ 高阳 酒徒起草中,长揖 芒碭 隆準公 。”参见“ 隆準 ”。

故都

以前的国都

国无人莫我知兮,不何怀乎故都。——《楚辞·屈原·离骚》

崎岖

山路不平

崎岖而经丘。——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崎岖坎坷

蜀中

蜀 ,古国名,为 秦 所灭。有今 四川 省中部地。因泛称 蜀 地为“蜀中”。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刘先主志》:“ 建安 十九年, 先主 克 蜀 。 蜀 中丰富,盛乐置酒大会,饗食三军。”《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修 又问曰:‘ 蜀 中人物如何?’ 松 曰:‘……九流三教,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者,不可尽记,岂能尽数。’” 清 袁枚 《随园随笔·蜀无眉山》:“ 卭州 牧 杨宏庆 云:‘人称三 苏 为 眉山 苏氏 ,考之 蜀 中志书,无所谓‘眉山’者。’”

划然

(1).象声形容词。 唐 谷神子 《博异志·阴隐客》:“至一大门……门有数人俯伏而候。门人示金印、读玉简,划然开门。” 宋 苏轼 《后赤壁赋》:“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竹青》:“无何, 竹青 出,命众手为缓结,觉羽毛划然尽脱。”

(2).忽然;突然。 唐 韩愈 《听颖师弹琴》诗:“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叶圣陶 《城中·病夫》:“站长嘴里的叫笛蘧……一响,繁杂的喧声便划然而息,整个车站让异样的沉默笼罩着。”

(3).界限分明貌。 清 王夫之 《尚书引义·说命中》:“ 宋 诸先儒欲拆 陆 、 杨 ‘知行合一’、‘知不先,行不后’之説,而曰‘知先行后’,立一划然之次序。” 姚华 《论文后编》:“由此以言,则纪必务其大,记不厌其细,二者之界,划然可识。”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 春秋 和 战国 是划然不同的两个时代。”

(4).犹豁然。开朗貌。 明 王思任 《徐霞客传》:“与之论山经、辨水脉,搜讨形胜,则划然心开。”

三分

(1).谓一分为三。《左传·襄公十一年》:“三分公室,而各有其一。”《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今天下三分, 益州 罢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清 唐孙华 《涿州怀古》诗:“三分 巴蜀 功成后,魂魄犹应恋故都。”

(2).指 三国 史话。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京瓦伎艺》:“ 霍四究 説《三分》, 尹常 卖《五代史》。”

(3).十分之三。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牛小姐盘夫》:“到如今,骨自道且説三分话,不肯全抛一片心。” 茅盾 《子夜》十七:“他们是不肯随便放过的,况又有三分酒遮了脸。”

十份中的三份。《诗·召南·摽有梅》“其实七兮” 唐 孔颖达 疏:“此梅虽落,其实十分之中尚七未落,已三分落矣。”

两雄

(1).两个强有力者。《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且两雄不俱立, 楚 汉 久相持不决,百姓骚动,海内摇荡,农夫释耒,工女下机,天下之心未有所定也。”《汉书·南粤传》:“吾闻两雄不俱立,两贤不并世。”《晋书·卢志传》:“ 志 闻两雄不俱处,功名不并立。”

(2).两者一起强大。《史记·孟尝君列传》:“夫 秦 齐 雄雌之国, 秦 强则 齐 弱矣,此势不两雄。”

武侯

三国 蜀 诸葛亮 死后谥为 忠武侯 ,后世称之为 武侯 。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 刘后 授之无疑心, 武侯 处之无惧色。” 唐 李白 《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诗:“ 武侯 立 岷 蜀 ,壮志吞 咸京 。” 宋 王安石 《诸葛武侯》诗:“ 武侯 当此时,龙卧独摧藏。” 陈衍 《元诗纪事·范五老》:“﹝ 范 ﹞每战必胜,尝有诗:‘……男儿未了功名债,羞听人间説 武侯 。’”

遗恨

未尽的心愿,未完成的理想,遗憾

吾遗恨也。——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秦陇

(1). 秦岭 和 陇山 的并称。 南朝 梁 江淹 《秋至怀归》诗:“ 楚 关带 秦 陇 , 荆 云冠 吴 烟。”《旧唐书·音乐志二》:“鸚鵡, 秦 陇 尤多,亦不足重。” 清 方苞 《释兰谷传》:“遵 秦 陇 ,入栈道。”

(2).指今 陕西 、 甘肃 之地。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 姚福进 者, 兕麟 之祖也, 德顺军 人,以挽强名於 秦 陇 间。” 陈毅 《寄友》诗:“ 秦 陇 消息倩谁问,故交鬼影梦中归。”

独怜

(1).特别喜爱;特别哀怜。 唐 韦应物 《滁州西涧》诗:“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鸝深树鸣。” 金 元好问 《赠答刘御史云卿》诗之一:“独怜夸毘子,一我无古今。共学君所贪,适道我岂任;相酧无别物,徒有好贤心。” 元 赵孟頫 《赵村道中》诗:“兴亡自有数,不敢问何如;独怜野菊花,立马为踌躇。”

(2).只可惜。 清 方文 《寄寿严颢亭母夫人七十》诗之二:“独怜延颈处,不及介眉时。明岁来湖上,当筵补一巵。”

昌明

政治、文化方面兴旺发达

科技昌明,经济繁荣

载时

谓按四时季节行事。《史记·五帝本纪》:“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 司马贞 索隐:“载,行也。言行四时以象天。”

坐看

(1).犹行看,旋见。形容时间短暂。 唐 李白 《古风》之二六:“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唐 杜甫 《凤凰台》诗:“坐看彩翮长,纵意八极周。”

(2).谓旁观而无行动。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三章第一节:“ 张清 对部下说:‘上将掌握兵权,坐看我们危急而不救,一定已有异心。’”

胡乱

马虎;草率

胡乱写了几行字

萧条

经济成长退缩

经济萧条

河洛

亦作“ 河雒 ”。1. 黄河 与 洛水 的并称。《史记·郑世家》:“和集 周 民, 周 民皆説, 河 雒 之閒,人便思之。” 汉 班昭 《东征赋》:“望 河 洛 之交流兮,看 成皋 之旋门。” 明 方孝孺 《御赐训辞记》:“虽 河 洛 之所出,龙龟之所负,何以过于此哉?”

(2).指 黄河 与 洛水 两水之间的地区。 南朝 梁 江淹 《北伐诏》:“驍雄竞奋,火烈风扫,剋定中原,肃清 河 洛 。”《南史·宋纪上·武帝》:“时帝将镇 下邳 ,进兵 河 洛 ,及徵使至,即日班师。” 王闿运 《皇中宪大夫侯官陈君墓志铭》:“谁谓弗彰? 河洛 是仪。”

(3).指 洛阳 。《文选·班固<西都赋>》:“盖闻皇 汉 之初经营也,尝有意乎都 河洛 矣。” 李善 注:“东都有 河 南 洛阳 ,故曰 河洛 也。” 唐 张说 《龙门西龛苏合宫等身观世音菩萨像颂》:“天下之大都有五,而 河洛 总其中。”

(4).指 洛水 。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臣闻 河洛 之神,名曰 宓妃 。” 清 顾炎武 《日知录·湘君》:“ 江湘 之有夫人,犹 河雒 之有 虙妃 也。”

(5).河图洛书的简称。 三国 魏 曹丕 《以孙登为东中郎封侯策》:“盖河洛写天意,符讖述圣心。”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原道》:“取象乎河洛,问数乎蓍龟。” 罗惇曧 《文学源流·三代以上文学》:“ 杨侃 称‘纬书之类,谓之秘经,图讖之类,谓之内学,河洛之书,谓之灵篇。’”

(6).亦作“ 河落 ”。即饸饹。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热洛河》:“今 齐 鲁 间以蕎麦作麪食,名河洛。” 赵树理 《邪不压正》一:“生客细客吃挂面,熟客粗客吃河落。”参见“ 河漏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