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寿诗

作者:范成大 朝代:宋代

东宫寿诗原文

有赫题期盛,无疆嗣历昌。
中兴归浚哲,重庆启元良。
两亥开基远,三丁系统长。
帝咨同物瑞,人卜降年祥。
离日融双照,乾天秉少阳。
晨昏周内寝,诗礼舜岩廊。
极右辰居焕,心前火德光。
与龄偕圣父,德寿协虚皇。
铜律风占兑,瑶山乐奏商。
蓂芳邻五位,菊色丽中央。
视膳斑衣拱,传觞玉契将。
宸枫霜献叶,仙桂月输香。
薰炷争延祝,吟牋曷赞扬。
形容仁与孝,步障有云章。

诗词问答

问:东宫寿诗的作者是谁?答:范成大
问:东宫寿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范成大的名句有哪些?答:范成大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无疆

没有穷尽;无限

万寿无疆

嗣历

谓应历数而继皇位。《太平广记》卷九七引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从谏》:“ 唐武宗 嗣历,改元 会昌 。”参见“ 历数 ”。

中兴

通常指国家由衰退而复兴

国家中兴

中兴机会。——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浚哲

深邃的智慧。一说明智。 南朝 梁 沉约 《王亮王莹加授诏》:“尚书左僕射 亮 ,濬哲渊深,道风清邈。” 宋 范成大 《东宫寿诗》:“中兴归濬哲,重庆启元良。” 清 曾国藩 《书<学案小识>后》:“以 舜 之濬哲,犹且好问好察。”

重庆

四川省省辖市,简称渝,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最大城市,地处长江和嘉陵江汇合处,市区人口270万,连郊区 651 万,(1982年统计),市区面积1521平方公里,为长江和成渝、襄渝、川黔铁路相汇的重要水陆交通枢纽,轻重工业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城市,西南地区最大文化教育中心,有“山城”、“雾都”之称

元良

(1).大善,至德。《书·太甲下》:“一人元良,万邦以贞。” 孔 传:“天子有大善,则天下得其正。”《书·泰誓中》:“剥丧元良,贼虐諫辅。” 蔡沉 集传:“元良, 微子 也;諫辅, 比干 也。”《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四》:“剥丧元良,凌辱神主。” 清 黄遵宪 《三哀诗·哀唐韨臣明经》:“今当 尧 舜 朝,益宜简元良。” * 《挽陈毅同志》诗:“久被病魔折,元良竟丧生。”

(2).太子的代称。《礼记·文王世子》:“一有元良,万国以贞,世子之谓也。” 南朝 梁 沉约 《立太子恩诏》:“元良之寄,有国莫先,自昔哲后,降及近代,莫不立储树嫡,守器承祧。” 宋 魏泰 《东轩笔录》卷一:“ 太宗 以元良未立,虽意在 真宗 ,尚欲遍知诸子。”《清史稿·世祖纪二》:“元良储嗣,不可久虚。朕子 玄燁 , 佟氏 所生,岐嶷颖慧,克承宗祧,兹立为皇太子。”

开基

(1).犹开国。谓开创基业。《汉书·魏相丙吉传赞》:“近观 汉 相, 高祖 开基, 萧 曹 为冠, 孝宣 中兴, 丙 魏 有声。”《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大 宋 自 太祖 开基, 太宗 嗣位,歷传 真 、 仁 、 英 、 神 、 哲 ,共是七代帝王,都则偃武修文,民安国泰。”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三一章:“一边他又替自己暗加一句:‘老子是你们开基祖宗!’”

(2).开创;开始。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讎天地以开基,并列宿而作制。” 南朝 梁 江淹 《知己赋》:“谈天理之开基,辩人道之始终。”

系统

(1) 按一定的关系组成的同类事物

财贸系统

(2) 有条理或有系统的

系统研究

降年

谓上天赐予人的年龄,寿命。《书·高宗肜日》:“降年有永有不永,非天夭民,民中絶命。” 孔 传:“言天之下年与民,有义者长,无义者不长。” 汉 蔡邕 《郭有道碑文》:“降年不永,民斯悲悼。” 元 揭傒斯 《郑隐君墓碣》:“先子在 宋 ,固尝试补博士弟子员矣,而降年不永,弗终厥志,余虽老,敢忘之乎?”

天秉

犹天禀,天赋。《武王伐纣平话》卷上:“若説三皇五帝,皆不似 紂王 天秉聪明。”

少阳

(1).东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邪絶少阳而登太阴兮,与真人乎相求。” 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少阳,东极。”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一:“东方少阳,日月所出。” 王闿运 《衡阳常氏家庙碑》:“前设大殿,户向少阳。”

(2).东宫。太子所居。《文选·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正体毓德於少阳。” 李善 注:“正体,太子也……少阳,东宫也。”

(3).后以指太子。 南朝 梁 王筠 《昭明太子哀册文》:“式载明两,实惟少阳;既称上嗣,且曰元良。”《旧唐书·李密传》:“始曀明两之暉,终干少阳之位。”

(4).《易》“四象”之一。《易》以七为少阳。《易·繫辞上》“十有八变而成卦” 唐 孔颖达 疏:“每一爻有三变……其两多一少为少阳者,谓三揲之间,或有一箇九、有一箇八而有一箇四,或有二箇八而有一箇五,此为两多一少也。如此三变既毕,乃定一爻。”

(5).中医学经脉名。分手少阳经和足少阳经。手少阳经为三焦经,足少阳经为胆经。

(6).见“ 少扬 ”。

晨昏

早晨和晚上

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清· 袁枚《祭妹文》

周内

亦作“ 周纳 ”。弥补漏洞,使之周密。引申为罗织罪状,陷人于罪。《汉书·路温舒传》:“上奏畏却,则锻练而周内之。” 王念孙 《读书杂志·汉书九》:“今案内读为‘纳’,纳者,补也;周,密也……谓密补其奏中之罅隙。”《明史·杨博传》:“其后 张居正 逐 拱 ,将周内其罪, 博 毅然争之。” 鲁迅 《三闲集·序言》:“我以为无产阶级是不会有这样锻炼周纳法的,他们没有学过‘刀笔’。”

诗礼

(1) 《诗经》和《礼经》,封建社会读书人必读的书

(2) 旧时常用来称读书讲究礼教的人家

诗礼之家

岩廊

亦作“ 巖郎 ”。亦作“岩廊”。1.高峻的廊庑。《汉书·董仲舒传》:“盖闻 虞舜 时,游於巖郎之上,垂拱无为,而天下太平。”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堂边廡巖郎,谓巖峻之郎也。”

(2).借指朝廷。 汉 桓宽 《盐铁论·忧边》:“今九州同域,天下一统,陛下优游巖廊,览羣臣极言。” 唐 元稹 《对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端拱巖郎,高居深视,以冕旒自蔽,而秋毫必察;以黈纊塞耳,而芥动必闻。” 明 徐复祚 《投梭记·闺叙》:“卑人緑螘一生,青毡半世,志存丘壑,梦断巖廊。” 清 赵翼 《题周山茨观察老圃秋容图》诗:“君不见 陶 家篱、 韩 相圃,一在岩廊一环堵。”

极右

极端保守;极端保守主义

辰居

宸居。帝王居处。 南朝 宋 谢庄 《歌太祖文皇帝》:“维天为大,维圣祖是则,辰居万宇,缀旒下国。” 南朝 梁 江淹 《萧骠骑谢甲仗入殿表》:“官骑辰居,羽林天部。”一本作“ 宸居 ”。

火德

(1).五德之一。以五行中的火来附会王朝历运的称火德。《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 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 周 得火德, 秦 代 周 德,从所不胜。” 张守节 正义:“ 秦 以 周 为火德。能灭火者水也,故称从其所不胜於 秦 。”《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火德既微,运缠大过。” 李善 注:“火德,谓 汉 也。 班固 《汉书·高纪赞》曰:‘旗帜尚赤,协于火德。’”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用事切当》:“ 淳熙 中, 孝宗 及皇太子朝上皇於 德寿宫 ,置酒赋诗为乐,从臣皆和。 周益公 ( 必大 )诗云:‘一丁扶火德,三合巩皇基。’盖 高宗 生于 大观 丁亥, 孝宗 生于 建炎 丁未, 光宗 生于 绍兴 丁卯故也。” 清 袁枚 《赤壁》诗:“ 汉 家火德终烧贼,池上蛟龙竟得云。”

(2).火的功能。 唐 刘禹锡 《武陵观火》诗:“火德资生人,庸可一日无?” 明 茅元仪 《火药赋》:“五材并用,火德最灵,秉荧惑之精气,酌朱雀之权衡。”

(3).指热力。 南朝 梁 沉约 《五引曲·徵引》:“滔滔夏日火德昌,八音备举乐无疆。” 唐 皎然 《酬薛员外谊苦热行见寄》诗:“火德烧百卉,瑶草不及荣。”

(4).称南岳之神。 宋 姜夔 《铙歌吹曲·沅之上》:“岧岧镇山,火德之纪,真人方兴,百神仰止。”

圣父

(1).对太上皇的尊称。《宋史·乐志十三》:“既尊圣父,亦燕寿母。”

(2).“上帝圣父”(GodtheFather)的简称。基督教基本信条三位一体中的第一位。

德寿

(1).见“ 德寿宫 ”。

(2). 宋高宗 赵构 的代称。 宋 岳珂 《桯史·寿星通犀带》:“ 德寿 在北内,颇属意玩好。”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帝王都会》:“ 德寿 默然良久,乃曰:‘朕老矣,人不听我言。’”参见“ 德寿宫 ”。

虚皇

道教神名。 南朝 梁 陶弘景 《许长史旧馆坛碑》:“并证心清,俱漏身浊。离有离无,且华且朴。结号虚皇,筌法正觉。” 唐 吴筠 《步虚词》之九:“爰从太微上,肆覲虚皇尊。” 宋 陆游 《江上观月》诗:“诗成莫驾长鲸去,自是虚皇白玉京。” 明 屠隆 《綵毫记·仙翁指教》:“知君旧籍隶虚皇,列近侍班行,謫来尘土离仙仗。”

律风

《汉书·律历志上》:“至治之世,天地之气合以生风;天地之风气正,十二律正。”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律得风气而成声,风和乃律调也。”后因以“律风”指和风。《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五·唐祀圆丘乐章》:“烂云普洽,律风无外。”

瑶山

(1).传说中的仙山。 南朝 梁简文帝 《南郊颂序》:“宛若千仞,状悬流之仙馆;焕如五彩;同 瑶山 之帝坛。” 唐 虞世南 《奉和至寿春应令》:“ 瑶山 盛风乐,南巡务逸游。” 明 汤显祖 《紫箫记·托媒》:“青楼那到 瑶山 静,花酲柳梦浑难醒。” 清 曹寅 《畅春宴张灯赐宴归舍恭纪》诗之二:“狂收瀚海鲸鯢靖,清润 瑶山 草木新。”参见“ 玉山 ”。

(2).比喻俊美的仪容,亦喻指仪容俊美的人。 宋 毛滂 《蝶恋花·送茶》词:“七琖能醒千日卧,扶起瑶山,嫌怕香尘涴。” 宋 杨无咎 《齐天乐·和周美成韵》词:“纱纬半捲。记云嚲瑶山,粉融珍簟。”参见“ 玉山 ”。

乐奏

犹奏乐。《左传·桓公九年》:“享 曹大子 ,初献,乐奏而叹。” 唐 韩愈 《送郑尚书赴南海》诗:“货通 师子国 ,乐奏 武王 臺。”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自 天寳 十三载始詔法曲与胡部合奏,自此乐奏全失古法。” 毛 *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词:“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 于闐 ,诗人兴会更无前。”

芳邻

对邻居的美称。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非 谢 家之宝树,接 孟氏 之芳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莲花公主》:“忝近芳邻,缘即至深。便当畅怀,勿致疑畏。” 冰心 《晚晴集·怀念老舍先生》:“校园里,我的少数民族的芳邻好友,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多得数不过来。”

五位

(1).谓天数五和地数五。前者为奇数,一、三、五、七、九;后者为偶数,二、四、六、八、十。《易·繫辞上》:“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韩康伯 注:“天地之数各五,五数相配,以合成金、木、水、火、土。” 高亨 注:“天数一、三、五、七、九,五位奇数相加,其和数为二十五。地数二、四、六、八、十,五位偶数相加,其和数为三十。”

(2).指岁、月、日、星、辰。《国语·周语下》:“王欲合是五位三所而用之。” 韦昭 注:“五位,岁、月、日、星、辰也。”

(3).谓五行。《尚书大传》卷二:“维五位復建,辟厥沴。” 郑玄 注:“君失五事,则五行相沴,违其位。復立之者,当明其吉凶变异。”《汉书·五行志上》:“天以一生水,地以二生火,天以三生木,地以四生金,天以五生土。五位皆以五而合。”《云笈七籤》卷七:“三元既立,五行咸具,以五行为五位,三五和合,谓之八会。”参见“ 五行 ”。

(4).犹言五方。《素问·天元纪大论》:“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医宗金鉴·运气要诀·主运歌》:“五运五行御五位,五气相生顺令行。”注:“五位者,东、南、中、西、北也。”

(5).指五方之神。《汉书·扬雄传上》:“灵祇既乡,五位时叙。” 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五位,五方之神。”《文选·班固<东都赋>》:“上帝宴饗,五位时序。” 李善 注:“《汉书》曰:‘天神之贵者 太一 ,其佐曰五帝。’《河图》曰:‘ 苍帝 神名 灵威仰 , 赤帝 神名 赤熛怒 , 黄帝 神名 含枢纽 , 白帝 神名 白招拒 , 黑帝 神名 汁光纪 。’”

(6).九五之位,指帝位。 唐 元稹 《郊天日五色祥云赋》:“陛下乘五位而出震,迎五帝以郊天。” 明 张居正 《贺冬至表一》:“立天地人之极,而垂衣五位。”参见“ 九五 ”。

(7).土层较深的优质土壤。

(8).指侯、大夫、卿、公、辟五种等级。《后汉书·朱穆传》:“天气鬱冒,五位四候连失正气,此互相明也。” 王先谦 集解引 惠栋 曰:“五位,谓侯、大夫、卿、公、辟。”

(9).指 宋 时 童贯 等五人为皇帝分工修建的宫室。《宣和遗事》前集:“ 蔡京 欲以宫室媚上,一日,召内侍 童贯 、 杨戬 、 曹详 、 何訢 、 蓝从熙 ,讽以禁中逼窄之状。五人听命……既有分地,因各出新意,故号‘五位’。五位既成,楼阁相望。”

(10).算术上的第五个数位。即个十百千万之万位。

中央

(1) 中心的地方(中,指一定范围内适中的统置;央指和四周或上下左右距离相等的位置)

禁卒居中央。——清· 方苞《狱中杂记》

圆柱矗立在市广场中央

(2) 指国家或党派政治权力最高的地方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韩非子·扬权》

视膳

古代臣下侍奉君主或子女侍奉双亲进餐的一种礼节。语本《礼记·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食下,问所膳。”《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天子巡狩,诸侯辟舍,纳筦籥,摄衽抱机,视膳於堂下,天子已食,乃退而听朝也。” 唐 元稹 《祭礼部庾侍郎太夫人文》:“孝女视膳,令妇执笄。”《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至此吉礼告成,他三人从此问安视膳,弋雁听鸡,卿绣儂吟,妇随夫唱。”

斑衣

(1). 汉 代虎贲骑士着的虎纹单衣。《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被豳文,跨野马” 裴駰 集解引 晋 郭璞 曰:“著斑衣”。 司马贞 索隐引 文颖 曰:“著斑文之衣。《舆服志》云‘虎賁骑被虎文单衣’,单衣即此斑文也。”

(2).彩衣。亦指服彩衣。《南史·张裕传》:“﹝ 张嵊 ﹞少敦孝行,年三十餘,犹斑衣受 稷 ( 张稷 )杖。” 宋 张元干 《满庭芳》词:“满泛椒觴献寿,斑衣侍,云母分屏。”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锦衣舞处更筹晚,更舞斑衣欢笑好,靖忠猷,佐圣朝。” 清 顾炎武 《与李湘北书》:“俾得归供菽水,入侍刀圭。则此一日之斑衣,即终身之结草矣。”参见“ 斑衣戏彩 ”。

传觞

宴饮中传递酒杯劝酒。 唐 卢纶 《送张郎中还蜀歌》:“迴首 岷 峨 半天黑,传觴接膝何由得。” 宋 王安石 《试院中》诗之三:“青灯照我梦城西,坐上传觴把菊枝。” 清 魏源 《秦淮灯船行》:“衣香鬢影天未霜,酒龙诗虎争传觴。”

玉契

(1).玉制的符契。古代帝王用为召太子的凭证。《新唐书·车服志》:“皇太子以玉契召,勘合乃赴。亲王以金,庶官以铜,皆题某位姓名。”《新唐书·崔神庆传》:“古者召太子用玉契,此诚重慎防萌之意,不可不察。”

(2).借指太子。 宋 范成大 《东宫寿》诗:“视膳斑衣拱,传觴玉契将。”

桂月

(1).指月亮。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八·东飞伯劳歌》:“南窗北牖桂月光,罗帷綺帐脂粉香。” 北周 庾信 《终南山义谷铭》:“桂月危悬,风泉虚韵。” 唐 黄滔 《狎鸥赋》:“至若海镜秋碧,天蓝霽青,磨开桂月於浩渺,画出 蓬山 於杳冥。”

(2).指农历八月。其月桂花盛开,故称。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岁时·八月》:“《提要録》:‘八月为桂月。’”

吟牋

亦作“ 吟笺 ”。1.诗稿。 宋 范成大 《东宫寿诗》:“薰炷争延祝,吟牋曷讚扬。” 宋 陆游 《病起》诗:“收拾吟牋停酒椀,年来触事动忧端。”

(2).指写诗用的纸。 元 吴渭 《送诗赏小札》:“第三十一名止五十名,各笔一贴,墨一笏,吟笺二沓。”

赞扬

称赞;称扬

对他的本领大肆赞扬

形容

描述

以寸管形容。——清· 林觉民《与妻书》

步障

古代的一种用来遮挡风尘、视线的屏幕

云章

(1).语出《诗·大雅·棫朴》:“倬彼云汉,为章于天。” 郑玄 笺:“云汉之在天,其为文章,譬犹天子为法度于天下。”后用“云章”指帝王的文章。 宋 欧阳修 《仁宗御飞白记》:“而云章烂然,辉映日月。” 宋 苏轼 《谢赐燕并御书进诗》:“人间一日传万口,喜见云章第一篇。”

(2).指文彩蜚然的文章。 金 赵秉文 《就刘云卿第与同院诸公分韵得发字》:“今年视草直金鑾,云章妙手看挥发。”

(3).彩云。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二引 宋 李质 曹组 《艮岳百咏诗·松径》:“夹路成行一样清,吟风筛月自亭亭。云章正写人间瑞,坐待云根长茯苓。” 元 虞集 《触石坠马卧病寄溉之学士敬仲参书》诗之一:“雨餘草气千原合,日下云章五色交。”

(4).道教的典籍。《云笈七籤》卷一二二:“琼简瑶函,爰敷宝训;云章凤篆,咸演秘文。”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