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无心律·存十二首·其十二·第十六

作者:敦煌曲子 朝代:唐代

原文

君不见。无心之大慧。

廓廓落落无边际。无碍虚融离有无。

微妙疏通含一切。一切疏通忘彼此。

如如平等论非是。非是是是号空空。

空空亦空乃法尔。法尔空空无他自。

慧眼明照恒不二。不二无知无不知。

无知不知称大智。大智非明非不明。

不明非明无明明。无明之照不照照。

不照之照乃无生。行路难。

行路难。无心甚清泰。

涅盘生死不关怀。荡荡如空无挂碍。

诗词问答

问:《行路难·无心律·存十二首·其十二·第十六》的作者是谁?答:敦煌曲子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敦煌曲子的名句有哪些?答:敦煌曲子名句大全

注释

1.  出处:敦煌歌辞总编卷四

参考注释

不见

(1)

不曾相见

老哥俩可有日子不见了

(2)

见不着;丢失

一辆新自行车转身就不见了

无心

(1) 没有心情,没有做某事的念头

无心恋战

(2) 不是存心的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廓廓

(1).安定貌。《新唐书·李密传》:“众附兵彊,然后东向,指撝豪杰,天下廓廓无事矣。” 宋 洪迈 《容斋三笔·邳彤郦商》:“然则是时 汉 室之危,几于不保, 酈商 笑谈间,廓廓无事。其功岂不大哉?”

(2).辽阔貌。 清 赵翼 《大雪戏作》诗:“苍天高高地廓廓,谁能力使两相拍?” 严复 《原强》:“然则神州九万里地,四十京之民,此廓廓者,徒土荒耳,是蚩蚩者,徒人满耳!”

落落

(1) 形容举止潇洒自然;豁达开朗 <落落大方>

(2) 形容跟别人合不来;孤独 <落落寡合>

(3) 堆积的样子

落落大满。——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无边

没有边际

无边界框

无碍

(1).没有阻碍;没有妨碍。 汉 扬雄 《法言·君子》:“子未覩 禹 之行水与?一东一北,行之无碍也。君子之行,独无碍乎?”《红楼梦》第四一回:“有木头的杯取个来,我就失了手,掉了地下也无碍。” 茅盾 《色盲》三:“﹝ 林白霜 ﹞毫无瞻顾地钉住说:‘如果你觉得告诉我是和 赵筠秋 无碍,还是请你直说罢!’”

(2).佛教语。谓通达自在,没有障碍。 南朝 梁简文帝 《 * 颂》:“我有无碍,共向圆常。” 宋 朱松 《书永和寺壁》诗:“道人法力真无碍,解遣龙孙吐浪花。”

虚融

冲虚融和。《隋书·高祖纪下》:“佛法深妙,道教虚融,咸降大慈,济度羣品。” 宋 苏辙 《书<传灯录>后》序:“若人於一切处不住相,於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捨,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

有无

亦作“ 有亡 ”。1.有或无。《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臣 楚国 之鄙人也,幸得宿卫,十有餘年,时从出游,游於后园,览於有无,然犹未能徧覩也。” 李善 注:“览於有无,谓或有所见,或復无也。” 汉 扬雄 《羽猎赋》:“驰弋乎神明之囿,览观乎羣臣之有亡。” 唐 贾岛 《送僧》诗:“言归文字外,意出有无间。”《水浒传》第三九回:“这个不难,只取牢城营文册一查,便见有无。”

(2).指家计的丰或薄。《礼记·檀弓上》:“ 子游 问丧具。夫子曰:‘称家之有亡。’ 子游 曰:‘有亡恶乎齐?’” 陆德明 释文:“有亡……一音无。” 孔颖达 疏:“亡,无也。言各随其家计丰薄有无也。” 宋 范仲淹 《宋故乾州刺史张公神道碑》:“﹝公﹞復常好施,与宗族同其有亡。”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城中人每年各按照家中有无,到天王庙去杀猪,宰羊,磔狗,献鸡,献鱼,求神保佑五谷的繁殖,六畜的兴旺,儿女的长成,以及作疾病婚丧的禳解。”

(3).指有馀与不足。《书·益稷》:“懋迁有无化居,烝民乃粒,万邦作乂。” 孙星衍 疏:“有为有餘,无为不足也。”按,《文选·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之四》引作“有亡”。 唐 韩愈 《原道》:“为之贾以通其有无。” 宋 苏轼 《过云龙山人张天骥》诗:“墟里通有无,垣墙任摧倒。”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商人各负担了花纱同货物,洒脱的向深山中村庄走去,同平民作有无交易,谋取什一之利。”

(4).所有。 唐 韩愈 《处士卢君墓志铭》:“其弟 浑 ,以家有无,葬以车一乘於 龙门山 先人兆。” 宋 曾巩 《故太常博士吴君墓碣》:“其丧父也,以家之有无葬,故葬不缓。”

(5).古代哲学范畴。有,指事物的存在,有“有形、有名、实有”等义;无,指事物的不存在,有“无形、无名、虚无”等义。《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次及 宋岱 、 郭象 ,鋭思於几神之区; 夷甫 、 裴頠 ,交辨於有无之域:并独步当时,流声后代。”

微妙

(1) 深奥玄妙

微妙的处境

(2) 只有深入了解才能弄清楚的;只有细心体会才能觉察的

其中涉及很微妙的法律问题

(3) 必须细心掌握,否则随时都可能出差错的

微妙的乐趣

疏通

(1) 清除阻塞,使水流或交通畅通

疏通田间的排水沟

(2) 调解双方的争执;消除相互隔阂

一切

所有

一切不事事。——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宋·沈括《梦溪笔谈》

常觉一切事。——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彼此

对称词。指你我、双方,那个和这个

彼此错杂。——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军中之将,各有彼此。——《资治通鉴》

如如

(1).佛教语。谓诸法皆平等不二的法性理体。如,理的异名。 隋 慧远 《大乘义章》卷三:“诸法体同,故名为如……彼此皆如,故曰如如。” 唐 慧能 《坛经·行由品》:“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 唐 李邕 《岳麓寺碑》:“以因因入果果,以灭灭而会如如。”

(2).佛教语。指永恒存在的真如。 唐 白居易 《读禅经》诗:“摄动是禪禪是动,不禪不动即如如。” 宋 苏轼 《浊醪有妙理赋》:“如如不动而体无碍,了了常知而心不用。”

(3).佛教语。引申为永存,常在。 唐 贾岛 《寄无得头陀》诗:“落涧水声来远远,当空月色自如如。”《西游记》第九九回:“丹成识得本来面,体健如如拜主人。”

(4).恭顺儒雅貌。 元 刘致 《正宫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法则有準使民服,期于无刑佐皇图。説与当途,无毒不丈夫,为如如把平生误。” 明 陈所闻 《双调玉抱肚·怀李如真》曲:“如如风范,幸龙门当年得攀。” 清 恽敬 《答方九江》:“前过 九江 ,留数日,视署舍如山居,僚属循循如如,文学掌故,甚善甚善。”

(5).络绎不绝。《尔雅·释天》“二月为如” 清 郝懿行 义疏:“如者,随从之义,万物相随而出,如如然也。”

(6).形容词词尾。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痒如如把心不定,肚皮儿里骨轆轆地雷鸣,眼悬悬地专盼着人来请。”

平等

(1)

(2) 在程度、价值、质量、性质、能力或状况上与他人或他物相同的或相等的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 特指在享受待遇或特权方面与他人等同的

所有的人生来是平等的

(4) 平常;一般

她不肯嫁个平等丈夫。——清· 李渔《意中缘》

非是

(1).谓不正当的事。《管子·明法解》:“国无明法,则百姓轻为非是。”

(2).以非为是。《荀子·修身》:“非是是非谓之愚。” 杨倞 注:“以非为是,以是为非,则谓之愚。”

(3).不正常,意外。

(4).不当;有过错。《汉书·外戚传下·定陶丁姬》:“臣前奏请葬 丁姬 復故,非是。” 唐 韩愈 《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侵官固非是,妄作谴可惩。”

空空

(1) 空无所有

空空的食品间

(2) 白白地;徒然

我求她立地回音,她却是不肯遵守。空空又等了一周。——郭沫若《瓶》

空无

(1).佛教语。谓一切事物从因缘生,唯心所造,了无自性。《维摩经·菩萨行品》:“观於空无而不捨大悲。”

(2).指虚无之境。 晋 陶潜 《归园田居》之四:“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慧眼

(1) 佛教用语。为五眼之一。指上乘的智慧之眼,能够看到过去和未来

(2) 今泛指锐敏的眼力

明照

明察;详察。《礼记·经解》:“明照四海而不遗微少。”《韩非子·奸劫弑臣》:“故身在深宫之中而明照四海之内,而天下弗能蔽弗能欺者,何也?” 宋 王安石 《上蒋侍郎书》:“然处卦之初,道未章著,上虽明照而未之信,故摧如不进,宽裕以待其时也。”

不二

(1)

没有两样,一致和相同的

君令不二

(2)

专一,不变心

对革命坚贞不二

无知

不懂情理;缺乏知识

年幼无知

无不

没有不;全是。《礼记·中庸》:“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幬。”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序:“风雨晦明,无不从顺。”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序》:“凡六经 孔子 之书,无不牵合其论,而上下其词也。” 鲁迅 《朝花夕拾·<狗·猫·鼠>》:“ 日耳曼 人走出森林虽然还不很久,学术文艺却已经很可观,便是书籍的装潢,玩具的工致,也无不令人心爱。”

不知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大智

(1) 大智慧

(2) 有智慧的人

非不

非常;极其。《敦煌变文集·唐太宗入冥记变文》:“□□将书来苦嘱,非不慇懃。” 蒋礼鸿 通释:“‘非不殷勤’,就是非常殷勤,极其殷勤。”

不明

(1)

没有理解或不懂得

不明事理

(2)

不了解,未弄清

不明真象

明明

(1) 显然如此,确实

这话明明是她说的,还用争?

(2) 清楚,显然

工业落后的问题,明明是我们自己的问题

无明

(1).目不见。《楚辞·九章·怀沙》:“ 离娄 微睇兮,瞽以为无明。”

(2).梵语的意译。谓痴愚无智慧。 晋 王该 《日烛》:“拱己内治,总持法忍。三世都寂,一心豁尽。寄耳无明,寓目莫準。” 明 叶宪祖 《北邙说法》:“几番尘世,识神一点不差移,只为那无明起妄,宿业成迷。”

(3).指无明火。《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睡至半夜,便觉头痛眼热,四肢无力,遍身不疼不痒,无明顿发熬煎,依然病倒。”《红楼梦》第二八回:“正在一腔无明,未曾发泄,又勾起伤春愁思。”参见“ 无明火 ”。

照照

明亮貌。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墉垣碭基,其光照照。” 南朝 宋 鲍照 《望水》诗:“苕苕岭岸高,照照寒州爽。”

不照

(1).不明了。《东观汉记·明帝纪》:“博观羣书,以助术学,无所不照。”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语助用不字例》:“《卷阿》篇:‘矢诗不多’,传曰:‘不多,多也。’凡若此类,传义已明且晳矣。乃 毛公 亦偶有不照者,如《思齐》篇:‘肆戎疾不殄’,不,语词也。传曰,‘大疾害人者,不絶之而自絶也’,则以‘不’为实字矣。”

(2).方言。要不是。 孙芋 《妇女代表》:“唉!不照会写会看了,她哪来的这么大的胆子?”

无生

(1).不降生,不生存在世上。《诗·小雅·苕之华》:“知我如此,不如无生。” 郑玄 笺:“我,我王也。知王之为政如此,则己之生,不如不生也。”一本作“无生”。

(2).佛教语。谓没有生灭,不生不灭。 晋 王该 《日烛》:“咸淡泊於无生,俱脱骸而不死。” 唐 王维 《登辨觉寺》诗:“空居法云外,观世得无生。” 明 何景明 《近寺》诗:“亦知身是妄,从此学无生。” 康有为 《七月偕铁君及家人从者居丹将敦岛灯塔》诗:“碧海苍天无尽也,教人怎不了无生?”

行路难

(1).行路艰难。亦比喻处世不易。 唐 杜甫 《宿府》诗:“风尘荏苒音书絶,关塞萧条行路难。” 唐 白居易 《太行路》诗:“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

(2).乐府杂曲歌辞名。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情别意。原为民间歌谣,后经文人拟作,采入乐府。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十九首及 唐 李白 所作《行路难》三首都较著名。《晋书·袁山松传》:“初, 羊曇 善唱乐, 桓伊 能挽歌,及 山松 《行路难》继之,时人谓之‘三絶’。” 陈去病 《少年行》之三:“劝君莫诵《行路难》,劝君莫復居 长安 。”

行路

路人,在路上行走的人

骨肉为行路。——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清泰

清静平安。 汉 应瑒 《文质论》:“承清泰,御平业。”《晋书·苻坚载记下》:“今圣德格於皇天,威灵被於八表,弘代已熙,六合清泰。” 前蜀 杜光庭 《贺嗣位表》:“即使车书混同,夷夏清泰,九土有归山之马,四溟无横海之鲸。” 清 陈梦雷 《抒哀赋》:“值皇风之清泰兮,行踽踽其犹晏。”

涅盘

亦作“湼槃”。 1.佛教语。梵语的音译。旧译“泥亘”、“泥洹”。意译“灭”、“灭度”、“寂灭”、“圆寂”等。是佛教全部修习所要达到的最高理想,一般指熄灭生死轮回后的境界。 晋 僧肇 《涅槃无名论》:“涅槃之道,盖是三乘之所归,方等之渊府。”《魏书·释老志》:“湼槃译云灭度,或言常乐我浄,明无迁谢及诸苦累也。” 宋 王安石 《请秀长老疏》:“虽开方便之多门,同趣涅槃之一路。” 清 龚自珍 《发大心文》:“佛湼槃时,受我最后法供。”

(2).作为死亡的美称。 徐迟 《火中的凤凰》七:“这是一只火中的凤凰,一只新生的凤凰,它在大火之中涅槃,却又从灰烬里新生。”

生死

(1) 生存和死亡

生死攸关的问题

(2) 预言命运的

他认为什么时候死是在生死簿上早就注定的

关怀

关心他人

不治产业,居常贫罄,无有半约,未尝关怀。——《宋书·孔觊传》

从这件小事上,我们看到的是周总理那平易近人的高贵品质,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一件珍贵的衬衫》

荡荡

浩大貌;空旷貌。《韩诗外传》卷二:“盪盪乎其义不可失也,磏乎其廉而不劌也。”《汉书·郊祀志下》:“及言世有僊人,服食不终之药……听其言,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盪盪如係风捕景,终不可得。” 颜师古 注:“盪盪,空旷之貌也。”

(1).广大貌;博大貌。《书·洪范》:“无偏无党,王道荡荡。”《论语·泰伯》:“大哉 尧 之为君也……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朱熹 集注:“荡荡,广远之称也。”《汉书·礼乐志》:“大海荡荡水所归,高贤愉愉民所怀。” 颜师古 注:“荡荡,广大貌也。” 元 揭傒斯 《赋得海上云送良上人归径山》:“荡荡无边涯,悠悠何所之?”

(2).心胸宽广貌。《论语·述而》:“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荀子·非十二子》:“士君子之容……荡荡然,是父兄之容也。”

(3).水奔突涌流貌。《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 孔 传:“荡荡,言水奔突有所涤除。”《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异态,东西南北,驰騖往来。” 吕延济 注:“荡荡,流貌。”《晋书·孙绰传》:“中夏荡荡,一时横流,百郡千城,曾无完郛者,何哉?”

(4).恣纵貌;无所约束貌。《诗·大雅·荡》:“荡荡上帝,下民之辟。”《吴子·料敌》:“敌人之来,荡荡无虑。旗旌烦乱,人马数顾。一可击十,必使无措。”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君不名教,臣不名谋,民不名使,官不名事,国中荡荡,无有政令。” 宋 陶穀 《清异录·酒浆》:“酒国安恬,无君臣贵贱之拘,无财利之图,无刑罚之避,陶陶焉,荡荡焉,其乐可得而量也。”

(5).飘荡貎;吹拂貌。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乙编卷六:“今枯骨朽腐……化为朽壤,荡荡游尘,岂能与生者相感,以致祸福乎?”《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风荡荡,翠飘红,忽南北,忽西东。”《白雪遗音·起字呀呀哟·逛花园》:“和风荡荡春日暖,碧桃枝头鸟声喧。”

(6).空无所有貌。《东观汉记·马援传》:“譬如婴儿头多蟣蝨,而剃之荡荡,蟣蝨无所復依。” 汉 荀悦 《汉纪·成帝纪三》:“及言世有僊人,服食不终之药……听其辞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荡荡,若繫风捕影不可得。”

(7).光亮明净貌。《史记·滑稽列传》:“漆城虽於百姓愁费,然佳哉!漆城荡荡,寇来不能上。” 宋 苏轼 《庐山二胜·开先潄玉亭》诗:“我来不忍去,月出飞桥东,荡荡白银闕,沉沉水精宫。” 清 龚自珍 《天琴颂》:“ 重华 在堂, 周公 在下,荡荡有日月而无风雨。”

挂碍

牵挂;惦念

心中甚挂碍妻儿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