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识

作者:宋太宗 朝代:宋代

缘识原文

世俗忙忙似海深,愚迷岂解圣人心。
分明教法生虚妄,慵炼归真不易金。

诗词问答

问:缘识的作者是谁?答:宋太宗
问:缘识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宋太宗的名句有哪些?答:宋太宗名句大全

宋太宗缘识书法欣赏

宋太宗缘识书法作品欣赏
缘识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世俗

(1) 世间一般的习俗

世俗之见

(2) 非宗教的

她不允许他们在去教堂来回的路上谈论世俗的事情

忙忙

(1).形容事务繁冗,不得空闲。 汉 王充 《论衡·书解》:“使著作之人,总众事之凡,典国境之职,汲汲忙忙,或﹝何﹞暇著作!” 唐 高骈 《遣兴》诗:“浮世忙忙蚁子羣,莫嗔头上雪纷纷。”《水浒传》第九九回:“其中人民,也是在那里忙忙的营干,见了洒家,都只是笑。”

(2).急匆匆的样子。 元 郑廷玉 《后庭花》第二折:“他两个忙忙如丧家之狗,急急似漏网之鱼。”《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妈妈听见阁前嚷得慌,也恐怕女儿短见,忙忙催下了阁。” 王愿坚 《三张纸条》:“我们都被他这突然的动作弄得胡里胡涂,接过洋锹,忙忙地跟在他后面走着。”

愚迷

(1).愚昧而执迷不悟。《隋书·艺术传·庾质》:“臣实愚迷,犹执前见,陛下若亲动万乘,糜费实多。” 元 范康 《竹叶舟》第二折:“道兄,我看世俗之人,贪嗔爱慾,如青蝇之嗜血,似羣蚁之慕羶,只利趋前,竟忘溺死,好愚迷也。”《三国演义》第八九回:“汝兄愚迷,汝当諫之。”

(2).指愚昧迷惘之人。《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九年》:“遂使愚迷妄求功德,不惮科禁,轻犯宪章。” 元 石子章 《竹坞听琴》第一折:“问是非海内,人我丛中,将那不晓事的愚迷劝。”

(3).愚弄迷惑。 清 方苞 《书<太史公自序>后》:“乃重为方士所愚迷。”

圣人

(1) 德高望重、有大智、已达到人类最高最完美境界的人,有时也专指孔子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唐· 韩愈《师说》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韩非子·五蠹》

(2) 封建时代对君主的尊称

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分明

(1) 清楚(明白)状

此七月望日之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清· 袁枚《祭妹文》

(2) 简单明了地

这分明不对

(3) 清楚地划开界限

教法

(1).亦作“ 教灋 ”。法典;法规。《周礼·地官·乡大夫》:“正月之吉,受教灋于司徒,退而颁之于其乡吏。”

(2).犹教义,教理。 宋 陶穀 《清异录·偎红倚翠太师》:“ 李煜 在国微行娼家,遇一僧张席, 煜 遂为不速之客,僧酒令、謳吟、吹弹莫不高了,见 煜 明俊醖藉,气合相爱重。 煜 乘醉大书右壁曰:‘浅斟低唱,偎红倚翠太师,鸳鸯寺主,傅持风流教法。’” 赵朴初 《僧伽和佛的弟子》:“乘就是车子,能运载行人到远近不同的目的地,借以比喻教法。”

(3).教育方法。 清 李渔 《风筝误·闺哄》:“怎见得我的教法,不如你的教法,怎见得你的女儿,强似我的女儿?”

虚妄

荒诞无稽

虚妄的故事

归真

(1).还其本来的状态。 汉 班固 《东都赋》:“遂令海内弃末而反本,背伪而归真。” 南朝 梁 谢镇之 《重与顾道士书》:“灭俗归真,必反其俗。” 唐 刘长卿 《故女道士婉仪太原郭氏挽歌词》:“作范宫闈睦,归真道艺超。”

(2).佛教语。谓死。后泛称人的死亡。《释氏要览·送终·初亡》:“释氏死谓涅盘、圆寂、归真、归寂、灭度、迁化、顺世,皆一义也。” 唐 杨炯 《温江县令任晃神道碑》:“百年夭枉,一旦归真。” 宋 苏轼 《宝月大师塔铭》:“莹然摩尼,归真於土。” 清 赵翼 《王惺园相公挽诗》:“鼇项科名位秉钧,何期致政遽归真。”

不易

(1).艰难,不容易。《诗·大雅·文王》:“宜鉴于 殷 ,骏命不易。” 朱熹 集传:“不易,言其难也。”《论语·子路》:“为君难,为臣不易。”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要知此种文字,作之可怜,出之不易。” 毛 * 《<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序言二》:“对于一些不易看懂的名词,作了一些注解。”

(2).不改变;不更换。《易·乾》:“不易乎世,不成乎名。” 王弼 注:“不为世俗所移易。”《汉书·哀帝纪》:“制节谨度以防奢淫,为政所先,百王不易之道也。” 颜师古 注:“言为常法,不可改易。” 宋 苏轼 《仇池笔记·记张憨子》:“冬夏布褐,三十年不易,然近之不觉有垢秽气。”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